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 (二)(只有中文)(附短片)
*******************************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六月十三日)上午出席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第一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议题。以下是第一节的开场发言及互动交流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多谢主席。第一节的主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府二○二四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中提及「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等。

  特区政府正加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香港基础研发能力和国际化优势,大力发展河套和新田科技城作为创科集群枢纽,推动建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部署建立自主审批及注册药物的专职机构等。香港有很多优势和空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包括氢能、生物制造、创新药、低空经济、生命科学等。我们该如何利用和发挥香港的优势和机遇,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利用和发挥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期待听取议员的意见和提问,和大家互动交流。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林哲玄议员。

林哲玄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生命科技是重要的新质生产力,我们有顶尖的科研人才、全球名列前茅的学府;我们有涵盖数百万人的医疗大数据可以作为医疗用途、科技用途;我们的药物研发、药物注册由第二层审批向第一层审批迈进;香港基因计划发展正如日初升,为科研和临床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我们有科学园、数码港,更正在发展以科技为中心的北部都会区,当然,亦包括新田科技城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河两岸」、「一园两区」高度合作的融合体。香港有「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我们与世界接轨,我们的数据自由流通,我们的科研得到全世界各国的信任。问题是我们的出生率下降,本地学生不足;问题是我们还欠缺国际跨国药物研发企业落地香港;问题是我们的科研以实用和科技、技术为主,相对欠缺基础科研;问题是我们对于科研的投资要求,是要短时间之内有所回报,但科研往往需要长时间投资,生命周期可以是十年以上。我们在政策上如何能够吸引到,譬如J&J、Merck & Co、辉瑞、拜耳、Sanofi、AC、Novartis、BMS、GSK、MST等世界顶尖的科研制药企业落户香江?我们是国际大都会,科研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样需要有冲击,多元冲击融合,视野才能够广。我们如何在政策上能够吸引除了内地尖子之外,还有全球科研人才来香港?多谢。

行政长官:主席,我首先回答林议员的问题,多谢主席。多谢林议员这个问题。林议员的问题给我的感觉,第一,他认同政府现时正在做的方向,亦肯定我们某些工作的进度。但是,林议员似乎很心急,希望我们更进一步,这与我一向的态度一样。我上任以来,步伐加快很多,但是要继续加快。

  刚才提及的我简单说两点。第一,我们吸引了很多内地人才,因为大家很近,交通方便,但我们在过去十八个月——因为我在《施政报告》宣布之后,政策真正推出到现在大约是十八个月——我们所吸引的外国人员,以其持有的护照来计算,在过去十八个月,我们不同的计划吸引了起码有四万七千人是持外国护照。所以,我们除了吸纳很多都很优秀的内地人才,真真正正持外国护照的也有四万七千多人,我相信两年五万人的数字应该可以达到。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香港是国际城市,我们永远有两个优势,一个是背靠祖国,第二个是联通世界,所以我们既吸引内地人才,又吸引国际人才,刚才所说的数字就可以让大家知道。

  另外在科研方面,我很同意,我们一定要发挥得好,包括刚才所说的医药科技,如果有留意的话,我们都吸引了一些外国对于药物在世界前列的公司,包括阿斯利康,这是一间英国公司,大家都知道在疫情时,我们有采购他们的一些疫苗。所以我们会继续努力,这个「心急」我是体会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不过,我们从几方面来做,包括资金方面去资助;包括人才方面,我们强化人才库;包括我们有一个基础,有地方、有场地,以及我们也强调国际化,例如我们有InnoHK,汇聚了起码二千人,来自世界各地一起在该平台进行科研等。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邱达根议员。

邱达根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香港的创科未来至关重要。在这个领域,我们如何能够吸引一些前沿的科技企业来香港,亦是至关重要。其实特首提到的几个科技领域──氢能、低空经济、生命科技方面,我也遇到很多在这方面领先的企业,对香港有很高的认知,亦认为香港可以作为一个基地。但有些出发点不同,可能在氢能、低空经济方面,他们希望经香港出海、走出去,开通国际市场;很多药物、生命科技、健康方面的科技企业,他们希望经香港进入内地市场。所以在这方面,看到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亦有很多领先企业认可香港的优势,希望通过香港作为一个进出口的地点。

