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施政报告》全文(七)
土地利用--发展与保育问题

107. 香港楼价高、租金贵,形成巨大的生活压力,是严峻的民生问题。住的问题亦影响了家庭结构,扭曲了价值观:不少人的目标就是尽量赚钱买楼供楼,青年人选科和择业都要向钱看。住的问题也是香港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家庭走投无路,甚至要住在工厂大厦内的劏房。

108. 社会对房屋用地的供应和需求问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首先,在需求方面,香港人口的增长率已经相当低,老化速度亦相当快,我们不能够靠降低人口增长率减少对住屋的需求。过去4年,本届政府多次采取措施,成功遏抑外来需求、投资需求和炒卖需求,但「上车难」的问题仍然未解决。在供应方面,香港的工业大厦空置率已经十分低,我们不能靠重建工厂大厦增加住宅单位数量;同时,在稠密的市区建楼,产量十分有限。

109. 在成本方面来说,楼价高和租金贵并不是由于建筑费高,而是由于地价贵。香港绝大部分家庭负担得起建筑费,只是负担不起高昂的地价。地价贵的原因并非土地短缺,而是规划作房屋发展用的土地短缺。今天,作房屋用途的土地只占全香港土地的7%。

110. 归根究柢,香港的房屋问题是土地利用问题,而土地利用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只要我们肯打破划地为牢的旧观念,只要我们肯认真、科学和客观地重新思考土地利用的规划,我们就可以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地价、楼价和租金,减轻香港人的住屋负担,提升香港人的住屋质素,根本解决房屋问题。

111. 作为负责任的政府,也作为香港社会的一分子,虽然这是本届政府任期内最后的一份施政报告,为了整体社会的利益,为了香港的长远发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有必要向大家总结和交代经验,请大家重新思考香港土地利用的规划问题。

112. 香港土地利用规划的最大特点是我们拥有大比例的郊野公园土地。目前,郊野公园占香港土地总面积的4成,是住宅用地总面积的6倍。城、乡、郊、野之间,发展密度差异越来越大,市区的人烟越来越稠密,空间越来越小,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挤迫。

113. 郊野公园是我们的重大资产,有休闲、康乐、体育和保育价值。本届政府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亦务求在发展与保育之间取得适当平衡。过去几年,我们将合适的「不包括土地」例如西湾等纳入郊野公园范围,令现时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的总面积增加了38公顷。在发展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同时,亦会设立约37公顷的塱原自然生态公园。为进一步保护高生态价值的地点,政府将开展指定约500公顷的红花岭为郊野公园的工作。此外,政府正积极考虑,透过非原址换地方式,以大埔船湾已修复的堆填区换取沙罗洞内具高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以长远保育沙罗洞,同时继续物色合适地方纳入郊野公园范围。

114. 部分偏远乡郊地区濒于荒芜,宝贵的生态和人文资源流失。郊野公园以外,政府近年以多元和灵活方式,支持及推动民间力量保育乡郊环境。例如,荔枝窝拥有丰富生态价值及300多年客家围村文化,政府积极与多个非政府组织合作,获村民支持,透过多样资源,进行多项活化工作和小型改善工程等,以复育当地乡郊生态、人文和建筑环境。

115. 为了进一步推动复育偏远乡郊环境,政府将为设立保育基金成立筹备委员会,参考外地及本港有关基金的经验,研究此基金的工作范围、运作模式和所需法例及资源。我们将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育和活化乡郊的生态及人文环境,同时回应城市人对城乡共生的追求。这个基金亦可为于乡郊地区落实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专属而综合的机制和资源。

116. 为配合大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保育工作,政府将以大澳、水口和贝澳等作为乡郊保育政策的先导地区,运用不同的政府及社会资源,推行一系列自然保育及教育、活化旧乡村建筑、推广生态及文化旅游等乡郊保育工作。

