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记者会答问全文(四)
*************************
记者:你好,林太,想请问有关土地房屋供应问题。第一是看到你今次《施政报告》提到增加公屋比例,是否变相其实私楼供应会减少?是否无可否认地最终都会令私楼楼价继续「企硬」甚至飙升?第二个问题是看到今次《施政报告》都很着重在公屋方面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收入稍为高的中产,他们买不起楼、没私楼,也没资格买资助房屋。过去听到社会有一些声音,譬如说减低印花税、放宽按揭,甚至你自己本人都在立法会说过可以检视一下限制非本地居民买楼这些政策,但见到今次《施政报告》这些一点也没提过。有什么措施可以帮到这些市民买楼?他们怎样可以置业?为什么《施政报告》完全没一些措施去帮他们?谢谢。
 
行政长官:如果现在供应不够,我真的神仙难变,你刚才的问题都是从这个角度,如果没供应的时候就没有,所以现在一定要增加供应才能够满足市民的诉求。但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又感觉到有供应也买不起,居屋都一万元一呎,有供应都买不起,又供不起楼、又赚不到首期,这些问题大致上在一年之间我解决了,是吗?我解决了,你「买得起」、「供得起」,证明了,但是没供应,我袋里没供应可以尽快,不是没有,但不够多,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断去增加供应,拨更多地去建公营房屋。你又担心私楼,所以在房屋的问题是no-win situation,我很难满足这么多要求。唯一满足到是不断增加土地、不断建造房屋,等到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我们可以回复大家都可以安居的状况。对于你说检视那个政策,如果你是指一些「辣招」,我刚才已经说了,今日是难以可以随意撤回这些措施,因为正如你所担心,会令私楼更飙升,而且利息上升轨迹已经出现,可能对楼市本身都有一些影响。但在按揭成数或有否方法从按揭方面去帮,财政司司长也是这个说法,他也会继续研究。
 
记者:想问其实现在报告都提及超过15万长者正轮侯公屋,其实一直都在说现在年轻人轮候公屋的时间都超过31年,但是政策大部分都是一些出售的资助房屋,政府是否忽略了这班年轻人的诉求?以及政府是否已经没有新招处理一些迫切的住屋问题?因为大部分政策之前都已经说过。另外是填海方面,现在增加至千七公顷,已经多过之前所说的千二公顷的短缺,其实是否已经可以取代其他具争议性的土地选项,譬如哥尔夫球场?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你可能说得太快而说错了,现在不是有15万名长者轮候公屋,15万是那些有家庭和非年轻的长者人士,即是不需要计分那些,因为我们经常说有27万多的家庭轮候,其实有两条队的,如果你是属于家庭的申请人或长者申请人,就是我们真的承诺尽量三年上楼,虽然现在做不到,现在要5.3年。另外那些是非长者单身人士,便没有办法可以承诺了。因为如果你要排优先次序,当然是有家庭、有小朋友、有老人家那些会优先。所以你说究竟对于这些非长者单身人士,特区政府是否不关心他呢?那又不是的。因为我提出的「三业三政」其中一个「业」就是置业,当然包括住房,所以我们亦在继续建设青年宿舍,亦有一个新措施,就是首次让整幢工厦可以改装,因为工厦楼面面积比较大,如果整幢改的话,随便一幢便可以提供几百个单位,我们会透过运房局辖下一个过渡性房屋的专责小组去帮助这些有兴趣改装整幢工厦作为过渡性房屋的业主。
 