  作为「超级联系人」,我觉得这些企业往往在两个领域很需要我们的支持,一个是政策标准,我相信我们例如在药物方面,局长正进行一些药物登记等的突破,正支援这方面;另外,氢能、低空经济方面,其实立法会亦很关注,大家都在提议应如何优化政策。另一个更需要的就是资金,很多这类型的前沿科技研究企业,其实是一些早期企业,他们很需要资金支援。昨日很高兴,看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出第一个投资,投资一个人工智能的企业,但在这方面,其实有没有方法可以吸引更多其他投资?始终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资金有限,我们如何吸引更多私人企业或其他人士来港,作为一个风险投资基金的集散地,可以吸引更多这方面的基金来港并投资在香港的企业?

行政长官:我听多一个问题才回答。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陈绍雄议员。

陈绍雄议员:多谢主席。国家主席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乐见特区政府找对了方向,加快发展被认为是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增长引擎,例如低空经济和氢能经济,抢滩万亿市场。尤其是低空经济,当深圳、广州、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低空经济已经发展得非常蓬勃,本港决不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低空经济产业链在湾区城市渐趋成熟,而且目前全国正在专注起草第十五个五年计划,未来香港在湾区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有何定位,是香港发展低空经济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行政长官,我想请问特区政府有什么计划加强与大湾区协作,优势互补,强强合作,在产业链做好角色分工定位,对接政策规则,打造跨境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模式,并且一起拼船出海,做大做强低空经济,带动本港在创新领域迈向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谢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让我总结和回应刚才两个议题。第一,我们和大湾区城市一同协作,在不同领域,大家都看到有很多纲领、协议,包括数据、互补长短、金融合作、科技合作、青年发展等,所以在不同领域都已经有一些专题合作框架,大家正在推动。提到大湾区融合,我经常与内地政府领导人商讨时表示,大湾区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的一个重点,就是优势互补——每个城市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另一个城市亦拿出最好,强强联手。我经常说,如果香港跑得快,另外一个城市跳得高,我们结合起来,就既跑得快,又跳得高。我们不需一定要对立竞争,应该优势互补,这就是大湾区融合最重要的原则。

  所以你刚才提到,香港有什么强呢?香港强的是人才、国际化、资金,但香港短缺的是土地,亦都短缺人手,因为提到劳动力,很多时候都缺乏。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合作方法,例如你提到产业链,当然在制造方面,内地有地方优势、有劳动力优势,亦有价廉优势。这方面我们如何与其配合,就是我们如果有好的科研产品,在上游做好科研,做好中转,就可以与内地一起在上、中、下游合作。我觉得香港最强的是上游,现时正在强化中游,内地肯定下游很强,在上、中游亦有强的地方。以香港来说,我认为我们的科研的确在国际很有优势,第一,我们有五间百强大学;今日亦有报纸报道,我们有三间进入世界百大影响力的大学。在科技方面,香港加上深圳和广州,以数码竞争群体来说,我们是世界第二,所以刚才说得对,我们一定要联手。

  针对提到金融方面需要资金,邱议员提及的,我非常认同。资金是我们的优势,香港交易所相比邻近国家,包括成交量以及市值,都是好几倍,有些甚至超过10倍,意思是什么呢?任何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吸引的投资者是几倍、几十倍之多,资金更多,即是买卖更容易。这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带来资金吸引力,因此搞活我们的金融中心很重要,搞活我们的交易所很重要。

  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如何应用呢,最近大家都知道,18C(《主板上市规则》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下,我们对于一些科技公司,特别是生命科技,如果未有盈利,甚至未有收入,都可以上市,利用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协助其融资。还有在发债方面,我们在亚洲区是发债领先者,特别是绿色债券,最近还发了一些tokenised的债券,即代币化债券,这些都是领先的。在管理资产和风险管理方面,都是一流的,这些都能吸引资金。另外,很多ETF(交易所买卖基金)的计划,我们把其扩大。还有一件事,我们是重点发展的,就是人民币。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有八成离岸人民币交易都在香港,如何将人民币多元化,亦是我们吸引资金的其中一部分。我非常同意邱议员所说,政策吸引资金,应是既广更深,要不断做、努力做。其他领域方面,如果认为推出的吸引力更大,我们所有意见都欢迎。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尚海龙议员。

