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就「推动公共健康政策,享受优质老年生活」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七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就陈健波议员动议的「推动公共健康政策,享受优质老年生活」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感谢陈健波议员提出今日的议案,亦非常感谢十二位议员先后就这个重要的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寿命延长不仅能给老年人及其家庭,而且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机会。寿命年数增加使得有机会从事新的活动,如进一步求学,从事新职业或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爱好等。老年人还可以多种方式对其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然而这些机会和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因素:健康。如果人们能够健康地度过这些额外的晚年岁月,并且能够生活在一种支持性环境中,则他们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活动的能力将与年轻人几乎没有差别。但如果增加的这些岁月基本是在身心能力衰退中度过,则对老年人和社会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我在开场发言已提及在不同范畴的措施,亦备悉议员对现行的措施的意见,刚才多位议员提出不少新措施建议。整体来说,我们大致赞同各位议员所提出的意见,亦从刚才两位副局长的回应可见,这个议题贯穿多项政策范畴,虽然各有政策目标,但亦离不开处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希望提升市民健康水平,亦非常关注长者的生活质素。我认为今日的议案的讨论,对政府在将来这个问题方面的工作带出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亦相信处理人口老龄化工作会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接下来,我会简单就食物及卫生局方面,对于个别议员的意见作出回应。

  多谢梁美芬议员提出的一些问题,亦敦促政府要作新思维,梁议员提及医保的问题,自愿医保计划已全面落实,这些产品可以不论受保人的健康状况有否改变而保证续保至100岁,如果是一些退休人士购买自愿医保皆可续保至100岁。

  谢伟铨议员提到城市规划和如何可以在规划地方或整个城市令长者更加健康和多做运动,这方面我们是绝对欢迎,亦觉得我们在老年人健康政策上需要跨部门协作。

  陈振英议员提到做运动的重要性及一些新建议,如果大家多做运动或散步是否可以有一些诱因或奖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对于长者的精神健康和饮食习惯是非常之重要。

  姚思荣议员提到一些康体设施的重要性和关于长者于社区是否有食堂和医疗保健等的建议。多位议员亦提及身体检查,身体检查或我们称为健康评估是非常重要,在政府构思或已经落实的地区康健中心一直都有提供,如果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身体检查后需要见医生,政府会有资助,可以看区内的私家医生再作进一步的详细检查。

  易志明议员对司机健康特别关心,我想这些特别群组,尤其是工作性质的关系,当然对他们的健康有一定影响,所以在地区康健中心或将来的「地区康健站」都会特别对这些群组的健康加以留意和多做评估,至于易议员提及医管局的药物名册是否可以再扩大,其实每一年政府都有资源予医管局对其药物名册作适当扩大。多位议员提及人手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医生人手不足及现时正进行的非本地培训医生的修订予以支持,除了这方面,公私营合作计划亦会一直推进。

  郭伟强议员提醒政府需要有整体策略,这亦是非常重要,稍后我亦会谈谈接下来下一步工作的整体策略。

  陈沛然议员提及现时的一个法例,即禁止电子烟和加热烟的法例,我在开场发言亦说过了法例正在审议中,我们期望得到议员支持可以尽快通过,陈议员亦提到地区康健中心和基层医疗健康发展,随着有更多的硬件、软件,我们在这方面会继续推进,现时的服务情况可能受疫情影响,但我们会继续按时间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梁志祥议员提出多项建议关于地区康健中心,例如慢性病的种类是否可以再扩大和长者医疗券如何可以更好地运用,在长者医疗券方面,要有一个深入研究,因为一方面我们希望长者能用得其所和如何使用长者医疗券才可令到长者的健康行为得以改善,所以我们会就这个课题研究。

  葛珮帆议员亦提出做运动的重要性和骨质疏松筛查,现时在地区康健中心有一些课程或活动在这方面作评估,可能是一些简单评估,随着我们一直发展地区康健中心,不论是慢性病的种类以至大家的需要,我们都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葛珮帆议员亦提出身体检查方面,我刚才都提了在地区康健中心有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邵家辉议员和其他几位议员都有提过大湾区发展医疗的重要性,其实特区政府和食卫局亦希望一些香港的私营医疗机构可以到大湾区发展私营医疗服务,提供予大湾区居民或由香港去大湾区的居民,而邵议员亦提到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法例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有人手短缺的问题。

  卢伟国议员特别提出土地用途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刚才提过,如果要缔造一个好环境是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才可以做到。