  另外有一件事我不知道反应会如何,但都是比较创新的,就是房委会有些宽敞户,全部都是长者,大概有逾15 000个长者宽敞户。情况是这样的,大家可以了解,譬如我们小时候五人、六人住一个公屋单位,长大后成家立业陆续搬出去,于是便剩下一老或两老。但碍于我们对于长者的关怀,亦不想迫他们调迁,那他便继续住在一个相对宽敞的公屋单位,而且一般都是在市区的,因为以前的公屋在市区。所以如果想到一个方法腾空这些面积比较大一点、在市区的公屋单位,满足现时正轮候、家庭人数比较多的家庭,都是一个好的做法。但我不想看到任何要迫的情况,即是如果要迫老人家的事我都不想看到。所以今次房委会或房屋署设计出来的是一个优惠,是一个很崭新的优惠,就是我们会找一些比较新的、小的细型单位,或特别装修一下这些小型单位,问问这些宽敞户的长者是否愿意搬去那些小单位,腾空现在比较旧的、大一些的大单位。如果他肯的话,他以后不需要再交租,免费住在这些单位。作为一个创新的措施,我们希望尝试可以腾空多一些大型些的出租公屋单位以满足现在正轮候的15万家庭。
 
记者:林太,想问二十三条的问题。你刚刚都说过去一年发生什么事大家可能都知,你可否具体说?因为不想理解错误你的意思。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刚刚都答到,土地小组你没忽视,但其实现在的「明日大屿」其实与之前的东大屿僭建了700公顷用地,即是你怎样向市民说这700公顷用地怎样多出来?而你《施政报告》其实有说棕地,但其实亦有说新界北,为何没有交代粉岭高尔夫球场的事?第三个问题都想问,你这份《施政报告》其实比较多一些长远措施,你怎样说服市民那27万轮候公屋的人短期有什么措施?例如你说过渡房屋有几多个单位,即是你将万多个私楼变公营房屋,但其实你怎样帮他们快些上楼?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基本法》二十三条我已经答了很多次,过去十二个月发生的事你们作为传媒比我更清楚,大部分都是你们报道,所以我不打算重复。至于土地小组和我今次工作的关系,我刚才已解释了。土地小组有18个选项,我今次说的四个工作,我看不出有任何冲突,例如我们的「明日大屿」,我们未停过规划大屿山,我们甚至二○一四年申请过拨款做大屿山,所以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我不可以说有人讨论中、有不同意见,我们不做。我们成立了办事处,我们都要做。但你说填多了,因为我们听到的意见,我自己亦同意,其实我们需要更多土地,如果你留意我在前面说其中一个原则,我们开拓土地的决心是包括建立一个土地储备,唯有香港有一个土地储备,我们才能不错失未来的机会。我可以跟你说,今日我作为行政长官,差不多每个月也有人想见我,海外的大公司、科研机构或一些创新行业都想来香港发展。它问有没有地,没有地,没有地便不能谈。它不是要优惠地,而是有没有地,会否拍卖一些地专门做商业、工业、再工业的工作,真的没有。所以我觉得能够为香港建立土地储备是非常重要。正如我们在「明日大屿」的讲法,如果有了这一大片土地,我们可以理顺现在在市区里比较挤迫和住得很细和很旧的房,有这机会为社会、社区有一次更新的工作,令整体,不只是今日等上楼的,今日住得比较挤迫的家庭都有盼望,会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至于有些选项真的很有争议性,例如你提到粉岭高尔夫球场,例如提到郊野公园的边陲,是很有争议性。所以我等,我现在等土地供应小组年底交的报告,然后再检视情况是怎样。没错,我很紧张现时有27万人的申请轮候公屋,但正如我所说应该分开两个组群,但没有楼、没有地,我真的没有魔术棒,所以有时你说我们没有做短期措施,我都要有stock才可做,你都没有,但在没有之余,上一届政府都很努力,有人形容上一届政府「揼石仔」,每块地「揼」出来──改用途,本来是花园就变住宅,本来是不知什么就变,但现在去到一个地步是这些「石仔」越来越难「揼」。现在还有210幅要改的土地,我可以向你说,大部分都很有争议性,大部分你问区议会都不愿意,等于马料水填海都不愿意,所以我都不够胆提马料水填海。这件事不可能即时,但如果能够即时做,我们都去做,所以活化整栋工厦是即时可以做到,如果有工厦业主同意,是可以即时做到的工作。
 
