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行政长官「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主题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八月二日)上午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的主题发言全文:

尊敬的黄华华省长、周波副主任、郭莉副主任,各位代表团成员、各位朋友:

  香港与广东的合作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很大转变,合作范畴不断拓阔。适逢粤港合作联席会议踏入第十个年头,我希望与大家回顾过去十年两地合作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工作重点。

粤港合作的发展

  早於1982 年,粤港两地已经成立"跨境联络制度",让两地携手解决双方关注的实务问题,例如:打击跨界罪案和治理深圳河等。为了加快两地的全面合作,香港特区政府在1998年3月联同国务院港澳办和广东省政府成立了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就涉及粤港两地的交通基础建设、环境治理、企业投资、旅游,以及边境人、车、货如何更快捷过关等重大项目,进行研究和协调。

  自2003年起,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升格由两地行政首长主持,这不但提升了合作的层次,也扩阔了合作的策略和方向。为配合两地在各方面的交流,粤港合作近年向多个范畴扩展。在联席会议下的专责小组已经增加到19个,合作层面由地区性项目拓阔到区域合作、民间合作和策略发展研究。合作取得的成果更是有目共睹:

(甲) 我们共同推动了多项大型跨境工程如深港西部通道等,促进了两地的人流物流;
(乙) 在环保合作上,两地共同订立了减排目标,更每天公布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指数;
(丙) 在经贸合作方面,我们联合推动多项活动,支持广东企业到港上市,并多次携手到外地推介大珠三角;
(丁) 在民间合作的层面,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分会更是合作无间,在推动跨界人流货流、贸易及投资推广上,为两地政府提供良多意见。

  在这十年间,粤港不论在人流、物流,以至其他方面的合作,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两地的贸易额,由1997年的339亿美元,大幅增加到去年的1,126亿美元。人流方面,1997年每月经陆路口岸进出两地的人次,约为900万;本年至今数字已经突破1,800万,而每月车流也由约80万增加到超过120万。

未来工作重点

  过去十年,粤港合作的重点和方向经历不少变化。未来的工作重点,也要配合多方面的发展:

(甲) 首先,我们需要配合国家的总体政策和目标;当中,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等目标,与粤港经济合作有密切关系;
(乙) 粤港两地的人流、货流和资金流与日俱增,两地在政府层面必须作出相应配合和协调,特别是在基础建设规划上应该及早作出准备;
(丙) 粤港交往的多个环节,如环保、食品安全、社会福利合作等,与两地民生有密切关系。我们必须紧贴社会脉搏,致力通过两地合作回应市民诉求。

协助广东省的港资企业应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

  过去多年,加工贸易为国家制造就业,增加税收,提升配套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但一些显著问题也随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而出现。由於地缘关系,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远比东部沿海地区落后,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工贸易绝大多数以OEM形式生产,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

  近年加工贸易的顺差更大幅上升,去年甚至超过内地贸易的顺差,导致与贸易伙伴的磨擦增多、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因此国家决定鼓励工业优化升级,控制"两高一资"产品。

  我们理解政策的背景及需要,但同时意识到政策会对粤港两地带来严重冲击。现在珠三角的港资来料加工企业约有三万家,大部分投资於广东省。这些企业对粤港两地经济贡献不少:广东去年逾3,000亿美元的出口中,加工贸易便占约七成;而港资加工贸易出口又占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的七成,企业聘用员工达1,000万人,这庞大的产业链,对广东省的经济民生有重要影响。同样地,假如在粤的港资企业面临困境,对香港的经济也牵连甚广。

  上周初,商务部及海关总署发布第44 号公告,新增1,800多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另规定A类和 B类企业须缴纳50%台帐保证金。有关措施涉及的流动资金数目庞大,对一些规模较小,流动资金不多的企业带来的问题尤为严重。

  港商普遍明白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需要,并愿意作出配合,优化产业,或转型为三资企业。如果能提供鼓励及便利措施,让企业顺利升级、转型,将有助政策的执行,并减低对企业的震荡。因此,最近我们多次与商务部沟通,反映港商的一些建议。

  此外,特区政府即将成立一个由政府相关决策局及部门、工业支援机构及工商组织组成的专责小组,负责研究及评估有关调整对业界及社会的影响,并建议可行的支援措施,以减轻相关业界所受的影响,协助他们转型、升级及转移,以及加强他们的长远竞争力。专责小组也会向包括广东省单位在内的内地有关部门,反映业界的意见及建议。专责小组将於明天召开第一次会议。

  另一方面,我已经在六月举行的第四届泛珠论坛上宣布,特区政府将会有系统地构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加麹各泛珠省区政府和香港业界就产业升级、转型和转移的信息交流,就此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向大会提交的书面报告已经详细交代。

  粤港两地在加工贸易的合作一向唇齿相依。近年,广东方面进行了不少工作,协助港资企业面对政策调整,我们表示感谢。面对当前的挑战,我们也希望广东省方面可以考虑推动实质措施,携手合作,协助支援港资企业升级和转型。

  不少港商向我们表示,由於将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地区涉及的资源非常庞大,甚至可能需要停产,而生产链上的连系产业也未必能顺利配合。因此除非迫不得已,他们大都希望能在原地进行升级转型。就此,这些港商希望省政府能够:

