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行政长官在第八次粤港合作联席会议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曾荫权今日(九月二十八日)在香港出席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的发言全文:


尊敬的黄华华省长、陈佐洱副主任、郭莉副主任、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一、主要进展和经验
 
去年八月,第七次粤港联席会议在广州举行,定下重要的合作思路和项目。一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透过粤港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新的成果,双方在各个不同领域,都展开了很有成效的合作。具体的情况,我会留待许仕仁司长和汤炳权副省长及各负责官员作出介绍。在两地的整体合作的进展上,我想提出二点:

第一、粤港合作的成果,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香港经济在去年快速复苏,今年也稳定地发展。上半年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6.5%,与其他亚洲同类型经济体相比,表现不错。相信今年香港经济应不难达致早前公布4.5%至5.5%的增长预测。

经济复苏和发展,从亚洲金融风暴以来困扰香港的一些经济难题,已得到缓解:失业率从二零零三年中的8.6%高位下降至最近5.7%,负资产问题基本解决,财赤可望提前消除,消费物价也保持平稳。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作为香港经济支柱的商贸、物流、旅游和金融等服务业起了关键作用。香港的进出口贸易和访港游客在去年分别升了16.4%和40.4%,今年上半年两者又各自上升大约10%。在这方面,近年来粤港经贸关系不断加强和两地努力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以及全面开放“个人游”等,对推动香港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广东经济不断进步,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劲增14.2%;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消费市场更加繁荣,对外经贸发展迅速,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从两地近年的经贸关系和经济发展可以看到,当前粤港合作是务实和互利的,这种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优势互补的经济合作,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第二、在过去一年的粤港合作中,随合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大家需处理的课题也变得多样化,有些项目涉及的问题也较复杂,因而需双方更多创意和冲劲。我相信,面对更多样化和复杂的工作,可以更加体现出两地的合作精神;大家本务实和互惠原则,加强沟通,一定可以取得进展和向前迈进。

值得高兴的是,一年来大家在推动粤港合作上的努力,得到粤港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我在这里衷心感谢黄省长、所有参与的内地和香港的同事,各位的工作为两地民众带来了经济繁荣。希望大家再接再励,进一步推动各合作项目。

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方面,我们处於一个变化迅速的年代。故此,粤港合作,亦不断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掌握机遇及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是我们未来的重要工作。我希望提出我的看法与大家讨论:

首先,全球经济发展平稳,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启动,为打破亚洲各国的贸易障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位於东亚中心的粤港两地,可谓商机处处。但与此同时,外围环境的风险也正在增加,包括油价高企、利率上升、疫症威胁、恐怖主义、贸易磨擦等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外围经济波动对粤港经济的影响已大大加深。对此我们应多做务实的工作,争取合作的成效,以不断增强两地的经济基础和实力。

第二,国家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已经开展,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进入世界前列。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也会加快,这为粤港两地提供了良好发展条件,但这个新一轮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作为发展较早的地区,粤港两地需要进一步在科技、信息等范畴加强创新能力,并在基建、教育、服务业等方面加强合作,以发挥综合优势,更好地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

第三,当前广东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以汽车、石化、造船为核心的重工业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发展重点,加上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等,这些都为粤港合作提供新的机会。但随广东经济出现重大变化,粤港合作的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除了加工贸易制造业需要处理电力和民工供应问题外,香港的服务业也须研究如何配合广东产业的转型,并深化双方在这转型过程中的合作。

三、未来重点合作领域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现阶段我们需要立足全局规划未来,在开放中深化合作,以务实和创新推动发展,共同争取粤港合作在主要领域取得成绩和突破,这些包括:

(一)  基建和规划
基础设施的兴建和规划是发展的重要元素,粤港应在跨境基建上进行有效衔接,首要任务是尽力推进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并上报国家立项,争取尽早动工兴建大桥。

此外,双方需加强在长远发展规划、城镇群发展等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十一·五”规划是下一阶段广东发展的重头戏,预期会有配合的政策措施,我很高兴知道双方发展策略研究小组会就政策衔接展开研究,为今后深化粤港合作提供方向和建议。

