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香港电影资料馆(资料馆)将推出「寻存与启迪二─香港早期声影遗珍」,继续为观众带来一度失落於海外的香港电影瑰宝。资料馆电影院将由明年一月九日至三月二十七日放映六部三、四十年代的早期制作,包括∶《销魂大姐》(1938)、《钟馗捉鬼》(1939)、《情焰》(1946)、《何处是侬家》(1947)、《疯狂月老》(1948)及《烽火渔村》(1948)。节目亦选映与上述影片对照的六部参考电影,让观众能更深入理解早期电影。《钟馗捉鬼》的演员罗细钳将於明年一月十日的电影放映后与观众会面。
选映的珍贵硝酸片由美国三藩市华宫戏院院主方创杰所捐赠,於二○一二年经资料馆运返香港进行整理、修补和试片,至今已完成电影的2K数码扫描。这批影片无论片种类型、导演手法、情节铺排、电影语言,或演员的演绎,都各具特色,足见本土电影的创作力。
当时年方十七的「南国影后」陈云裳在《销魂大姐》中饰演聪慧又「销魂」的乡村女孩阿巧,与英俊少爷周觉民(邝山笑)相恋,却遭阔少张云(黄楚山)借醉摧花。影片前段仿效西方处境喜剧,由男欢女爱开始,剧情急转直下,变成负心阔少始乱终弃和不认亲生骨肉的悲剧收场。
另一部爱情悲剧《何处是侬家》则批判世俗的眼光窒碍自由恋爱,并为被歧视的歌女戏子平反。故事讲述小教员张家骅(张瑛)与名歌伶夏萍(小燕飞)热恋,遭家人阻挠,最后歌女为救患病的爱人而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
黄岱的《钟馗捉鬼》把古今中外的恐怖片和艳情元素共冶一炉,讲述鬼怪商讨谋害人间,胡氏一家遭鬼魅俘虏,胡家仆人遂带同少主向天师钟馗求助。这部早期的另类电影结合大人和小孩都爱看的「小人书」中的地府、鬼仔和英雄救美故事,甚具港式喜剧的奇趣特色。影片在抗战期间摄制,以妖魔暗喻侵略者,并借「驱邪」故事激励大众「抗敌」的士气。
莫康时的《情焰》为第二部战后开拍的大制作,以两生(吴楚帆和李清)配两旦(李兰和郑孟霞),表面刻划刚来港的上海小姐与画家和香港男星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却暗暗道出五、六十年代南北之间的矛盾。李兰的艳情演出反映当时电影色情的尺度,而戏中粤语演员以国语演绎对白,也显示南北矛盾中的语言差异。
《疯狂月老》改编自怡红生的通俗小说,诉说男权社会下女性所受的压迫,也反映战后男女关系的混乱失序和治安不靖。卢敦自导自演,演活敲诈勒索的大老千,骗色后再胁迫三名女子进行诈骗勾当。女主角紫罗莲的清丽、卢敦的奸险和陈若何的放荡演出,都令人眼前一亮。
由胡鹏执导、秦剑编剧的写实作品《烽火渔村》,描写渔民遭业主压迫陷害继而反抗,全片外景在长洲拍摄,记录当年渔民的生活面貌。影片围绕两个渔民家庭多个角色的交汇,关德兴本性正直顽固,却被生活磨掉志气;白燕入世未深又怕事,倒在逆境中坚强起来。秦剑将剧中每个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而胡鹏运用镜头灵活从容,戏剧处理克制有度。
六部参考电影包括由任剑辉、邓碧云、罗剑郎和李凤声主演的爱情喜剧《神经大姐戆姑爷》(1956);凌云执导,集粤剧、悬疑和鬼怪於一身的《冤魂镜》(1966);「喜剧大师」莫康时编导,描写年轻男女从外地返港发展的《天作之合》(1956);改编自马师曾同名粤剧的《野花香》(1959),讲述古板父亲欲拆散儿子和歌女,反被歌女色诱戏弄;卢敦自导自演的伦理悲剧《此恨绵绵无绝期》(1948);及围绕渔家女、富家小姐和画家一段三角恋的《渔歌》(1956)。
《情焰》及《渔歌》为国语,其余影片为粤语。《情焰》、《何处是侬家》、《疯狂月老》及《烽火渔村》设中英文字幕,其余影片均不设字幕。
门票四十元,现於城市售票网(www.urbtix.hk)发售;信用卡电话购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查询节目详情,请电: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或浏览网页∶www.lcsd.gov.hk/fp/zh_TW/web/fpo/programmes/2016ect/film.html。
完
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2时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