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行政长官立法会答问大会谈话全文(四)
******************

刘健仪议员: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区域经济合作范畴底下,特别提到会跟深圳市在基建规划方面加强合作,但我们知道的事实是过去几年,深圳方面港口发展是非常迅速,很多新的港口也在开发当中。结果是,过去几年深圳港口的吞吐量的增长,是高双位数字的增长,而我们香港货柜码头或者是码头的设施,我们还有很多剩余处理货物的能量,但我们的增长只是很低幅度的增长。在这个情况下,想请问行政长官,你和深圳市在基建规划方面的合作,会不会包括兴建码头方面的协调,使我们两地的港口可以有更均衡的发展呢?

行政长官:我们与内地的关系,特别是深圳的关系特别密切的,我们拥有共同的边境。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经济关系中,有一些是互动,有些是互相配合,有些是互相竞争,这些是没办法可避免得到的。关於这个货柜码头的发展,这个可能是一个竞争的行业。如我们的增长率与他们的增长率反映出几项市场的事实,工作的价钱,货物的来源和我们本身的运输价钱,很多的问题存在。但有一样,是与深圳政府的关系相当不错,我们觉得在竞争之余,不应该有重叠投资,不应做些事互相践踏,这个是我们大家明白的。对於一些基建项目,我们全力合作;有些方面是竞争,我们需要互相谅解。我想在货柜码头发展方面,我们是需要正视面对竞争,不仅是来自深圳市的竞争,珠海市的竞争,再远一点、落一点去到江门,或者是湛江都可能会面对这些的挑战也说不定。但我们需要靠自己效率方面的提升和我们操作方面的价钱具竞争力,才能够增加多些货源。

刘健仪议员:我想跟进刚才行政长官说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价钱方面,如果香港处理货物和深圳处理,或者是内地处理货物的价钱,有三百美元的差距,我们如何能够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呢?

行政长官:我就是想问你,我答了她。

梁家杰议员:就特区政府行政机关在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这个发展计划最新的思维,许司长上星期五已向内务委员会交代了,我想大家听过政府最新思维的市民都会同意,比起原来建议邀请书内的条件,已经是改到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例如,中标财团根本不需营运文化项目三十年。但照许司长的交代,在这四十公顷的土地上面,仍然有二十八公顷会采用单一发展及三选一;我想问行政长官,既然已经是发展到这个地步,事到如今,为何不将文化艺术部分从地产项目脱离出来;那样,例如可以参考我们小组去过毕尔包的经验,这样可以卖地,将卖地的收益交给西九管理局去决定怎样去投放,而且文化艺术项目不用一次过建成,四个展览厅、三个音乐厅、一万人的海天剧场等等,可以慢慢做,那么文化艺术界及广大市民都可以拥抱这个计划。行政长官可否解释为何不那样做?为何仍然要拘泥於将原来的两个文化艺术及地产项目放在一起呢?

行政长官:今次许司长向各位介绍修改的方案是经过颇长期的谘询结果得出来的,这不是梁议员你自己的意见,或是许司长的意见或我的意见,我们经过很多人参与,看过我们几个参选的计划方案而做出自己的评估,他们的意向很清楚,许司长也解释给各位知道,他很想我尽快将这件事「上马」,对於其中的发展方案,他也属意某个方案,认为我们不应该卷土重来,重新来过,这些是很清楚的信息。而梁议员你所说的计划,以我所知,隐藏最大的危机是,你想我们从新来过,将现时所有的计划推翻,不如全部做过,是将现时我们的邀请计划加以不理,这已不是第一次辩论,我不想再跟你争论,以往也争论过,每次也隐藏一件事,就是不离重新来过,我想这样做不是对我们这次长期谘询一个有责任的回应。我希望现在政府做的这个修改的方案,是真真正正反映了市民,对於发展西九龙认为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他们所说的意见,反对单一招标,我们已修改了;对於需要管理的方法及融资的方法,特别将来管理的模式,是加多些人参与,亦有具体的回应,我相信这代表了现时我们谘询的精华。我希望各位议员能够对这方案以持平及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和讨论。

梁家杰议员:刚才你所说的会重新来过,其实也听过你说很多遍,也有些坊间的述叫「推倒重来」;但行政长官不知是否同意,在原来建议邀请书的条件,根本就容许政府三个财团所交的倡议书,你看完后可以全部不选,及你可以选择每个选一部分,凑合成为一个由政府自己找的方案。如果既然是这样,现在做的工夫全部也没浪费,民间在过去几年表达的意见也不会存在浪费的成分,你只要建立一个框架,他便找个位置挂上去就是了,不知行政长官是否同意我这个分析呢?

