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内容(二)
****************

记者:局长,为何会建议输入三成内地电网的电力?会否担心安全性的问题?电价方面又会是怎样?

环境局局长:我相信这个问题所指的是方案一,有关的理念是本地增加天然气发电以外还可以有什么方案。现时南网(南方电网)的燃料组合,当中有不少是来自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力发电,也有风力发电,约占三分之一。「网对网」这个供电的构思,在世界各地,例如美加、欧洲、英国、荷兰、法国,甚至是属于我们这个区域的澳门,也有相同的做法,所以评估不同的考虑,包括能源政策四大目标,即可靠、价钱、环保等方面,我认为「网对网」的做法可以让社会及公众考虑。刚才提到特别是价钱方面,这两个方案都作过一些初步的专家评估,大家明白,不论是本地要新增发电机组,或是投资在跨境网络的联系,都需要社会的投资,所以就着价钱方面,我们初步的评估都是相若的。

记者:从内地买这么多电,会否潜在可靠性的问题,譬如水力、风力,都不算是十分 reliable (可靠)?因为有时会没有风,有时水塘亦会干涸?

环境局局长:今次我们提出的是一个「网对网」的做法,所以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发电源头,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考虑。以澳门为例,其实也是「网对网」的做法,他们沿用输电的做法已有一段时间,有关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澳门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其状况亦相当良好;而且在外地,「网对网」的做法有相当长的经验。

记者:初步与南方电网接洽了吗?对方是否愿意供电百分之三十给香港?内地现时的供电量也不足够,与他们的接洽情况如何?至于有关电价方面,实际上当然两个方案未必相差很远,但是否无可避免要加电费?大概又会加多少呢?同时,核能供电的比例好像并没有增加,是否反映局方对核电的安全性有保留而不建议增加核电方面的比例呢?

环境局局长:先回答最后的问题,谘询文件都有评论国内核电的状况,相信是大家经过相关的国际事件后,都会审慎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核电的安全,这里我不再详谈。今次的讨论,经过我们的评估以及听取社会人士的意见,「网对网」对各方面都有好处,包括可靠性、合理价格、环境表现方面。至于经验方面,其实世界上不同地方都有类似的经验,所以是相当之可以给大家考虑的方案。

记者:但与南方电网的进展如何?譬如说价钱或其他各方面?

环境局局长:这次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去制作这份文件,与不同的持份者作初步接触,理解各方面的意见。香港(如)有三成的电力是透过南网输入,其实是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去逐步落实的事情;现时所指的香港三成的电力,相对南网现时的整体发电量不足百分之二,而南网根据过去数年的经验,他们每年的增幅都是较这个数字为大,所以这次香港三成(电力)透过「网对网」的做法,对南网整体来说是相当少的比份;至于价钱方面大家都关心,我们亦会与相关的机构商讨,我们的原则是如果社会大众对于「网对网」的方向可以再进一步探讨的话,我们会透过方案一的做法,网电应该要较比本地发电便宜作为原则和基础,以作商业上的讨论。

记者:你提及方案一有很多好处,是否政府也倾向第一个方案是较可行?另外,依靠南网增加三成的发电量,会否担心燃煤在区域之内需要增加,最终影响环境?

环境局局长:刚才提及香港从南网输入香港三成的电力,对整体南网来说算是相当细的数字,他们每年增加的幅度远远大过我们所需的电量,而且就国家政策来说,包括南网,他们未来增加用量时会趋向使用愈来愈清洁的能源,包括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增加水电,令整体的能源组合更加好。我们都关注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素,整体来说,香港以至国内相关的政府企业都会朝着整体改善区域的空气质素为大前提,所以经我们评估之后,方案一不会影响我们整体空气质素的问题。

记者:局长,想请问南网三成的供电有没有说明是用什么来发电?另外,若果我们有三成电力来自南网,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政治工具?有人便以俄罗斯与乌克兰为例子;第三,有消息说华润(电力)好像向政府建议在《管制计划协议》完结后,将两电交由政府转交中资机构接管,可否证实这个消息呢?

环境局局长:关于华润(电力)的建议,相关的机构已经作出澄清,我不会再补充。我们在这次谘询阶段前后,都听到不同持份者的意见,我们都会一并考虑。至于你提及跨网供电的问题,刚才已提到,主要是「网对网」的做法,好像澳门方面,也不需要指定输入什么来源的电力,所以「网对网」的做法是有最大的弹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的做法。

记者:有三成的电力透过购买回来,长远而言,如果要加价时,香港是否会「肉随砧板上」?

