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八)
(七)持续改善民生

福利开支增长

120. 本届政府对建立关爱社会,照顾弱势社羣的承担,可见于资源的投入。用于社会福利的经常开支由2017-18年度的653亿元,大幅上升至2021-22年度的1,057亿元,四年间增幅达62%,且成为开支最庞大的政策范畴,占约两成。鉴于经济前景充满变数和严重的财政赤字,未来一年政府会集中推行已规划的政策措施,并不时检视成效,确保能惠泽有需要的巿民。

贫穷问题

121. 香港的贫富悬殊是大众关心的议题。政府的责任是透过收入再分配,提供社会安全网,照顾有需要人士。去年底公布的2019年贫穷人口数字,计及所有现金和公屋福利后,成功把贫穷人口大幅由政策介入前的149万减至64万,可见安全网能有效发挥再分配功能,为不少基层市民提供实质援助,让他们脱离贫困。

122. 以只计算收入,不计算资产的相对贫穷概念和方法为香港制订贫穷线,是由我以政务司司长身分担任扶贫委员会主席时所倡导的,目的是借助定期的数据搜集和分析,监察情况,并精准扶贫。过去分析显示长者和在职贫穷住户这两个羣组需要特别关注,而公屋是最有效的减贫措施。因此,有人认为香港的贫穷问题其实也是房屋问题;本届政府除了加快兴建公屋外,过去几年大幅改善现金福利。第一,推出高额长者生活津贴(长生津),让约57万名长者,包括部分拥有自住物业或与有收入家人同住的长者,每月领取3,815元的高额津贴。第二,优化在职家庭津贴(职津)计划,大幅增加金额和放宽申请资格,让收入不超过22,400元而育有两名儿童的四人住户每月领取最多4,200元津贴。第三,落实一系列改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措施,包括大幅增加租金津贴及放宽多项特别津贴资格等。这三项和其他改善措施令现金福利总经常开支增至2021-22年度的674亿元,较2017-18年度高出56%。

123. 政府未来的扶贫策略主要会有四方面。第一,我们继续以综援、长生津等现金福利协助有需要长者脱贫,我们会在明年下半年合并普通及高额长生津,划一采用普通津贴较宽松的资产上限,而合资格申请人将领取高额津贴。第二,我们会继续发展经济,提供培训和再培训,鼓励就业,并以职津为较低收入的在职住户,特别是育有儿童的住户,提供财政支援。第三,我们会全力加快兴建公屋,增建过渡性房屋和为轮候超过三年的合资格公屋申请住户提供现金津贴。第四,在共同承担的原则下,我们会加强强积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个立法年度修例落实取消「对冲」。我们亦会透过全力推行「积金易」平台以减低强积金的管理成本,并落实为低收入雇员代供强积金。此外,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鼓励市民将强积金一笔过资产转化成退休后定期可领取的年金,为长者提供稳定收入。

安老和康复服务

124. 除了现金福利外,本届政府亦大幅把安老服务的经常开支增加了85%,康复服务的开支增长亦有66%。尽管如此,由于人口高龄化,资助院舍服务需求远超供应,我们必须按照多管齐下的策略增加院舍服务在短、中、长期的供应,包括增加向私营院舍买位、在合适的卖地项目加入条款要求私人发展商兴建指定福利设施、在政府用地发展福利设施,以及在未来合适的公营房屋项目预留等同约5%总住用楼面面积的处所作福利用途。

125. 同时,我们会继续增加日间护理和居家照顾服务,让长者和残疾人士可以居家安老和与家人同住。为便利长者在内地养老,政府会研究把「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扩展至其他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符合资格的安老院,以及放宽长生津和高龄津贴须连续居港一年的申请规定。
 
爱护儿童

126. 我们已相继落实多项加强幼儿照顾服务的措施,包括将资助幼儿服务规划标准纳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增加幼儿服务名额、推出「幼儿中心家长津贴」,以及恒常化「课余托管收费减免计划」的改善措施。来年的儿童工作有两个重点。第一,为让虐儿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经早前谘询持份者后,我们正拟订立法建议,建立强制举报虐儿个案的机制,同时加强有关专业工作者识别虐儿的培训,目标是尽快将法例提交予新一届立法会审议。第二,我们会将「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名额由今年的9 000个,进一步在2022/23学年增至10 000个。随着服务名额逐步增加,「零轮候」的政策目标指日可待。

