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0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五)
********************************
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创科现况

50. 香港的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海内外人才汇聚,研发氛围热烈,创业生态环境蓬勃,过去三年多,通过国家科技部的支持、特区政府高层督导、跨部门协作、千亿元投资,和落实我在《2017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八大政策方向,香港的创科发展可说是生机勃勃,甚至有人形容是开启了创科的黄金时代。各项取得进展的工作已详列于今年的《施政报告附篇》。

51. 新冠疫情让香港成功展示了如何应用科技解决问题。社会各界在抗疫过程中善用本地科研成果进行防控工作及应对疫情下的民生需要,我们亦把这些成果化为商机。

香港智慧城市蓝图

52. 自2017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以来,政府一直致力落实蓝图下的各项措施,整体进展良好。其中,2018年推出的「转数快」为香港的电子支付掀开了新的一页,现时每月交易数字超过1 200万宗,总额超过1,300亿元。我们在下月发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将提出超过130项智慧城市措施,目的是让市民更能感受智慧城市及创新科技为他们日常生活带来裨益。

53.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政府」以至整个社会数码转型,我们将于今年12月推出「智方便」,初期会提供20多项常用公共服务,包括网上申请续领车辆牌照及电子报税等,以及邀请其他公用事业在平台提供服务。我们期望商界能积极参与「智方便」平台。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54.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香港和深圳这两座毗邻城市的关系独一无二,且历久常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店后厂」,到今日在科技创新上强强联手,都是大有可为。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意港深政府可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实现「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我在访问深圳期间,亦与深圳市领导同意以创新思维、突破界限、资源共享的精神推动有关的工作。两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园区首批楼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创园区的部分地方,让有兴趣开展大湾区业务的机构和企业先落户深圳科创园区,因为在创科路上,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我们须不失时机,推动港深两地的创科产业生态链,为香港青年人创造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杰出创科学人计划」

55. 人才是创科成功的关键。过去几年,我们大幅提升本地研究生的资助和科技专才的培育。多位大学校长最近向我表示,由于近年本港的创科迅速发展,不少在海外工作的杰出科研人才,都有意到亚洲区发展,香港应把握机会为创科汇聚更多人才。我建议推出为期五年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估计将动用20亿元。

青年科技人才

56. 深圳拥有多间大型科技企业,在研发转化应用方面需要大量人手。最近有企业主动联络我表示乐意为香港有志投身科技的青年提供在大湾区的就业机会。我稍后在有关青年工作中建议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将特设数百个科技行业的名额。

投资基建 创新建造

57. 基建工程投资有利经济发展,并可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过往经验清楚说明因经济不景而压缩基建、停止造地,对经济和民生都有不良后果。为此,政府会继续投资基建,预计未来数年平均每年将超过1,000亿元,并致力令工程项目可以尽快开展。

58. 为了在短期内可推出更多可创造就业的地区民生工程,我们建议立法会批准把由整体拨款资助的每项小型工程开支上限由目前的3,0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相信可因此加快落实的都是一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例如学校和文康设施翻新,改善环境卫生以及道路、渠务及供水等小型工程。

59. 过去几年,发展局积极落实「建造业2.0」,令这个传统「地盘」行业变得「专业化」、「年青化」,并采用更多创新科技。在抗疫期间,利用「组装合成」建筑法极速完成的鲤鱼门度假村检疫中心,就获得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嘉许。为进一步推动建造业的数码化和革新,提升项目表现,我会在明年主持「国际建造领导高峰会」集思广益,共谋策略。

开拓市场 振兴经济

内销市场

60. 我在访京期间,向中央官员表达在内地设厂生产出口货品的港商因欧美市场呆滞而面对的困难。中央表示理解并同意协助港商拓展内销市场。其中,贸发局将联同广东省及有关商会推出一站式「GoGBA」平台,为港商提供全方位支援,涵盖大湾区市场及政策资讯、谘询服务及培训、以及企业推广、拓展和对接服务。此外,贸发局亦会透过培训和营运「网上香港设计廊」协助港商进军内地大型电商平台;及提高香港产品在这些平台的认知度和形象。与此同时,贸发局也会利用其在内地的实体网络,为港商提供商务支援,协助他们应对进口报关、物流配送、结算收款等营运事项。