尚海龙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我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有一批新质的企业;而发展新质企业,主要来说,要关注新质企业家。我希望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将我们的「抢人才」、「抢资金」和国际金融中心、高等教育的优势相结合,相辅相成。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关注企业家群体,特别是新来港的高才、优才当中的新质企业家。以高才通为例,现在A类的人才当中,差不多有接近12 000位年收入超过250万元的企业家,我们如果发挥好这批企业家的能力,可以帮助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特区政府的政策当中,很多都关注本港的科研发展,自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正如行政长官所说,我们现在欠缺的是关于下游方面的优势,反而我们抢到的人才和资金是来自于下游的,希望我们用好这方面的对接优势,吸引新来港的企业家,可以一站式享受到特区政府的服务,落地香港。请问特首如何推动政府跨部门加大力度,支持新来港的企业家在港的发展,特别是商经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等,可以推出相应的配套政策。我自己都有一个建议,因为深圳「抢人才」,已经连续多年有「深圳人才日」,是在十一月一日的,我建议例如昨日港投公司(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出了第一间AI企业,这是一个里程碑,如果将六月十二日设立为「新质企业家日」可以吗?多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我先回答这问题,因为我们的确需要吸引很多人才,多谢尚议员。我亦知道尚议员特别在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方面组织了一个联会,帮助因高才通而来的企业家或求职者,让他们在香港更快融合和发挥,多谢你。

  正因为我们吸纳不同的人才,特别是一些新的企业家,第一,证明我们吸引人才的政策成功,但亦要帮助他们。在政府的架构下,大家都知道在《施政报告》中,我们特意成立了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这个人才服务办公室就是针对任何新来的人才,无论是在什么计划下,我们都会提供服务,例如包括教育、医疗,甚至居住、融入社会,有些还会提及介绍网络等,这亦相当有效。除了办公室提供实体帮助,还有线上平台。线上平台现在亦很多元化,因为听到很多意见,包括尚议员所提的意见,亦有即时在平台配对,配对时哪里有职位便可即时对接,如有一些是需要知道的资料亦会即时对接。我们看到这方面是有序进行的,但所有事情都有再改进的空间,如果有什么我们可以再做,我们无任欢迎。此外,我们举行很多工作坊、研讨会。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要将他们以网络维系起来。大家将心比己,去到新地方时,很多事情都不熟悉,有人指点、分享经验都很有帮助,所以我们一直大力推进这方面。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卢伟国议员。

卢伟国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香港各行各业有很多空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工程、建造业界为例,现届政府积极「拆墙松绑」、精简程序、提升造地的速度和效率,业界也积极利用新建筑科技,包括MiC、BIM等,新材料包括高强钢等,例子甚多。但我们要「见林又见树」,确保整体产业链运作畅顺。现时在规划与发展行动中,处于工程建设最前线的建造业往往大受困扰。这个问题源于政府回收棕地,以致大型建筑器材的存放与维修、建筑、物流储存等失去营运空间;希望利用新科技,以预制形式进行建造的企业亦苦于缺乏土地,变成有心无力。没有土地,营生中断,建造业如何生存?政府规划当然要考虑未来产业,但目前重要产业用地亦不能忽视,否则支持发展的经营者未能营生,恐怕提量、提速、提效、提质都沦为空话。目前,发展局亦成立了专责队伍,帮助受影响业界寻觅土地,但我担心「巧妇难为无米炊」,政府当下未有准备足够土地容纳这些经济活动。因此我希望行政长官能够督导相关部门的官员,切实关注这个影响香港发展大计的关键问题,确保政府回收棕地前考虑清楚如何提供新土地,让受影响的企业继续营生,让大家一同努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棕地影响很多作业者。事实上,发展局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现时的做法,我们明白很多棕地作业者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和实质上有存在的需要。当我们真的有需要发展土地,我们的原则是希望发展多层工业大厦,让棕地作业者可以搬进去。但我们明白有些产业有特别需要,在建筑时要考虑,但让原有的棕地作业者可以有自己的出路,包括向他们介绍现有土地,在规划新的土地中让他们有作业的机会;在发展商发展新项目时,我们有计划要求发展商把某部分土地交予政府,从而向棕地作业者出租土地,让他们使用。发展局正认真处理。多谢卢议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洪雯议员。

