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记者:特首先生,您好。我关注到您在对接国家战略,强化八大中心这方面,提到了非常多亮眼的新举措,特别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这方面,也非常切合今年报告「拼经济、惠民生」的这个主题。我的问题是,你认为这些举措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巩固、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助力国家发展?谢谢您。
行政长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一向是香港的优势,而且我们在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世界前列的。发挥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多方面都有好处。
我在《施政报告》里面提到发挥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不同举措,第一是确保我们的竞争力,所以你看到股票市场方面,增加它的流动性,我是把股票印花税减少。当然,如果你看到金融中心方面的其他举措,我也是审视了「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的一个全面性报告,这里谈到的不单是把股票印花税降低这么简单,也谈到了其他不同领域去增加香港的竞争力,包括买卖的差价,而且我们有一个创业板(现称GEM巿场)要把它搞活,这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一些建议。总的来说,希望把我们金融交易方面的成本降低,这是竞争力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降低市场资讯费用方面也有一个新的计划,总体上是要减低。另外,增加香港的竞争力,就是吸引更多海外发行人来香港上市,而且也要利用好一个机制,让上市人可以更有效益,也不会影响市场公平性的一个回购股份制度。香港现在是一个少数会因恶劣天气而停止运作的交易市场,我觉得这些都应该作大量的改造,确保我们在成本方面、在程序方面,增加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所带来的利益,而且也要针对性的跟其他市场比较一下,确保我们的竞争力符合我们整体的方向。我已经要求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密切跟港交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联系,把这个报告里的建议研究落实好,我是接纳了整体的意见,所以在这方面是其中一个。
第二,《施政报告》里面没有独特的点出,但是其他方面都有帮助的,就是「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合作方面,金融中心所贡献的也是非常大。国家的企业可以利用香港这个金融中心上市、融资、筹款等;合作方面,两地金融市场交易所怎么可以互挂等。我们也推动了其他包括强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把人民币产品多样化,吸引力加得更大。我们已经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大概百分之七十已经在香港交易,我们把人民币的产品更多样化、更吸引,所以对整体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帮助,当然也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另外一点,整个世界都是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香港金融市场里有很多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融资、投资等产品,包括发债等,我们都有优惠措施,这些都是推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竞争力。
记者:想问印花税方面,过往股市、楼市印花税的税项调整通常都是财政司司长处理的。今次比较罕有是由特首在《施政报告》内一次过公布了,今次这样的特别做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是否如外界有些消息所说,财政司在减辣方面跟你的想法不一致?怕不怕这样做会被外界质疑架空财政司司长?第二想问关于劏房方面,因为大家都比较关注。前年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都提出了要求香港要消灭劏房,今年——事隔两年后,你在《施政报告》内提出要成立解决劏房问题的工作小组,说要用10个月做深入调研,你认为再花10个月时间调研,然后再去做,是否算是做到「急市民所急」的效果?谢谢。
行政长官:我跟财政司司长在今次调整股票印花税,以及全面接纳「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的建议报告,以及我们对楼市辣招的缓减措施,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我跟财政司司长在这方面的想法都是一样的。现在的情况,我们就要想什么时候要行动——现在就是时候要行动了。所以我很感谢各方给予我们很多意见,其实我和财政司司长的看法非常一致,有些是我推动他,有些是他推动我的。因为大家讨论的时候,你知道我们收到很多意见,有些是希望我们做到很多,有些希望我们不要做某些事。在辩论过程中我是感到很鼓舞的,因为我们有团队精神,这是我非常高兴看到的。我们亦改变了以前一些的运作程序,所以当我们在很初期收到意见,已经充分讨论,而在充分讨论的期间亦有互相提醒,因为有时候这样大家才能得出最好的方案。而且上一年的《施政报告》亦有提及,我提出了一个「红队」的概念,我们除了互相想把事情做好之外,亦会看看除了做好外,有没有一些我们没有全考虑到的风险,没有掌握好的?所以我非常感谢整个团队,当然财政司司长在这方面特别给了很多很专业和很有心的意见,确保我很有信心今次推出的符合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希望处理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的诉求。
