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於经济机遇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会见传媒谈话内容(一)
****************************

  以下为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四月三日)於经济机遇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后,在中区政府合署新翼一楼会议厅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中文部分):

  各位,经济机遇委员会(经机会)刚刚开完了第四次会议。

  我很高兴昨天举行的G20峰会能达到一些重要的共识。我留意到这次峰会的主题是:「稳定、增长、就业 (Stability  Growth  Jobs)」,印证了我们由一开始已推行「稳金融、撑企业、保就业」的政策掌握了问题的根本,亦是世界各地、各国能够应付金融海啸的主流方向。

  经机会审视了现时经济最新情况。国际经济形势仍然非常严峻。香港受外围影响,○九年出口跌幅扩大,失业率进一步上升。我们承诺会密切留意情况,有需要时会考虑推出进一步措施,帮助市民面对经济困难。

  在过去两次会议,经机会集中讨论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和保就业的具体措施。今次会议,委员讨论一个更重要的课题,就是放眼香港长远的竞争力,集中研究香港的中长期经济机遇。

  委员会同意研究如何发展以下六项香港具有优势的产业。

  首先是「检测和认证」。香港已有一套严紧的认证制度;本地的测试及认证企业亦有良好声誉,而且有一个庞大的内地市场,有条件应付来自国际其他测试及认证品牌的竞争。

  第二是「医疗服务」。香港有优质的医疗人员及设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以及严谨的中医药规管制度。有能力吸引周边地区居民使用我们的医疗服务。内地居民来港用这些服务日益便利,亦会为我们的医疗服务提供不断扩大的客源。政府会继续提供土地,推动私营医院的发展,鼓励公私营医疗机构合作。

  第三是「创新科技」。香港具备优良的软件和硬件,包括达国际水平的大学,健全的法制等,能支持应用研发工作的发展。香港亦可以利用珠三角地区的生产优势,和内地庞大的市场,为科研成果提供规模效益。我们在过去几年已投入大量资源,在软件及硬件方面扶助创新科技的发展,尤其在通讯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四是「文化及创意产业」。香港是中西文化汇合的地方,创意人才济济,又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例保护创作,内地亦可成为香港文化创作的庞大市场。我们已在设计、电影、数码娱乐等几方面都得到相当好的成绩,我很相信这方面应有很大的空间发展成为一个真正优质产业。

  第五是「环保产业」。香港企业在污染防控方面上经验丰富,也善於将环保技术的商业化。内地近年致力对付环境污染问题,亦为本港的环保科技提供无数商机。

  最后是「教育服务」。不少地方都争相「输出教育」,吸引海外学生,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和吸纳新的人才。香港提供两文三语的环境及国际认可的课程,又对高等教育作出巨额投资,研究经费及学术设施都达到国际水平,加上内地对香港高等教育需求殷切,我很相信教育作为产业,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以上所提的六个产业,当然不是新生产业。业界早已在提供有关服务。但我们应该思考,既然我们有明显优势,这些产业的潜质现时是否已获得充份发挥?随全球经济环境改变、内地与香港加速融合,会否为这些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我们怎样才可以充份发挥这些产业的优势?政府可以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可以用政策、法例、土地、资源等工具帮助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优势产业」的增长空间及相关实施问题,我已要求中央政策组组织一系列小组研讨会,广泛邀请业界代表、学者、研究人员、经机会成员及政府代表参加讨论。讨论结果将会在下一次经机会会议上汇报,以供委员深入考虑。

  香港人一直都系靠打不死的精神走到今日,五零年代有韩战,七零年代有石油危机、八零年代有前途问题困扰、九零年代回归前政治争拗不绝,回归后又遇上亚洲金融风暴及沙士疫症袭港。但香港人从不气馁,凭灵活多变,努力拼搏,一一跨过这些难关,而且每过完一个难关之后,香港的经济又会走上更高的台阶。今次全球危机冲击面更大,我们需要对问题有更深的洞见、更长远的眼光、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强的信心,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我和经机会的委员会与市民一同朝这个目标努力。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待续)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8时1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