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答问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五月十九日)下午於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的开场发言:

主席、各位议员:

  今日我会重点讲最近社会民生施政的发展。

  最低工资在五月一日正式实施。这是香港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在这里亲身感谢各位议员在审议有关法例、制订最低工资水平及落实最低工资过程中给予我们很大支持;大家本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精神,去实现这项重大的社会改革。

  我於二○○七年的施政报告中订出落实最低工资立法的策略。由理念,到工资水平,到执行细节,劳方、资方都有不同意见,大家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今天能走到这一步,实在很不容易。落实最低工资过程中,会有大小争拗,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官、商、民三方都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去解决这些矛盾。但我有信心最低工资制度全面落实,基层工人的工资水平会提升,香港工人一定会从中得益。

  在职贫穷及贫富差距方面,是近年突出的社会矛盾,也是我施政的重点所在。推行最低工资与实施新的交通津贴计划,都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

  财政司司长今年发表预算案之后,部分政党及议员重新提出全民退休保障,批评预算案没有解决这问题,以这一点作为否定今年预算案的理据之一。

  在座不少议员都有参与近二十年来围绕退休保障的争论。今天推行的强积金制度,是当年主流民意反对政府提出的老人退休金建议的情况下,得出来的社会共识。目前社会人士提出全民退休保障的各种方案,与当年老人退休金相比,有两项关键的共同元素:一是不论供款多少,人人有份;二是随收随支,由现在一代人供养上一代人。这两项元素正是当时争论的焦点,没办法得到社会共识,现行的强积金计划,就是在这情况下而诞生的。

  我们关注人口老化的问题,亦留意到这问题会严重影响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能够负担供养退休人士的年青人相对越来越少,但全民退休保障的开支则越来越大。在这个情况下,为免制度陷入破产危机,政府难免要透过加税,作出更大承担,亦难免要立法强迫雇员和雇主背上更大的供款担子。我认为,短期内要强求社会在这问题得到共识,去进行如此重大、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是不切实际的。

  与其将时间消耗在没有结果的争论上,倒不如做实事,优化现行保障制度。这比开启另一场更激烈、更分化的社会政策辩论,来得更有建设性。目前政府和积金局正紧密合作,检讨和优化强积金制度的各项安排。我们亦会继续在长者福利方面下工夫。

  在政府工作多年,我认识到在民生政策上,拿捏平衡点并不容易,有人认为福利太多,会改变香港人拼搏的核心价值;有人认为贫富差距愈大,政府更要主动积极去进行财富分配。

  实情这几年政府已投放大量资源去改善民生。我们看看二○○七年第三届特区政府成立至今,在教育、医疗徖生及社会福利的开支,由1,223亿元增加至今年预算的接近1,600亿元,升幅三成,远超过同期本地生产总值的增幅。今届政府能维持这个开支趋势,是因为我们经济蓬勃,公共财政充裕。

  但繁荣并非必然。大家不会忘记亚洲金融风暴后的长时间衰退的苦况,我们亦庆幸有足够储备协助香港渡过经济低谷。任何引致政府经常开支增加的措施,政府官员都有责任细心研究,反覆审视,以免祸及将来。

  在楼市方面,过去半年,虽然短线投机活动已经收敛,但私人住宅楼价仍然持续上升,个别屋苑楼价已超越九七年的高峰。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要楼市健康平稳发展,市民安居乐业。我们会确保有足够土地供应。在卖地政策上,会更主动和更积极推出土地。面对资金泛滥和利率超低可能带来的楼市泡沫风险,我们会时刻警惕,密切留意市场变化,有需要时会毫不犹疑再度出手,保持经济、金融稳定。

  我明白市民对现实生活有怨气,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楼价高企,令不少人,特别是中产阶层,失去置业盼望,买楼难困扰很多香港人。我去年宣布推出「置安心」计划以及一系列房地产措施,就是希望以较整全的方式,稳定楼市,协助市民置业。我注意到社会上仍有不少声音,要求政府在供应土地、建设公屋、资助置业方面做工夫。我会继续虚心聆听各界意见。

  我最近一年到过北京、上海和新加坡,见到当地发展迅速,大型建设先后落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当我们看到香港各项基建项目都「好事多磨」,我为香港的持续竞争力担心。

  我注意到社会上有意见认为,部分政党、政客在大型基建项目快将上马之际,借环保、保育之名,利用法律程序或其他手段加以阻挠,为求达到一己的政治目的,不惜损害香港整体和长远利益。有意见质疑那些阻挠基建工程的政党、政客要追求的,究竟是环保、是保育,抑或是拒绝经济发展、拒绝创造就业、拒绝香港与内地进一步融合?这些意见值得大家冷静和客观地深思,但我无意在这里讨论这意见,市民大众有自己的判断。我想强调,特区政府是会严守法治的,我们必会循法律途径处理现时面对司法覆核的挑战。但我很相信,支持以基建带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推动香港与内地进一步经济融合,同时顾及环境及文化保育的需要,是切合市民福祉的。

  无论如何,香港之所以成功晋身国际城市,香港市民能够安居乐业,正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是用「务实」的态度来经营香港,建设香港。务实是强调平衡,是重兼顾不同阶层利益,是讲求多元包容。这种务实精神是香港的核心价值之一。

  市民对於不断的政治斗争、对於哗众取宠的口号已感到厌倦,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有更多人愿意为建设香港多做实事。

  多谢大家。



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4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