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跨部门记者会答问内容(附短片)
***************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今日(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联同食物环境卫生署副署长(环境卫生)黄淑娴、署理消防处副处长杨恩健、运输署副署长(公共运输事务及管理)李萃珍、路政署副署长吴伟强及机电工程署副署长(营运服务)张远芳举行跨部门记者会。以下是记者会答问内容:

记者:司长,想问有否评估过整个红隧连接天桥或所有行车天桥的复修工作用了多少钱的资源去重建?另外,想问路政署副署长,想问其实刚才所说畅运道的行车天桥是否还未可以开通?以刚才那说法。如果未开通的话,大概预计何时开通?还有,想问运输署副署长,为什么明天早上五时觉得可以完全通车,因为有些学者提出可以先分流或让公共交通工具先行,然后才到私家车,评估是怎么?会否担心一次过承担太多车流的话会混乱,或安全系数未算完善?谢谢。
 
政务司司长:首先,你问我们究竟花了多少钱,这数目我也想知道,但我们暂时未有一个实际数目可以提供。我想稍后我们可以计算到,因为我们动用很多的都是现有承建商,因为现时是有承建商帮忙。我们先即时处理情况,要花多少钱我们稍后才会知。最重要的不是计花多少钱,而是尽快可以通车,利民便民,因为民生的诉求很重要。我们以民为本,钱方面我们稍后才会计算。
 
  我想先答一个你问到运输署的问题。这次的整体重开红隧考虑了很多因素,安全操作最重要。第二,收费亭亦大致可以继续运作,所以我们觉得不应该因被收费亭有少许地方要使用人手收费而牵制着我们的整体开放时间。我刚才说,红隧占了四成多的过海车量交通,差不多是每天十一万的车次。全港有二十六万,当中十一万部,即四成多是使用红隧,所以我们认为尽早开通是一个合适的做法,但一定要基于安全,我们对安全系数有信心。首先,请路政署同事回应。
   
路政署副署长:多谢司长。回答刚才记者关于畅运道开通情况的提问,其实现在畅运道共有三条行车线,两条由红磡火车站往尖沙咀方向,一条反方向由尖沙咀往红磡火车站方向。现在被火烧过的桥梁结构是近中间的位置,即中线的位置,所以为谨慎起见,我们在中线临时围封局部位置,其他两旁的行车线即是说来回方向仍然有一条行车线让巿民使用。
 
政务司司长:好,谢谢。
 
运输署副署长(公共运输事务及管理):或者我补充一下,正如司长强调,安全是最重要的。各位同事在检视系统全部安全之下,我们看不到有何特别理由不全条红隧开放。一条隧道开通,正如大家已提及,最重要的是内里的系统是否完全运作,隧道是否安全。第二就是周边的行人设施、周边的路面是否安全。收费可能是其次,但是收费系统都已经修复,所以要开通整条隧道是可以的,没有必要去分不同阶段。

记者:司长你好,想问其实如果明日开通的话,其实有没有一个方案防止一些示威者再破坏红隧?因为其实红隧四通八达的话,其实有可能会再受破坏,你们有没有应变方案?以及是否由于这个收费亭已经准备妥当,所以你们之前所想的免费方案是不会实行的,是否因为会加剧塞车情况?
 
政务司司长: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与警方有很清楚沟通,事实上,警方亦有代表在我主持的工作小组内,亦做了一个风险评估。整体上,警方认为开通红磡隧道应该是安全的。但当然如果有些激烈示威者肆意再破坏、蓄意破坏的话,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我们唯有真的由全社会一同谴责这些暴力行为。大家都知道,半小时的破坏行为我们得花两星期复修,但不要忘记我们是通宵达旦做的。破坏容易、建设难,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真的不要和市民对着干。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和暴力说「不」,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今次复修是群策群力,显示出政府上下一心。今日和我一起的各个部门首长,过去每一日我们都开会,开会后就即时去现场。我们的工程师同事,全部都去现场即时给予指示要怎样做,是争分夺秒的。今次一百小时的抢修工作,成功是不容易的。大家都见到满目疮痍,好像战地一样、好像炸弹炸过的战地那样,但我们用一百小时可以抢修、复修到,能够完全复原,绝对不容易的。这些努力,我要向同事衷心说声感谢──八百位同事于过去几日真的很上心去做这件事。
   
  第二,为什么我们不在重开后一段时间不收费?收费方面纯粹是当时一个灵活的建议。假如维修需要时间,因为当时我们保守估计可能要较长时间,例如收费亭的电子仪器未必即时可以找到的。但机电工程署,真的多谢张署长,他们连夜已找到所有电子仪器,即时去找承建商、真的动员全港去找、在仓找,哪里有便拿出来。如果你以正常途径,基本上保守估计一、两个星期都未必能找得齐所有电子仪器。但现在大部分电子仪器已即时可以在现场装上。从毁烂至重开,你看到真的短短只是一百小时,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如果以我们最初想法,假设你说隧道可以通车、行人天桥安全的,但因为你说一个收费系统而阻滞开通,我们不应该因为收费系统而导致隧道要继续封闭。所以,当时我们考虑计划不收费一段时间、短暂而已,是否可行呢?纯粹是一个过渡安排。但现在复修后没落差,既然同步,这便是多赢方案、十全十美。

