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六题:中环湾仔绕道对纾缓交通挤塞的效用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易志明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中环及其邻近地区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的公众参与文件指出,在衡量电子道路收费是否一个解决交通挤塞问题的合适方法时,其中一个重要考虑是有没有免费的替代路线供驾驶者绕过收费区。文件又指出,中环湾仔绕道(绕道)通车后,将可提供一条免费替代路线,方便车程起点及终点并非中环及其邻近地区的驾驶者绕过收费区。关於绕道对纾缓中区交通挤塞的效用,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於政府於二○一四年二月表示当绕道通车后,从中环前往北角东区走廊的车程只需约五分钟,但现时绕道未能如期在二○一七年完工及绕道通车时的全港车辆数目预料会高於原先的估计,政府有否重新评估上述车程所需时间;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根据当局的最新估计,在绕道通车后的首五年,(i)绕道的车流量及其占绕道的设计容车量的百分比、(ii)中区各条主要道路因绕道通车而减少的车流量,以及(iii)绕道对纾缓中区交通挤塞的效用;及

(三)鉴於运输署署长於本年三月八日於报章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过去的研究已指出,绕道对纾缓中区非主要干道(例如皇后大道中和德辅道中)的交通挤塞并没有直接帮助,届时仍然会有大量需要进入中区的车辆使用该等道路,因此当局预期有关地点的交通挤塞不会有太大改善,上述研究的详情,以及支持上述结论的数据为何?

答覆:

主席:

  中环湾仔绕道(绕道)为港岛北岸的策略性道路,建造目的是纾缓干诺道中/夏黷道/告士打道走廊交通严重挤塞的情况。预计落成使用后,起点和终点均不在中区的驾驶者将会选择绕道而不再使用现时贯穿中区东西的主要干道(即干诺道中)。但起点或终点在中区的车辆则仍需使用中区的非主干道路(如皇后大道中和德辅道中)。

  绕道工程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道路基建项目。自二○○九年工程开展以来,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当中由路政署委托土木工程拓展署在「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工程下进行的部份绕道隧道结构工程,为绕道的主干道部分。由於早前在「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工程范围海床发现大型金属物体,令该范围的填海及相关工程需要暂停。土木工程拓展署於填海工程在二○一五年七月初复工后,通知路政署复工后修订的移交工地时间表,估计该段绕道的隧道管道要到二○一七年中方可完成并移交予路政署的承建商进行后期工序。有鉴於此,路政署相信相关的后期工序,包括安装交通管制及监察系统、隧道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消防系统等多项机电设施、铺设行车路面及系统测试等,将难以在同年内完成,换句话说,绕道将不能按原订计划於二○一七年通车。路政署正联同顾问工程师及驻工地工程人员密切监察整项工程进度,对工期作严谨评估,以期绕道能尽早通车。

  就易志明议员提问的各个部分,现综合答覆如下。

  政府在二○○九年提交予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的讨论文件PWSC(2009-10)52中已详细交代二○一七年(当时的预计通车年份)及二○二一年上午繁忙时间的预测行车量/容车量比率(注一)如下:


     二○一七年       二○二一年
     如果   建造绕道   如果   建造绕道
     不建造         不建造   
     绕道          绕道

干诺道中 1.3    0.9     1.3    0.9
黷道  1.3    0.9     1.3    0.9
告士打道 1.3    0.9     1.3    0.9
绕道    -    0.7      -    0.7


  正如上表所示,绕道通车初期,上午繁忙时间的预测行车量/容车量比率为0.7,即代表通车初期,绕道的容车量足以应付预期的交通量,行车畅顺。因此,预计从中环驾车前往北角东区走廊所需的时间仍会维持如原先估计一样约为五分钟。亦正如上表所示,绕道通车初期,干诺道中、夏黷道、告士打道於上午繁忙时间的预测行车量/容车量比率将由1.3下降至0.9。因此,政府预计绕道通车后能有效纾缓干诺道中、夏黷道、告士打道的交通挤塞状况。

  然而,绕道对中环区内的非主要干道(如皇后大道中和德辅道中)并没有直接帮助。绕道通车后,仍然会有大量需要进入中环区内的车辆使用这些道路,因此区内交通预期不会有太大改善。根据在二○○五年当局给「共建维港委员会」下的「可持续运输规划及中环湾仔绕道的专家小组」的补充文件内的资料,我们亦可得出相同的结论(注二),预计绕道启用后,部分中环区内的繁忙路口(如毕打街与德辅道中交界和皇后大道中与雪厂街交界(注三))在繁忙时段的挤塞情况只会有轻微改善。

注一:行车量/容车量比率是繁忙时间道路交通情况的指标。行车量/容车量比率若相等於或低於1.0为可以接受。行车量/容车量比率在1.0至1.2之间则表示挤塞情况仍受到控制。行车量/容车量比率大於1.2时,表示交通挤塞较为严重。

注二:详细资料见第五号补充文件附件4.6B
(www.harbourfront.org.hk/eng/content_page/doc/SN-tc.pdf)。

注三:灯号控制路口的交通情况是以其剩余容车量显示。如剩余容车量为正数,表示该路口有剩余的容车量;如为负数,则表示该路口的交通过於挤塞,以致出现车龙,令行车时间延长。绕道通车后,毕打街与德辅道中路口和皇后大道中与雪厂街路口在繁忙时段的「剩余容车量」,预期将分别由2%改善至6%和由-3%改善至5%。



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0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