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施政报告全文(八)
*********

持续建设

93. 保持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活力,必须持续建设。在香港整体经济好转下,较早时搁置的迁建政府总部和立法会大楼的计划,如果能尽快恢复展开,既可解决实际需要,也为建筑行业带来数以千计的急需职位。立法会早在二零零三年已赞成在添马舰兴建政府总部和立法会大楼,这有利於政府与立法会之间的紧密互动,提升合作效率。这选址经过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符合中区的发展方向和公众的长远利益,也是符合成本效益的。我们稍后会谘询立法会的意见,希望得到议员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94. 为满足市民对本地交通运输的需求,我们会陆续完成多项大型基建项目:九铁落马洲支线的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预计会如期於二零零七年启用;现正施工的八号干线将分段於二零零七年及二零零八年落成启用;而工程刚开始的九铁九龙南线会於二零零九年竣工。我们亦正积极策划沙田至中环线和西港岛线,以及评估九铁北环线和地铁南港岛线的可行性。在管理方面,两间铁路公司商讨合并的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一旦有了结果,我们必定尽快向市民公布。

95. 政府努力为市民提供更方便的跨境交通运输联系。粤港澳三方政府积极跟进连接珠三角西部的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工作,三地现正审议大桥的工程可行性报告草拟本,希望尽早上报中央正式通过,并展开工程。另一方面,深港西部通道将於明年配合位於蛇口的口岸设施落成通车。我们也正审阅由九广铁路公司提交的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与内地有关单位展开讨论粤港两段衔接的技术问题。

96. 香港国际机场在今后两年里,将有总值六十五亿元的基建项目相继落成,包括第二座候机大楼和亚洲世界博览场馆。政府将在大屿山西北部进行十号货柜码头选址的生态研究,同时会根据更新的港口货物预测数据,定出兴建码头的最适当时间。另外,我们争取尽早有新的邮轮码头兴建,会於下月邀请私营机构就这项目提交意向书。

97. 我们已就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进行为期半年的公众谘询。谘询结果显示,市民大众普遍支持发展「西九」,认为「西九」除可丰富文化艺术生活外,还可以促进旅游,创造就业机会,市民并希望早日落实「西九」建设。我们打算在现有发展框架下,引进新的发展规范和条件,以正面回应市民的诉求。政务司司长已於上星期五向立法会汇报了谘询结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我们会听取立法会、城市规划委员会、市民大众和入围建议者对新发展规范和条件的意见,希望在明年初可以敲定未来的具体路向。

98. 我们会通过策略发展委员会,研究各种切合实际的方式,包括营造有利的环境,促进运用创意发展经济,制造更多机会,让创意人才交流互动。政府会继续投放资源促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演艺学院、香港艺术中心艺术学院和教育界等,推动文化和艺术教育的发展。电影业是香港创意产业的一面旗帜,为了加强与业界沟通的谘询架构,我们会成立电影发展委员会,全面深入检讨本港电影业的现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策划发展路向和拟出明确的行动计划。在多个界别的支持下,我们正安排石硖尾一幢空置工厂大厦,发展一所创意艺术中心。长远而言,香港必须就种种与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有关的重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政府鼓励文化界人士及民间团体积极研究有关议题,并乐意考虑协助他们成立文化与创意智库,以汇集和培养文化与创意研究的专才,与政府一起推动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戊、结语

99. 主席女士:我以上的报告,连同今天一并发表的施政纲领,都是我和同事们总结过去经验,听取各界市民意见,经过分析研究、审慎衡量后得出的结果;里面的目标和内容,都是可以经过努力逐一实现的。我决心以真诚务实的态度工作,摒弃任何浮夸的承诺,重实际成果,树立施政新风。

100. 我所讲到的:扩大行政会议和策发会、改革行政长官办公室、加强地区工作、在内地和海外增设办事处、建立食物安全检验检疫署、落实CEPA第三阶段等,都需要政府与时俱进地重组人力资源去落实。我们将会向财务委员会提出增加首长级和其他职级的人员。与此同时,政府会继续监控公务员编制,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并且因应实际需要,对不同职系人员作出调整、增减,到二零零七年三月底时把公务员总体编制减至大约十六万个职位。我们决心维持简单的低税制。在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恢复公共收支平衡,是我们的既定目标。

101. 主席女士:我的施政报告所开列的,是过往经验的总结。全面执行本施政报告和施政纲领的内容,需要立法会和广大市民的支持。政府要政出必行、行必有责,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市民的支持。社会上对事情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看法,十分正常和自然,但是我始终相信,绝大多数香港人是热爱香港、务实理智的,而且都是懂得维护香港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

102. 在我过去差不多四十年的公职生涯中,我和全港市民一起,经历了几许跌宕起伏,见证了几许成败得失。我们同香港一起成长,我们和香港精神同受历炼。就是这样,香港人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双手,建立了一个有仁爱、有公义而又不失效率、不失活力的国际都会。过去八年,香港人以坚忍和智慧,渡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终於迎接到今时今日的雨后新晴。此时此刻,我能够以行政长官的身份发表施政报告,为香港人的福祉筹谋策划,能够为香港和国家多作贡献,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荣耀。我一定不辜负香港广大市民、不辜负国家的期望。我会带领特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提高管治水平,证明香港人完全有能力管理好香港。

103. 我们绝不低估今后要面对的困难。经济全球化和周围地区的迅速崛起,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和挑战。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会继续构成考验。最近发生的南亚大地震,造成了巨大伤亡损失,我们同感深切痛惜,并遥寄祝祷,希望灾民早日平复创伤,重建家园。但我们勇敢迎接挑战的同时,知道香港又确实面对空前的机遇:我们的国家飞跃进步,亚太地区机运再生。今天早上,国产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升空,不仅标志我们国家现代化事业的新发展,更体现我们中国人民的凌霄壮志。正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香港凭天时地利,打开了人和政通的局面。这是时代赐给香港的历史良机,这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千万不可以错失的历史良机。特区政府的施政,就是眼於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把握住时代的机遇,缔造由香港人大展才华的舞台。我和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及全体公务员,会朝这机遇为香港为国家加倍努力奋斗。我们应该包容共济、减少争拗,避免磋跎岁月、坐失时机。我热诚期望大家团结一心、紧握机遇,聚精会神、眼未来,同为香港缔造美好的明天,让香港这片宝地再创新的奇迹!



2005年10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2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