(甲) 明确来料加工厂转为三资企业的程序和手续,并统一省内各地的做法;
(乙) 此外,为企业办理转型的申请提供便利措施,如设立「一站式」的政府单位;
(丙) 另外,协调各有关当局加快审批转型企业的申请,以减少对企业业务的影响,避免企业出现停产或打断生产链上的物料供应等情况;以及
(丁) 确立清晰的环保规范,加快兴建和审批规划中的环保园区,让企业作搬迁选择,并弹性处理省内相关企业的迁移安排,减少生产停顿的机会。

  除了鼓励工业优化升级之外,国家"十一五"规划也关注到过往经济快速增长引致的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国家未来的工业发展,必须符合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保要求的提升,也为港商带来另一重大挑战。为此,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透过其在珠三角的三家办事处,协助香港企业提升科技水平及改进生产流程。其中,促进局致力推动清洁生产及节约能源,为广东省内的港资企业提供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支援,以符合环保标准。自去年12月,促进局受环保署委托,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支援试验计划」,协助在东莞、深圳的港商节省能源和减少空气污染排放。计划预期於本年十月完成。

跨境人流物流

  粤港合作的第二个工作重点,是推动跨境的人流物流。粤港之间,以至香港与泛珠地区之间近年的人流物流日益频繁,粤港跨境基础设施的规划及建设能否配合这个势头,对两地的经济发展甚为关键。

  过去一年,跨境基建取得重要成果:深港西部通道和深圳湾口岸已在今年7月1日启用,顺利落实一地两检的崭新安排。落马洲支线及福田口岸也已经竣工,国家口岸办已经验收福田口岸的设施。我们会以8月15日,作为福田口岸及落马洲铁路支线开通并投入服务的目标。不过,在未来一年,我们仍须继续努力,推动两项大型工程:

(甲) 港珠澳大桥方面,去年联席会议宣布大桥采用"三地三检"的口岸模式,现在尚待解决的两个问题,包括口岸选址及整个项目的投融资安排。由粤、港、澳三地政府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已经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有关研究,香港方面也正进行港方口岸选址的研究工作。我们希望透过三地政府通力合作,以及中央成立的专责小组加强协调下,能够尽快解决有关问题,让大桥工程早日启动。

(乙) 广深港高速铁路方面,特区政府在详细考虑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的技术要求、客运量预测、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与广东省越来越密切的经贸关系等因素后,决定香港段应以〝专用通道〞方案建造。九铁公司已经向政府提交详细的项目建议书。特区政府和九铁正积极和内地有关单位探讨铁路相关的工程和营运安排。我们希望在两地的紧密合作下,尽早商定铁路的未来路向。

《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粤港合作的第三项重点工作,是推进落实《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CEPA自2003年签署以来,广东省一直是港商利用 CEPA 优惠在内地投资开业的主要省份之一。而"个人游"计划,也早於2004年5月适用於广东省全部21个市。我们感谢广东省及各相关市政府,对实施CEPA的大力支持,例如,广州、深圳提供有关CEPA的谘询服务;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也设立了CEPA绿色通道。

  在去年签订的CEPA《补充协议三》内,首次以广东为试点,允许省内的香港旅行社试点经营广东居民往港澳的团队旅游业务。我很高兴知道,在CEPA《补充协议四》内,不但让这项措施的实施范围扩大至泛珠三角地区,更增加多项试点措施如会展服务、文娱服务及安老服务在广东先实行。此外,两地今天也将就深化实施CEPA,共同推进粤港服务业签订合作安排。广东在进一步深化和扩大CEPA的开放及实施上,扮演独特角色。而试点措施在广东的实施经验,将会是有关措施未来在内地进一步推展的重要参考;因此,两地在这方面的合力推动尤为重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粤港合作的第四项重点工作。两地一直致力改善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素,两地市民对减排进度甚为关注。粤港两地政府将以一贯坚定不移的决心,尽力达至双方订定的2010年减排目标。随着近年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急促发展和人口变化,粤港双方环保部门已就目前「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管理计划」下各项减排措施的成效进行中期回顾,争取在今年底向「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作出汇报。

  要尽快改善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及空气质素,除了粤港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工商企业的参与也十分重要。粤港双方近年在推动两地企业开展节能及清洁生产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取得初步成果。我建议双方可进一步加麹和深化合作,例如:共同支持或落实一些具体计划或项目,以推动和协助区内的工商企业实践节能、清洁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透过这些计划,一方面可以少排污,同时也可以提升竞争力,配合内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为粤港两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结

  自1978年国家推动改革开放以来,粤港交往和合作在多个层面展开,两地交流日趋密切。港资企业的投资开展了广东工业化发展,在广东经济的各个环节,包括外贸、就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等,担当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广东为香港的制造业提供转移基地,协助香港经济顺利过渡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广东作为香港与内地其他省区的陆路连接点,以及是最多港人居住、最多港商发展的内地省份,广东在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和融合上,扮演独特的角色。

  粤港的互动关系对两地未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因为两地的福祉紧密相连,推动粤港合作更需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两地的合作是包容的、是双赢的,完全眼於区域发展的大局,符合两地人民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

  过去一年,广东省各部门对粤港合作积极支持,在两地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不少实质进展。就此,我向黄省长和粤方同事表示衷心感谢。我希望两地代表能够好好利用今天的会议,详细讨论如何加强各个范畴的工作,为两地合作更上层楼而努力。谢谢各位。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2时2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