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 (三)(只有中文)(附短片)
********************************
行政长官:主席,第二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文化 推动文旅融合」。今年四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章。文中指出,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扶持和传承,「要增强文化自信」,「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在「博物馆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等。
政府在今年四月成立了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宣扬和推动 中华文化和历史。为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区过去先后举办了 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博物馆高峰论坛、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参观人次亦已超过200万。
香港有48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太平清醮、舞火龙、 粤剧等。政府亦不断推动文旅融合,举办具特色的文化、古迹、创意及绿色旅游项目,包括「设计#香港地」、「城市景昔」和行山径改善计划等;又推出「文化古迹本地游鼓励计划」、「本地特色旅游鼓励计划」、「创意‧深度游」行程设计比赛等,获奖路线涵盖禁区探秘、海洋深度游、潮流文化、漫游香港唐楼及香港都市传说等主题。旅发局(香港旅游发展局)正不断创新,把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与旅游联系起来,例如五月的无人机表演,就糅合了太平清醮花牌及巨型平安包等元素,最近亦有无人机表演是关于端午节的龙舟。
香港特区可如何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推广、深度旅游、特色旅游?如何可以更好融合文化和旅游资源,体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
我期待听取议员的意见及提问,并与大家互动交流。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张欣宇议员。
张欣宇议员:多谢主席,多谢特首。在推动文化及旅游方面,我想分享交通文化亦是一种香港特色。早前,在一些香港的交通活动当中,我亦留意到有不少大湾区的「交通迷」特意来香港参加我们的活动。另一方面,交通配套一定是推动整个香港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基础,所以我认为香港应该把握一些机遇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交通配套,尤其是跨境交通配套。在铁路方面,未来洪水桥/前海铁路很快进入一个新阶段,同一时间在洪水桥南面,我们亦规划了铁路会经过欣澳;既然来到欣澳,我真的很希望建议将它跟机铁驳通,令将来深圳、前海,甚至东莞等的游客可以很方便经铁路来到香港国际机场和大屿山,这对香港提升文化旅游方面的竞争力都会有跨代式的助力,而机场本身亦有「机场城市」的规划,可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地。特首,我是一个技术人,在技术和营运方面,亦做了一些前期功课,初步来看有较高的可行性。反的来说,如果现在我们不去做一些规划、做一些预留的话,将来再想去做其实会很困难,所以希望有机会可以与政府团队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建议和技术分析,希望特首可以考虑这个建议。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刘业强议员。
刘业强议员:特首你好。主席,在疫后时代,相比传统旅游模式,城市的深度游变得更受欢迎。香港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有条件为旅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旅游体验。政府在三月推出「同乡文化推广计划」,为同乡社团提供拨款,举办推广家乡文化的活动。事实上,新界亦有不少地区,例如屏山邓氏宗祠、锦田文物径,以及有传统客家文化的荔枝窝村等,具备潜力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载体,有助弘扬中华文化。我想问政府会否考虑向乡事会(乡事委员会)提供拨款以推广这些乡郊文艺活动?与此同时,当局会否大规模向海内外旅客宣传这些文旅景点?甚至可串连起相关景点,建立文旅走廊以增加对旅客的吸引力?谢谢。
行政长官:我听多一位议员发言,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陈勇议员。