妇女事务

127. 本届政府除落实多项推动妇女发展的措施,包括将法定产假增至14星期、加强幼儿照顾服务、在政府处所内设置更多育婴间并修例将歧视和骚扰喂哺母乳定为违法行为外,我亦欣喜任内致力推动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努力渐见成效。女性参与谘询及法定组织的比率已于今年6月达到早年所订的35%目标。

加强支援少数族裔人士

128. 政府致力为香港的多元文化族羣构建公平关爱的社会。本届政府已落实约30项涉及教育、就业支援、医疗健康、社会福利及共融的措施,加强支援少数族裔。下一步工作是政府以身作则,为少数族裔人士多提供受聘机会。
 
劳工福利

129. 本届政府竭力回应劳工界多年的诉求,分别把法定产假增至14星期,并由政府补贴额外4星期的产假薪酬;把法定假日由明年起逐步增至17天,与公众假期看齐;以及果断地取消强积金「对冲」安排。我们将于下一个立法年度向立法会提交取消「对冲」的条例草案。我们亦非常重视职业安全与健康,现正准备修例提高罚则,并于明年推出「工伤雇员复康先导计划」,协助工伤雇员尽早康复并重投工作。

公营医疗系统

130. 在过去二十一个月的抗疫工作中,所有确诊的市民和人士都能在医院获得适切治疗。这成绩殊不简单,显示本港医疗系统的高效专业和快速应变能力。然而,我们的医疗制度仍有不足之处,须在多个范畴作出改善,以应对人口老化对医疗服务带来的挑战,其中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和推动医社合作是刻不容缓。

131. 我早在2017年的《施政报告》已提倡设立崭新运作模式的地区康健中心,提倡基层医疗以减轻医管局的压力。经过数年努力,政府于葵青、深水埗、黄大仙、屯门、南区及元朗设立或即将设立地区康健中心。我们亦已于另外11区设立地区康健站。同时间,食卫局已着手全面检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及管治架构等方面的规划,以期为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制订可持续发展蓝图,其中加大医社合作将是重要的一环。

公共卫生策略

132. 新冠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当局带来极大挑战,香港也不例外。我们会就过去二十一个月的抗疫经验作阶段性总结,并考虑加强卫生署在制订和实施公共卫生策略、监管和促进医疗科技及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核心功能,以提升该部门在应对未来社会和公共卫生发展的能力。
 
医疗人手

133. 政府一直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增加医疗人手,包括持续增加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院校及自资院校的本地医疗培训学额,以及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疗人员,以支援各项医疗服务发展。

134. 香港医疗系统素以优质和安全见称。然而,一如其他先进经济体,本港的医疗系统面对不少挑战,包括人口老化、与生活模式相关的疾病与日俱增,以及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等。要应对种种挑战,充足的医护人手不可或缺。除了增加本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学额外,立法会已完成审议相关的修订条例草案,让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在香港执业,从而增加本港整体的医生人手。

135. 另一方面,我们亦需要强化其他医疗专业在本港医疗体系(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方面)的角色。食卫局会与各个医疗专业的法定管理局及委员会跟进2017年发表的《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的多项建议,包括修改法例容许免医生转介而让市民选择直接接受医疗专业服务(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此外,为确保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准,我们会向条例下的辅助医疗专业人员,以及护士、牙科医生,以立法方式推展强制性持续专业进修及╱或持续专业发展。食卫局亦会因应现正推行而属自愿性质的「认可医疗专业注册先导计划」的经验,探讨为尚未有法定注册制度的专职医疗人员,如临床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营养师等,引入法定注册制度,保障市民大众的利益。

中医药

136. 政府已确立中医药在本港医疗发展的定位,兴建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提供政府资助门诊服务及中西医协作治疗住院服务,以及成立「中医药发展基金」等。为促进中医业界长远发展,政府会探讨赋权中医师指示病人接受诊断成像检测(例如X光)及化验检查。

(待续)
 
2021年10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