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答问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二月十八日)傍晚会见传媒的答问内容:

记者:特首,你好。首先想问于一年前,押后立法会选举时只有149宗确诊,到现在数千宗确诊,都是决定押后特首选举。现在回望,会否认为当时不应押后立法会选举,应该如期举行呢?第二条问题是人大常委谭耀宗曾建议延长(特首选举)三个月或更长,现时回望,刚才亦提及疫情可能需要两、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才可平息,为何不再押后长一些的时间?第三,这个是来自政府内部的决定,还是曾请示中央?有否考虑过自己连任、选情的问题?谢谢。
 
行政长官:三个问题。第一,不是去年而是前年,即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我公布须将当年二○二○年九月六日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押后一年,而当时与现时不同,是已经进入了提名期。七月三十一日是提名期的最后一日,所以我当时在同样的场合都说过那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因为有人已经提交提名表格,但整个七月,即在公布押后前的一星期,每日都超过100宗确诊。若你说现时有1 000宗,所以当时100宗不用害怕,但当时在第三波前,我们尚未见过这些数字,亦没有人能够像先知一般知道140多宗已见顶。正如我今日都不敢告诉大家,昨日6 000多宗已见顶。但以公共卫生角度考虑,当日的决定亦是有理有据。尤其若你翻查,我当日花了很多时间解释,一场规模如此庞大的立法会选举,涉及400万名选民、600多个投票站、30 000多位工作人员,根本不可能控制病毒感染。而当时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地方延迟了其应该举行的选举,所以从当时现实情况来看,那仍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第二个问题是为何选举不延长多一些。其实我刚才已解释,在另觅新选举投票日时我们有三项因素要考虑。三项因素会有些矛盾,例如从疫情方面考虑,我当然希望有多些时间可以遏抑疫情。所以我刚才都很坦白地说,从现在所做的工作来看,我们认为两至三个月后疫情可能会好一些,但事实上今次押后并没有给予我们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因为四月三日开始提名,五月八日便投票,之间大约有六星期。为何会这样做呢?一来我们会继续很努力去遏抑疫情,希望争取在最短时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将疫情控制到一个稳定的局面;但亦要考虑第二及第三项因素:第二项因素是须为候任行政长官预留一些筹备工作的时间,如果于五月八日选出候任行政长官,也有接近两个月让候任行政长官来组班,我认为是一段可以接受的时间。因为对于候任行政长官来说——我有亲身经验——在那段时间,即由被选出来至被中央任命成为候任行政长官,直到宣誓就任,最重要的工作是组班。其他工作譬如筹备仪式、典礼,甚至领导人访港,都是现届政府的工作,所以候任行政长官主要用该段时间筹组班子,然后交由中央作出任命。如果成功在五月八日进行选举,候任行政长官也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即距离六月三十日也有两个月——可以进行这些工作,所以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第三项因素,是我们不希望去压缩一场公平公正的选举中一般有的原则规定——即最少有14日让人提名,在提名期结束至投票日期间有21日竞选期。这套日期保留了这些原则,我们完全遵循在选举中重要的原则规定,因此选择了这套日期。
 
  第三个问题就是中央的角色,我作为向中央及香港双负责的行政长官,须按照《基本法》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所以香港凡有重大事情,行政长官都要作出汇报。这四年多以来,我想我汇报的机会特别多,因为香港实在发生了很多事,而且当涉及选举,便不只是一个笼统的汇报。大家都记得,在二○二一年三月十一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定,当中第八段是这样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当就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安排和选举组织等有关重要情况,及时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报告。」所以回答你的问题,这次特区政府认为须押后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我已经向中央作出报告,也得到中央的同意。谢谢。
 
记者:特首你好,想问有关疫情问题。近期看到社会各界为香港抗疫尽一分力,可否请特首介绍一下,现时特区政府的政策局和各个部门之间,抗疫工作的运转情况如何?第二个问题是想问,现时内地专家组已到达香港支援,可以说是为香港的抗疫带来很多信心。请问现时内地专家组来香港抗疫,为香港抗疫工作带来哪些方面的帮助?谢谢。
 
行政长官:谢谢。首先,我必须再次向国家主席习近平、韩正副总理(国务院副总理),以及港澳办夏宝龙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致谢。他们几位都非常关心香港的疫情,亦为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早前,即上星期、内地的新春假期后,特区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我得到的回应是四个字——照单全收,即是说只要特首或特区政府认为无论是人力、资源、专家(方面)能帮助香港的,中央一定会全力支持。事实上,大家每日也看到,有一些中央的「力量」已经到来。
 