记者:林太,其实想问第一就是《防止贿赂条例》第3条和第8条要扩大至适用特首,到底有否时间表?因为你只是说尽快,但好像仍未解决,你会处理到何时才涵盖特首方面?另外,想问「明日大屿」的填海其实都要到二○二五年才做好填海工作,然后首批单位都要到二○三几年才可以落成得到,到底有否预计到可能会面对司法覆核的情况,令到这些时间再推迟?谢谢。
 
行政长官:有关《防止贿赂条例》第3和第8条的情况是一样,我们都会尽量争取可以做,所以在《施政纲领》里亦继续包括在内。有关于「明日大屿」的时间,现在说出来,我们都是,至少我本人都希望可以加快,所以在这单张内,我们亦有一个括号,指再研究一下可否应用科技或精简程序,这是想做快点,但肯定有人想我们做慢点或做不成,过去一段时间发生了很多次。司法覆核令港珠澳大桥延误了超过一年。另外我经常提及湾仔警署地皮在「晒太阳」亦因为司法覆核在进行,所以我只能够呼吁社会、呼吁那些现在反对填海,但其实没什么理据反对填海的人,都为香港未来着想,不要以个人喜好凌驾于27万正等待上公屋的家庭,很多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受到居住环境恶劣影响,放行我们这个「明日大屿」。「明日大屿」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我可以承诺我们是用最环保、最可以保护到海洋生态的方法去做,亦经过了很多专家、我们政府的专家、智库聘请的专家看过,从各方面来说,这地方是适合填海的。如果不做这工作,我恐怕我们有愧于下一代。
 
记者:想问是否有时间表?
 
行政长官:已经说了。
 
记者:你好。林太,想请教「明日大屿」方面。现时说正研究交椅洲、喜灵洲附近填海1 700公顷,建造多个人工岛。但其实上次台风山竹袭港后,已经有气象学家说如果在该处建人工岛是逆天而行。其实政府有否评估过如果水位上升等等带来的风险?这个决定是否逆天而行?以及为什么「明日大屿」的统筹办事处要直接向特首负责?领导这个处的官员是什么职级?为什么可以绕过司局长直达特首?你又会否视「明日大屿」这件事是你自己的政绩工程?如果既然由你亲自统领的话,又会否计划做多一任特首亲自落实这个填海?
 
行政长官:第一,我们做任何工程都会全面评估才会做,我们不会瞌着眼明知道有风险都去做,但风险是可以经过评估后去管理、装备。如果我们担心这样、担心那样的话,那什么都不用做,所以希望大家都用一个科学眼光来看待。
 
  至于「明日大屿」成立的统筹办事处向我直接负责,这是现时构想的初阶。因为在「明日大屿」的初阶去推进的过程中,可能很多需要高层次来处理,所以与其放在一个局,经过局长、司长,然后问特首觉得如何,我就觉得应该有一条直线,可以由特首来督导。当然,在这个办事处和督导工作,相关的司局长一定会参与。这个与今日我去亲自督导创新及科技没什么分别,我亦没有绕过杨伟雄局长,他的局担任我亲自督导的委员会秘书处,但有亲自督导,大家会觉得这十二个月来创科发展真的快了很多。我在今次《施政报告》就着去年《施政报告》八大范畴全部都有根有据地汇报了我们的工作进展。刚才我回答另一条问题已经说过,二○二二年六月三十日后的事情一定不会影响我今日在本届政府的任何施政。
 
