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谈参观东京焚化设施(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十一月十一日)下午在日本东京多摩川清扫工场参观焚化设施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行政长官:我今次趁来参加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顺道看看日本的焚化设施。刚刚去了日本多摩川的焚化场,它位处在市区中心,隔邻有高尚住宅区,又有民房、游泳池,并在河边,亦见到他们的设施很清洁,我进去的感觉是好像一间医院。另外,整个设施是无烟、无臭和无声,很多地方我们可以学习。当然,他们的处理量是小一点,是三百吨一日,而香港产生的垃圾,现在是大约一万八千吨一日,所以是有一段距离。不过,我们也要学习,为什么在东京市区、人口多我们少许,但它有二十多个焚化场呢?这是否社区上需要这样分布才是最好呢?

  我们今次来这里希望能够学习到几方面,我想搜集一些资料是关於他们用地多少?投放多少金钱才能兴建出来?另外操作需要多少钱?我们更要看看安全性如何?环保设施是否足够?他们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等。

  我们更想看看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能够与社区融合出来。好像这个多摩川焚化场,它产生很多热量,在它隔邻的公共游泳池的热水,全部都是由它供应,他们说,其他的设施都是同样在社区一起开始发展,社区的接纳性因而强了很多。而且他们告诉我,好像这个焚化场是经过三次更改,这是第三期,现在社区里市民是接受了设施,亦觉得它们是社区必需要的设施。我会在明天再参观多两个,一些比较大或差不多大的焚化场,我希望能够学习的机会多一些。

  刚才看到整个设施是相当清洁,而且他们操作的模式是相当先进。焚化技术,我很相信与欧洲是差不多一样,最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能够把这些设施与社区融合,得到社区全部接受。而且要令到社区觉得这是必需的设施,我相信他们都有经过一些谘询的过程,以及经过大家考虑,觉得这是共同社区发展必要做的事。我明天会继续参观这方面的设施。

记者:看完后,会否觉得香港方面可以借鉴,除了骨灰龛要区区有,焚化炉都要......

行政长官:这个是日本的经验,觉得如果是一个很大的焚化炉,不单在运输方面有困难,装很多垃圾,很多垃圾车走很多路,才到达焚化设施,他们觉得分开来做有其方便处。另外,社区接纳方面亦较容易。但另一方面,设施越多的时候,投放的金钱亦越多,用地亦不会太少,他们觉得最少都需要大约九千平方米,都是不少的地方。所以,我们都要想想我们哪里有地方适合做呢?现时我们计划所建设的,在屯门(及石鼓洲)都是三千吨一日,这个还未足够我们香港的需要,我们可否想一些较小的呢?可否借镜这些地方?我很相信我们回去要研究一下。

记者:是否即是可以考虑焚化炉规模可以小一点?

行政长官:我们现时就算在屯门兴建一个也是不够的,只能处理约三千吨。我们每日产生的垃圾经过回收后所剩余的也还有很多,约有八千吨。八千吨我们如何去处理呢?所以我们是需要考虑多方案的,但当然我们今次来考察,我们有很多专家来研究,他们亦有其他的资料,问题是我们香港要看的包括用地、环保、技术,还有的是市区和市区设施如何能够配置,这方面我想是重要的,金钱投放和其他事项都是次要的。

记者:曾先生,其实以往一讲到焚化炉、骨灰龛,地区方面的反对声音都很大,都会说为什么在我们区内兴建呢?你们在考察过后,回去后如何去说服他们?

行政长官:香港人是讲理由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产生垃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帮助处理垃圾出一分贡献。问题是我们是否把全部垃圾推去一个区,还是分开几个区?我觉得香港这么细小的地方,亦不能够每个区、每条街都有,这方面我们如何能够有包容,大家协调,我相信这方面要谘询。经过今次将军澳一役后,大家都明白到一定有这样的需要。我们要处理这个问题,但用什么方法是最好的呢?大家一起商讨。

记者:今次参加这个会议会倾谈些什么?会表达些什么?

行政长官:稍后再谈。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1时1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