环境局局长:大家要明白,香港在历史背景和地理上,其实与国内的能源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就算是现时所用的天然气,或许将来根据方案二用多些天然气,那些天然气的来源绝大部分也是来自国内,这是地理上的原因,所以方案一或方案二与国内的能源政策或关系都是相当紧密,所以从价钱上如何与国内安排或接洽,方案一或方案二都有大家所提及的问题,所以要透过政府对政府、或者是商业对商业各方面的手法去平衡各方面的关注。

记者:局长,你之前谈到联网方面,未能规范是那一类电力,如果对方用的是核电,其实香港能否规管呢?之前二○一○年的谘询报告指碳强度要减五至六成, 今次是否要调整?因为已事隔四年是否需要达到哪个比例?

环境局局长:我先回答有关碳强度的问题,我们的文件提到方案一及方案二,均可以达致当年谘询文件所建议香港要降低的碳强度,不过两个方案会有不同结果,方案一透过网电的话,成效会好些;方案二也能达到当时香港政府建议的碳强度基线。

  至于跨网时能否分开发电来源及核电方面,大家要实事求是,譬如现在提出的两个方案仍有两成从现有大亚湾输送过来的核电,所以我们对核电这回事,是持务实态度。至于透过网电(输电)是否能分清楚来源,当中有清洁能源,包括水电及风能,也包括其他能源如核电,所以这方面我们应以务实态度去看待。

记者:局长可否谈谈价钱及成本会增加多少?电费确实会增加多少?实际上这个(发电燃料)组合是全港性的,究竟对中电及港灯的负担方面,哪个会在电费方面会负担多些?

环境局局长:电费方面的相关细节是复杂的。我们稍后会有一个二○一八年之后规管电力市场架构的检讨,这也会对我们谈及的问题有影响,而且有不同因素影响电费,所以难以简单回答。谘询文件也有谈到相关内容,我刚才也说了,电费价格因为过去的一些历史原因,譬如把一些旧的燃煤机组退役、我们要有新的气约(取代)旧的气约、因为环保要增加天然气的比例等,这些跟我们今次说的选择未必有最直接关系,或者一些无法避免的关系均会令电费贵了。但今次的谘询文件提到,相对来说,不是绝对来说,相对来说这两个选项对未来的电力成本(的影响)比较相近,不会有哪个特别高,所以大家选择这两个燃料组合时可作为参考基础。

记者:如因为天灾及一些事故断供电力,香港本身剩余电力机组是否足够维持本港必要的电力需求?

环境局局长:你的问题正是为何「网对网」相对于「点对网」在稳定方面有好处,如透过今次考虑的方案一即「网对网」,其实也考虑了本地后备发电方面,如何能在特殊情况下做到相应的应急或平衡的做法。

记者:局长你刚才不断强调向联网买电时,回避联网发电的燃料比例,是否某程度上忽视了究竟他们如用的不是可再生能源,他们所产生的废气、碳排放会影响香港,你们有否考虑这问题?如向他们(内地)买电,有否初步措施如何稳定电价呢? 

环境局局长:我要重复,不论香港或内地也好,整体来说我们透过不同方法,包括发电相关的燃料组合,改善整体区域空气质素,在这共同目标之下,刚才所谈及的问题相对是可以应对。在澳门、美加或欧洲的例子也好,这些跨境的联网「网对网」,其实不需太着意本身的发电来源,因为不同的发电来源当上了网后均难以分辨,所以这是客观的状况,而不是我们蓄意回避。

记者:局长你刚才说,大前设是以内地电价较香港电价为低作为比对,比对方案二,结果是两者的电力成本不会相差太远,但问题是你们现在尚未跟南方电网谈妥,你有多大信心,他们最后会给我们一个如此优惠的电价呢?如不行的话,是否市民要推倒重来再选择呢?

环境局局长:大家要明白,过去的讨论也好,最近的讨论也好,很多时候我们在能源方面也会与国内政府以至相关企业合作,我们现在也有一个与国内(签订的)能源合作备忘录,国家也是支持香港这方面的。大家明白,即使用天然气也好,用网电也好,大家也要有这个基础去考虑,我们跟相关国内企业初步接洽时,大家也明白这方面的理念。刚才我也说了,原则上我们如果考虑「网对网」输电时,价格须不超过或相对比本地自行发电略低,基于过往的经验,相信这方面可以给予大家信心。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44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