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府公布二○二四年下半年香港盛事年表记者会答问内容
**************************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体旅局)局长杨润雄和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总干事程鼎一今日(五月二十一日)主持记者会,公布二○二四年下半年香港盛事年表。以下是记者会的答问内容:
 
记者:今早特首提到全年210项盛事,可以带来72亿元消费额,有没有预估下半年,这么多盛事的话,消费额的拉动会否较上半年更多?大约占多少?对于整体旅客量方面,有没有机会超出原本预算4 600万的数字?第二个问题,下半年的盛事项目很多是一些展览,但上半年都有些比较亮点的项目,例如是国际迈阿密访港,或是「光涟」这类市民参与度较高的项目,为什么没有这类型的项目?会否担心吸引力不太足够?还是因为经历了美斯事件,政府在邀请一些国际级、重量级的体坛明星方面,可能会较审慎?第三方面,预计这么多盛事项目,政府要出资的、盛事基金赞助的项目占多少?现时有没有初步预估的数字,这些项目政府会出资多少?相比72亿元的消费额,究竟是否物有所值?
 
财政司副司长:多谢你几个问题,我努力回答。我先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你问就着这些盛事,政府投放了多少钱?因为很多这些盛事──刚才程鼎一总干事都提到──需要的协助不是金钱上的资助,可能是一些协调上、人流管理、场地等方面。如果是金钱上的协助,其实主要来说,我们有Mega Arts and Cultural Events Fund(文化艺术盛事基金)和"M" Mark(「M」品牌活动),随着每完成一个项目,都有投放多少资助的数字出来,所以我们会提供透明度的,但很多还未举办的项目,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数字,但当数字定下来后,我们是会提供的。但最主要是,对比72亿元的消费额,或43亿元的经济增加值,我们相信(资助)是远远低于这些数字的。其实你看我们的基金,每年批出的可能只是一亿多元,你就知道是远远低于的,是非常之物有所值的。
 
  你第二个问题是有些活动上半年有,下半年可能没有同类型的。我们觉得活动是有多元性的。就活动的类别,看我们(投影片上)的图表,几大类别数目是颇相近的,但就每一项个别活动,(下半年)是否有一个「替身」、mirror image,百分百一样的,我们不是这样看。特别是上、下半年,其实有些不同。七月开始,我们进入雨季,有些户外活动,你会看到,户外活动可能比较少,因为下雨会影响活动举办,所以某些活动,可能会在新年时间或二、三、四月发生,例如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我们觉得没什么微言大义。
 
  数字、人数方面,稍后我们可提供,但现在我们未拆到数字。今天是五月,有些上半年开展的活动,例如「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基本上到年中还未完结,所以如果要数字,我们做得到,稍后可以提供。在这里可以说的是,我们相信下半年能够吸引的旅客会较上半年更多,因为当中有部分大型活动,其吸客的能力很强。
 
  至于旅客量会否超过4 600万,我们会努力。我曾经说过,如果势头好,一直保持得好,我们可以冲击5 000万,但这需要全社会努力,政府会努力,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记者:刚刚提及下半年有一些活动吸客能力会较强,具体是一些什么活动?以及怎样可以做到「旺丁又旺财」?刚刚也提到会联合推出一些产品或者计划,你们会如何与业界沟通?另外,也想问一问,近期很热门的《九龙城寨》这部电影,有没有与业界商讨把一些厂景保留,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包括他们的一些拍摄场地,甚至是现在的九龙寨城公园,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会否好好地利用?第三个问题,都想问问现时的烟火和无人机表演,未来的烟火表演会否有些什么改动、变化,甚至是优化,改善烟大的问题?以及会否有多些主题,譬如湖南浏阳,他们的烟火都很漂亮,近期都很热门,会否考虑找那些设计师帮忙?
 
财政司副司长:烟火和无人机以及个别较能吸客的活动,稍后我请程总干事讲一讲。我回答你其他两个问题。
 
  「旺丁」、「旺财」,其实很多工作现正进行,我以「侠之大者」活动做例子,你会发觉其实有旅行社组织旅行团到来,不单是内地,海外亦有。这个我们亦很鼓励。无论是文体旅局或旅发局,我们都做很多沟通、串连的工作,例如与零售、餐饮、酒店业都有接触,这亦是为什么我们提早向大家公布下半年的盛事年表。让我亦强调一点,这个并不是全部的,你看看上半年第一次记者会时,我们当时说是八十多个盛事项目,现在有一百多个,即是说还会有增加的,我们很有信心下半年亦如是。相关沟通联络工作,令我们更有能力把「人气」化为「财气」,我们会努力做。但正如行政长官所说,在这方面大家的角色有区分,政府做统筹协调,如果真的要做商业活动、服务、产品,都是依靠商界,我们盼望大家一起努力。
   
  《九龙城寨》方面,现时正在商讨中。它的景已经拆掉,但没有弃掉,仍在的。会不会把部分的景拿出来,在一个适当地方摆放,让公众人士、旅客可以在该处「打卡」或观看,这方面我们正在商讨当中,如果有进一步消息,再向大家报告。
 
