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财政司司长出席「香港理工大学──大学院士协会」成立典礼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九月十八日)下午出席「香港理工大学──大学院士协会」成立典礼的致辞全文:

唐校长(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陈(副)主席(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副主席陈子政)、钟主席(香港理工大学──大学院士协会联席主席钟志平教授)、颜主席(香港理工大学──大学院士协会联席主席颜吴余英)、各位院士、各位嘉宾、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出席理工大学院士协会的成立典礼。

  各位院士是来自不同界别的杰出领袖,你们今天愿意组织起来,对于理工大学而言,确实是一个非常之好的消息。

  我相信凭着你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一定可以为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帮助年轻一代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我要对各位的热心表达我的谢意,并预祝协会会务可以蒸蒸日上。

  人才确实是香港最重要的资源,特区政府亦一直非常重视教育这一方面,在每年我的《财政预算案》,教育一直是开支最大的政策项目。但在资源之外,教育的成果我相信更加要倚赖教育的质素,这方面包括一个按部就班可以达到高层认知能力的课程,和一班有理想有热心的教育专业人士。

  多年来,理工大学为香港培养不少精英,他们对香港经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知道今日在座有不少是理大的新同学,亦有不少理大的旧同学,我希望藉这个难得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作为财政司司长,我其中一个主要职责是维持香港公平的营商环境,促进各行各业蓬勃的发展。香港其实有相当完善的市场化机制,让所有参与市场的个人和机构都有公平的机会,在公开透明的平台上面作出竞争。无论是哪里来的资金,无论是哪里来的机构,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大家都可以按着市场原则,努力争取突围。这个就是香港吸引人的地方,亦都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大学为社会培育人才,和刚才我提及的政府角色,其实亦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大学和中、小学最大的分别,是大学除了有灌输知识的功能外,最重要的角色,我想是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在学术领域以及学术以外的大环境可以进行一些探索。

  大家可以按着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作出抉择,虽然每一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都不同,但当中有一点是共通的,这个就是你们所有的体验,都会成为你们未来投身社会最好的准备,协助你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做人原则和做人的价值观。

  理工大学多年来除了为本地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之外,亦同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在校园内和本地的同学交流切磋,互相学习。

  作为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国际化」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我知道现时理大与来自内地和38个国家及地区的270所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换生安排,理大于2014/15学年有780名来自澳洲、欧洲、美洲、中国内地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海外交换生,同时亦有相若数目的香港学生参与海外交流计划。这些计划对于提升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新一波的科技浪潮将全球一体化推到前所未有的层面。日新月异的通讯科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生产等的新技术,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企业利用成熟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在各地市场采购更具成本效益的原料和产品,再进行生产和销售。当经济体之间的距离越缩越小,代表着全球各地的企业,都会同时得到更多机会,亦同时面对更激烈的挑战、更激烈的竞争。这情况对于年轻的一代而言,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就业之外,创业的机会和途径近年也越来越多,创业所需的成本和现时所需要的难度亦比从前大大减低。政府近年一直透过不同渠道推动新产业的发展,维持一个有利创业的环境。我知道理大亦设立了创意基金和培育计划,帮助同学实践创业梦想。

  在二○一二年,理工大学成立了由650位成功创业校友组成的「理大企业家」网络,利用他们的创业经验和人脉向学弟学妹提供指导,并积极推动将理大研发的科技商品化。

  近年社会流行一种意见,认为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发展机会不如旧时的师兄师姐。我认为这一种意见存在偏颇。

  正如我刚才所讲,今天年轻人的发展机会,肯定比我成长的一代多了,但同一时间我亦了解,他们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除了本地拥有大学学位的人数不断增加,与十多二十年前已经有很大的分别,亦改变了我们在社会上「需」与「求」的平衡,同一时间亦影响了工资的增长,这个我是了解的。香港的大学生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其他地方的对手。单是内地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就有七百万,这几乎是等于全香港的人口。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斗心都不会逊色于香港,加上其他亚洲国家以至世界各地的大学生,香港这一代年轻人,面对的竞争实在是前所未见。但我很相信,只要你们愿意真诚付出,我觉得你们是可以突围而出。

  我每次出席大学的活动,都会想起我自己大学生涯的一些点滴。我当年离开美国纽约,我在该处读中学,跑到波士顿上大学,其实不是波士顿,是麻省在波士顿隔邻的剑桥,在该处上大学,当时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至今难忘。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虽然我对自己各科目的详细成绩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亦有可能是我不想记得当日的成绩,但我仍然清楚记得那些学问和人品令我深深折服的教授,我仍然很清楚记得一个个我自己日以继夜苦心设计的建筑模型,或者我参加过的剑击比赛和赢过的奖杯,还有当年一班一齐捣蛋、一齐嬉戏、患难与共的老友,即使到今天,他们仍然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良朋知己。

  各位同学,我想最后跟同学分享多一点∶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大家千万不要浪费这四年意义重大的光阴,要把握时机,放胆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除了本科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多些不同领域的学科,丰富自己的见识,也结交更多不同学系的朋友。尽量脱离自己的comfort zone,不要为一些unknown、不知道的事物而恐慌。

  大学的校园,远远不止在于教室,或者是实验室和图书馆,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是来自教室之外。从群体生活中体验团队精神,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别人。

  我亦鼓励你们参加交流实习活动,争取到更多地方游历体验,了解外国文化、锻炼自己的外语、拓阔眼界,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学习从更多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事物,体验更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建立一个更宏观的世界观,让未来的发展,有更加稳固、更加立体的基础。多谢各位。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50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