(二)  人流、物流和其他经济要素的流通
为抓住国家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巨大商机,我们要加快人员、货物、资金和信息等经济要素在两地的自由流动。我们必须进一步促进跨境交通,包括提高跨境货运效率,促进两地机场合作和发展,增加两地航空服务等。同时,我们也应促进资金和信息的流通,使各行业可更好地利用两地的资源,为建立一个无障碍的市场积极创造条件。

(三)  协助企业发展
协助广东企业“走出去”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积极推动它们来港集资或拓展业务。我很高兴知道粤港发展策略研究小组已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交报告,提出不少政策性建议,希望两地有关部门,尽早就如何跟进建议达成共识。以协助广东企业充份利用香港的国际网络及优质服务,打入海外市场。

双方亦应进一步研究优化CEPA有关的配套管理体制、提高政策透明度、简化审批手续及加强宣传,让香港企业在广东省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很希望广东省可以继续给我们宝贵的支持。

(四)  区域合作
在区域合作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可以配合广东省在制造业的优势,加快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以及确立大珠三角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角色,缔造更多商机。

故此,香港会很积极地与广东省携手推动泛珠合作。在规划协调方面,特区政府十分支持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概念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已向中央表达这个立场。此外,特区政府会就泛珠六个专项规划(注:六个专项规划为区内交通运输、能源、科技、信息化、环保及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编制工作,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积极参与有关工作。

我们也期望与广东省推动建立开放型的市场体系,尽量简化泛珠区内贸易和投资规定、加强落实CEPA安排和协助九省企业利用香港作为"走出去"的平台。我们亦要努力做好对外推广泛珠三角的工作。我很高兴可以与黄省长於十月底一同到温哥华联合主持推介活动,财政司司长亦会率领香港代表团参与在三藩市的推介,相信两项活动都会如去年於伦敦的推广活动一样成功。

基本上,泛珠合作的原动力是来自粤港两地,以及澳门组成的核心。所以,粤港必须在两地合作上加紧争取具体的成果和效用,在合作的方向、策略或模式上向泛珠地区作出示范,并将我们的合作动力辐射至整个泛珠地区。

(五)  科技创新
香港很鼓励产业在技术及制度上创新,广东亦正在实施“增创新优势、率先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两地应相互配合,在科技、信息及产业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去年九月推出的「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是重要的一步。我希望双方也可在教育和职业培圳方面加强合作,为两地培圳更多的人才。

(六)  环保和食物安全合作
粤港两地环境问题深受社会大众的关注,双方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为达到建设国际大都会和民众的要求,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要积极落实粤港就2010年减低空气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和加强空气素质的监察。

食物徖生工作也是同等重要,在过去出现的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食物事故中,香港特区徖生福利及食物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已建立的通报机制和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了的作用,令双方在处理有关问题时能互相配合,保障市民的健康。考虑到粤港两地独一无二的关系,我们也希望能在动植物疫情和食物安全的事宜方面加强和广东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两地食品供应安全及增加公众对内地食物的信心。

四、结语

我相信,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粤港两地可以在以上各主要领域取得优良成绩。事实上,近年来,两地的合作领域愈来愈广泛,很多同事在其他合作范畴一直都默默地努力,包括旅游、金融、反倾销、公务员交流、知识产权及文化等方面,为两地共同发展作出不少贡献。

同时,两地商界和民间组织也作出不少支持和配合,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已就粤港合作提出不少好意见,有些已经和广东省贸促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在跟进中,至於其他正考虑的建议,我希望双方有关部门可积极商讨,尽快寻找落实办法。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香港和内地的融合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背靠内地,面向世界,担当联系国家与世界的桥梁角色”是我们的主要发展策略。我也希望透过这个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配合国家未来发展。广东与香港是非常密切的经贸伙伴;我深信,让两地社会和各行业充份利用相互的优势,可以对整个地区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深化粤港合作,共同构建更为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2005年9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3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