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一向以来,以旅游角度来看,下半年是旅游旺季,一方面有暑假,另外在暑假后的秋凉时分,香港也有很多活动举办,尤其是一些大型商务活动及展览等,都在下半年举行。虽然看来下半年的项目数目差不多,但参与的旅客人数会大很多,所以经济效益会拉动得较大。
 
  我们在第一次记者会亦提过,其中一样想做得更好的,是跟业界、旅游业界、餐饮业、零售业、酒店业等,提早作超前部署,即是将我们知道的盛事活动提早通知他们。当然并非每两、三个月才通知一次,而是我们会在网页持续更新,亦跟不同业界对话,如何能够做到更好的推动、联乘、包装。例如我们见到一些活动,个别业界、酒店会推出旅游产品或餐饮套票,或做更好的商业活动,我们会继续跟他们部署及沟通。
 
  至于烟火表演的问题,其实五月一日的烟火活动,因为有天气的影响,我们觉得非常满意,因为最后天公造美,可以举行。但是当天的湿度非常高,达到百分之90,造成在某些角度观赏时的烟雾比较大。接着我们的无人机表演,有新的表演元素和设计,非常受欢迎,大家的评价都很好。
 
  我们接下来在六月十日星期一端午节,会在湾仔海滨场地有另一场的无人机表演,六月十五日星期六亦有另一场烟火表演,地点同样是湾仔海滨。我们发觉应该要令到市民和旅客习惯在固定地点举行,当然表演的内容会有新的设计,亦会因应节庆或届时情况而有变化,我在此卖个关子,或请传媒届时去欣赏。
 
记者:想追问,刚才提到下半年盛事会否邀请一些国际体坛巨星、歌手等来香港表演,政府会否因美斯事件影响而较为审慎?如果真的邀请一些巨星,会否有适当措施,防止美斯事件重演?第二个问题,刚才政府提到想人气带动财气,会否向内地方面争取免税额?因为可能他们消费力较强,但购买时可能视乎税额。
 
财政司副司长: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杨局长回答。(有关免税额方面)现正商讨中,因为现时来说,内地朋友回家时,如果超过人民币5,000元,可能会有税务需要,我们正跟内地有关当局商讨。至于相关详情,大家明白,一般正在跟中央商讨的事宜,详情现时不便透露,盼望有结果时,再向大家报告。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我们办盛事时一直以谨慎的原则去做,尤其若牵涉政府资源,我们更加要小心。今年二月球赛美斯事件,大家知道原因是美斯没有出场,这是最主要原因。大家见到政府的立场,一直认为美斯或主办单位需要出来公开交代,究竟他们之间商讨的情况是怎样。这件事上,政府没有给他们任何资助。在未来的工作,不只是政府,所有举办活动的单位也要留心,及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准备。我们不是纯粹因为美斯事件,而是总结了经验,亦就着如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或"M" Mark基金(「M」品牌基金),在做检讨,看看过去这么多年运作的经验,如何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巨星或大型赛事仍然是我们希望可以争取到的目标,下半年的盛事名单中有许多国际球赛或体育活动仍会在香港举办。
 
  旅发局昨晚(五月二十日)推出了关于香港演唱会(暂时搜集到)的资料,见到有许多不同歌星安排了超过80场演唱会直到今年约十一月。这种种能看到我们筹办盛事、想办大型体育活动、大型音乐会的目标仍会继续。我们处理时会尊重,因为很多由私人机构举办,是商业运作,我们会尊重他们。但凡是牵涉到政府资源,我们一定会小心谨慎。
 
记者:首先想问文体旅局,美斯事件后,刚才你说会检讨现时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或"M" Mark,其中一个方向会否是在合约中加入条款,保障本港作为主办方的权益?另外,之前Dior表示来港举行一个时装展,有没有了解过其延期的原因?与美斯事件可能对香港举办盛事形象受损是否有关?我们可否expect他们今年会在香港举办这个时装展?另一方面想问旅发局,刚才副司长提到有不同的新场地,包括一些户外场地或新落成的场地,其实各个不同的主办方,对于这些新场地的兴趣大不大?这些场地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大不大?最后想问副司长,最近坊间很多人提倡,将方舱转变成一些体育、艺术场地。有旅游业界称,启德方舱可否改变土地用途,用来发展一些跟旅游相关的用途。政府有没有方向改变这些方舱的用途,令它们不用闲置?
 