  最后,柯创盛议员提及请政府积极处理高龄、中高龄人士的健康问题,亦提及身体检查和地区康健中心处理慢性病的问题,我们稍后会一直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多位议员有提到疫情和在这契机下,我们如何利用,以及对于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老人家的重要性,其实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为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挑战。我认为疫情的确有危亦有机。一方面,我们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实施入境限制、个案追踪、检疫、检测及社交距离措施等,采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做好每道防线,保护市民健康;但另一方面,正如议案及多位议员提出,整个社会对公共卫生和健康的意识和关注达致高峰。由于市民自疫情开始后采取个人和环境卫生措施,预防呼吸道疾病和其他传染病,因此,如果我们留意数据,自二○二○年二月中起,本地季节性流感的整体活跃程度一直维持在低水平。我十分同意应把握这个机会,抓紧这股动力,同心抗疫之余,积极推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多位议员提到接种新冠疫苗,我重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公共卫生专家的意见,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可提供某程度免于受感染的保护,或把病毒损害健康的程度减至最低,是护己护人及保障本港医疗系统可持续运作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希望大家能珍惜目前的机会,尤其是长者去主动接种疫苗,为香港筑起群体免疫屏障,尽快走出「疫」境。

  长者是因2019冠状病毒病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最高危群组。截至七月二十日,本港的212宗死亡个案中,有88%的个案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近月全球流行的变异病毒株传播能力非常强,虽然主要在输入个案发现,但一旦在侵入社区造成广泛传播,抵抗力弱、疫苗接种率低的长者人口必定首当其冲。我们上星期已宣布,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下参与疫苗资助计划和院舍防疫注射计划的私家医生,为60岁或以上长者接种新冠疫苗,每剂可获发额外50元资助额,希望提供诱因,令他们更积极令长者尽快接种新冠疫苗,预防感染。

  至于下一步的应对,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总括以下几个重点。第一,致力于健康老龄化。刚才提及预防胜于治疗及采取以贯穿人生历程的方式提倡健康生活等,均是提升市民保持健康行为的能力,特别是平衡饮食、从事身体活动,和避免吸烟和酒精等,都可有助于减少非传染病风险并提高身心能力。健康生活方式亦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事实上,健康生活方式是学校课程的七个学习宗旨之一,教育局透过不同的学科,以全方位学习模式渗透健康生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推动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小学常识科已设有「健康与生活」学习范畴、初中的科学科、家政科/科技与生活科和高中的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和科技与生活科,让学生明白食物与营养,及健康的概念。

  第二,调整医疗卫生系统适应老年人口的需求。发展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及服务,以及加强公私营系统合作和平衡便是这方面的重要策略。例如,现时由卫生署、医管局、地区康健中心或「地区康健站」、甚至中医诊所提供的服务均属基层医疗范围,我们须确保各方面互相配合,有清晰的分工和合作,避免资源重叠或错配,以最有效的方式提升市民预防疾病的意识和管理个人健康的能力。

  第三,建立较长远的健康照顾系统,这方面包括长者医疗券计划,亦包括近年社会较重视的精神健康政策。就后者而言,我们于二○一九年委托大学为儿童、青少年以及长者进行三个精神健康调查。当中长者的精神健康调查对象为居住在社区和院舍的60岁或以上人士,针对长者的精神健康问题,包括认知障碍症、抑郁症、焦虑症、思觉失调等。这项调查预计于二○二二年内完成,会估算按年龄分类的疾病患病率,显示各种精神健康问题的相关风险因素,并从病人和市民角度,找出有助于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长者提升生活能力和居家安老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所搜集的数据,将有助政府因应长者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精神健康服务的长远发展方向。

  第四,建立关爱长者的环境。这涉及刚才提到的安老服务、专门提供予长者使用的康乐体育设施、营造适宜步行的环境、无障碍通道、改善空气质素等,并促进在各项政策中支持健康老龄化。

  第五,加强监测和检讨。在地区层面,应有系统地监测本港长者的健康情况,以便政府能更适切地了解长者的健康情况。另外,为加强对非传染病的监测,卫生署已于去年十一月初展开「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调查」,以收集本地人口的健康状况、与健康有关的生活习惯及其他健康因素的资料,预计于明年下旬完成,我们将可以获得与健康有关的更新数据,协助制定政策,在地区层面亦需要有系统地监测长者的健康情况,并向政府提供意见。

  抗疫的经验令大家都采用了新思维一方面去尽量维持必需的服务,另一方面以其他形式推行措施,进入新常态。这也充分体现各个界别和持份者在抗疫的挑战下高度重视大众身心健康的必要。

  最后,主席,要达致健康的社区、创造健康生活的环境、以及提升香港市民的个人及公共健康意识,各个重要持份者,包括政府各个决策局和部门、学术界、非政府组织、私营界别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必不可少。

  从公共卫生角度,食卫局会致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继续加强和改革本港的医疗系统,并扭转现时「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及风气。我们亦会继续制定一系列的健康政策、并透过立法和提供适切的服务及配套设施以促进健康老龄化。另外,我们会将学校转型为有利于健康的学习环境,例如健康促进学校;创造有利进行体能活动的生活环境等。食卫局会继续留意本地及海外卫生组织,包括世卫的最新研究及建议,与基层医疗专业人员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合作,并与相关政策局和部门在适当阶段考虑并采取其他介入措施,藉此保障市民的健康。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32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