陈勇议员:多谢主席,亦多谢特首。我很认同特首所说,宏扬中华文化,推动文旅融合。习主席说,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夏宝龙主任亦提出「无处不旅游」。特首你在《施政报告》亦提及,用活动带动人气,用人气带动财气,所以我建议发展「蓝、绿、红、金、古」,五光十色、多元的文旅融合,就是香港的「无处不旅游」,譬如是五光十色:以抗战历史为主线的红色旅游;以海洋、海港、离岛环境为主题的蓝色旅游文旅;郊野公园的绿色生态;还有金融发展、黄金购买等金色之旅,还有很多颜色。这方面我想建议并想问,一直推动经济发展,还有古色古香,古色代表什么?有故宫、有历史沉淀,有一些古色旅游。多元结合在一起,只靠一个局,可能未必足够,可能不只是「无处不旅游」,而且是「无局不旅游」,旅游不单只是旅游这么简单,是多元文旅,拼我们的经济,开创更多经济潜力,惠及民生。想问一问特首,接下来会否推动所有部门、局长,大家携手合作,发掘更多特色、多元颜色路线,力拼经济,令我们更上一层楼?多谢特首。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好,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三位议员都提出,在我们创造旅游价值方面,如何大力推动。我看到大家真的很用心去共建香港,非常感谢,这跟政府每个官员都是一致。
首先,我很认同应该发展香港的优势去推动旅游。机场的优势,大家都很认同,我不需要在此多说。多年来,空运的货运量是首屈一指;五小时航程所覆盖的城市人口占世界一半,所以如何利用好机场帮助发展旅游,我是很认同。至于如何将机铁接驳到其他铁路,概念上一定支持,可行性一定要认真研究。多谢张议员提及这方面,我会很认真,我们的同事——其实亦已多次研究——亦会继续在这方面努力研究,我当然希望所有「任督二脉」都能打通,那就最好。
第二,刘议员和陈议员都提及,我们不同的路线要融合起来。我非常多谢大家提出这个问题。我多次谈及,政府肯定有很重要的角色,责无旁贷,更重要的就是业界、社会各界、行业操作者、旅游从业员、旅游营运者,甚至我们在旅游路线的配套。因为政府是「搭台」、「写剧本」,演好这场戏,一定是所有演员。写剧本或导演,或会有人帮忙,而演员往往是阵容庞大,每个人都要参与。政府当然要做好自己角色,所以我们做很多推动旅游的项目创造人气。人气必须变为财气,财气要靠社会的商业人才、作业者。政府是官员,我不准官员从商,因为从商的智慧一定在民间,我亦很相信各位的智慧。
刚才提及不同的建议,例如在乡郊,我们一些有多年历史的地点,如何设计路线,我们有推动计划。刚才说的特色旅游,我们都说,得奖的涉及不同范畴、具吸引力的;城市旅游会有,甚至我刚才在发言中提及的,针对一些唐楼的也有。真真正正什么才有吸引力,作业者、营运者是最了解,因为你们会沟通,当然政府的旅游事务署、旅游事务专员等,一定会和大家共同努力,但每个人都要发挥力量,所以刚才提到,如果有需要政府资助的,要视乎项目。另外,在民间,我觉得新界有很多具吸引力的特色,如果能凝聚力量,在某个地方发展一个很吸引的「城」或「古都」,这些都可以。我们的围村文化很好,盆菜亦很吸引,如何打造呢?,就需要「演戏」的那群人,我们当然会推动所有东西。所以资金方面,要视乎情况,如果需要投入大量计划、资金,政府当然在政策上会帮助,但我认为一个家园需要每个分子参与,一起共建。
另外,刚才提到的令我联想到,其实香港在推动文化艺术产业方面,最大的资源和能力就是我们的西九文化区。它有好的硬件,亦有很多内涵,如果在这方面发挥更多力量,带动我们的文化体验,甚至是产业、知识产权,都可以推动,所以这正是我们所说,可以带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等元素。我的意思是各方都要出力,我为什么提出这点呢?要求政府做得更多是对的,政府必须做得更多,但同样来说,每个持份者都要做得更多,那么香港就会强大起来。多谢大家。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陈永光议员。
陈永光议员:谢谢主席,特首早晨。夏宝龙主任早前提出了「无处不旅游」,呼吁政府及民间充分发掘旅游资源。近年,不少舆论指香港旅游景点没有新意,旅客亦趋向于深度游。事实上,香港潜藏不少丰富旅游资源。日前,民建联提出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将中医药文化加入旅游元素,向来自海外及内地旅客展示,而位于香港中心枢纽、现时积极发展的邮轮码头一带,正正提供了土壤,配合启德体育园即将落成,以及未来着力发展的方舱用地,邮轮码头可以大有作为,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另外,香港拥有中医药文化古迹景点、百年中药老店、中药品牌、中医药博物馆等,因此我想请问特首,你会否考虑充分善用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创香港旅游新一页?谢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田北辰议员。
田北辰议员:特首,新质生产力最近备受关注,我刚才手指不够快来不及按按钮,希望还有机会跟你交流一下。新质生产力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提升及换取经济产出的提高及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融入绿色环保理念。一些绿色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其实已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香港有很多绿色新技术帮我们全方位实践环保,自动化胶樽回收机、「厨余再生侠」等。但我认为很讽刺的是,我们一边说新质生产力,但老实说政府另一方面连垃圾分类、厨余回收也仍未做好,所以当推行垃圾收费,社会就有很多误解。以我所知,很多人以为政府想纳「人头税」,即弃置垃圾就要付费,但其实原意是想鼓励源头减废,然后垃圾分类,如果做得好基本上不需要用胶袋,不需付费。有些人懒,(垃圾)混在一起弃置,就要付费,制造一个惩罚。对于政府选择无限期搁置垃圾征费,我感到失望,我希望政府重新考虑一个时间表,何时也好。第一年是适应期,不检控,不罚钱,但会出警告信,还有免费派垃圾袋。现在说的问题,是香港210个公共屋邨,其实「厨余再生侠」只是占两个车位,无理由很少公共屋邨有,我希望今年之内……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田北辰议员请你停止发言,这节是关于旅游的。虽然你说自己在「新质生产力」那节未能提问,但你已经漂移到不知哪里去,所以希望大家都遵守会议规则。行政长官,你想多听一位……