行政长官:梁议员,我不是十分同意你的分析,原因经过多次的谘询,市民大众很明显告诉我们,他们有几个选择,三个方案你喜不喜欢其中一个方案呢?还有一个(选择)是三个也不喜欢;你刚才所说的是,三个也不喜欢,要重新来过,但这并不是我们在谘询期收到的信息,因为他们很清楚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喜欢其中之一个,对於推倒重来,三个也不要的,这是绝少数的。

刘慧卿议员: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没有提及政改,是一个很严重的失漏,是失职。留给司长(政务司司长许仕仁)谈,我希望司长宣布之后,我很希望行政长官亦会尽快来到立法会回答我们的问题,不要把「猪头骨」全部给司长去做。我想跟进行政长官回答李国宝议员的问题,他说很多官员会前往内地,在第十二段那里说的,主要官员及秘书长很多人都会前往,他说不要每次都拉他到来交代。我觉得是一定要到来交代的,我想问行政长官,如果这些交往这么频繁,你如何令到香港市民及国际社会所担心的香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不会愈来愈被削弱呢?我们为什么要整天问人要如何处理,可不可以说多一点给我们知道,因为你每次前往都不会作出交代,我们是非常担心,你是不是前去领「圣旨」。我们希望捍卫我们的高度自治、「港人治港」,这方面如何可以做到呢?

行政长官:首先,我当时出任政务司司长做政制改革时,我不知道刘议员会这么关心我,你说不要我说,由董先生来解释这些问题,而到许司长做时,你又叫我可怜一下许司长,要我来解答这些问题。当然我与许司长是会充分合作,但他这么本事,对这件事又处理得这么好,当然他一定要来,他一定不需要我帮忙的。不过,他提出的意见,将来向各位介绍的方案,我是完全认同的,完全是我们特区所有主要官员都认同的方案。我们不会为这件事而卸责的,亦会有共同的承担的,无论何人也会乐意与你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对於你说我们去中央,我们所说的并不是只是为了我们高度自治上的问题,而是为我们香港发展经济的问题、发展民生的问题,刘议员。我们去省份看,谈广东省与我们合作,粤港合作,是谈这些问题。是日常性的,日常都有的,有的是关於治安上的问题,我们警区与内地公安演绎的都是这些问题。你要关注我们有没有与外国使领馆多点联络,为什么我们要与他们用膳,谈这些问题,我要多来交代,那些才是真正有没有影响我们国体,有没有出卖香港人利益,那些才是真实的。我未曾听你说过,刘议员,我们不时与外国使领馆交往时,你觉得有问题,而我们与中央交往你就觉得有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心态要更改一下,我非常衷心对你说,我们真正要找寻民主,找寻我们的自由时,一定要建立互信,而我们的官员,我自己是有这样的需要,是维护香港人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利益,要多些与内地官员、内地政府交往,然后认识内地的情况而争取香港人的利益。对於我们有没有维护我们的高度自治?当然是有的。每一分钟、每一口气,我紧记《基本法》里的条款。我们做任何事都是高度透明度的,市民看到我们有没有放弃、有没有出卖我们的高度自治这件事。我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定会给市民鉴定的,但我恳求你,希望你想一想,不要把这些问题放在高度争议性上,这样会毁坏了我们与中央很多做好的关系及产生无需要的误解。你说我们主要官员是与中央的关系,《基本法》有连系的,另外,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需要内地的配套的,那有可能说:我一向知道你是「奸」的,并不是这样去想的,刘议员。这并不是我们所想的事。

刘慧卿议员:我不是这样说的。也不是把这件事放在高度具争议性,不过,如果行政长官说出心里话,这么动气来说,也是好的,我相信市民是希望听到。我相信行政长官希望会应承立法会,以后如果主要官员及行政长官前往国内访问等,你是会第一时间来到立法会公开交代,我希望你会作出这样的承诺,以及你会告诉我们在这么多次的交往当中,是没有人会尝试作出干预香港高度自治,不是要指指点点。同时,我看到报章,包括财委会哪一个做主席,都要中央介入,你要我们香港人如何去想呢?

行政长官:或者我与你所看的是不同的报章。不过,就我所知,我们是支持刘议员出任财委会主席的。还有一点,我不可以作出这样的承诺,这亦是不合理的承诺,我们每一次前往内地都到立法会作出报告,这是不合理,亦是不对的。不过,我会告诉你,我们与中央的交往会继续做,一定会加强,一定会排除我们的误解,不单是我们,我希望你们每一位都一样,更加多的交往,多些认识。在我的交往中,(中央)不单止没有向我们指指点,往往这些交往是出自中央对我们是出於无私的态度,不论是在经济范畴,当我们有事情发生时,对我们的处理方法。我希望刘议员可以用这种态度,客观的态度来看这些问题。

主席,我知道议员想与我多接触,刚才刘议员所说的,底下的心声也是想与行政长官多点交往。我在心里也希望这样做,我们以往的做法是行政长官每年来四次,我知道立法会的工作年度大约是八个月,暑假三个月放假,过年时也放一个月假,加起来的工作月是八个月,换言之,平均来说是两个月来一次。

(待续)



2005年10月1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1时5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