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的开场发言:
 
  首先,非常多谢大家来到政府总部采访有关《施政报告》的一些内容。《施政报告》的内容比去年更多,这是因为我感谢每一位给我意见的市民,这次收到的意见相当多,而且我亦尽量吸纳不同人士的意见。所以我在立法会宣读时的时间亦比上一次更长,令大家可能在工作时间方面要更多,多谢大家包涵。
 
  我在此会重点扼要地介绍:第一,我撰写这份《施政报告》时的一些想法,以及一些方向性的事情。因为之后不同的司局长都会举行记者会,相信差不多有10场记者会,所以一些细节我会留待他们交代,向大家介绍,但在理念方面,我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撰写这份《施政报告》的时候,我的施政理念是贯彻「一国两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因为香港作为特区,我们是在「一国两制」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所以必然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而在《施政报告》中大家看到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
 
  另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无论怎样施政,这两方面都必须要做得成功、做得好,才可以真真正正令到市民受惠。我的施政方向,其实在我一上任时已运用这想法──就是把香港的整体从四个方向来分析,即是我们有什么优点?有什么机遇?同时有什么弱点,以及有什么威胁?所以,当我看到香港整体在内部和涉外,因为国际形势复杂,所以在优势方面,我觉得一定要更强化,确保我们的优势可以发挥到其最高价值。
 
  同样,机遇令我们可以开创新天地,更加令我们可在现有基础下更上一层楼。补短板和化风险就是刚才我所说的,整体来说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弱点,亦可能面对一些威胁。整份《施政报告》的方向都是从这四点来发挥。
 
  另外,我们的施政目标,在《施政报告》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谈到其目标,但若我归纳为三方面,大家可能明白我的思考逻辑是怎样。第一是强化治理,因为无论政策如何,做得怎样好,都必须要能够执行。能否执行要看三个元素:第一是体系建设,第二是执行效能,以及最后第三点是执行效果。这三方面都需要做好,否则就算有一些好的愿景,亦未必可以落实,所以我会不断强化治理。
 
  另外,正如刚才我所说,我们发展经济,所以经济和发展方面在《施政报告》的篇幅有很多,如果稍后大家有问题想分享也欢迎。
 
  做到发展,做到经济好,都要每位社会人士也得益,所以一定要「惠民生」和「添幸福」。

  我首先解释一下强化治理方面的想法。强化治理方面,在《施政报告》中,大家可以看到我用体系建设、补短板和化风险的概念,再优化我们的一些强项,所以可以看到我在一些架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我们设立了大型发展项目融资架构,因为我们拼经济、谋发展,有很多大型项目,两个具代表性的就是「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这涉及的资金多,当然它们的经济效益和对社会创造的价值亦很多,但在中段期间,我们怎样令我们的财政稳健?以及用什么最好的方法令这些大型项目发展得顺利?再者,令到政府财务有持续性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施政报告》中所说的这个融资架构是要针对不同项目,用一些较为创新的想法去构思一些融资方法,高度利用市场化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同样,我们设立六个办公室,这六个办公室分别是:第一,我刚才提及用以支援和支持大型发展项目的「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办公室」、「数字政策办公室」、「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文创产业发展处」和「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我们亦有一个针对长远发展在审批药物和医疗器械方面,可以做到「第一层审批」的进行筹备工作的办公室,在体系建设方面我花了很多心机。大家看这几方面,跟我们的发展,与我们在多方面跟外国竞争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另外,我会于来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因为我们20多年来还未履行宪制责任。这有两个法律方面的要求,第一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要求;第二,《香港国安法》亦有要求。所以,我们会在下年完成立法工作。
 
  在「一国两制」下,我们必须做好国家安全教育。在这方面,除了一贯教育外,我们还会设立展厅,而且会推广至地区层面,所以有地区导师。在政府体系里,全体公务员都要在这方面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另外,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刚刚通过了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所以我们会主动和积极地对接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我们现时已经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但我们重视的是国民教育方面、国民身分认同方面,还有历史认识方面。  

