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食物及徖生局局长谈骨灰龛和器官捐赠
*****************

  以下是食物及徖生局局长高永文今日(十一月二十日)主持健康促进研讨会2015的开幕仪式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记者:审计报告指各区骨灰龛场的兴建进度很慢,其中十六区仍未有时间表,整体时间表现时如何?有何因素导致缓慢?

食物及徖生局局长:相信香港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骨灰龛位供应不足,的确在过去十多二十年,兴建的骨灰龛位追不上我们需要的数目。当然其中有很多原因,现在来说,每一个有关计划和设施,我们也要经过很多民主的程序,例如谘询地区和相关城规程序。这些程序会在不同地区可能遭受不同的反对,所以在过去十多二十年,的确累积了一定程度的骨灰龛位不足问题,而这问题亦间接或直接导致香港的私营骨灰龛发展得较快,当中亦衍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有些私营骨灰存放的地方可能违规,亦有些地方可能对市民造成很多滋扰。面对这个问题,政府有一个三个方向的整体策略。第一,要改变市民传统心态,即移风易俗,希望市民会慢慢接受「绿色殡葬」的方法,包括海上撒灰或纪念花园撒灰。但谈到移风易俗,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此,另外两个方法,政府一方面已订立於每一区设立骨灰安置设施(的政策);另外,我们要加强私营骨灰安置所的规管。私营骨灰安置所规管方面,我们已取得一定进展,我们於较早时候,已经引入《私营骨灰安置所条例草案》,现正於立法会审议。我们很希望这条例能够於这届立法会会期内通过,通过后我们仍需要一些时间筹备行政措施,落实这条例。另一方面,我们亦尽量加紧向十八区谘询,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或不反对在当区建设新的骨灰安置所,有关进展某程度亦受到今年区议会选举的影响。

  现在我们获得区议会支持或不反对的地区,大约有七个,若比较总共的设施项目,应该是少於一半。但是,由於我们尽量集中精力,向计划兴建较多骨灰龛的地区进行了大量谘询工作,因而其中有两个地区已获得区议会不反对(兴建骨灰龛场),包括屯门和北区,即是在曾咀和沙岭的两个骨灰安置所,原则上区议会已接受。最快落成的应该是曾咀骨灰安置所,总共提供的龛位可达十六万个,但需要在二○一九年才落成,分阶段投入服务。期间,即未来数年,我们可依靠志愿机构或宗教团体所供应的龛位。华人永远坟场管理委员会和宗教团体(的供应),在未来四年可提供约八、九万个骨灰龛位。

  同时,我们亦引进了一些新措施,政府的骨灰龛位,若其容量足够,我们容许家庭成员共用。我们希望尽量「地尽其用」,我们亦同时放松了家庭成员的定义,令广义的家庭成员也可共用一个骨灰龛位。

记者:你刚才说在真空期内,志愿机构和宗教团体可供应约八万个骨灰龛,这供应是否足够?还是仍然是供不应求?

食物及徖生局局长:其实仍然是不足够的,因此在另一方面,也希望市民透过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尽量接受「绿色殡葬」的方法。我们亦会尽量提升现有方法的方便程度。我们正研究现时的海上撒灰安排,能否有更弹性的处理,以及看看可如何做纪念花园撒灰的配套措施,令有更多市民可接受。

记者:徖生署刚公布有关器官捐赠的调查,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新登记数字越来越低,有越来越多人不愿意捐赠器官,政府有什么可以做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食物及徖生局局长:的确,香港的器官捐赠率一向偏低。徖生署在过去数年设立了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若我们能尽量利用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其实这名册的登记人数基础只要越来越大,可帮助提升将来的器官捐赠率。至目前为止,约有十八万名人士已登记。在最近一年登记的只有约二万人,增长速度远远低於我们所期望的。就这方面,第一,政府与有关的医护团体和志愿机构,相信有需要大力提高宣传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最近在社会上亦有不同持份者提出一些意见,例如在立法方面,能否考虑假设接受器官捐赠这类的立法,或透过立法把器官捐赠名册或器官捐赠卡确定为一个类似遗嘱的地位。就这些建议,我们也会进一步与业界和相关专业人士探讨。在未来数个月,我们也会进行有关市民接受程度的调查。我相信现阶段最有力的方法,基於徖生署已设有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这名册本身也很方便,大家可透过电话或网上登记。若有需要核实资料,徖生署亦会派人员跟进。这机制亦容许已登记人士改变主意,即改变登记。因此,这机制肯定也是将来我们赖以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平台,以促进香港的器官捐赠工作。但有一个因素,除了市民在很大程度上已认知这问题外,相信有部分市民没有登记的原因可能是方便的问题。因此,我们未来会积极探讨可否发动更多志愿机构和其他医护组织帮忙,以更大规模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做到方便市民登记,不需要他们经繁复程序才找到登记表。我们希望在这情况下,可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登记的人数。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8时4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