洪雯议员:多谢主席。特首,我的问题是关于如何用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经常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资本流通平台、「超级联络人」,但我认为我们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是离地的。绝大多数国际金融机构以香港为平台,开展国际金融业务,但这些业务与本地没有太大关联。资本在香港这个平台上流通,从东流到西,从西流到东,但他们在本地没有扎根,不是服务于本地产业的发展。我举例,二○一八年,我们修改上市规则,引入新的18A章,让未有收入和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来港上市,很快有50多、至今60间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但我把这50多、60间企业全部看了一遍,只有两间与香港本地有实质性关联,即是我们成为了全球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但本地的生物科技产业未真正受益。我想问特首,特区政府会否考虑重新定义金融的价值,调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我们服务国际业务非常重要,但在服务国际业务的同时,会否考虑增加一个本地的维度,用好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服务本地,推动香港本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呢?谢谢。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洪议员,因为她提及到我们的金融中心地位是相当重要。我觉得全世界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有不同角色,其角色要让全世界资金都自由流通,否则做不到国际,只可以说是地方的金融中心,我不相信这是香港的定位,香港的定位必然是国际金融中心。刚才你提到有资金来往,这是必然的,我相信同样的问题都发生在另一些金融中心,但我同意我们要帮助本地不同企业的资金来源。如果看看政府所做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入超过50间企业,本来都不在香港,由不同地方前来,而它们落户香港时,第一,它自带资金;第二,会有投资。我们计算过,起码会为香港带来几百亿元,创造的职位有一万多个,这个一定要继续做。

  另一件事,资金一定要多元,我们亦有很多创投基金、私募基金,香港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正正就是资金的来源,很多这些资金都是投资在香港,所以我觉得我们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如果只是聚焦在培育本地,就失去了国际性。我觉得香港之所以赖以成功,就是高度国际化,我只会令香港更国际化,但同时吸纳所有资金,无论经过我们交易所也好,经另外的渠道投资在香港其他的企业也好,也是资金的来源,刚才邱议员亦提及资金的重要性。除了本身拥有资金的人要投资外,企业落户香港亦是吸引资金的一种──因为你在这里,别人就会投资;人才多,别人会看到,为什么投资在香港,不投资在另外一个地方,是因为它不只有一个实体,而且成功机会大、人才多,这就是竞争力,我相信这方面一定是多元。

  因此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然要国际化,必然要开放给全世界,但我们不会忘记如何帮助和扶持香港的公司,包括昨日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投资在一个我们相信非常有前景、策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公司,亦是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一间公司。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邓家彪议员。

邓家彪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这两分钟主要想说有关药物研制方面的一个建议。工联会近年倡议「国药港用」,即是特区政府所说的「好药港用」,感谢特区政府和卢局长的努力推出了「1+」机制,希望大家目标一致,最终是「好药便宜用」的惠民效果。更大的目标就是由第二层审批升级为第一层审批,即是说香港有能力就药物进行「研、制、测、批」,但是香港即使在科研上有国际实力,但受制于成本和人口基数的限制,我们的制造和测试能力仍然不足。所以我建议香港政府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在政府之间协作,建设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包括医药器械、生命科技、乐龄科技的测试和制造,政府为园区制订产业政策和金融运作方式,又规定一定比例的香港科研人员在产区内就业,保障我们科研人才的发展机会。此外,香港可以利用这个产业园区作为海外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前哨基地作为卖点,吸引海外企业落户香港注册,同时香港要配合未来落成的药械监管中心,推动药物生产国际认证,例如为产业园区的药厂提供PIC/S这个名为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的GMP认证服务,让大湾区的药物出口到世界各地,实现大湾区药物共同研制、共同试药、共同注册、共同创收、共同分红为目标,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主席,多谢邓议员刚才的意见和提问。这个方向我是认同的,但是我觉得目前来说,可以更快并且成功机会更大的就是利用香港在医疗科技的优势,发展一个临床试验的枢纽。特别是香港在临床试验方面的确是有很好的成绩,再结合譬如我们在河套很快就有两地「一区两园」的科技园。我们很积极希望在那里建造一个临床试验基地,我觉得这个试验基地当然一定要与河套以外的香港临床试验体系协作,并与内地的体系一同协作,即是说以此作为一个核心而辐射到整个大湾区,这是很有前景的。正如邓议员刚才说,我们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亦正迈进自己可以自主注册药械。如果我们真的建立了这个临床试验枢纽,使用的是起码大湾区8 000多万人的一些数据,这些我觉得是很有用的,亦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认同大家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但我觉得更直接的优势是做这个临床试验枢纽,更能很快体现到我们在这方面的贡献。至于你所说的譬如认证方面,我们同意方向是正确的,但这些要与内地商讨,我们会朝这些方向与他们不断交流。多谢主席。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李镇强议员。