  我们将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至全方位,将会有什么?我们会设立一个办公室弘扬中华文化,这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我们会设立两所博物馆,一所是让我们更认识国家发展、历史,以及整体在不同政策方面如何推进;亦会有一所涉及抗战和海防事务的博物馆,细节在《施政报告》已有交代。
 
  我们会完善地区治理体系。大家都知道,区议会选举的报名时间已经开展,亦会在月底结束。我们鼓励大家出来参选,亦会办好区议会选举,配合关爱队在18区提供服务,我们整体在地区治理的部署大致上完成。
 
  另外,我希望强化应急能力。基于两点:第一,我们应付超强台风苏拉,以及世纪暴雨时,纵然我们在某些领域有所改善,但极端天气的威胁将会更多,所以在我的《施政报告》亦有提及,要求有一些策略性的部署,特别是在渠务方面、山泥倾泻的管控方面。我希望在这些方面再加强部署和能力,特别是因为现时科技发展进步,哪些科技可以应用在应急方面,我要求相关部门加紧研究。我亦在《施政报告》强调,我们希望在整体大湾区建立一个有效的大湾区应急机制,希望做到优势互补,还有联防联控,防灾、灭灾和救灾的整个系统。
 
  现在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在拼经济谋发展的一些举措。首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因为想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都涉及资源,涉及资源就是要发展,发展才有基础让我们可以解决多些问题,所以必须要发展。另外,发展令我们生活得更好,除了希望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我们亦希望生活更美好,市民可以在不同方面都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要强化我们的优势,用好我们的机遇,这就是我整个拼经济谋发展的一个理念。
 
  首先,在竞争力方面,继续「抢企业」、「抢人才」,以及培育本地人才。世界竞争不会停止,是必然会面对的,所以整个拼竞争力的过程会延续下去,亦要不断做好,因为竞争对手往往都是本着同样理念跟你比拼,所以这个不能放弃。
 
  另外,强化「八大中心」的力量,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八大中心」本身是一个优势,另外会加上中国优势,因为「八大中心」是「十四五」规划下,国家要求香港做好,而国家亦会有政策配合,将香港优势加上国家优势,就会相得益彰。「八大中心」当然大家都知道是哪「八大中心」,我在此举例,相信对大家最有关系的就是金融、航运、贸易、文化艺术、创新科技、航空等。
 
  此外,我们新的发展动能就是「北部都会区」。《施政报告》将「北部都会区」定性在四个大区来推动。四个大区,大家都看到,包括专业服务和物流、科技、口岸经济,还有第四个是保育和生态发展等,可看到是一个多元发展,亦有协同效应,因为我们既要发展,亦要生活得好。要生活得好,除了居住环境面积大,我们亦希望整个生态都好,在我们的东边是一个高度生态保护区和旅游区,亦有我们跟内地对接的科技融合发展等。我们很快就会宣布「北部都会区」的整体发展纲领。
 
  另外就是「拼经济、谋发展」,这必然跟股市和楼市有关。这方面我听取了很多人的意见,那么我是如何作出决定的?就是永远都是拿一个平衡点,因为有些意见认为我们要做得更多,有些则认为某些地方我们不要做。始终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我取了一个平衡,所以决定了──第一──下调股票印花税。下调股票印花税,原则上是回到我们未增加股票印花税前的水平。为何我会如此考虑?第一,我们要确保我们的流动性不会受股票印花税所影响;第二,我们亦与外国竞争,所以把印花税调低,在这方面会增加竞争力;但第三,我们亦要考虑整体政府的收入有否受影响,因为股票印花税亦是库房的其中一个主要收入。平衡了各方面的考虑后,我作出了在《施政报告》所说的,把股票印花税降低到我在《施政报告》内提及的水平。
 