  你说会否「塞车」?其实只是返回以前的现象,当然运输署、警方亦会去指挥交通。以前红隧如何操作便是,只是返回以前的红隧,即以前的香港,是回复现状、现貌,就是这样简单。红隧会挤塞,但红隧挤塞时是有系统的,我们可以分流,因为有三条隧道。但现在只有两条──东隧、西隧,全部都用这两条隧道。新界的车都「塞」在那里,完全不动,用几小时才可以来到市区,市民是很「惨」的。大家要想想市民那种苦况。收费由头到尾都不是一个关键。安全才是关键问题。
 
记者:你好。想问一问,第一,关于红隧,有否评估刚才提到的收费亭、部分设施都未可以正常使用,其实会否使收费时间或「塞车」情况更严重?严重多少?警方会否其实都会加派人手在那里,防止再有示威者堵路或破坏设施?第二,其实想问消防。想问十八日油麻地的人踩人事件,能否再清楚其实当日你们何时抵达现场?见到一个什么情况?警方有否阻碍消防救援,以及你们的救援受阻多久?最后一个问题想问司长,因为路透社的报道提到,北京在深圳有一个危机指挥中心,召集了官员及警方上去发布一些指令,想问司长对报道有什么回应?其实现时香港的情况是否由北京直接指挥?包括香港警察都是由北京指挥?谢谢。
 
政务司司长:首先我回答一个问题,运输署副署长会回应收费方面。但我想强调收费方面,刚才署长已说得很清楚,其实只有小部分的收费亭是用人手、八达通,以及有些是用信用卡的。大部分是无问题的,这方面署长可以解释。至于第一个问题你问警方会否加强巡逻等等,警方会作适当、适度的部署,确保隧道的安全。消防处副处长刚才亦说,有两部消防车、救护车在隧道两端,在港岛出口处及九龙出口处,因为如果「塞车」消防车不能入内,救护车去不到。如果有交通特别事故,亦可以即时救援。我们已做了全部预案部署,这个大家可以放心,但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真的平静。如果你有意破坏,我们做什么操作亦不能防范,所以大家真的要守法。香港是法治的社会,以市民利益为依归。或者请李副署长回答问题,接着是消防处副处长,我再回应最后的问题。
 
运输署副署长(公共运输事务及管理):关于收费的安排,我刚才已经解释过,所有人手收费通道和自动收费通道已经可以完全开通。或许我提供一些数字让大家了解当中的影响。其实一向使用自动收费系统的车辆占百分之四十六,而使用现金的车辆占百分之三十五。换句话说,对约百分之八十的驾驶者而言,整个收费模式并没有影响。唯一有少少影响的,是以往使用八达通的一些装置,现在用流动式的。你问会否有影响,我相信初期,无论驾驶者或收费员,都要一些时间习惯,可能会迟一两秒,这是会发生的,但不应该会影响车流。另外,大家都知道,红隧一直都十分繁忙。其实主要的樽颈位,是在隧道管道,因为始终是双线双程行车,所以收费模式应该不会造成额外挤塞。
 
署理消防处副处长:消防处消防通讯中心于十一月十八日晚上约十一时三十二分收到有前线消防人员报告,指油麻地弥敦道和碧街交界有大量伤者及「人叠人」的情况。在收到这个报告后,本处派出救护车及消防车到现场,处理了三十三名伤者,为他们提供紧急救援,当完成处理后,亦将他们送院。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政务司司长:最后问题关于深圳的报道。首先,传媒的报道我们不会评论。但我想强调,我们亦屡次强调,特区政府处理对现时这场社会事件,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能够处理现时面对的挑战。我相信香港最后可以走出困局,会回复平静,但真的需要社会人士与大家一起协作,正如我背后的屏幕所说,我们要「珍惜香港」。我们希望暴力可以尽快停止。所以政府方面,不论是警队,而大家看到我们今日这个专责小组是一个明显例子。我们是行动小组,我们是多做事少说话。我们说话便在记者会上说话,做事便先做完所有事。所以,你看到我们用一百小时,是真的从入场到复修只用一百小时,此前,我们进场是不安全的。警方不让我们入去的理由,因为无人敢说那条桥是否安全,有持弓箭的箭,也有汽油弹的,所以不让我们入去,亦做不到任何复修事情。所以,我们实际上真的能做事只有一百小时,我们真的做了一个奇迹。现在,隧道可以通车,市民的生活可以慢慢回复正常,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努力,所以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上下一心面对现时这难关,与香港市民一起携手走出困局。多谢。
 
记者:想问在通车之前,警方会否去理大采取一个清理行动?以及通车后何时有打算解封理大?另外,红磡一带其实市民都比较关心空气问题,政府会否有相应措施去清理催泪弹的残余物?谢谢。
 
