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务司司长在政府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策略联合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五月十六日)下午联同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保安局副局长卓孝业、劳工处处长陈颖韶和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举行联合记者会,讲解政府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的策略和措施。以下是陈国基的开场发言全文:

  各位香港市民、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多谢各位出席今日的联合记者会。

  我相信大家都见到近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香港在内世界各地都受到很大影响,出现极端天气的频率亦越来越高。虽然天气多变,但特区政府防灾抗灾的意志和决心绝对不变。

  在行政长官指示下,由我主持的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会议,自去年本港接连遭遇超强台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后已多次召开会议。在我督导下,各决策局和部门都全力总结经验,制定并落实多项强化措施,确保在台风季节来临前作出全面充分部署,应对极端天气可能为香港带来的严重威胁。

  正如去年《施政报告》强调,我们要在准备、预警、应急和复原四方面,持续强化整体应对能力。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以保障市民安全为首要任务。我重复,我们一切措施均以保障市民安全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就此,我们已全力强化四大策略——超前准备、加强预警、果断应急、迅速复原——将极端天气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减至最低,并让市民生活尽早、尽快回复正常。接下来,我会简介各个策略下的强化措施。

(一)超前准备
———————

  第一个策略是超前准备。自去年起,各政策局和部门已不断强化各项基础设施抵御恶劣至极端天气的能力,做好超前部署。

  一方面,应对水浸风险固然是重要范畴。渠务署除了提升防洪基建之外,亦加强预警和抗洪行动预案,并与天文台紧密联络,就暴雨可能引致水浸情况的地区,预先派员到相关排水设施进行巡查和清理。此外,渠务署已在一些沿岸低洼地区设置水尺标示,让公众加以防范风暴潮。为了减低车辆在行驶期间因严重水浸而「死火」的风险,相关部门正落实在一些水浸风险较高的行车道增设警示标记,提醒道路使用者。各相关部门亦积极应用创新技术,例如增加远程防洪装置以扩大河道水位监测范围,以及在一些行人隧道安装水浸警告系统。

  另一方面,更好应对山泥倾泻、塌树,以及建筑物构件从高处堕下的风险,亦同样不容忽视。各相关部门正全力推进和稳步完成策略性的巡查和相应跟进工作,包括在一些风险较高的地方清理渠道、修剪树冠,以及就建筑物外墙进行工程等。屋宇署亦特别提醒地盘负责人和物管公司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棚架、天秤等稳固,不会因大风而有倒塌的危险。

  稍后,发展局局长会进一步讲解应对以上各方面风险的强化措施。

  至于工作安全方面,劳工处本月初已公布经修订的《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下工作守则》,一再强调必须以雇员安全为首要考虑。工作守则为雇主和雇员提供适切的指引,提醒双方应预先订立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下的工作安排,包括要体谅雇员的实际困难和需要,作出情理兼备和弹性处理。

  其中,工作守则更清晰讲解「极端情况」生效期间的工作安排。简单而言,除了雇主已订明的指定人员——即事前已与雇员商讨好的一些人员之外,雇员应留在原来的地点或安全地点,而并非立即启程上班。这安排与八号或以上风球生效期间的工作安排,以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期间的工作安排是一致的。已在工作地点当值的雇员,遇上「极端情况」时,在安全情况下可以如常工作;如工作地点有危险,在可行及安全的情况下,雇主应安排雇员,包括指定人员,离开工作地点或提早下班,或安排雇员到安全的地方暂避。第三个情况,如工作时间在「极端情况」生效期间结束,即正值下班时间,雇主应在安全情况下安排雇员下班,或开放合适地方让仍在工作地点的雇员暂避。

  另外,我们留意到以往有市民在台风等情况下追风和逐浪。我们希望市民明白,性命攸关,他们绝不应这样做,亦不应以身犯险。就此,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包括加强宣传教育,例如制作短片和加强泳滩广播,提醒市民切勿以身犯险;对于不听劝告的市民,我们会果断执法,如有足够证据,更会提出检控,目的是起阻吓作用。

(二)加强预警
———————

  第二个策略是加强预警。我们希望市民明白,现今科技对预测极端天气仍有限制,特别是大雨方面——风较为容易,但雨方面,据天文台同事向我表示,的确有时不容易预测得到。一般来说,提前预告的时间越长,准确度亦会相应较低。但为了让大众有更多时间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状况,在现有天气预报科技容许等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天文台会尽早并加强发放信息,做好底线思维部署,做到有备无患,保障公众安全。如有需要停课,教育局亦会尽早公布停课的安排,让家长和学童早作准备。

