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二)
*******************

记者:我想问屯门至赤濸角连接路还要三年的时间,你刚才说要加强巡逻,其实中间如果再发生一些什么事,有没有一些实际一点的应变方案可以商讨出来?今日其实有没有讨论过?另外,机场的海天码头其实是否可以短时间内做到一些事,提供一些措施应急呢?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这要视乎短时间利用海上交通,短时间是指什么。如果是指受影响的时间是两、三个小时,当然两、三个小时可调动一些船只,但是调动船只,大家要明白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我们无法做到有一队船是闲置的,每天都在等待事故发生,这是不实际的。所以,如要调动船只的时候,必然是抽调一些现时服务其他航线的船只。当然,去到十分严重的时候,机管局甚至可以运用其跨境渡轮,但这要视乎那个严重的情况、在现实的环境是怎样。海天码头现时是禁区,如果要征用海天码头作为本地海上交通,是需要有一个紧急机制能够将跨境的限制取消,来用作本地交通。这个在程序上、技术上是可以做,不过,当然要去到具体环境、在什么阶段决定去做哪一件事。

  现时说来,或应该这样跟大家分享。我们一直以来,无论是机场也好,或是运输署,他们都有一个英文称为「No land link」,即没有陆上联系的这样一个应变方案;机场岛也有,由机管局主导。这要视乎没有陆上(交通)连接为期多久,如果是两、三个小时,就像是打风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应该要怎样做,可能就是航班会延误。但如果不是,是二十四小时、四十八小时,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整个应变就会不同。如果只是说海上交通,其总运力始终不能取代陆上交通。所以要视乎具体事故的严重程度而定。所以在处理上,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的结论都是积极争取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故,导致青屿干线全面封闭。在赤濸角国际机场启用以来十多年,都未试过全面封闭,今次是第一次。过去有时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导致局部封闭,封路试过,二○○八年试过,但封路时仍然有轨道交通,即机铁和东涌线,亦试过因为一些事故轨道交通停顿下来,但陆上交通,即道路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今次是第一次。所以,也可以这样说,过去其实在管制方面,即我刚才说第三个「C」、「Control」那方面其实是有效的,要不然这些事故会经常发生。

记者:刚刚提及到政府会再讨论十一号干线,即等同以前的十号干线,有没有信心今次可以争取到议员的支持和你会如何说服他们?另一个问题是在意外发生当日,其实政府有安排船只between荃湾西与东涌,但要两个小时才安排到,最后是没有用上。你认为两个小时是否acceptable?其实你觉得应该多久才可despatch这些services予受影响人士?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我们现时初步研究的十一号干线,是在很初步的阶段。我们要分两个阶段:第一,我们需要在政府内部争取资源;第二,最终来说,我们当然要到立法会(申请)拨款,我们现时还未到那个阶段。我们在概念上认为有需要兴建十一号干线,这并不是因为今次事件,不是因为只考虑大屿山的对外连接,亦都考虑了,即我们今年七月其实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上说过,主要是从新界西北对外交通的范畴探讨十一号干线的问题。所以,在方向上,我们是朝兴建十一号干线的方向来迈进,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争取资源。

  第二,上星期五运输署安排的紧急渡轮服务。因为运输署与承办商是签署了协议的,有任何事故当运输署需要这些紧急服务的时候,承办商有责任在两小时内,即两小时是最长的时间。视乎在有事故之后,在什么时间知会承办商,以及它如何寻找船只。当然,我们不能期望「即莜即有」,正如我刚才所说,承办商并不是有一队闲置的船队,每天在等待事故发生,而是要即时调动。那次的具体经验是,其实它都能在两小时内安排紧急船只,但由於第一班船在(晚上)十时可以开出时,在(晚上)九时半之后大桥亦已经开通,因而不需要该服务。另外,运输署当晚亦有联络愉景湾的渡轮服务,愉景湾(渡轮)当时亦加开了航班。但正如我刚才所说,海上交通的运力始终有限,因为它受制於我们有多少船只和船员是否可以即时找到。无论如何,这要视乎去到具体、实际紧急事故发生的情况是如何。不过,从整体上应付这些问题,我始终觉得我们要尽量避免发生。在发生时如何去纾缓,由於运力的限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始终是不理想。

记者:局长,刚才你说过那么多的研究和改善措施,有没有一个期限想何时落实?其实现时的应变计划和不同步的warning系统,是否都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阶段?政府过往曾否检讨过?会不会是有点后知后觉?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过去在不同时间,相关部门,无论是机管局或运输署等,都不时有检讨,也不时有演习,譬如我刚才说机管局的紧急应变方案,由二○○四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八次的演习,当然每次演习都选择一个主题,但因应今次的经验,我们觉得更加有必要做到第一时间,所谓第一时间就是一发生事情,和同步相关部门都知道,这可能需要加强透过科技,令到支援系统做得好。我们不会说给时间表何时(去做),而是尽快去做,以及对外发放信息(方面),亦都希望能做到尽早发放全面的信息。