李镇强议员:多谢主席。行政长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刻不容缓,我们都知道大湾区在科研、人才、资金各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香港特区绝对应该把握机会与大湾区各个城市做好分工,积极参与其中,加上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为我们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新动能。

  行政长官,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发展零碳排放新能源是国际大趋势,其中国家的双碳减排目标策略之一就是积极推动氢能发展。其实,现时内地的氢能发展非常成熟,已经形成一条由研发、原材料、制氢、储氢、加氢,以至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而在运输层面,包括公交、物流方面,内地已经正在生产和使用氢能巴士、商用车,以至重型车辆和叉车等。此外,氢能发电亦日趋成熟,包括已经有社团在去年牵线内地氢能企业,利用香港的优势推动氢能在香港多元化落地,同时计划将氢能打造成为一个产业模版,在香港大展拳脚。

  在「十四五」规划下,中央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我想问行政长官,政府会否考虑善用北部都会区未那么快发展的土地,首先兴建一些临时展馆,甚至组织建设一、两条「一条龙」的生产线展示内地氢能发展的成果?长远而言,是否应该兴建一些大型展览中心展出现时在会展因为高度、环境等限制而未能展出的展品,让香港可以做好一个「橱窗角色」,将氢能产业透过我们走出世界,与世界共享?多谢主席。

行政长官:主席,我想多听几个议员的问题。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葛珮帆议员。

葛珮帆议员:多谢主席。特首,新质生产力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具体产业上,改造传统产业。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之一,可以启动立体空间资源,创造新经济动力。内地各个省市都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本月初,广东省政府已经成立工作专班,分六个专项小组开展工作。我最近三次与多位立法会议员一起前往大湾区考察内地的低空经济发展,亦亲身试坐载人观光无人机升空。我们看到内地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已经非常丰富,无论在运输物流、安保、救援、城市管理、旅游娱乐等都已经试飞,甚至使用了几年,相关法规和低空空域管制系统亦正逐步完善。香港如果不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未来在我国,尤其大湾区,可能会成为落后城市。但是低空经济的政策横跨多个政府部门,特首会否考虑参考二○二二年成立氢能源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做法,成立低空经济跨部门工作小组,制订低空经济发展策略,统筹各个政策局和部门的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在香港进行不同场景的低空无人机载物和载人的试点项目,以及尽快完成相关的法规,推动本地低空经济发展?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主席,多谢李议员和葛议员就新质生产力的两个重要议题发问,一个是氢能,一个是低空经济,两者都很重要,亦是刚才我引述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我们做的新质生产力领域。

  在氢能发展方面,我首先可以在此预告,下星期一(六月十七日)环境及生态局会发表《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在这个策略中,会解释和介绍我们整体如何推动氢能发展。

  我们看看现时在氢能方面做的多项工作,例如相信大家都知道,已经有双层氢能巴士在市面试验运作,这是我们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特别是针对这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工作小组批准的试验项目。另外,我们还有几个项目,大家可能会在稍后看到,第一,包括洗街车,我们已经有计划在今年推出氢能洗街车作为试点。除氢能洗街车外,工作小组亦已经批出了例如垃圾车、有轨电车的试验项目。

  当然,我们都很重视加氢的设施、氢能发电的设备等。在这方面,环境及生态局除了会推出政策外,亦会重点研究安全指引,因为氢能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安全方面,它是很容易燃烧的一种气体,所以,在维修、储存、加氢站等,要怎样做一些安全要求的守则和指引,亦很可能需要修改一些气体安全的条例,这方面我们是会做的。

  另外,关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我觉得绝对是有发展空间,但有一些难处,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当然,低空经济现时发展蓬勃,内地发展得很前卫,其实我相信全世界,低空经济发展得最好的当然是我们国家,这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会是一个科技强国,我们都感到很骄傲。

