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施政报告》全文(五)
***********

商业及经济用地

86. 经济活动对办公室、零售、酒店、商贸、物流等空间需求殷切。政府会继续增加商业土地供应,例如继续将核心商业区内合适的「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改作商业用途。中环美利道和上环林士街两个多层停车场,预计可以提供约76 000平方米楼面面积。前旺角街市用地将会改作商业用地,预计可以提供约6 400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政府亦会尽快更改加路连山道政府用地的土地用途,释放更多商业用地。

87. 九龙东是本港另一个核心商业区,有潜力供应约500万平方米新增商业或办公室楼面面积。政府正研究搬迁或重整九龙东两个行动区内现有的政府设施,并在2014-15年度开始把行动区内合适的土地推出市场。同时,政府会把「易行」九龙东的概念全面地在九龙湾及观塘商贸区推展,改善行人环境并解决交通问题,包括研究便利私人业主兴建行人天桥设施的安排,以及优化后巷、引入行人网络的可行性。此外,政府亦继续力推展「飞跃启德」计划,开展规划、工程及实施模式的研究,加快分期落实整个项目,建设一个世界级旅游、娱乐及休闲的地方。

88. 建议中在大屿山东部水域发展的「东大屿都会」邻近香港岛,透过基建,可与港岛、大屿山,以至新界西部连系。「东大屿都会」除可容纳新增的人口外,亦可作为中区及九龙东以外一个新核心商业区。政府将争取尽早展开「东大屿都会」的前期研究工作。

89. 截至上月底,地政总署透过活化工厦措施共批出了105宗土地契约修订及特别豁免书的申请,预期可提供约124万平方米改装或新增楼面面积作商业或其他用途。

长期土地供应

90. 一位5岁小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行政长官,我长大后住哪里?香港还有没有足够土地?」一届政府任期5年,一届立法会任期4年,但增加土地供应需要更长时间。我们要切实回应这位5岁小朋友的问题,除了要做好土地用途的抉择外,也要开展长远的土地规划及开发工作。

91. 中、长期而言,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是香港将来一个重要的房屋及土地供应来源,尤其是公屋和居屋。新发展区将提供约60 000个房屋单位,其中六成为公屋和居屋单位,预计首批住宅单位将於2023年起分期落成。粉岭北新发展区前期工程的详细设计及土地勘测已经展开,随后会进行前期工程。

92. 洪水桥新发展区2013年10月已完成规划及工程研究第二阶段社区参与活动,涉及约60 000个住宅单位,其中超过一半为公营房屋。研究亦利用拟建的西铁洪水桥站及现有天水围站附近土地作商业发展,及预留约60公顷土地作物流业及其他相关发展。第三阶段社区参与将在今年展开。

93. 随港珠澳大桥和屯门至赤濸角连接路的落成,东涌是珠江三角洲和粤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东涌新市镇扩展研究》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已经完成。扩展区将提供约48 000个住宅单位,并於东涌东建设商业枢纽区。

94. 市建局会继续透过其自行提出开展的重建项目及「需求主导」先导计划重建破旧失修的私人楼宇。市建局去年分别就新山道炮仗街项目及观塘市中心第二及第三发展区项目成功招标,并於去年年底批出两个海坛街项目的合作发展合约。这些在2014-15年度招标的重建项目将提供约2 700个单位。

95. 为更有效使用现时主要作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荒废的农地,政府会继续检讨位於北区和元朗共约257公顷的有关用地,以确定发展作住宅用途的可行性及规模。就此,政府已选定位於古洞南、元朗南及粉岭上水第30区的用地进行规划及工程研究。古洞南及元朗南用地的研究已经展开,而就粉岭上水第30区用地进行的研究则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於明年完成。

96. 洪水桥、元朗南和新界北的「棕地」,多年来被用作各项与周遭环境不相配的用途,政府现正研究可行措施,包括将部分使用者迁入多层楼宇,并以洪水桥新发展区内的「棕地」为试点,推展新发展区。

97. 在维港以外填海是长远提供土地重要的一环,香港西面水域的累计性环境影响评估已大致完成,政府将参照评估结果,在今年开展屯门龙鼓滩填海的规划及工程研究。

98. 去年下半年,政府已展开沙田污水处理厂迁往岩洞的勘测和设计,以及搬迁另外3项设施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可提供共34公顷的发展用地。政府亦将於今年年初展开涵盖4个具策略性地区的地下空间发展先导研究。