政务司司长:首先,第一个问题你问警方会否清理现场?你说的理工现场?两件事是没有影响的。因为警方作了安全评估,开通隧道和理工两件事绝对没有关系。我们评估是安全的,否则我们都不会开,我刚才说我们首要的条件是安全,而安全不是限于交通安全,是行人安全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都是重要的。当然我们有信心才会开,我们不会冒险,如果冒险我们绝对不会开。路面方面我们都做过了,我们的同事、消防、有关机构都检查过隧道,是安全的。理工那里,大家都知道警方在继续努力。今早我理解大学亦成立了一队自己的安全队,今早十时许已进去。警方和政府亦有一队安全队。其实我们也一样,大家都有心去处理这件事。警方安全队在校外附近准备就绪,有需要时可支援,包括消防和医管局同事、临床心理学家;另外亦有些社工朋友等等,我们准备就绪。但大学方面选择自己组织安全队,我们亦尊重。我们其实是异曲同工,都是想帮助留在里面的人士,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协助、能够平和处理。警方仍然强调用一个平和、灵活、机动、温和的手法处理这件事。所以,何时解封不是重点,重点反而是我们希望何时帮到这些人,出来了但有事的、特别在医疗上有需要的,以医疗先行。有医疗需要的会安排他先安全离开,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希望这件事可以平息,大家用一个理性和平的温和手法处理。
 
运输署副署长(公共运输事务及管理):隧道管理公司其实已经清洗管道内的墙身、马路,而食环署同事亦帮忙在收费广场道路做了一定清洁工作。隧道公司已检查隧道内的抽风系统、内里的空气监测设备,全部都运作正常。我们监测的读数都合乎标准,多谢。
 
记者:你好,首先想问一问,因为司长刚才提到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但现时理工大学的情况还未解决,政府用什么准则去确定现在是一个安全的情况?接着,第二个是刚才提到会清洗那边的残留物质,特别是催泪弹那些,但政府现在还未能公布催泪弹的成分时,又是用什么准则去确定能够清洗那些残留物,即能告诉公众残留物已经被有效的方法清洗?最后,刚才司长提到,警方之前不让你们进去,想问在整个修复过程以至那边的状况,其实是否完全由警方决定所有行动?谢谢。
 
政务司司长:不是。第一件事,你提到安全的问题,我们觉得始终要衡量过各个因素。第一个安全是道路的安全,交通安全。第二,除了海底隧道本身的安全,还有通风系统、消防设备、道路的安全等等之外,最重要的是指挥中心能否运作,现在我们已经全部把它们复原,可以有指挥中心了。若果通讯系统有问题,也不能够重开,所以第一是安全。第二是那两条天桥,行车、行人桥都重要。一条是北桥,一条是南桥。近理工那条是北桥,主要是北桥受损毁。南桥其实是连接红磡火车站,较远离理工。我刚才说过,警方有高层在我的工作小组中,我们在记者会之前亦与警方连系,有一个最新报告,确认是安全的。北桥方面有很多乘客下车、转车,在那一带有几个巴士站,从那里北行往九龙、新界,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总汇,警方亦确认是安全。我们根据警方的评估,我们自己亦亲自看过情况。第二,至于你说是否由警方决定,如果是有关人身安全方面,当然要警方决定,因为他们是专家。但整体上,这次天桥何时重开甚至全部隧道何时重开,这是来自我的决定,是政务司司长的决定,因为我是工作小组主席,亦参考了各个局、署的专业判断,还有我们的评估,所以是由我作出一个决定全面开通。第三,所谓残留物的问题,其实每次使用催泪烟后,很多食环署同事或路政署同事在清理路障的过程之余,亦有洗街车,或者黄副署长你说一说。我们是做得十分仔细,用很大量的水四处清洗,把街道洗得很乾净。当然你说是否等于安全,用水清洗基本上是要有要求,还有清洗过程亦有卫生署给我们很多指示如何做。或者副署长可以说一说,黄副署长。
 
食物环境卫生署副署长(环境卫生):我们在过程中很谦卑地听取专家的意见,亦有参考文献,所以在清洁工作中,除了清理路障和垃圾外,我们亦有洗街。在洗街的过程中,我们也时刻思考有什么改善措施,例如不要扬起尘粒,所以我们将水压减低,让它慢慢冲洗。所以在过程中,无论是焚烧垃圾还是油渍,在(洗街)过程中都已经清理好,当然如果你说还有其他化学物,在清洗过程中亦会(被)处理。
 
记者:我想问一下持续多月的暴力事件,不光是红隧,香港很多公共设施和校园都遭到严重破坏。日前中大已经向政府申请了巨额的修复金来修复校园,政府会不会批准这笔费用?然后我们这些破坏的修复,最后是不是由纳税人来买单?
 
政务司司长:这种破坏我们是痛心的,破坏校园我们是特别痛心的。香港的校园是学习的地方、是培训我们青年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跟保护香港是一样,这是我们的家园。如果大学要进行复修工程的费用,基本上是要申请的、要拨款的。拨款过程我们要审视理由在哪里。同时,如果你要求的费用多的时候,可能要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所以有程序处理这个问题,谢谢。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9时5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