  昨日,我迎接了广东的一些专家和流动核酸检测车,我相信明日——刚才骆惠宁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亦提及——我们很快便有内地的助力,开始建设一个临时的隔离设施,或称为「方舱医院」的设施。这些全是通过中央的助力,让我们在很短时间内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内地专家应该于今早和陈肇始教授(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开会,但我还未收到报告,因为我整天都在处理其他事情。我十分感激他们,他们是专家,是国家的专家。但我很希望可再邀请一些在治疗方面的专家,昨日到港的是公共卫生、防控疾病的专家,但由于现时我们染疫的长者人数众多,我们都希望在治疗重症方面向内地的经验学习。
 
  你亦提及关于政府各部门的配合、合作的情况。我可以跟大家说——其实当日我也澄清了——外间有很多谣言,说政府不齐心,有些人做得很辛苦,有些人则很空闲,有些人则「对着干」,这真的不是。我差不多每日都在前线看着他们每个行动,大家都很齐心抗疫,包括大家每晚看到的「围封强检」,每一个「围封强检」需要数百名同事的力量,他们不只是来自房屋署、民政事务处,有些是来自写字楼的部门,例如税务局或政策局的同事、政务官也一同「落场」进行这些工作,所以是全程投入。若你有留意,早前我把与内地对接的五个工作小组分派予五位局长,因为若把工作全投放在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是没法做的。有些人会有疑问,为何某位局长会负责某项工作。第一,我要考虑其经验;第二,其可以动员的部门是否可配合其工作;以及第三,其在自己的工作范畴内是否有能力完成工作。所以,虽然保安局局长并不属于该五个对接小组,但他负起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现时所租借回来的酒店和其他设施作社区隔离用途,全由邓炳强局长统筹。换句话说,这些用作社区隔离用途的酒店运作,全由保安系统负责,所以他亦招募了很多退休纪律部队同事回来帮忙。
 
  至于邱腾华局长(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由于他的工作范畴是商务,他对于货物往来、通关较熟悉,所以让邱局长负责有关医疗物资,无论是快速抗原测试包,或有关口罩和其他医疗物资都由邱局长负责。他不单负责与内地对接,如何管理和分发已来港的货物都由邱局长负责。这才能有效率——我们要每位局长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若做得不好,我就会问责——这样才会有效果。另外,有一个部门很好,今日开展了一些新工作,就是港台。港台电视32台由今日、即二月十八日起成为一个「抗疫台」,全日无间断提供抗疫知识、新闻,甚至会访问一些在抗疫前线的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经验。我在此再次澄清,政府无分彼此、上下一心抗疫,谢谢。
 