99. 政府现正进行《发展新界北部地区初步可行性研究》,以应付香港的长远需要。

100. 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自去年1月成立以来,已深入探讨大屿山发展的定位和短、中、长期的经济及社区发展建议,以发挥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港珠澳大桥及其他区内策略性基建的效益,以及大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协同效应。政府会在年内全力开展短期的工作,包括活化大澳和梅窝,建造越野单车径,改善幝山道和屿南道的狭窄弯位,以及检讨大屿山的封闭道路和发放通行许可证的安排。中期方面,我们会继续推进东涌新市镇的扩展工作,并开展欣澳填海发展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上盖商业发展的研究。长期方面,我们会争取立法会支持尽速展开「东大屿都会」的前期研究工作,探讨在大屿山东面水域作人工岛发展,包括考虑与此相配套的新界西部地区与港岛的交通基建连接。

长远规划 与民共议

101. 发展局和规划署正更新2007年发表的《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探讨香港在2030年后的整体空间规划、土地及基建发展的策略和可行方案,以配合香港的最新需要。

102. 本届政府决意彻底改变土地长期供不应求的现状。政府计划与各界人士,例如专业团体、环保团体、地区人士、青年学生等,举行多方讨论会,共同认识问题,共同权衡轻重,共同突破樽颈,共同解决问题。

建造业

103. 政府一直与建造业议会及业界携手,推动建造业健康发展。随《建造业工人注册条例》在去年完成修订,建造业工人注册制度将会在2017年起落实「专工专责」的规定,建造业技术工人从此须按其技能注册,有助进一步提升建造工程质素和业界工人的专业形象,并吸引更多新人入行。一直以来,建造业议会主要培训工人至半熟练技术水平。政府将向议会注资一亿元,加强培训工人至熟练技术水平,亦会继续拓展建造业技工的专业发展及晋升阶梯。

104. 建造业现时面对严峻的技术工人人手短缺及老化问题。虽然政府和建造业议会近年已大力加强培训本地技术工人,提升行业的专业形象,而过去几年亦已吸纳不少新血,但仍未能满足需求。技术工人的短缺情况未能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公屋、医院、学校、公共运输等项目的推展,亦会间接导致工程成本上涨。为此,政府、建造业以至社会各界,必须齐心一意,实事求是,迎难而上,采取最适切措施,全面、有效处理建造业的严重人手短缺问题。在保障本地技术工人的优先就业和收入水平,以及继续推动建造业人力培训的前提下,建造业需要适时、有效输入技术工人,应付需求。

105. 政府在去年4月推出针对建造业公营工程项目的优化「补充劳工计划」,但相关措施仍未能完全应付建造业对技术工人的殷切需求。我们需要按建造业的特性,进一步优化措施。例如,由於建造工序环环相扣,工程亦会受材料供应、上游工序进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容许输入的技术工人先后在不同的公营工程项目工作,可增加调配的灵活性,充分利用技术工人的生产力,有效控制成本。政府会就有关措施的细节安排与建造业界及劳工界紧密磋商,并会适时检讨成效。倘若有关措施仍未能有效解决建造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将与建造业及劳工界探讨其他更有效及适切的措施,以减少对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政府将成立「建造业招聘中心」,专为本地建造业工人提供就业辅导服务、进行即场面试及举办招聘会,协助承建商优先聘用合资格的本地技术工人。

交通运输

106. 安全可靠及高效的铁路服务对香港的公共交通至为重要。政府会继续积极履行港铁大股东的责任,监督及要求港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能做好新铁路项目的策划和兴建,以及现有铁路的日常服务。在长远发展方面,我们将按照去年公布的《铁路发展策略2014》,在2031年前分阶段推展7个新铁路方案。

107. 政府亦会深入研究全港的公共交通布局,检视在铁路网络扩展下其他公共交通服务的角色。此外,我们会继续推动巴士路线重组。

108. 我在2012年8月公布「人人畅道通行计划」,旨在扩大政府在现有的公共行人通道加装无障碍通道设施的范围,方便蒥民。政府正积极推展200多个加建无障碍设施的项目,当中包括每个区议会各自选定的3个优先加建项目,预计在未来4年分阶段完成大部分项目。

(待续)



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