  此外,当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或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时,天文台会每小时向外发布最新天气资讯短片。天文台亦会加强「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的信息发放,将在今年五月底至六月初推出更新版本,以更显眼形式显示有关九号和十号信号的提示和通知,即让大家一看流动应用程式,便知道原来九号或十号风球已生效,更显眼。

  同时,我们会继续加强向外发放有关水浸、山泥倾泻、塌树等资讯。相关部门会透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发布资讯,让市民了解最新情况。

  稍后,环境及生态局局长会进一步讲解预警方面的强化措施。

  至于深圳水库排洪方面,香港和深圳已加强水务专家对接。深圳方面,当开始考虑排洪时,会一如以往尽早知会香港方面。两地会密切监察排洪情况,及早向公众发放信息。

(三)、(四)果断应急、迅速复原
————————————————

  第三和第四个策略分别是果断应急和迅速复原。两者其实环环相扣、分秒必争。我作为政务司司长,会按需要召开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会议,督导并协调各决策局和部门的应变、救援和善后等工作。

  因应恶劣以及极端天气的情况,保安局会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运输署亦会运作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处理各种不同的应变工作,发展局会启动紧急应变系统,整合、统筹和灵活协调各工务部门承建商的资源,而承建商数目亦已增加。渠务署针对水浸问题,也增加了应变队伍和运作基地。简单而言,如出现水浸、山泥倾泻等情况,承办商会尽早入场清理,务求市面尽快、尽早复常。

  在铁路服务营运方面,安全一定是首要考虑。经重新检视多项因素后,运输及物流局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确立,现时铁路露天段在九号或更高风球生效时停驶的安排是最安全稳妥的做法,以保障乘客、员工和铁路安全。换言之,在九号或更高风球生效时,地铁的露天段会停止运作。

  然而,为了尽量减少对乘客的影响,港铁公司已改善紧急应变安排。在九号风球发出时仍在露天段行驶中的列车,会因应情况尽可能在安全情况下,行驶至原定的终点站,又或行驶至有较大空间处理滞留乘客或连接邻近商场的车站。这安排是很重要的,可避免市民在很细小的车站等候,而是把他们接载到总站,或较大的、有大型商场的车站。作出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希望为相关滞留乘客提供一个既安全而又较为舒适的空间,例如商场,内有食肆、商店等,可以让市民安全暂避。当安全后或当风球除下,他们才启程回家或到原来的目的地。

  至于香港国际机场运作方面,安全同样必然是首要考虑。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已设立机制以应对极端天气各种情况,涉及与民航处、运输署、港铁公司等的协调,务求将对机场运作的影响减至最低,并加强照顾受影响旅客。

  在台风来临时,机场会按照天文台预测和实际天气情况等因素,考虑是否需要在安全情况下重新安排航班。特别是针对九号或以上风球发出的情况,机场快綫由于有露天车段而需要暂停服务,机场在这情况下会加以考虑重新安排航班的目的地,包括尽量让航班暂时避免飞到香港。这些情况,他们均会考虑。在整个过程中,机管局和民航处会致力维持航空交通有序,同时确保客运大楼内的旅客人流得以有效处理。

  稍后,运输及物流局局长会进一步讲解交通运输方面的强化措施。

  在动员政府人员方面,我们去年先后两次启动经优化后的政府动员机制,超过600名人员支援超强台风苏拉和特大暴雨袭港后的善后工作。我们已在今年四月举行「全政府动员」级别第二次演练,让各政策局和部门进一步熟习流程和安排,目的是希望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强化政府的执行力。

  至于动员社区力量方面,各区民政事务处(民政处)会继续动员关爱队(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协助处理突发和紧急事故,包括在恶劣天气前向居民发放资讯、提醒做好预防措施,以及在恶劣天气期间支援临时庇护中心运作等。各区民政处亦会继续动员区议员,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向居民发放资讯,同时将所收到的当区情况,通报民政处及相关部门,区议员亦会参与善后工作。

  在学校安排方面,教育局会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校方会按校本情况确定校舍和附近环境在恶劣天气后是安全后,才会让学生上学或放学。

  总括来说,政府上下已准备就绪,各方已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我们会全力确保各阶段工作落实到位。我重复一次我们的目的——即保障市民安全为我们的首要目的。
 
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12分
即日新闻  

图片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五月十六日)联同其他相关主要官员及相关部门首长举行联合记者会,讲解政府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的策略和措施。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五月十六日)联同其他相关主要官员及相关部门首长举行联合记者会,讲解政府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的策略和措施。图示(左起)劳工处处长陈颖韶、保安局副局长卓孝业、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陈国基、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发展局局长甯汉豪、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和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

网上广播

政府强化应对极端天气策略联合记者会

相关连结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