记者:你好,林太,想问「对冲」和工厦过渡性房屋。「对冲」方面,原本最先取消就说79亿元的补贴,到《财政预算案》就150亿,现在去到最新是293亿,这个是否最终定案,不会再增加?会否令人担心比原先79亿的预算高出差不多三倍,是慷纳税人之慨?另外,过渡性房屋方面,刚才都几次提到,但看到《施政报告》其实又不算很具体,究竟会有多少单位预计会推出?当中规管的那些单位会怎样改建?改建成什么形式?是否真的能配合那些「劏房」居民,抑或改建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劏房」居民根本负担不来?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强积金「对冲」是事在必行,我的立场非常坚定,过去无论担任政务司司长、行政长官,我都是一贯看法。因为当我们说我们很关心基层市民退休保障的时候,强积金无论你喜欢它也好、不喜欢它也好,都是一个双方供款退休保障的重要一环,所以怎样能令这条支柱至少是「稳阵」,是责无旁贷的。经过多轮讨论、谘询,好像我今早发言说,不要再拖,决定了就实行。今天提出的方案是终极方案,政府不会再妥协。事实上我知道有人在骂政府,正如你刚才所说慷纳税人之慨或太偏帮商界,但它有它的历史背景。事实上,真的有历史背景,就是当年,现在说回归前,不知道是否因为政治理由就急急推出一个强制性公积金,但是由于当时有很大的反对,急急承诺「对冲」,以致现在要解决这问题。所以我觉得能够用290多亿元便解决了「打工仔」长期被困扰的议题,让香港可以向前行都是值得的,不可能再优化方案,这是终极方案。
 
  至于过渡性房屋,因为很多需要相关业主提出,我们只是说我们会促成、我们会帮助、我们会配合去做好这件事,所以现在难以评估究竟可以有多少单位。但是运房局已按着今年六月我公布,成立了一个专责小组主动接触一些业主或主动找一些看到可能可以转楼的地方去做,譬如最近我知道理工大学有个组织亦找到四个地点都可以转做过渡性房屋,我们的同事都正和他跟进。工厦转做房屋的过程,当然我们是希望亦要求是转做一些适合现在改善居住环境恶劣的居民,不是帮助他们转做一些很大间penthouse这类。这个潜力是有的,因为正如我所说,工厦板块的楼面面积比较大。如果你们行经九龙湾,其实有一间工厦是透过上一期工厦活化政策改做酒店,如果能够改做为酒店,亦能改做为过渡性房屋。如果酒店是200呎,那么过渡性房屋可能都是200呎左右,但当然你说租金如何,这细节我们会跟进。
 
记者:林太,你好,留意到今次这份《施政报告》在良好管治章节里有一part叫做中央与特区关系,这个去年你是没有的,在当中除了提及到特首「双负责」制,以及重申特区政府对「港独」零容忍之外,当中都有相当篇幅提及中央的支持及与内地的合作。其实这些做法,你可否解释为何为在这里写这东西?其实会否是为了要和中央交心、换取中央的信任来谋求连任?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坊间有说法指你的上一任梁先生有可能卷土重来,你有否觉得受威胁?或者是另一方面反而令你觉得鞭策你更努力工作以争取民心?谢谢。
 
行政长官:我再简单重申一次,所有在二○二二年六月三十日你们预测会发生的事、不会发生的事,与我今日做行政长官为社会做事是完全、完全没关系。为什么要在这次来阐述中央与特区关系,就是我刚才都说了,在「一国两制」之下要成功,我们都要清楚怎样处理中央与特区关系──无论在「一国」或「两制」方面;而这关系亦是有宪制关系、有经济关系、有民生关系,所以在中央与特区关系那几段里,其实很多是有些经济、民生,譬如说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本人现在可以进入一个领导小组做成员,谈到为便利港人在内地学习、就业、居住推出了很多便利措施,谈到我在各个省份建立了合作平台,都是很「正路」的事情。我看不到你为何有一些怎样的揣测。你还有什么问题?
 
记者:……
 
行政长官:我刚才说了,二○二二年六月之后发生的事和我现在的工作无关。不过既然你提到有一些标题去年没有,今年有;又有一些标题去年真的没有,今年有。一个是动物福利,刚才说了;一个就是我们如何看性倾向,所以大家可以参考那几段新加的文字。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2018年10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03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