记者:特首,你好。想请教几个问题。连日来看到疫情期间,很多小朋友和长者要在公立医院外等候入院,亦要在户外露天地方接受治疗,其实你作为特首,看到这些新闻和消息有甚么感受?还有你刚刚提及可能会进行几次全民检测,会否有计划详情可以透露一下?会何时开始?如果在隔离设施不足,医护人手亦不足的情况下,推行上会否有困难?多日来的确诊个案情况严峻,一直以来也有出现有病床这些设施的情况,实际上,香港何时才有多些病床可以安置现正等候入院的万多个病人?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过去几天,在几间公立医院出现了候诊长者需要在医院外的帐篷等候入院的情况,这是非常不应该,亦不能接受的。如果你有留意,我刚刚出了一个帖文,形容这情况很令人心痛,亦令作为行政长官的我很担心究竟出了甚么事。我完全明白目前医院正承受巨大压力,医护人员疲于奔命,有些一更长达15、16小时。在两日前的晚上,其实我们已经采取行动,在广华医院附近物色了一个社区会堂作为临时接收中心,最少让老人家「有瓦遮头」,但当时医疗当局认为须先视察有关老人家的情况,所以当晚未能启动这个本已准备好的行动,甚至连保安局局长和消防处处长都已准备就绪接收长者。因此,每个行动到执行时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完全规划,因为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情况,但我昨天已清楚要求,这种情况必须今天解决。现时采取的手段不能完全依靠医管局,因为它已疲于奔命,所以我们正采取其他方法。正如我刚才所说,第一,很多长者是从安老院过去的,我们已经由社会福利署作出提点也好、训斥也好,院舍不可随意将一些身体没甚么问题的老人家,召救护车全送往医院。第二,如有些在医院的长者已可出院,要把他们接回去。若院舍能力不足,社署可提供帮助,社署已特别为院舍提供物资,口罩、快速测试包,甚至给多点金钱都没问题。一定要在源头解决问题,就是安老院舍不可以送太多长者入院,据说现在又送了很多长者到几间医院。另外,如果真的到了医院,第一时间要将他们安排到室内作分流或治疗,那便要把一些人送走。如果目前在多间医院中,情况已很稳定、不是长者的新冠病人,可把他送到隔离酒店或竹篙湾检疫中心,现在竹篙湾检疫中心可能还有位置。你说这是「走位」也好,甚么都好,大家一定要每人走多一步,努力腾出一些空间让长者进入室内等候治疗。第三,好像我们两晚前的行动一样,找一些社区中心和非政府机构大楼的大堂,有些有礼堂,将之改为临时中心,起码长者可以到那里暂时等待,亦可以由医院管理局派出一些医务人员,外展式在那些新的临时中心照顾长者。我可以在此说明,这个现象不能接受,我们一定要解决,但解决方案需要大家齐心,大家都不肯多走一步,难度就更大。特区政府责无旁贷,我一定会责成有关部门和医院管理局,尽最大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关于全民检测,我们现正在细化方案,正如你提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行动,负责人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你或会问:「都没有关系,怎么会涉及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因为他有能力。曾局长的能力是,第一,他曾经筹备一个大型选举,在同一日,十二月十九日,我们曾经筹备让几百万选民在同一日出来,到600多个票站、6 000多张派票台取票、投票。如果以一个相近的规模进行检测,只要有人手、场地,不能说做不到,所以曾局长现正处理这件事。当然,曾局长另一个强项是入境方面——身分证——我们正在考虑,如要实施强制检测,可能要利用身分证而非分区进行,因为分区进行亦不能保证人们会出来。我们每次进行「围封强检」,起码有10%的住户没人在家,或他根本不出来,所以如要彻底一点进行「全民强检」,要有一个更好的工具,香港居民身分证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这些全部需要细化。在细化同时,另一个能力要提升,就是你说的隔离设施,只能「早发现」,但不能「早隔离」,也不是一个最理想做法,接下来的十天、八天就要尽快提升隔离设施。现在的隔离设施包括竹篙湾检疫中心的3 000多个单位;三座公屋将会改为临时隔离设施,另外提供3 000多个单位;我在此亦很感谢酒店业界,在我跟他们视频会议后,昨天给予我们一个非常正面积极的回应,现在应该有20 000间酒店房间,20 000加两个3 000,即有26 000、27 000。同时,中央会帮助我们兴建类似「方舱医院」的临时隔离设施。我们会尽量准备好这些隔离设施来应对在全民强检下,增多发现的感染个案。这些并不一定是病床,可能只是一张床,因为隔离设施是酒店房间,入住隔离设施的是没有病征或病征非常轻微的确诊个案。事实上,唯一比较幸运的是Omicron到今日为止,据我所知,重症个案并不多,当涉及长者就会很担心,但整体的重症个案并不太多,所以只要有这些社区隔离设施,患者并不需要进入医院,这是我们现时的抗疫策略。
 
  你说很困难,是的,每件事都很困难。不过,我可以对大家说,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因为香港渡过了这一波,我觉得香港的前景仍然是非常美好,我们亦争取在未来,希望真的可以在两个月内控制疫情,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回本来在二○二二年需要做的事情,包括25周年的回归庆祝,包括这几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三周年的重要日子,我们本来有很多座谈会、交流会要进行。我们有信心,只要市民配合和支持,很有机会可以抗击疫情。谈到市民的支持,我在此再次呼吁,市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尽少外出,因为每一次外出,即是离家或者有社交活动,就会多一重感染风险,这样会令确诊个案真的居高不下。所以请大家忍耐一下,尽量不要外出。
 
  第二,聘请了外籍佣工的雇主,请你们尽最大的努力,呼吁或支持你的外佣留在家中。上星期,我们看到的情况令人很担心,星期日仍然有很多外佣聚集。我在此表明,我们在本周日的执法不会再仁慈,如果看到任何人,包括外佣,违反了只容许两人聚集的「限聚令」,限聚令我们就会发出告票,告票定额罚款10,000元,是已提升了的10,000元(应为5,000元,定额罚款提升至10,000元是有关不遵从强制检测公告或指示)。我们先在此说明,会严格执行「限聚令」。
 
  第三方面须要呼吁的是接种疫苗。近日接种疫苗的情况理想,不过仍需努力,我希望在本月底,即还有10天左右,我们能够达致合资格人口——不包括11岁及以下小童——接种率可达至90%,昨日已经是84.9%,所以是有机会的。有时候我们看似没有机会做到的事情,只要大家定下目标,全力以赴、迎难而上,是会做得到的。如果二月底我们看到九成接种率的数字,下一阶段的防控疫情工作就会有基础。
 
  另外,是长者方面。长者都很配合,我们在短短这一波疫情开始到现在,70岁或以上长者的接种率已经达到六成;80岁或以上长者方面都已超过四成。继续努力接种疫苗,我相信我们往后的抗疫工作会更加有基础,亦可令延迟了的行政长官选举可以顺利举行。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2月1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3时28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