另外就是劏房的问题。劏房的问题在《施政报告》以及其他场合,大家都知道是多年累积的问题。其中一个理由是我们的土地供应不够、房屋供应不够,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去处理这个问题,以前是尝试处理过的,但都是一些较为短期的、某方面的行动,没有一个全面的方法去解决它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很明白任何现时住在劏房的人士,「家」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对于「家」的感觉,无论他的居住环境是理想或不理想,这个始终是他的家。所以我们去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只考虑他的居住环境不符合政府所订的标准,就不考虑其他因素。所以我强调是要有序,在改善整个过程时使大家安心,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定会更好,而政府会有序地进行。
我们亦看到数字上,现时涉及大约11万户、大约20多万人的住户,纵然这个数目不代表全部都是住在环境恶劣的劏房,有些如我刚才所说,他的环境是不错的,甚至是颇美的,但这个始终只属于一部分。我们要订立一些标准来确保是具针对性、精准地去针对哪些劏房,这个标准怎样订呢?我相信亦会经过谘询了解一下。市民的意见和调研期间,当然亦会很针对性地针对这些问题。
这么多年来的劏房问题,似乎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踏出这一步,正正是告诉市民我们是会解决一些不适切的劏房,我相信这个信息是重要的。而且在我过去一年的施政内,我所寻求的是什么?是把过往的趋势逆转,是我最希望做的。所以把公屋轮候时间「封顶」,由六年下跌到现时5.3年;我们的房屋面积一直都很小,我要「封底」,我要逆转这些不好的趋势;我们的生育率一直下跌,我要改变它,所以我有一个生育政策。虽然一直有其他措施保障劏房户的租住权或不被滥收水电费,但始终大形势没有改变,我希望逆转这个走势,因为开始了这一步,只要方向正确,继续做,始终我们的目标是能达到的。
记者:您今天的《施政报告》可以说是亮点频出,我想请问在《施政报告》中,对香港未来深度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积极地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有哪些具体的部署和规划?去年七月一日,习近平主席到香港来视察,也提出了「青年兴,则香港兴」,我想请问在《施政报告》中,对香港青年未来的提升有哪些规划?谢谢。
行政长官:我在上任后,上一份《施政报告》已经提出,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速度和效率再推进。加强领导的能力,由一个领导变成「一加三」,由我做组长,三位司长当副组长,就是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十四五」规划等。在《施政报告》里,最直接、作为实际规划的建设,「八大中心」就是最直接的,因为「十四五」规划要求香港做好「八大中心」定位,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内容,也谈到了「八大中心」。在《施政报告》里,每个「中心」的措施和方向都讲得很清楚,首要是做好「十四五」规划要求香港做好的「八大中心」定位。不单是做好,还要发挥优势,巩固起来,100分要做到150分,150分要争取200分。「八大中心」的每个环节,有些可能成熟度未如理想,我们就要把它建好、补足等。
第二,大湾区建设很多举措,举个例子,《施政报告》里也提出一个基金投资大湾区不同的项目,既有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大湾区整体建设成功,香港是其中一个大湾区城市,是推动者也是受惠者,所以这也是我大力推进的一个项目。
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几个方面,第一,在丁副总理(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的要求下有「四点希望」,一个是要发挥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贡献,刚才也提到了国际金融中心要发挥作用,做大做强。第二,就是专业服务,在整个《施政报告》里很多举措,包括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我们在加大区域合作方面, 专业服务都会发挥好,我们的专业人士都是国际水平,所以在大湾区建设里发挥作用。
另外,整体「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合作也是其中要做好的,所以有关我们跟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跟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间的合作,争取加入RCEP是我们首要希望做到的。在我们与东盟的联系、新兴市场方面等,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另外是人心相通,除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要做好,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人心相通。我们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的大学中心、高等教育中心,就是通过教育把人心相通,而且整个香港除了以自身发展贡献教育外,我们的学生也从中更有国际视野,跟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我们的学生获益更大。所以《施政报告》里其实不一定用很明显的字眼去说明这是「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或者「一带一路」倡议的,其实发挥好「八大中心」,做好教育,做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发挥好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这些定位等,都是跟「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一直倡议所应该做的,发挥作用。
