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三题: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

  以下是今日(二月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黄碧云议员的提问及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答覆: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在二○一○年十二月向政府提交的《展望香港高等教育体系》报告,提倡教资会资助院校(资助院校)增强国际化元素。然而,有评论指出,现时各大学国际化的情况在质和量方面均未达标,甚至出现「大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行政长官在本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建议,向奖学基金注资10亿元,将「特定地区奖学金」的名额,由每年10名分阶段增加约100名,以鼓励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读大学。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当局是否打算将教资会提倡的资助院校国际化愿景,收窄为一带一路化;有否评估以公帑资助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会为香港带来的实质效益、对本港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本地大学生所得的交流效益为何;若有评估,结果为何;当局在构思该政策时,有否谘询教资会、各资助院校、立法会和公众;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该政策的主要成效指标为何;

(二)政府提出向奖学基金注资的建议,是否为了扩阔本地大学生的国际视野,特别是促进他们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认识和与有关国家人民的交流;若是,为何不把打算用于注资的款项,改用作直接资助本港学生前往这些国家升学,以栽培更多具国际视野的本地人才;及

(三)鉴于目前的资助学士学位学额不足,以致为数不少的本地学生只能修读自资专上课程,而政府最近决定于二○一七/一八学年推行的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亦不会为全日制及长全日制的幼稚园提供全额资助,因此很多家长仍需缴付学费,但另一方面政府却斥资10亿元资助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当局有否评估,这做法是否有违政府应优先照顾本地居民教育需要的原则;若有评估而结果为是,政府提出上述注资安排的理据为何;若评估结果为否,理据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一直致力发展成为区域教育枢纽,自二○○八年起,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资助香港学生到世界各地交流及实习,资助本地学生到香港境外的世界知名大学升学,以及把公帑资助副学位、学士学位和研究院修课课程的非本地学生限额倍增至百分之二十。特区政府亦自二○一二/一三学年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基金(奖学基金)下设立「特定地区奖学金」,每年颁发最多10个奖学金予来自特定地区(即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印度和韩国)的学生,鼓励他们来港升学。

  政府于去年十二月宣布,于二○一六/一七学年起,在现时奖学基金下的「特定地区奖学金」计划增设10个名额予来自印尼的学生,藉以吸引杰出的印尼学生来港修读学士学位课程,促进两地的学术交流及连系。这项名为「一带一路奖学金─印尼」计划是现行「特定地区奖学金」的一部分,我们每年会向最多10名印尼学生提供奖学金以支付学费,以每名学生每年12万元为上限,首学年的支出最多为120万元。为鼓励更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杰出学生来香港升学,行政长官在二○一六年的《施政报告》中建议,向奖学基金注资10亿元,以所得的投资回报,进一步在「特定地区奖学金」计划下分阶段新增「一带一路」奖学金的名额至100名。

  就黄议员的三个问题,我阐述如下:

(一)「一带一路」地区横跨亚洲、东欧、中东以及非洲等多个国家/地区。鼓励更多「一带一路」的学生来港升读大学,将有助院校更趋国际化。香港拥有世界级的大学,并具有以英语授课的优势,因此一直吸引不少世界各地的学生来港升学。非本地学生来港升读专上课程可协助本地高等教育界更趋多元,亦加强本地学生以至香港整体的竞争力。一个集合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学生,拥有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有助加强文化交流、扩阔本地学生的视野,让我们的毕业生更具国际竞争力。虽然上述的裨益较难透过订立「硬指标」量度,但我们相信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地区的杰出学生来港升学是正确的方向,长远来说将有助香港与「一带一路」地区搭建教育、文化及青年交流平台,为香港带来益处。教育局正详细研究「一带一路」奖学金的各项细节,会在适当的时候征询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的意见。

(二)教育局辖下设有多项计划,资助香港学生到世界各地,包括「一带一路」地区作交流及实习。举例说,我们透过「专上学生境外交流资助计划」,资助本地专上学生参加境外体验及交流活动。该计划自二○一五年一月推出以来,已有接近1 500名本地专上学生受惠,涉及的金额接近1,800万元。我们亦透过「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资助本地学生到香港境外的世界知名大学升学,以目前92名首届得奖人计算,涉及的金额约为6,000万元。我们留意到有意见认为特区政府可考虑资助香港学生到「一带一路」地区升学,教育局会考虑有关的建议。

(三)香港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培育人才,一直投放大量资源以照顾本港学生的教育需要。在二○一五/一六年度,教育经常开支的修订预算为714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百分之二十二。专上教育预算为195亿元,占有关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七。在二○一四/一五学年,共八千多名学生获颁奖学基金及自资专上教育基金所颁授的奖学金,所涉的奖学金金额达1亿7,000万元,当中大部分得奖者为本地学生。同一学年,在职家庭及学生资助事务处辖下的学生资助处提供超过36亿元的助学金、生活开支贷款和免入息审查贷款,协助有需要的本地学生修读本地专上课程,约68 000名学生受惠。

  受惠于公帑资助和自资界别的发展,在二○一四/一五学年,适龄人口组别中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年轻人能够修读学位程度的课程;连同副学位学额计算,现时修读专上课程的年轻人已接近百分之七十。现时,每一学年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的第一年学士学位收生的学额有15 000个。为提供更多元的升学机会,我们正逐步增加教资会资助院校的学士学位课程高年级收生学额,由每年4 000个增至5 000个。到二○一八/一九学年,每年将有5 000名表现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可升读资助衔接学位。

  最后,我要强调,由二○一六/一七学年起,教资会资助副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可招收的非本地学生,都不能计算在资助学额内,而可收的学生人数上限为核准教资会资助学额的百分之二十。院校现时亦会独立处理由非本地学生递交的入学申请,以别于本地学生的申请,因此非本地学生不会对本地学生构成直接竞争。



2016年2月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