  我们作为大湾区的其中一个城市,如何共同在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我想听听一些意见,葛议员。我们要克服一些挑战,经常都会听到因为我们地方很密集,高楼大厦多,低空经济方面的低空无人机,要飞往不同区域,特别是地面很稠密,安全性如何?如果突然有些事故,地面人群多,亦有一些交通航线等。我想先听听意见,然后才整体说说如何推动低空经济。主席,请容许我请葛议员在这方面再给予一些意见。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葛珮帆议员。

葛珮帆议员:特首,就安全性的问题,我们在内地与内地企业交流时,都问及他们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我们称之为2D,很容易有机会相撞,但在空中是一个三维,即3D的场景。现时内地都有不同企业正试行低空经济,以送货为主,他们有安排在不同的高度飞行,避免相撞。现时新式的无人机与飞机不同,飞机可能因一个引擎损坏就有机会坠机,但无人机有很多不同的螺旋桨,即使有一半损坏都不会坠机;而且现时的无人机已经有降落伞,因此亦不会那么容易坠落撞到人,加上内地正使用低空管制系统,名为SILAS,负责低空空域管制,未来,如果我们要长远发展,其实香港都需要。

  特首,如果我们真的要发展低空经济,最重要的是要试飞,因为如果不尝试,我们就不会知道如何应用在香港的环境。我与很多不同业界接触,他们都认为有很多试飞的场景香港可以立刻试行。我今日有三个具体的试点想向特首说说,希望特首可以考虑。一个是直升机跨境载人服务,其实低空经济并不只是无人机,直升机都是低空经济。我建议在香港国际机场设立「一地两检」,让国际航班的旅客可以转乘直升机,直接飞到大湾区城市的一些龙头企业总部,这样可以大量缩短国际商务人员经香港到达大湾区目的地的时间,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机场航空枢纽的地位。随后,亦可以考虑在莲塘口岸设置直升机升降点,未来再加入无人机载客服务,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收费。

  第二是低空外卖速递。香港常塞车,市民叫外卖通常都要等很久,到达时会「由热变冷」、「冷就变热」,内地的外卖速递公司已经开始采用无人机送外卖,我希望香港都可以尽快试飞。

  第三,就是低空观光旅游。大湾区发展低空观光旅游方面已经有30多个试点正在飞行中,已经飞行了数年,预计今年内会逐步开始商业营运,每次飞行10分钟,只需要人民币二、三百元,其实这对旅客很有吸引力。香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亦有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印洲塘海岸公园,亦有很多很美丽的海岸线和岛屿,但现时未能完全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所以,我建议利用低空载人飞行器从西贡万宜水库飞到地质公园,以及在离岛的岛屿之间先发展低空观光旅游,之后再发展「点对点」的空中的士服务,既可以作为岛屿间的快速运输工具,亦可以提供应急救援和医疗服务。这些试点的特点都是不会在一些很密集的城市空间飞行,我们可以先试飞,让我们知道香港未来可以怎样发展低空经济。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多谢葛议员很多不同的意见,对于这些意见,我们都有类似的看法,但看看我们现时的制度,我相信要有适当的相应调校,法例方面需要看看怎样可以促进解决这些问题。

  我刚才提及的安全问题并不单是坠落伤人,譬如在航道上,即使是坠下得很慢,对于航道的影响都是问题。所以,我们进行内部研究时──它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海事、飞机航线、信号,因为任何无人机,如果它远飞,我们一定要确保它会继续收到信号,例如它飞往深圳,中间的信号应由何人发出,因此这方面是需要有配套。我同意方向是很重要,但在香港如此密集的地方,航线的确是需要控制,所以的确需要做试点,我们的同事都在这方面作不同研究。

  刚才提到涉及这么多部门,刚才的问题亦提及,另外一位议员亦提及,跨部门协作是很重要。我非常多谢大家认同跨部门是需要人统筹,我记得我们希望设立副司长时,大家都质疑他有否真正的积极作用。大家从刚才的提问中就已经证明了对于设立副司长,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正确的,现在都可以体现出来。这亦代表副司长任重道远,有很多工作需要他来统筹。多谢主席。
 
2024年6月1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4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