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兼香港房屋委员会主席在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报告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兼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主席张炳良教授今日(五月三十一日)在《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报告》记者会的开场发言:

各位市民、各位传媒朋友:

  作为房委会主席,我接受调查委员会作出的批评,并就报告作一些回应。

  首先,我要感谢调查委员会所作的深入聆讯,查找公共屋恏食水含铅「超标」的成因,检讨现时的规管及监察制度,并提出一系列建议。房委会会全面跟进有关意见和建议,以及配合政府的工作,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正如我在调查委员会作证时所承认,房委会及房屋署在去年七月启晴恏发现食水含铅「超标」之前的确低估了食水含铅的风险,亦的确未有对食水喉管接驳焊料含铅可能性定为高风险,而设定抽查验检焊接位的规定。房屋署作为一个系统,低估了食水含铅的风险,亦即我们所承认的制度性「认知不足」,或者用调查委员会的说法,是「制度上的纰漏」(报告第479段),英文是「systemic failure」,或者是制度性失误。有关的问题存在了多年,若说责任,应该是这么多年来房委会及房屋署的集体责任。

  多年来,房委会一直致力优质建筑和管理,但在食水含铅风险这问题上却表现不足,我作为房委会主席深感遗憾,亦再次向公众及居民致歉。

  去年七月事件发生以来,房委会及房屋署一直以重大危机管理去看待,并随即成立「公屋食水质量控制问题检讨委员会」,为房委会来一次全面的自我「体检」。检讨委员会於今年一月发表最后报告,提出不少改革、改善的建议,从合约要求、物料运送与核对、施工监督,以至完工检测等多方面,都加强了对承建商和分判商的监察,以及对工程物料(包括焊接物料)的监控和检测。房委会已全面落实这些措施,而这些监控措施在近期新完工的建造工程项目当中也已见成效。调查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对房委会这些改善措施予以肯定(报告第318、339及487(14)段),我亦认同调查委员会指房委会必须确保这些措施不会沦为「纸上制度」。就此,我已责成房屋署要不时检讨对建造工程品质和安全保证的监控制度和成效,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在过去一段时间,最迫切及首要的工作是确保受影响的屋恏居民有安全的食水供应。为此,政府和房委会就11个在有系统抽样验水后确定受影响的公屋项目,采取一系列即时纾解措施,包括提供水车、水箱和街喉、供应樽装水、要求有关承建商安装临时楼层供水系统,以及室内滤水器。为彻底解决问题,承建商已於今年三月中开始,为受影响屋恏更换不合规格的喉管,并先行更换公共地方的喉管。事件发生以来,房委会及房屋署人员都尽心尽力,坦诚接受批评,致力各项善后措施,并决心回归基本,即英文所说的「back to basics」,推行制度性改善,全力防范风险。

  除了制度性改善措施外,我们亦同意调查委员会的建议,必须为房屋署员工增加食水质素方面的风险意识和认识。我会要求房屋署从今次事件汲取教训,在尽全力兴建和管理公共房屋的同时,提升署内重视安全及品质控制的文化,时刻对各种风险保持警觉;而所有管理层人员,都应以团队精神加强署内的沟通和互动,以及保持房屋署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关於公共屋恏食水测试方法上的问题,正如刚才水务署署长发言时指出,目前并没有一套普遍接受的抽取水样本方法。水务署会成立国际专家小组进行研究,为香港发展一套抽取水样本的规程。一如既往,房委会必定会全面遵从水务监督颁行的要求和方法。房委会亦会全力配合政府这方面的工作。

  对於承建商,房委会一直按合约进行追究。房屋署会将今次调查委员会报告书呈交房委会投标小组委员会正式讨论,考虑是否需要作进一步跟进。

  这个调查委员会报告今天刚公布,作为房委会主席,我会於本周五,即六月三日,召开房委会一个非正式会议,尽早听取委员的初步反应,并讨论房委会下一步工作。

  多谢大家。



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9时1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