  另外就是减缓楼市方面,这个亦是一个平衡点。因为我们看到推出辣招的时候,当时的楼价和炒卖活动是非常活跃的,所以我们审视了近期,包括环球高息、经济面对多方面挑战,以及亦看到楼价开始有调整。再者,我们面对整体不同方面的挑战,财富效应亦令某些经济活动受影响。所以在作出平衡之下,第一,炒卖活动已经没有我们推出辣招时的情况,所以我把三年缩短为两年,目的是让我们审视整个楼市的情况;第二,是把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同时减半,两者都减半;亦帮助一些我们希望吸引来的外地人才,当他们来到香港,我们亦鼓励他们落地生根,所以把「先征后退」改为「先免后征」。因为始终如果他们成为香港人,我们都希望他们落地生根。
 
  另外,我们亦很重视我们整体的发展方向,所以这次发表了八个蓝图和纲领,包括《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即现时旅游发展蓝图的更新版、《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中医药发展蓝图》、《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以及《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有两个纲领是针对行动性的,所以在海运港口方面及现代物流方面的发展有两个行动纲领。
 
  另外,我亦利用香港的优势尽量让香港在这方面获益更多,也能贡献整个、不同领域的长期发展。第一,将香港建设成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简单来说,我们希望香港成为国际大学教育中心。另外,我亦推展应用科学大学,因为在很多谘询中,很多市民均表示应该建立一个「行行出状元」的制度,特别是除了传统学术的本科教育外,还应该做更多去配合「八大中心」的发展,因此很多都涉及应用科学的发展。
 
  另外,我们亦会利用香港的优势设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和「香港国际廉政学院」。特别就「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方面,我在立法会的「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听取到很多议员的意见后,我认为应该大力推动。在这里,由于有这么多的项目,我不逐一解释,让大家提问吧,最后可能我会介绍竞争力方面的不同措施。
 
  在此,我想和大家讲解「惠民生」和「添幸福」方面,我的考虑和所推动的措施。首先,无论政府有何施政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惠民生添幸福」,因此建立一个关爱共融的社会,让大家在香港生活得开心、温暖、有希望是重要的。这方面的第一项措施是鼓励生育,缔造有利育儿环境。我很明白生育是十分个人的决定,而且每一个家庭是否生育,要考虑的元素都不同,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多。我亦考虑过外国的做法,包括欧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它们很多的做法,以及一些文献分析都展示了,政府的手段对生育率的增加有多少影响是不确定的因素,亦未必是主要因素。然而,我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考虑是,多年来香港的生育率不断下跌,我们应有的、具社会延续性的的出生率──已由2.1下降至0.9。我感觉这个下跌趋势是很难逆转,如果什么都不做,逆转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我认为需要在政策上主导,让社会明白政府希望社会的生育率提升。我记得在我成长时有一些关于生育率的政府宣传──「两个就够晒数」,由于当时担心出生率太高,有些家庭有四个子女、有些甚至有五个。虽然政府的宣传不一定完全改变个人的生育理念,但我相信对整体的导向性会有影响。所以我决定,虽然这么多年都没有进出推动生育的政策,我今年推出,希望作出政策的引导性,亦希望社会清晰明白和听到政府告诉大家,增加生育率对香港整体是有帮助的。
 
  我亦希望尽量发展医疗方面的优势。香港的医疗在多方面都被世界公认有一定的国际地位,包括我们有很多教授在很多国际医疗会议上作重点发言,备受尊重;我们很多报告都很受重视。香港长远来说是其中一个最长寿的城市,所以我希望发展医疗方面的优势。医疗优势方面,我亦听到很多意见,认为香港有优势可以发展为直接审批医药的注册和使用。当然,要进行第一层审批需要做大量工作,因为我们的审批必须获得外国的认同,所以我们会作出长远的部署,希望达到第一层审批药物注册机构的能力。
 
  第二,房屋供应方面是持续增长中。房屋供应是重中之重,我知道市民非常重视,我亦非常重视。在多年努力之下,房屋供应在提速、提效、提量之下是有进步的。在《长远房屋策略》中,已经计算了未来10年的房屋需求是440 000个单位,公营房屋约为308 000个单位,简单来说约310 000个。现时,我们已经觅得土地兴建410 000个公共房屋单位,即是10年内会有超过需求的100 000个单位建成。当然,10年后才解决问题太久了,所以我们有一些短期措施,例如「简约公屋」和过渡性房屋。我们亦把建屋方面的一些程序和步骤缩短了,对于提速和提量是有帮助的。
 