行政长官:我想多听一位议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郭伟强议员。
郭伟强议员:多谢主席。特首你好。谈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其实坊间都有很多不同意见。昨天立法会讨论时,有议员提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可否轮流邀请国家的非遗工艺来到香港展览,令更多访港外国人士不用穿州过省,就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丰厚的中华文化。当然,我们亦要争取举办更多国际文化艺术展览来港展出,反过来亦吸引我们的国内同胞来港旅游。此外,有一个例子:上海有一个称为「建筑可阅读」的方案,将历史和建筑物融合。当然,由于方便自由行,它使用二维码方式,让自由行旅客在一些建筑物自行扫码,了解更多文化和建筑背景,香港是否可以借鉴?另外,吸引旅游需要有持续性,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不断求进的事务,吸引旅客本身就要成为本地的一种文化,而文化载体就必然是人。香港「无处不旅游」其实不限于打造景点或大搞盛事,相信培训本地旅游人才都十分重要。政府会否针对文旅产业制订有关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否会探索跟更多高等院校,在产业和教育之间作出融合,令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文旅人才培养成为一种新模式?因为内地都有携程大学作为一种加强旅游从业员的文化底蕴的培训基地。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我听了三位议员在不同领域的一些建议和问题。虽然我们已经不是在讨论新质生产力,但我都想说,其实绿色经济亦是我们应该发展的。推动环保的概念、做好回收配套、教育市民,让大家都有环保意识,从而不但把环境保护得更好,亦可以发展绿色经济。这是国家政策,也是我们的政策,因为我们希望做到在二○五○年香港达致(车辆)零排放。当中,很多是经过绿色经济去推动,有关局和部门正在努力。
另外,有关利用不同元素推动文旅共融,我认同我们肯定很有优势推广中医药。我自己参加过内地一些旅行团,试过去不同地方把脉,为我介绍保健产品,最重要是认识中药。学习和了解,从而感受、体会,比购物重要,我相信大家都是这样认为。中医药体会,当然是我们其中一个优势。我们甚至有一些建筑物,譬如雷生春堂,既是有关中药,亦是历史建筑,推广起来就相辅相成,我是同意的。但我刚才说过,设计这些路线,政府没有法律阻碍你去做,所以不用修改法律,只要大家投入,营运者设计一条这样的路线,就要宣传一下。
刚才听的时候,包括刚才郭议员提及文创以及跟内地合作,引进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团体来港,我都很认同,但就令我联想到宣传的重要性。以前读书时,我记得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中的世外桃源,渔夫迷路才能到达,离开后想再去,已经找不到,因为纵然是世外桃源,没有人知道,是去不到的。我们的中药也好,其他如此多特色——古色旅游、蓝绿旅游——宣传很重要,宣传才知道香港是一个「桃花源」,但香港不是《桃花源记》,因为《桃花源记》写的是一个隐世地方,我们要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打造香港成为不同方面的「桃花源」是非常正确,我们更要将香港不同的「桃花源」告诉给全部人知道。「桃花源」里有多少桃花、大家平常如何生活,需要在座每一位一起创造路线。我的同事没有大家那么厉害,将路线和特点说出来,否则已经做了旅游界的营运者,但我们有政策配合、有「搭台」作用、有推广作用。当然架构上,我们有旅游事务专员、有旅游发展局,我的意思是大家都要一起做,所以刚才的意见全部都正确,我全部都支持,在资金、鼓励计划方面,全部支持大家。大家一起团结一致,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我们一定有一个很辉煌的成绩,能够一起做到。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邓飞议员。
邓飞议员:多谢主席。特首,其他议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观点和建议,总括而言,基本上就是「开门待客、愿者自来」。我提出的建议就是锁定内地被我们忽略的客源,简单来说是内地中小学的师生。香港的师生北上交流考察,带旺内地的旅行、带旺内地的旅游界,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其实有否想过将内地的中小学师生带来香港,锁定一个交流考察。其实早在二○一六年年底,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已经发出了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甚至更早于二○一四年七月时,内地已经发出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指南,有这样的政策,很可惜这个境外真的是指海外国家,似乎未有包括香港特区。