财政司副司长:方舱的问题或者我到记者会最后才回答,因为那个跟今日的主题不是直接有关。我先请Kevin(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回答你首两个问题,接着请Dane(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程鼎一)回答你第三个问题。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我们正在做有关数个基金,或我们支持文化、体育或旅游盛事的基金,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主要从推广香港整个文化、体育、旅游的发展,如何推动盛事经济,以及香港有很多难得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达到最大效果。我刚才亦解释过,使用政府任何资源时,我们需要小心谨慎。需否在使用资源上再加上多一些保障,我们会考虑。但刚才你提主办方的保障,主办方应自己做好保障,而非政府帮助主办方作保障。许多商业(活动),例如举办演唱会或其他盛事,也是商业运作。他们需要自己就这些活动做好准备工夫,或所需的协调。
 
  早前Dior提到会在香港举办时装表演,最后也解释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决定取消,暂时我们未听到打算在香港再办。当然我们继续欢迎不同品牌、不同项目来香港。我们亦会在可行范围内尽能力提供协助,包括旅发局总干事提到的寻找场地或部门之间协调,我们也乐意就盛事、不同品牌项目或不同项目提供协助。
 
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我们跟不同活动主办单位、机构联络时,或者他们来找我们谈,不管是大型盛事、或者是展览活动和其他活动,场地是主要问题,大家其实都很乐见我们有更多新的场地、场馆的落成,当然其中启德体育园明年可以分阶段启用,是大家最有兴趣的场地。除了大型场地之外,其他场馆、场地,亦有很多人有兴趣,即使不是放到盛事这里,有很多其他活动,或者演唱会,以及其他音乐的表演,并不限于大型场馆,所以各式各样的场地都重要。
 
  另外,我们见到很多这些活动或者是盛事的主办单位,他们为何特别对香港有兴趣,是因为香港本身是个比较富裕的市场,他们不只看旅客的市场,看的是本土本地香港的市场,加上香港地理环境优势,在大湾区8 800万市民可以很方便、很容易过来,参加不同活动及盛事,当然亦有机场空运方面联系的网络,也是他们考虑将盛事带来香港、作为落户亚洲很大的一个考虑。
 
记者:首先想问副司长,你年初开记者会谈盛事的时候,都谈到会主动出击,包括会有一个盛事的争取名单,可否说一下现在按着名单争取的进度是否理想?刚才说到一些焦点活动,是否也是用这个模式商讨回来的?或者,有哪一些活动是本身在名单之上,而政府成功争取,令主办机构选定在香港举办?另外,第二件事,说到推动盛事,其实西九文化区也有一定角色。关于西九文化区的改善财政方案,其实政府具体什么时候会有定案?西九那方面也说到,如果迟迟未有定案,他们也要大幅节流,包括博物馆可能要少开放数天。这方面其实是否政府在考虑的方向?能否保证西九的日常运作不会受影响?
 
财政司副司长:第一个问题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请Kevin回答。第一个问题,其实刚才Dane也有谈到,在旅发局「第一站联络窗口」投入运作后,正在商谈的,已经有40多个项目,在今年之内──因为今日我们是谈今年内会举办的盛事──可能都有四至五个,但我们是要商谈好才可以公布,所以今天公布的盛事年表内未有包括这些项目。正在商谈的项目当中,有些是主办机构找我们的,也有我们找他们的,但我特别想提一提,不单是旅发局,其实如果你看例如一些会议展览有关的活动,很多时候相关主办机构会知道──因为旅发局是第一站联络窗口,但它并不是唯一的窗口,所以他们会找例如贸发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因为贸发局拥有的场地是相当热门的。同样地,以往来说,我们还未有相关安排时,是「你过来找我们吧」,但现在我们会主动出击。至于名单方面,其实在第一次记者会我也清楚说过,我们不会,亦不能公布,因为这牵涉很多商业机密和竞争的考量。第二个问题我请Kevin回答。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大家见到西九文化区过去在推动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做了些成绩出来;从旅游角度,它现在成为颇多人前往的旅游景点。过去,就着它的财政问题我们有与它商讨,我们内部也正进行研究,一直有进展,我相信他们管理层也知道最新情况和发展。
 
  原则上,西九管理局负责营运西九文化区,内部如何运作、需要如何开发、如何利用资源达至最佳效果,这是西九管理局的责任,如何保证它运作良好,这也是西九管理局需回答的问题。若建议牵涉政府提供支援,我们会就着建议认真考虑。最近就着它的财政建议,我们的确有与之商讨,亦有进展。当细节落实时,我们会尽快公布。
 
财政司副司长:最后让我回答有关社区隔离设施的提问。一些检疫的设施,当它不是在使用时,是处于备用的状态,特别是该设施本身是比较成熟的,大家都记得,例如一些很早期的设施,如青衣社区隔离设施的单位内是没有洗手间,因为当时是十分赶急建造出来,我们用了七天便建造出来,当时有些朋友说这是一个香港的奇迹,而启德或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是一些较好的设施,单位里面设有洗手间。当我们考虑设施的其他用途时,第一是备用方面我们不能不考虑,当然不是说我们想再次使用这些设施,但总是防患未然,我们不能不考虑会否需要保留一些。另外,当我们考虑到个别设施的使用时,其长远规划、未来发展、设施的情况、交通配套都要考虑,所以比较复杂。过往我们的做法可以说是成熟一项,我们会推出一项。举一个例子,在河套的社区隔离设施,我们已经公布,除了应急医院那边,我们会用来做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第一期,现在已经在建造中。青衣社区隔离设施亦已经「变身」作一个青少年教育及发展基地。其他设施方面,在成熟时会公布。你方才提的是民建联最近的建议,亦有其他朋友提出,我们都会小心考虑。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英文部分。)
 
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9时5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