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二题:预防儿童和青少年自杀
*****************

  以下为今日(十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珮帆议员的提问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的书面答覆:

问题:

  根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上月公布的数据,本港自杀率自二○○三年以来持续下降。然而,15至24岁年轻人去年的自杀率比前年上升1%至2%。自本学年於上月开始至今,已有三名11至21岁的学生自杀身亡。研究中心在二○一三年以电话访问了1 010名12至29岁青年,发现有30.9%的受访者受到情绪困扰,而当中有28%的人没有向任何人求助。另一方面,教育局於今年九月更新《学校行政手册》,当中有关「学生自杀个案」的部分提醒教师「不应在事后对意图自杀的学生给予过分的安慰」。有临床心理学家认为该部分的相关内容或会误导教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与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有关的数据,包括自杀身亡、企图自杀、因有自杀念头而求助的个案数目;

(二)过去五年,当局有否在中小学相关课程加入心理健康的内容,使学生更认识自己、辨识同辈有自杀倾向的警告信号,以及更主动寻求协助,以避免自杀事件发生;

(三)过去五年,当局有否加强向儿童和青少年宣传珍惜生命的信息,并告知他们及其家长有何途径寻求协助;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过去五年,当局有否向有关的非政府机构增拨资源,为有自杀倾向的儿童和青少年及早提供适切服务;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五)过去五年,当局有否参考外国经验,研究如何降低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率;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六)鉴於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许多受到情绪困扰的儿童和青少年没向家人及教师求助,过去五年,当局有否透过发出明确指引和举办讲座,教导家长及教师如何(i)及早察觉儿童和青少年有自杀倾向的警告信号,以及(ii)向他们提供适切协助;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葛议员的问题,我现答覆如下:

(一)根据政府统计处提供的最新资料,过去五年本港已知的儿童及青少年自杀死亡人数列於附件一。

  本港并没有企图自杀或因有自杀念头而求助个案的官方统计数字。现时有三间非政府机构提供专为防止自杀而设的热线服务,这些热线服务在过去五年收到的自杀求助个案数字列於附件二。

(二)香港的中小学课程,涵盖情绪管理、疏导负面情绪、确立自我等学习内容。

  在小学阶段,常识科的「健康与生活」学习范畴有助学生了解积极生活的重要性,从而爱惜生命。初小的相关课题包括认识自己,明白个人的情绪,及如何处理压力和挫折等;在高小阶段,常识科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向人表达个人的焦虑、紧张及疑问,并在有需要时为自己或朋友向长辈、辅导人员或机构寻求协助等。

  在中学阶段,初中生活与社会科的课程则包括「认识自己,做个自尊自信的人」、「过乐观、积极的人生」和「巩固自信,提升抗逆力」等课题,有助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高中的通识教育科则涵盖有关青少年成长的转变和挑战、处理压力和人际关系、健康生活模式等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培育他们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处理生活上或会遇到的挫折和逆境。

  学校亦会透过提供生活体验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抗逆力。教育局鼓励学校营造一个关爱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家校合作及朋辈互助,帮助学生能以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及处理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此外,学校亦会运用班主任课、德育或生命教育课节等,帮助学生迎接成长和生活转变。许多中小学亦积极设计一些富校本特色的课程,并与大专院校、政府机构及非政府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生活体验的学习经历或成长计划,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逆能力。

(三)在公众宣传和教育方面,社会福利署(社署)一直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协作,透过不同的活动及媒介,例如宣传物品及宣传短片等,向社会各阶层人士传递「办法总比困难多」、「拥抱希望,珍惜所爱」等正面信息,强化他们的抗逆能力,及鼓励面对困扰或逆境的人士(包括儿童及青少年)及早求助以解决困难。社署亦於二○一四年推出名为「亲子小锦囊」的动画系列,分享有效管教子女及培养子女抗逆力的成功要素,短片已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播放及制成光碟广为派发。除了发放积极正面的信息外,这些短片中均有清楚列出不同的求助渠道和热线。社署已将近年所制作的宣传短片上载YouTube,方便公众浏览。公民教育委员会自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起,以「爱自己.爱家人.爱香港.爱国家」作为重点推广主题,以助培养正面积极的人生观及对抗逆境的能力,坚毅追求人生的目标,并於二○一二至一三年起,加入热爱生命为推广主题内容。

(四)社署自二○○五年起透过资助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的自杀危机处理中心,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不同的专门服务,包括外展服务、即时危机介入和深入辅导服务。该中心近年更因应年青人推行「网踪人计划」,定期搜寻含有「自杀」或「寻死」等字眼的网志,并设立网上论坛、电子邮箱及聊天室,及早识别及主动接触有自杀念头的网络使用者,以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提供及时的支援及令他们打消轻生的念头。此外,中心透过上载个案故事及制作录影带等,推广正面的人生观,以及为使用者提供有关的社会服务资讯。因应服务需求,社署已在二○一四至一五年度提高对该中心的资助,并会於二○一六至一七年度将上述网上预防自杀服务纳入为恒常服务。

  此外,社署资助香港青年协会设立「关心一线」青年热线服务,为6至24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安全网,协助他们面对成长上的不同危机,提升其解决困难的能力,并透过电话接触处於高危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有自杀危机的儿童及青少年)以便稳定其情绪,提供辅导及转介服务。

(五)参考其他国家以地区为本介入的经验,社署於二○一一年委托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在北区推行以社区为本的预防青少年自杀先导计划,以助制定有效措施。社署现正与研究团队检视该计划的成果,亦会研究把计划的成功经验推广至香港其他自杀风险较高的地区。社署亦一向鼓励非政府机构参考其他国家加强预防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的经验。例如,有见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普遍性及借鉴外国经验,社署资助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设立网上平台,透过互联网及早识别有自杀念头的青少年。

(六)教育局一向致力提升教师和学校人员了解、及早识别及处理有情绪困扰学生的能力,并於二○一一年出版了《学校处理学生自杀电子书:及早识别、介入和善后》,以及在《学校行政手册》备有「学校如何帮助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学生」指引。局方建议学校采取「三层支援模式」,分别由教师、辅导人员及专业支援人员,提供不同程度的识别及支援,并与家长紧密沟通,协助受情绪困扰及可能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同时,教育局每年都会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包括中、小学教师学生训育及辅导证书课程、120小时的「以心理学方法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专题课程;亦会以「支援有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学生」为主题,每年为中、小学举办全港性研讨会,并邀请专业人员,如精神科医生、教育心理学家、学校社工等分享识别及支援的方法。此外,教育局亦於二○一一/一二至二○一四/一五学年期间联同医院管理局为教师/辅导人员举办多场有关精神健康问题的研讨会,加强他们对学生情绪困扰的警觉性,以及早识别有需要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援。

  在支援家长方面,全港65间由社署或非政府机构营办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22个家庭生活教育服务单位及2间综合服务中心不时举办与家庭生活教育有关的座谈会、讲座、小组、展览等活动,内容包括教导父母及早识别有情绪问题及自杀意念的子女,及在有需要时向有关服务单位求助。此外,学校社工会与学校训辅老师及地区上相关的服务单位紧密协作,透过不同活动加强家长对自杀问题的认识,好让他们知道如何及早察觉征兆,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教育局亦会透过网上的「家长电子专讯」及「训辅专讯」等渠道,提醒家长协助子女面对困难。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51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