青年发展很重要。我已经多次强调,我是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必须」、「四点希望」和「青年兴,则香港兴」作为施政蓝图,去年的《施政报告》已经发表了《青年发展蓝图》,里面有160个项目,这些项目是延续性的,不是一年的,多年的工作要继续下去,160个项目是会延续推进的,都会帮助青年发展。但是今年的《施政报告》也有更多的描述,包括「连青人网络」,「连」是连系的「连」,不是年轻的「年」。那么这个「连青人网络」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以我们的经验,有些活动或场景可以让青年参与,参与的时候,发挥空间无限,所以我们首先有第一个试点,成功的话会更扩大,这是「连青人网络」的其中一个举措。
另外,我们会做一个「青年发展高峰论坛」,这不单是个论坛那么简单,经过论坛,大家的精神、重点都放在里面,经过交流,你就有新的想法、新的机遇,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很认同的整体发挥方向,我觉得带来的宣传作用和实际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也有一个新的联盟,叫「双创联盟」,就是创新和创业的基地联盟(「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这个怎么重要呢?因为经过我们了解,很多想创业的或是希望有创新梦想的人,但不明白或是不知道可以求助,或是要多些资源的时候,前人的经验帮助很大。我们也推动这个联盟,让更多青年吸收其他人的经验,知道机遇在哪儿,也知道程序,有了帮助当然事半功倍。
所以要讲的话,160多个项目,都是推动青年发展,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的教育基地。刚才提到的,把香港建成国际教育基地,而且发展应用科学大学,以及职业方面的推进,也是青年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谢谢。
记者:特首,你好。首先想谈生育方面,作为女性最能够讲,「生仔」不只是谈钱、能否「上楼」,还有是对社会未来的希望、下一代的希望。你觉得这次《施政报告》有多大程度能够说服年轻一代真的愿意在香港生小朋友?现时讨论的是,两万元连请陪月都不够,你自己有何看法?你真的觉得能说服多少?刚才提到「两个就够晒数」,将来会否是三个才够数?另外,我们见到《施政报告》特别提出有两件事下了定案,第一是「复活」了启德集体运输系统;第二是推倒了沙岭骨灰安置所计划。无独有偶,这两项都是经过投诉的——我们见到邮轮码头的混乱情况,还有沙岭对面深圳居民的投诉。政府有这两个定案,会否怕被人指是朝令夕改?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对任何政府而言,广纳民意是重要的,所以大家看看,在《施政报告》里,其实有很多举措,我非常感谢给予意见的市民,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对接需求。政府想出措施作供应,但供应跟需求是否对接,我觉得最有效是将需求告诉我,我尽量做到直接对接,所以这是施政里广纳民意的重点表现之一。第二,不同的措施,无论起因是什么,我反正是看结果要紧。我的施政理念是「以结果为目标」,无论某些政策的改动原因如何,现时我听到意见,认为什么结果最能帮助现今香港社会和有关人士,这是最重要的。刚才提到,例如我们在三个地方建立绿色新型集体运输,我觉得正是符合现时市民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亦是我们某些重点发展,所以我们就做,不要理会过程是什么,有结果、令市民受惠是最重要。
另外,生育方面,我在开首亦强调,在审视过这么多国家希望增加生育率所用的手段,方方面面,有些是和我现时类似、很有相连性的;有些我没有采纳的;亦有些我现时做的,是别人没有想过的。我觉得每个国家的经验和文献都说得很清楚,政府的措施和推动,是其中一些辅助的考虑,但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为生育是两个人、一个家庭中很重要的考虑,我们当然尊重。但这么多年,我们在这方面没有一些导向性的政策,是否我们永远都不做呢?再者,我们看到人口不断老化,的确最好是香港有一个适合的出生率,加上我们如何帮助一些很想生小朋友的家庭,亦希望这个信息强烈地令市民知道。所以我绝对明白,无论什么金额的奖励,都是表示政府的政策导向,而且是鼓励性、支援性的。我们亦希望尽量多元配合,并非单一元素,因为外国的经验是政府的措施,在影响上有某程度的限制,所以我们不会使用单一手法,而是希望多元配合。再者,我们看到某些措施,刚才我所说,亦对我们增加多些人投入职场、增加劳动力,亦满足其发展方面的要求,所以整体配套是重要的。
刚才你的问题亦带出一个重点,每一个人生育,都希望生下来的孩子,将来生活会美好,所以你看到我的《施政报告》都说得很明白,我们是「惠民生、添幸福」,采取的手段就是「拼经济、谋发展」。「拼经济、谋发展」,政府有带头作用,但企业、民间、每一位都有一个角色。另外,「惠民生、添幸福」,建立一个关爱共融的社会,政府责无旁贷,但建立一个美好家园,在这个家园里的每一分子都应该作出努力。所以社会每一分子都应该抱着建立一个关爱共融的社会,在自己的领域都可以作出贡献。