  另外,长远而言,我希望解决一些我们很想解决的问题,包括劏房的问题。劏房是长期以来相信大家都认为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些居住环境的确非常不理想,我自己曾探访一些劏房,我看到后内心都感到很不舒服。但某些劏房,据我们初步调研,其环境并不错,有些租金还相当贵。这些劏房有市场的原因是因为租住这些劏房的人觉得位置方便就业或就学,他们自己都有物业。因此,就如何处理劏房这个问题,我成立了「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我提出了四个方向要求工作组按这些方向处理。其中一个希望大家特别关注的是,除了订标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序做得到,因为我们所处理的每一个住户都是一个家庭,大部分都是家庭,我要确保他们真真正正在居住方面,不会令到他们「无瓦遮头」,所以一定是要有序去做。再者,我们不是解决短期的问题,是希望长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求工作组研究如何冻结这个问题,即是说不准许有新的、不符合标准的劏房出现。我给予10个月时间,让「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去做这份报告。
 
  在土地供应方面,因为有土地才有房屋,所以我们会提速。在重建市区方面,我都知道大家很关心这个方面,亦涉及楼宇安全,所以这两个方面在《施政报告》都有涵盖。
 
  另外,有三个新型的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我打算将会建造的,这里亦讲述了,东九龙、启德和洪水桥/厦村,《施政报告》的内容已很清晰展示了,我在此就不再细读。
 
  至于三铁三路和两铁一路,为什么我要强调?因为对于市民来说,最重要的是交通,每天上学、就业等,甚至娱乐,交通方面都很重要。我们优化了上次《施政报告》所讲的三铁三路的走线,并听取了市民的意见。有关政策局会在记者会将一些细节的考虑向大家介绍。另外,我加推两铁一路是增加便捷,也是在聆听意见后有这些构思。
 
  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关爱的社会。关爱社会当然包括照顾长者,因为人口老化问题,所以我强调要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亦要重视支援残疾人士和照顾者。在保护儿童、精准扶贫、妇女发展和少数族裔支援方面,《施政报告》都有一些措施推动的。另外,在支援劳工、培训、再就业、最低工资,以及「连续性合约」规定等方面去照顾劳工,《施政报告》内亦有讲到一些细节,待有关政策局举行记者会时会一一将细节向大家介绍。我刚才提到的两个领域,因时间关系,每个领域我挑选一个向大家介绍。
 
  接着说竞争力、「抢人才」、「抢企业」和培训本地人才方面。
 
  第一,总结一下在「抢人才」方面的成绩。成绩是鼓舞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证明政策方向是正确的,最主要就是要确保我们走的路正确,继续走下去就可以达到最终希望得到的目的。
 
  「抢企业」方面,「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接触了不同企业,都是很有策略性和发展潜质的,有30间已经落户,涉及300亿元的新投资,会创造10 000个新职位。
 
  「抢人才」方面,去年《施政报告》推出的新措施有160 000个申请,其中100 000宗已经获批,已经到香港的有约60 000人。如果大家记得的话,去年《施政报告》订下的指标是每年吸纳35 000个人才,即在这方面已是超额。这证明我们的方向正确,所以会继续做。
 
  在「抢企业」方面,如何再加大呢?第一,希望吸引多些外国公司来香港,成为香港公司。当然香港本身具吸引力,再加上内地市场的吸引力。要吸引外国公司,其中一项会做的是如果外国人员在香港的公司工作,即外国在香港成立公司,其人员就可以申请「一签多行」到内地,不用每次都申请,而且还会加快处理。这可以鼓励多些外国公司来香港成立公司,有助我们「抢企业」。
 