如果香港有关部门,不论是文体旅、教育部门也好,去对接内地的文体旅、教育部门,尤其是对接各个省市的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或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将内地的中小学生带来香港,不要浪费我们的480个非遗项目,亦不浪费我们「一国两制」的特色,包括国际东西方文化荟萃、红色旅游的景点,其实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希望特首能够考虑,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姚柏良议员。
姚柏良议员:多谢主席。特首,首先很感谢你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当然我希望在特首心目中,要将理念进一步提升,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战略产业。何谓战略产业?其实大家都知道,旅游业不单只是一个经济产业,亦是一个不同文化交流的互鉴、传播文明、增进友谊、推动民间外交的重要桥梁,亦能提升我们软实力的战略性产业。在过去的讨论里,议会也好,整体社会也好,都讨论了很多关于改善配套、增加景点,这是很重要的,改善配套、增加景点,只有更好,我们希望能够做得更多。但在整个行业的运作方面,我希望特首要明白,其实旅行社的功能是作为一个推动将文旅融合的实际执行者,串连不同业界,可以说是将一些抽象概念落实为行程,亦可以将不同景点、不同产业串连在一起,令旅客留得更久、消费更多。酒店亦很重要,因为酒店是最近距离接触旅客的场所,很多旅客都是透过酒店获得不同的旅游资讯,甚至过往参加一些「散拼团」,但受疫情打击、去中介化的浪潮,这个产业链可以说是「散散哋」。在发展「团客」、深度游方面来说,这是能够将「散客」的人气变财气的一个方向。在此,我想问特首,政府有什么具体政策可以继续支持,推动业界发展这个方向?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邓议员和姚议员。首先,因为姚议员刚才提及的是一个较为高度和宏观性的问题,在回应前,我想再听听,你想政府在哪个切入点,真正去做些什么?我是实事求是,要做实事的人,以你这么多年经验,还有多于一个行业的角度,切入点或着手点应该在哪里?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姚柏良议员。
姚柏良议员:多谢特首。其实在旅游业来说,现时最希望能够做多些串连的工作,现时可以说是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如何推动,鼓励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串连;另一方面,当然是我们自己行业之间,在市场上、操作上的串连。这方面,例如我们现时发展很多盛事经济,推动很多盛事,但一些盛事,在政府有资助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些「加分位」,可以令主办方与不同产业一起「打包」一些产品,令整个盛事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所提升,这是其中一个方向。另一方面,过往我们比较忽略团游,团游方面,事实上,大家知道,香港本身的入境旅客主要以「散客」为主,「团客」的比例相当低,只有几个百分比,如何将「散客」变成深度游的团客,这方面,我觉得政府要支持我们业界,打造产品之余,如何宣传、推广,还有将这些经我们努力打造的优质产品推广给客人,这方面是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另外,这段时间可能听得比较多,是一个「双向奔赴」的问题。「双向奔赴」是一个战略,过往大家都很重视入境游,当然我们每一个都很重视入境游,每个政府都很重视入境游,但往往忽略了出境游。「双向奔赴」正正是一个出、入境游同时重视的方向。我们现在与内地新增的自由行「个人游」城市,如何共同推动「双向奔赴」,完全是需要两地政府和业界一起共同推进,希望政府能够创造更多机会,让业界能够走出去,一起推动「双向奔赴」。多谢特首。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我非常感谢邓议员和姚议员,正正是我非常渴望听到的实事求是的项目。理念,我相信大家一定是一致;口号,大家都懂,但如何真正去做成事,这是我永远要求我的同事的,很多谢每位议员给予我的意见。邓议员所说,内地研学如何可以南下,我是支持的,因为这些研学一定是互利共赢,除了交流外,更可认识香港,将来或有机会来港成为我们的人才,或在这里投资、工作亦有可能,所以一定是好事,这个我们要推动。虽然现时应该有很多姊妹学校的联系,以我上次观察的数字,好像有900多间学校已经有姊妹制度,找到大家的联系,而且通常是「一开三」,即是一间学校与三间学校有联系,这当然是有推进的地方,但「南下」这个建议,我觉得是值得推进的。
特别感谢姚议员,因为你很熟悉旅游业。综合来说,我的理解是,业界每个人都很专业、很有心、很有能力,政府的角色可能是在联系、网络、组织方面,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另外是协助宣传、推动,即是桃花源,但不是《桃花源记》般不让人知道,而是要让人知道,我是认同的。如何做得更好?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个要一起努力。但刚才受启发的是将「散客」变成「团客」,你们可能已经有一些很成功的做法,我自己都经历过,例如到某一个岛屿旅游,我自己是「散客」,但酒店很多时会组织不同的人,譬如出海钓鱼、潜泳等。这个概念我当然没有姚议员般熟悉,但我明白这个方向,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多交流。