记者:其实会上有没有讨论过有没有部门或局负责?始终这个机制多年来都没有更新,而由收到预警到全面封桥要三十五分钟,是否太慢呢?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应该这样说,其实由一开始,正如我用英文回答刚才那位记者朋友所说,由机场岛、国际机场启用开始,都是知道由於当时只有一条陆上、即道路的通道──青屿干线,当然包括了机动车(应为轨道车),所以都认为如果一旦那里出现问题的话,后果是严重的,所以有一些应急方案,即「No land link」的应急方案。但你回看过去十多年,都是没有事故发生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作了各方面的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无论是船只过桥时的高度限制、平时对(大)桥的维修保养、警示系统等等,所以不曾有问题发生。今次发生了问题,一定是要「经一事、长一智」,为何会发生呢?第一是要弄清楚。如果经过今次事件,以往的都是想像、假如有事发生会怎样做,说得简单点,就是「纸上谈兵」,即是说,概念上认为有事发生,我们应该要做些什么。今次是实际有一个例子,可以从这个实例中汲取很多经验、教训,所以就要做。所以,我认为过去不说相关的部门等等,包括机管局,他们没意识到有这个风险,一直都意识到有这个风险,亦都有风险意识到如果(大)桥,不论什么原因导致被人或被物件碰撞而产生警报,即时要做些什么。其实,根据有程序,一有这样的碰撞,其实是要即时安排封桥,今次营运公司亦有安排封桥,但封桥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要停止机铁(服务),而(大)桥道路的一层亦有车辆在行驶,故要分阶段(封桥),南行、北行都要做,所以那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我回看整件事,从星期五的实际例子来看,我们都觉得时间方面,无论是沟通、发放资讯、告诉市民发生什么事情方面,我都认为是可以改善。

记者:局长,想问十一号干线其实最快可以何时落实?CY有说过现时很多工程都受到司法覆核影响,有没有担心十一号干线也会有同样事故发生?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十一号干线正如我所说是初步研究中,我们觉得是有需要(兴建)的,亦正进行初步研究,暂时的想法是和当时十号干线的连接点相近,都是由元朗至北大屿山,当然具体的走线未必完全一样。工程是会庞大的,亦不单是为了大屿山,也希望有助於纾缓新界西北区的对外交通。我刚才说过,我们如果真的进行(工程)便要争取资源去做,现时未谈到向立法会申请拨款的阶段。

记者:局长,想问清楚,其实今日有很多研究方案措施出来,其实除了即时可以加强巡逻外,有什么可以即时做到?若今日再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故,有什么是比上次改善了的可以做到?还有,封桥影响的最主要是旅客,因为要离开香港,其实会不会……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居民也有。

记者:因为飞机不等人,会不会和机管局安排航班全部delay去帮助旅客?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第一,我希望不会再发生(同样事故),亦由於现时我们已加强了该地区的海上巡逻,以及业界也很清楚有关风险,所以我相信不会再发生。如果真的很不幸,万一或百万分之一发生的话,我相信我们对外的沟通、资讯发放、部门之间资讯上、各方面的协调都会比上星期好。

  机场的应变方面,关乎旅客、航班等,其实你可以想像,如果今次不是因为撞桥事故导致封桥,而是纯粹天气事故,风力如果超过平均每小时一百六十五公里,其实便要全面封桥,因为那里不安全。所以当作是遇到那样的天气状况,不是人为的撞桥,也是要封桥。封桥多久要视乎具体的天气情况,有时可能需要数小时,一定会影响机场岛的运作、航班的升降。第一,来港的航班降落后乘客不能离开,要聚集在机场。飞机可以起飞,因为不是台风,但若风力大便会有其他的因素。所以,这些就算是基於台风、风力的情况的应变,我们时不时也要做的。今次,即上星期五的事故是怎样呢?其实在机场离港的飞机,一些远程、长途机有些也延迟了,延迟了一个多小时才能起飞,其中一个原因是连机组人员也迟了到机场,所有飞机不能起飞。所以事后据机管局的统计,真正误点不能上机离港的旅客约有九十人左右,因为机组人员也迟到了。但我相信如果机场本身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旅客不能到达机场或航班受影响,对此机管局也已经有很惯常性的安排,有些时候会得到民航处配合,把一些航班调动,或者一些来港的航班先不要降落,这些跟据天气恶劣状况要做的应变措施现时都有的。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15年10月2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5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