  另外,我们会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有两方面,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我已经说过,过去五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香港设立的总部或分部增加了一倍,即是在五年内翻了一翻,这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另有一些国家的公司总部,我们都希望招揽他们到来。还有就是希望内地企业在香港成立总部或分部,其中一项与中央商讨的,就是希望推动便利措施,例如是资本方面的项目,有些更方便他们在香港设立总部的细节,我们会继续与内地部委商讨。
 
 我们亦会推动外国公司迁册来香港,并会在稍后立法,让想迁册来香港的公司无须解散公司后再来香港设立公司,而是可以无缝地在外地注册后直接迁册来香港,无须大大增加成本,这就是「抢企业」。
 
  「抢人才」方面,第一,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上次《施政报告》提出是成立一个窗口,让他们提出很多查询,与我们有很多联系。但今次是成立实体的办公室,会有不同同事负责推动的工作,包括照顾他们来港的需要,就学,甚至医疗,我们都会提供协助。
 
  第二,我们会扩大「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大学名单,会增加八间;亦会放宽来港签证的地方,包括越南、老挝和尼泊尔,为香港增添更多人才,让他们来发展不同的事业。
 
  我们亦会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3,000万元就有资格。我们希望增加多些人留下为香港发展贡献,特别是技术职业方面的人才,所以在职专毕业的学生,如修读指定课程可以留在香港一年尝试找工作。他们可帮助香港整体的人力发展,亦可以吸引多些人才来香港就读这些课程。
 
  在培育本地人才方面,首先,我们会成立香港资讯科技学院,因为在资讯科技方面需要很多人才。我们亦会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任何事情没有创科都很难有竞争、有未来,所以这方面会设立资讯科技学院。
 
  另外是增加「学徒训练计划」的津贴,这个计划会帮助到不同阶层人士就某些技能增加知识和实际运作能力,具有实习性,会为他们增加津贴。还有就是跨境资历互认,我们会与内地有关单位作商讨。最后一点就是雇员再培训津贴都会增加,让多些人增添能力。
 
  我亦想再讲讲,相信大家都有兴趣的,就是鼓励生育的政策。鼓励生育方面,我觉得政策导向是重要的,所以今次我作了很主导性的政策引导,亦支持新生家庭。相信大家都知道,每位新生婴儿可以有20,000元奖励金,这是政策诱导,以及政府给予市民的强烈信息,让市民知道政府现在鼓励生育。20,000元的奖励金对某些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支付某些费用,但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信息,表示政府非常支持生育,亦让他们明白我们会在多方面提供协助。
 
  除了奖励金,我们在免税额方面也有提升,在免税额方面,与婴儿同住的家庭会提升免税额。另外,会有资助出售单位优先安排的优先选楼计划,例如在购买居屋方面。这个计划类似为长者而设的优先计划,亦是以现行措施支持生育,提供一些鼓励。另外,亦有公屋优先安排的计划,是因应有初生婴儿而优先配屋的计划。这亦是与长者现行的优先计划理念一致,现时有长者的家庭是有优先获配屋方面的措施。
 
  我们支援辅助生育,因为寻求辅助生育的家庭很明显已经是有生育意愿。刚才我所说的都是鼓励措施,但需要辅助生育的家庭本身都是想生育的,所以我觉得更应该帮助他们。因此我们将公营的协助名额增加六成至1 800个,而在扣税方面,如果他们需要辅助生育,再给予最多100,000元扣税额。
 
  另外,我们更要支援有婴儿的家庭,所以,在职家庭住户和儿童津贴会增加15%。幼儿中心亦会增加名额和津贴,除了增加900个名额,家庭的津贴亦会增加,每个家庭的津贴最多会是每月1,000元。
 
  我们亦会推展学前儿童课余托管服务至全港,服务名额增加八成。简单来说,是希望增强帮忙托管三岁以下的幼童。此外,我们亦会加强「社区保姆」服务,服务名额增加一倍,有关津贴亦会增加。
 
  这大致上就是今次我希望向大家介绍的,欢迎大家提问。  
 
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49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添马政府总部主持《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添马政府总部主持《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添马政府总部主持《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添马政府总部主持《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并回应提问。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主持《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相关连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