其实举行「行政长官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不是说我现在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问题存在这么多天,当然要一直解决,但可以提升社会的注意度、关注度,凝聚方向性,这是重要的。这次很多谢大家提出的,我希望可以创造一个共识,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创造,团结一致,政府和业界真正齐心做好事,特别是刚才提出「双向奔赴」这个字词,我是很认同的,我们怎样去互相奔越、互相奔驰,我觉得是很重要。在「双向奔赴」中,如何与其他政府沟通,出入境时有什么计划,这亦是很好的。多谢两位议员的意见。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最后一位议员,陈振英议员。
陈振英议员:多谢主席。特首,其实刚才的环节我亦有按钮,但我不会就刚才的主题发言,免得特首说我「漂移」。现时很多内地城市纷纷推出富有本地特色的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我们很多同事应该都去过,例如新疆博物馆有沉浸式夜游项目《千年之语》、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沉浸式街景等,这些都说明现时新科技发展需要有一些参与感强、互动性高和体验性好的沉浸式文旅,这才是我们旅游市场的新竉。这种深度参与不单打破了传统旅游的观光模式,而且提升了旅客的旅游趣味性和记忆点。政府可否考虑将我们「东方之珠」的各种特色,通过一些沉浸式演艺剧目去展现给我们的游客,例如,内地的《印象丽江》邀请一些著名导演执导,用了一年多时间把剧场设在海拔3 050米的玉龙雪山上。香港虽然没有这么高的山,但可以参照这个模式,邀请知名导演、艺术家,将宏扬本地文化精髓,譬如是粤曲项目、民族舞蹈、武术,甚至是刚才特首你提到的480个非遗项目融合在一起,借助先进科技,让游客可以感受到一些真实、生动的沉浸式演出,让香港有一个新的旅游新体验,游客来到一定会记得香港有一出《印象香港》,场地可以考虑在我们的文娱新地标——西九,因为该处有很多种表演场地、展览场所,应该可以满足到有关需求。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这个问题,其实政府在我上任后都有探索,实际上亦曾经有一些有这类概念的人士来找我们。当然,好像刚才陈议员所说,有些涉及场地,有些涉及可行性。在我个人来说,最吸引的可能就是我们的维港。维港如何做沉浸式体验?我曾与有关的概念提倡者讨论,有些说找一个合适时段,从维多利亚港升起一些东西,这概念当然是震撼的,但可行性和实际如何在香港运作,是很大的挑战。我提出了一些像刚才我对议员提的请求,看看他们有没有方案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就没有再回来找我。这说明了有很多概念是很好的,但实际可行性的确很难克服。
除了听到刚才陈议员所说,西九是一个地方以外,还有没有一些沉浸式体验是有代表性,可以令人来过后,不单记得该个项目,还记得香港的代表性。不知道陈议员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看法?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陈振英议员。
陈振英议员: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你问我有什么可以令其他来港的人士会记得香港,我只想起太平山。如果太平山顶可以做一个沉浸式剧场,我相信效果会是最好的,但具体方面,我建议请教马逢国议员、霍启刚议员,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我相信他们可以给予特首很多好的意见参考。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主席,我多谢陈议员。这的确是我们需要深思的,我觉得理念非常好,提出有些能代表香港的项目,任何一个游客来到后,都认为是必看的。其实,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都有类似的概念,用英文名会较容易解释——一些signature的performance,这对香港很有代表性。当然,理念是对的,即是找到一个除了代表香港,还有吸引力,而且制作得好,这个就考智慧。我们在政策上一定支持,智慧方面,你可能较我们的官员灵活很多,但目标是一致。我们亦正与一些在这方面有创意的人士商讨,但很多时政府做政策就是这样,我形容过这是「十月怀胎」,当我们的婴儿未出世,你不会知道我正怀胎,我不会离开家门,因为要安胎。所以,你不会知道我正在做这么多工作,但我需要做。所以,大家多给意见,让我们在这方面努力,最后能生产多些,让我们见到活活泼泼的成果出来,好吗?共同努力。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请你作总结发言。
完
2024年6月1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52分
香港时间19时52分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出席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