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于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三月二十六日)就沙田至中环线项目红磡站扩建部分及其邻近的建造工程调查委员会(沙中线调查委员会)中期报告、「三隧分流」隧道费调整方案,以及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的建议举行记者会。保安局局长李家超、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运输及房屋局常任秘书长(运输)黎以德和律政司副国际法律专员(司法互助)林美秀亦出席。以下是陈帆的开场发言:

  就沙中线调查委员会提交的中期报告及撤回「三隧分流」方案的决定的后续工作,我会依次序向大家汇报。

  首先,我必须感谢调查委员会过去多个月来的努力。

  自从去年五月围绕红磡站扩建工程的各项问题曝光以来,社会大众一直高度关注红磡站扩建工程的质素及已完成的结构的安全。正如行政长官刚才提及,政府期望港铁公司继续全力配合,着力完成红磡站扩建部分的全面评估策略,以证明有关工程(一)既符合法例和合约要求,提供足够的安全程度;(二)能于构筑物预计使用年期内持续达致理想的表现。

  调查委员会的中期报告清楚指出,红磡站扩建部分的连续墙及月台层板建造工程达到安全水平。由于港铁公司一直未能提交红磡站扩建部分于施工期间所依据的图则及建造记录,再加上各种施工质量的问题,为策安全,港铁公司有责任完成三阶段的全面评估策略,并将有关报告于调查委员会完成工作前提交调查委员会。

  目前,第二阶段的开凿检测工作仍在进行。政府于三月十四日接纳港铁公司建议的改良的「阵列式超音波检测方法」,以检测钢筋扭入螺丝帽的长度。    

  我们会继续督促港铁公司尽快完成第二阶段的检测工作,以及第三阶段根据检测结果而进行的结构分析,以检视客观数据及计算结果。政府部门在过程中会严格把关。

  同时,为了令公众更加安心,调查委员会建议车站通车后,在连续墙和月台层板装设仪器,以侦测车站运作时的移动幅度。然而,委员会留意到,根据独立结构工程专家预测,车站结构即使有任何移动,幅度亦只会极为轻微。政府对此表示认同。

  其实,政府在去年审视港铁公司的全面评估策略建议时,已要求港铁公司须于第三阶段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一套长期结构监察计划,以确保公众安全。

  另一方面,调查委员会亦于中期报告中对港铁公司及政府的管理制度作出检讨,以及建议促进公众安全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我们会仔细研究调查委员会就政府的监管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全力作出跟进及改善。

  调查委员会建议在中期报告发表当日起计12个月后进行独立于政府以外的跟进审计,以便向行政长官汇报,确保中期报告所建议的措施已妥为实施,或有关的筹备工作进度理想。

  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于二月十九日决定扩大调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至包括北面连接隧道、南面连接隧道及红磡列车停放处工程近期发现的施工纪录不全等违规情况。我们会继续配合调查委员会的下一步工作,期望尽快全面掌握沙中线项目红磡站扩建部分的实际情况,积极跟进。

  从今次的事件,我们会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努力作出改善,以期重建市民对铁路工程的信心,特别是我们将要考虑推展下一阶段的铁路发展项目,以期为本港市民提供更完善、可靠的铁路服务。

  接着,我会就「三隧分流」方案的撤回原因和后续工作向大家作汇报。

  应对道路交通挤塞日益恶化,政府一直以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改善交通基建、扩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以及管理道路的使用。当前刻不容缓的,是处理过海交通挤塞情况,而实施「三隧分流」方案,正正是政府整体交通管理布局的重要一环。

  自从提出方案后,我和同事一直透过不同渠道向市民介绍方案的内容和效益。在过去数月,政府团队与各个政党前后共举行超过30场会议,向议员解说和寻求支持。

  「三隧分流」方案得到学者、专业团体、环保组织、专营巴士公司和的士业界的支持。尽管社会认同「三隧分流」的方向,但部分社会人士及部分立法会议员对方案意见纷纭。我们已多次强调,研究数据显示,政府的建议是最佳方案,而其他建议,尤其是东隧、红隧减费,只会令东隧的挤塞恶化,甚或至令西隧的车龙阻碍非过海交通,因此建议并不可行。

  为了争取公众和立法会议员的支持,我们进一步建议了三项措施:

(一)在方案实施后,继续监察并公开三条过海隧道的车流量以展示成效;

(二)根据方案期内来自使用红隧和东隧的私家车、的士和电单车的额外隧道费收入,设立「智慧交通基金」,推动与车辆有关的创新科技研究和应用,提升驾驶者出行的便利程度和效率,以及改善驾驶安全;

(三)通盘检讨所有政府收费隧道和道路的收费水平,承诺在西隧专营权届满前完成有关的检讨及谘询,并草拟法例修订供立法会审议。

  中环及湾仔绕道已于今年二月二十四日全面通车,大大纾缓了连接西隧港岛出入口道路的挤塞情况。举例而言,在中环及湾仔绕道全面通车后,告士打道早上和傍晚繁忙时段的车流量分别下降16%和19%。此外,运输署及路政署已于今年三月中进一步优化干诺道西东行高架道路上的行车安排,从而更有效疏导来自西隧的车流,令交通更畅通,为利用西隧剩余容车量缔造有利条件。

  政府团队已尽了最大努力,可惜仍未能在立法会取得足够支持。因此,政府决定搁置方案。在明天的立法会会议,政府不会动议相关议案。对于一直支持方案的议员、团体及所有人士,我在此向他们致以衷心感谢。

  至于为专营巴士缴付隧道费的安排,虽然原先属于与西隧专营公司整体协议的一部分,但为广大巿民乘坐专营巴士的福祉,我们会继续探讨相关安排,但由于需要与西隧专营公司重新商讨,我们不会低估商讨过程所需的时间和当中所涉及的实质困难。就大榄隧道,我们亦会与相关的专营公司继续探讨可否为使用大榄隧道的专营巴士作出类似的安排,让乘坐专营巴士的巿民的车费负担可以长远得以纾缓。

  我们现正积极筹划多项主要措施,包括「中环及其邻近地区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就此,运输署会率先在本周后期谘询中西区区议会辖下的相关委员会。此外,透过配置车内感应器,驾驶者在二○二一年年底将军澳-蓝田隧道通车时可透过不停车缴费系统缴付隧道费,而有关系统亦会分阶段推展至其他政府收费隧道及道路。

  至于推广智慧交通的构思,我们亦会在《香港智慧城市蓝图》的层面继续推进。

  今年年中,运输署将展开「挤塞征费」研究,然后谘询公众和持份者。政府将在完成有关工作后草拟法例修订,落实涵盖所有政府收费隧道和道路的新收费水平建议,以「效率优先」为原则,让载客效率高和支持经济活动的车辆类别享有较优惠的收费,并引入「不同时段、不同收费」的安排,以交通管理效益作为厘订隧道费的主要考虑。

  虽然未能推行「三隧分流」方案,现届政府会继续多管齐下处理交通挤塞问题。我们有决心、有系统、有部署。我们会逐步利用科技加强交通管理,让有限的路面空间发挥最大效益,作为「智慧出行」的一部分,令香港成为更宜居的城市。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0时3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