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政制事务局局长与传媒的谈话内容(三)
******************

记者:可否谈一谈会上的气氛?因为李卓人指特首好像说「希望大家用一个妥协的精神」,那句说话的潜台词应怎样去理解?

政制事务局局长:今天我们用了不少时间讨论功能组别长远是可以被取代、取缔,还是用其他的形式容许他们在这个选举制度和立法会内有一些参与。讲到后期,大家都很认同我们所提出的概念和原则,大家都明白如果要往前行,其实政治上一定要有一些妥协,大家也要为香港的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来寻求前路。至於会议的气氛,或者(刘)教授你也来谈谈吧。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其实谈到妥协精神,并不只有行政长官谈及,很多委员也有讲过,主要是建基於因为香港的政制如果要行前一步,是需要社会上有共识,否则也根本没有办法通过立法会。如果社会没有共识,香港也没有办法与中央倾谈有关问题。

有委员也提出很多外国的例子,在制宪时很多时也不一定人人都要求达到自己最理想的目标。如果人人都这样想的话,根本是制宪不成的,国家可能可能四分五裂。因此,突出妥协精神,其实是要求大家因应香港的现实情况,考虑到我们的政制发展是需要在共识下才可以推进。如果各持己见,一定要各自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最完美的境界才可以接受一个政制方案,则根本只会原地踏步。即是说提出妥协精神,并非只是由行政长官提出,而是很多委员都有提出来;而就我所见,亦有很多委员都点头表示支持这种做法。

至於会上气氛,还有一点,刚才也有人问过,是否只谈概念问题,因此是「务虚」而非「务实」,诸如此类。你要意识到全世界古往今来,政治争论都是围绕概念的,大家注入不同的意义在概念中,实质是反映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譬如在政制问题上,很多人通过他说何谓普选,我(从中)其实已经知道他对政制所期望的是什么、他想照顾哪些利益、他想走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以及他的顾虑在哪里。听罢这些委员们的讲法,我其实已知道香港将来的政制发展,其设计和发展究竟会遇到什么机遇和阻碍,或者其障碍在於何处。所以经过今次之后,我觉得非常充实,大体上来说我一点也不觉得「虚」,而行政长官也有这样的看法,实际上通过这概念去探讨,已经知道其他人的基本想法是怎样,将来要设计政制的时侯,究竟要面对什么问题,以及要照顾哪些利益,便可以一目了然。

政制事务局局长:(刘)教授跟大家再做了一个解说,我也再谈多两点吧。刚才我说过,整体而言大家都颇接受我们要落实行政长官的普选是要有一个具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但大家报道政治新闻这么久,也知道不是所有党派,特别是民主党派中,不是所有党派都接受这一点。今天我们有这个讨论,大家整体上可以有这样的结论,这对将来我们讨论普选的模式会有帮助。所以(刘)教授说从(会议的)气氛、从大家讨论的原则,可以捉摸到将来如何去办事。

记者:文件上有提到国家的权力,会上有没有就这方面再作讨论,或者特首有没有再演绎?

政制事务局局长:讨论不需要很多,大家都明白香港是一个特别行政区,我们行政、立法、司法的权力,以及《基本法》的设计是一个授权的设计,而香港作为一个特区并没有剩余权力。有委员提醒我们处理政制的问题,除了看《基本法》,我们也要看国家的宪法。国家的宪法第三十一条、六十二条规定,人大可以成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的制度是由人大确立,大家都很接受这些原则。

记者:国家有一个最终的话事权...

政制事务局局长:大家接受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最后决定权,就这些重大问题、政制发展、如何改变我们选举的制度,中央有最后决定权。

记者:许司长之前说过,普选一定没有功能界别,今日你也有一个说法就是普选就是一人一票,那么除了两院制,还有什么建议方式去保留功能组别?

政制事务局局长:我们并没有说要保留功能界别。我们今日完全没有提及功能界别长远如何去处理,只不过有一些委员提议就算落实一人一票,容许这些功能团体继续存在去提名,有一个这样的职分。但整个立法会长远如何去演变,如何做到落实普选这一步,今日并未开始有关的讨论,但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的现实,而如果要将这六十个议席的立法会要有改变,除了直选产生的议员要赞同,这些功能界别的议员也要赞同,否则难以凑足四十票。所以大家提出我们要再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都要有一个妥协,和为香港整体利益来出发的想法来办事,就是这样的一套思维。

记者:政府根据《基本法》是否认同功能组别有朝一日要全部被取缔?

局长:我们大家都同意今日的立法会组成,三十席直选和现在三十席功能组别,又有团体票、公司票,也有部分个人专业人士的票。我们在现时这个组合和模式,当然未达至最终普选的目标。将来我们如何达至最终普选的目标,今日依然未有定案,我们要进一步讨论,进一步探讨。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关於策发会工作,不是只靠开会的时候去讨论问题,我们起码还有几个方面与委员有接触。刚才局长说过会议之间举行一些工作坊是其中一种。我们也鼓励委员不断用书面发言来互相交流。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在撰写讨论文件时,有需要时也会找一些委员去讨论,吸收了意见后才准备那些资料或讨论文件。下星期就已经要与社会发展及生活质素委员会成员去讨论如果去处理讨论文件和问题,特别涉及到文件关於政府、商界和非政府组织之间三方合作的问题。所以说委员在讨论问题前,已经有机会参与到文件的撰写工作。实际上,策发会里不同委员之间、不同委员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持续不断的,而并非只是每隔两个月开一次会仅此而已。

记者:那些书面发言我们可否看到?是在会前提交或是在两个会之间提交?

政制事务局局长:今日行政长官征询过委员的意见,各位委员也持十分开放的态度,基本上他们交到秘书处的文件都可以公开,可以上网。所以(刘)教授的同事就会即时去安排。几日前我们因为未有机会问清楚他们,所以比较留有一手。但大家做采访都很厉害,最重要那些的都已经找出来。

记者:可否看会议纪录?会上发言都是否可以公开?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我们的纪录不是作这方面的用途的。这些纪录只是集中胪列(发言)重点,而并非一字一向纪录每个人说什么。

政制事务局局长:没有什么你们是不知道的。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06年1月21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0时3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