117. 在大力做好乡郊野外保育的同时,本届政府为满足迫切的房屋及其他发展需要,多管齐下释放土地资源,包括上述的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展计划、发展棕地及填海等。现实是,对土地开发项目,社区以至全社会经常有不同意见,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面对种种挑战和阻力,导致项目延误、规模缩减,甚至被迫放弃。我认为在土地利用问题上,我们应该将更多有具高生态保育价值的土地纳入郊野公园范围,应该增加生态保育及郊野公园土地总面积,以及提升康乐及教育价值,同时也应该思考利用郊野公园内小量生态价值不高、公众享用价值较低、位于边陲地带的土地用作公营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产用途。这是关乎下一代福祉,值得社会认真权衡得失利弊的议题。

推动绿色建筑

118. 现时,私人楼宇发展项目如要就适意设施申请总楼面面积宽免,其中一个先决条件是注册「绿建环评(BEAM Plus)」认证登记。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政府会检讨现时的安排,包括考虑将先决条件提升,要求发展项目在环保方面的表现达致特定标准,甚或采纳以表现为本及考虑个别地盘情况的方法,厘定总楼面面积宽免的上限。

文物保育

119. 政府致力推动文物保育。「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至今已推出了5期,涉及19个历史建筑项目,其中8项已完成活化并对外开放,当中4个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奖项。我们会继续与非政府机构合作。

土地重整及执管

农地

120. 我于去年公布的新农业政策落实进展良好。农业园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亦快将完成。为数5亿元的「农业持续发展基金」于去年年底开始接受申请。「农业优先区」的研究亦将于年内开展,以物色较大面积的优质农地,并制定政策和措施,促使荒置农地恢复农业用途,以及改善乡郊环境。

棕地

121. 重整和释放棕地作发展用途的目标是善用棕地潜力并改善乡郊环境,同时为相关行业提供适当用地。首要工作是透过综合规划,以大型新市镇模式发展棕地密集的地区。现正推展的洪水桥、元朗南、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项目,涵盖约340公顷棕地。规划署亦会于今年就全港棕地的分布及用途展开调查。

122. 不少棕地作业有社会功能,如物流、港口后勤、废物回收、车辆维修、建筑业等。政府正以洪水桥新发展区为试点,探讨以多层工业楼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作业,以释放棕地作发展用途。

123. 同时,政府会继续针对于新界乡郊土地包括棕地上的非法土地使用,包括违反《城市规划条例》的发展、非法占用政府土地等情况的执管工作,严格执法。

工厦用途执管

124. 针对工厦内的违规及违契用途所引起的安全风险,屋宇署及地政总署将继续以风险为本采取行动。

125. 同时,政府会积极研究制定新的法规,从多方面加强屋宇署打击工厦内非法住用单位的执法力度,争取在本立法年度内就具体建议征询立法会。

126. 屋宇署会继续对工厦及住宅楼宇内违规劏房执法,包括就违例建筑工程向业主发出清拆令,并在有需要时向法院申请封闭令。

优化海滨及海滨发展

127. 社会上广泛认同有必要以新思维推动优化海滨,但现阶段成立法定海滨管理局的条件尚未成熟。政府决定先以专责团队和专款专项的方式提升优化维港海滨的工作,伙拍海滨事务委员会,推动落实优化海滨的项目,进一步伸延维港两岸的海滨长廊、美化周边用地及改善海滨畅达性。政府已预留5亿元作首阶段推动海滨发展之用。

建造业

工务工程

128. 政府大力投资基建的同时,亦加强控制建造成本。发展局在去年成立专责办公室,管理工程成本。现正全面检视与工务工程相关的要求及政策,务求提高成本效益。政府并会优化现有工务工程采购程序,降低造价。

129. 政府亦正严格检视正在规划及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预算,以切合实际需要,实而不华等原则,优化设计,减省成本。发展局至今已检视约60个工程项目,节省约共130亿元的项目成本。

科技应用及创新

130. 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可让建造业专业人士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和建造工作,尽量减少建造过程中的变更,同时减低风险,明确各阶段的项目成本。政府会致力在明年起开展设计的主要政府基本工程项目中,规定承办设计或负责项目的顾问公司及承建商采用这项技术。

131. 建造业议会将成立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应用中心,为业界提供平台,引进创新科技,提升生产力。中心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务。

(待续)
 
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8分
即日新闻  

相关连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