「一带一路」建设

61. 我们会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一带一路」首选平台和重要节点,并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为业界开拓更大市场。特区政府正探讨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办高层圆桌会议,善用香港的国际经验和专业优势,探索优化现代企业管治及加强科研应用等工作,相互协作以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并于未来一年开展「内地企业伙伴交流及对接计划」,安排内地企业与香港专业服务界别交流对接,促成合作,并深化双方的能力建设,提升项目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水平化。

62. 国家商务部将继续支持特区政府,鼓励香港企业利用内地于海外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发展业务,双方已选定了五个内地于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印尼这等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并以电子、玩具及电器产品业等作为试点推动行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63. 东盟十国、澳洲、中国、日本、南韩及新西兰共15个经济体刚于本月15日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定」)。「协定」涵盖全球总人口约三成,国内生产总值总和亦占全球三分一。在「协定」下,超过90%的货物贸易最终可享有零关税待遇,势必增加区内贸易和投资和拉动全球经济增长。香港作为区内主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及交通枢纽,并已与「协定」中大部分成员,包括东盟十国、澳洲及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早与国家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我们具备条件参与「协定」。特区政府已于2018年向各缔约经济体表达加入「协定」的意愿,并会积极争取成为第一批加入「协定」的经济体。

粤港澳大湾区

64. 自2019年2月中央政府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各中央部委已出台多份支持大湾区金融、法律、专业服务发展等政策文件和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居住、学习的措施。我在月初与广东省及深圳市领导会面时,双方同意要大力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及通关便利化、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合作、教育、人才培训和青年交流、共建优质生活圈等工作,具体的合作项目有: 

• 支持香港保险业在CEPA框架下在大湾区内地城巿设立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港澳和内地居民提供谘询、理赔、续保等全方位支援; 

• 尽快经广东省审批先行落实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行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香港公立医院使用的医疗仪器安排,并适时延伸政策至更多指定医疗机构、药物及医疗仪器; 

• 容许在香港已注册的传统外用中成药产品可通过简化的审批流程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 

• 在「屯门—赤鱲角隧道」开通后,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容许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无须配额,经大桥进出广东省,便利香港居民以自驾的方式到广东省作短期商务、探亲或旅游。粤港政府将参考计划在大桥的实施经验,积极研究把计划延伸至一个港深陆路口岸,让香港私家车可以穿梭粤东粤西; 

• 完善港深陆路口岸,调整部分陆路口岸的功能及延长通关时间,逐步落实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并马上与深圳市政府展开研究在位处深圳的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安排,以释放香港落马洲管制站超过20公顷土地作其他用途; 

• 支持和协助多所本港大学在大湾区内的办学计划; 

• 支持由特区政府推行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和「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

• 成立「泛大湾区外来投资联络小组」,由投资推广署联同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对口单位制定全面的联合外来投资业务建议,加强协同效应;及

• 通过香港赛马会及其在广州从化的马场,共同推进大湾区马产业发展。

支援旅游业

65.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之一,从业员人数接近260 000。自2019年下半年起,本港旅游业受到连番打击,跨境人流几近停顿,业务近乎冰封。因此,政府自2019年下半年已推出多轮针对性纾困措施帮助旅游业渡过寒冬。

66. 鉴于旅游业在未来一段颇长时间仍然面对严峻挑战,政府将会为业界推出额外的纾困措施。相关措施的总承担额接近6亿元,会惠及旅行代理商及其职员、主业为导游及领队的自由作业持证导游及领队、以接载旅客为主的旅游服务巴士司机。此外,待疫情缓和后,我们会开拓更多本地文化和绿色旅游资源以重振旅游业,以期扩阔海内外客源及为市民及旅客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旅游消闲体验。持续的疫情将改变全球旅游局面,香港旅游发展局正趁机审视香港的旅游定位以应对未来挑战。我会在稍后访京时争取文化及旅游部继续支持两地旅游合作,并提升旅游业的质素。

(待续)
 
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4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