记者:特首你好,第一个问题是「抢人才」方面,早前提到每年要吸引35 000名人才,现在已经达到目标,然后对于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政府认为现时的门槛是否有竞争力呢?有否希望吸引多少人和多少资金进入香港呢?第二个问题是,有来港人才和企业均表示特区政府行政效率提高了。在「北部都会区」建设方面,政府有哪些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跨部门协作的措施?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在「抢人才」、「抢企业」方面,我们要明白,这不是一个停顿的游戏,并非只有香港在「抢人才」、「抢企业」,全世界都在「抢人才」、「抢企业」。即是说,好比在划艇比赛,你不划,旁边的人划,艇就会超越你,因此竞争力就是要斗快、斗强。在经济活动中,有时是你输我赢,特别是在竞争中,虽然我希望双赢,但在过程中,如果他人走得比我们前,在多方面都较我们吸引,香港便会损失很多机遇,因此竞争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且要确保我们的竞争力要比得上他人,这要长期做。我在第一年《施政报告》提出「抢人才」、「抢企业」时其中一个意识是急不及待的,因此用「抢」。有些人问,用上这个字眼,会给人什么信息?就是急不容缓,用字是故意的,让市民更明确、更知道。我希望市民继续知道,如果香港不抢,人才便会流失至其他地区,生意同样会被其他地区抢去。因此,在发展方面一定具紧迫性,政府会继续做。
今次,政府扩大了,例如在「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增加八间合资格大学,当中都是具针对性的,例如加入在酒店或休闲学科在世界排名前列的学院,甚至是应用科学或工业性的,都是配合「八大中心」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等。
至于在提升效率方面,很感谢你刚才告诉我,市民感觉政府做事效率有进步,这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政府在每个方面都要做得更好,刚才说到竞争,亦如我经常说的要「追时间」、「追项目」和「追成果」。政府在不同领域都会加快。当然,你提到北部都会区,有什么能加快呢?我的《施政报告》提及整体而言,例如工程项目,有很多增加效率的措施,例如用电子化方法──BIM(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增加效能;例如有措施以往是按每个项目计算,现在把它们标准化,所以在做决定时就不用每个项目计算。政府亦会增加效率,推出很多行政措施。《施政报告》提到除了在法律方面改善外,还有行政方面的措施。你可以看到,以饮食牌照为例,这未必和北部都会区发展有关,但作为整体,政府简化了申请饮食牌照的程序,相关部门会综合性地批出某一些项目,而非逐个项目申请,另外亦有「先批准、后审查」,利用香港一些专业人士的审核、审批能力的制度,确保政府把这些社会力量共同集合在一起,而非只靠政府一力完成。因此,这些措施在效益方面,政府会在整体和各方面努力。另外,你可以看到,政府将北部都会区分成四个区域,以管理学来说,这是专业化和中心化,即specialisation。政府所有行动配置,如果集中在某一领域做事,集中力量除了能加快效率,还能将所有专业和精力都集中一起。所以分成四个区域其实是增加效率的其中一个举措,如果某个地区什么都有,而我则是集中了,例如在物流方面,把所有物流的精力、人才配置都放在同一地方,当然较整个香港都发展物流为好。因此在整体布置方面,政府强化治理体系都具备这些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领域都渗入这些元素。香港有产业化,这能让香港整体由产业带动其他经济活动这个方向清晰化,就会提升整体效益。
记者:你好,特首。首先想问其实香港的楼价与市民的可负担能力依然有一定的距离,这个时候撤辣,其实是否一个适当的时候去撤辣?刚刚提过,就是不想楼价大上大落,会否担心今次撤辣之后会令到楼价回升,与市民的负担又再脱节?第二个问题都是想再问鼓励生育,其实如果想鼓励人们生育,为什么会由今日来作一个划线,就是今日有婴儿出生的家庭就会得到两万元,又或者可以有一个优先配屋计划?为什么不是有这个计划市民响应才去鼓励市民,而是在今日作一个划线?另外,刚刚提及一点,就是政府政策未必与市民或整体社会生育有一个很直接的关系,今日去做这个派二万元,会否有一个药石乱投的观感?以及为何这次没有一个KPI?多谢。
行政长官:考虑就楼市辣招作任何改动,每一个时候要考虑的,都有刚才你所提的问题,即是说会否刺激楼价大升?又或者是否仍然符合市民的购买力?首先,这些需求管理措施的确是按着一些情况而引进的措施。我亦看过一个报道说,现在的楼价比当时推出需求管理措施的楼价指数,其实差别并不太大。我们要先问一个问题,这些既然是针对性、时限性的措施,是否把它永远恒常化,还是按着实际情况作出一个决定把它改动?这是政府要回答的问题。
在谘询期间,有给予我不同的意见,帮助我去做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必然是一个平衡各方面考虑的决定,即是说,平衡考虑整体现时楼价、息口、经济活动、环球加息、环球经济压力等,是综合考虑。所以你刚才所提的问题,是每一次决定改动与否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综合考虑之下,我觉得现在决定所做的几项措施是恰当的,符合现时整体的情况。
第二,鼓励生育,「鼓励」两个字是很重要的,一个家庭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说你要生育就生育,这是个人的决定,非常尊重,但政府的确想鼓励生育。鼓励生育,我们是明天才鼓励?鼓励昨天?还是今天?在我的角度来说,我既然告诉大家我鼓励生育,而昨天、前天,无论何时都是难以作一个判断。我是一个着重即时行动的人,所以就定在今天。我觉得这是告诉大家一个很清晰的讯息——我很明确鼓励,而且立即坐言起行作鼓励。社会的讯息是清晰的,我亦希望给予社会一个清晰的态度,这个政策导向就是即时生效。这就是我的考虑。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完
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2时43分
香港时间22时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