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主席年结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下稿代立法会秘书处发出∶

  以下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今日(七月十六日)在立法会年结记者会上的开场发言:

  各位,我们总结这个年度立法会工作的时候,跟往年一样,我们有一份统计数字给大家,内里包括这个年度我们处理了多少法案、处理了多少附属立法,议员的提问,以及议员提出的议案的数字等等,这个大家会收到的。

  我们在这个年度内一共通过了二十三项法案,而政府本年度提交的一共有二十项。为何我们通过的较政府提交的为多,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些法案,不是单在一个年度审议的,有些是上个年度未完成的,在这个年度完成审议并通过。另外,附属立法方面,先订立后审议,即「negative vetting」,一共有一百五十项,完成审议的有一百三十五项。相反,先审议后订立的,即「positive vetting」,则一共有十六项,全部已获通过。

  大家也知道过去这几年,我们在审议《拨款条例草案》,即《财政预算案》,用了较长的时间。今年我们处理《拨款条例草案》都用上了超过一百小时,最后当然也及时通过了。大家也知道,我们要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案,就是关於政改方案,即《基本法》附件一有关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修正案,这是通过不到的。由於政改的争议所引发的问题,大家也知道在过去的一年,秘书处的工作亦相当繁重。在去年有接近八十日占领行动的时候,立法会大楼附近有很多占领的人士聚集,亦曾发生过一些冲击事件。另外,会议要就议案进行表决时,由於我们收到警方方面的一些信息,我们亦采取了一些特别的保安措施。大家也记忆犹新,其中包括了对我们一些传媒工作者造成不便的(措施),多谢大家愿意配合。

  刚才所提及的数字未必一定能够准确地说明行政立法关系的问题,我们当然可以比较平均每年通过多少项法案,处理多少项附属立法,但我想指出并不是那一年通过法案越多,就表示行政立法关系越好;通过法案越少就表示行政立法关系恶劣。因为坦白说,法案的复杂程度各有不同,争议性各有不同,一项有争议的法案,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审议,甚至最后可能不获通过。所以单凭看数字,不一定能够反映行政立法关系有多好或有多差。

  我以往亦曾经表示,我认为行政当局和立法机关,大家都是受市民和社会大众的制约,双方都一定要为市民服务,所以我觉得好也不会好到那里,因为立法机关的宪制职能就是把关,对政府提出议案我们要认真审议,根据我们代表的民意去审议政府的议案,所以市民亦不会期望立法机关,凡政府(提交)来的议案,我们都一定毫无异议地通过,就算是好。

  相反,议会内无论各党派各议员对行政当局有什么看法,如果政府提出议案的确得到社会大多数支持,与我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关系密切,议会不可能阻挠,所以坏也不可能坏到,要市民急通过的政府议案,我们都要否决。

  但过去这一年,我自己觉得令人感到由於行政立法之间未曾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而造成我们大家都觉得可惜的后果,就是我会认为政改方案被否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方案」有争议,当然一开始就知道,中央政府的底线,即所谓「八三一」框架,与立法会内泛民主派的要求有距离,或者可以说是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在整个政改争议的过程中,我不知道传媒朋友怎样看,社会大众怎样看,但我的观察就是整个过程,议会内反对派,即泛民主派与政府当局,似乎很难真正为解决问题,争取方案能够顺利通过来进行有益、有建设性的磋商。当然有几次会面,包括与中央官员会面,但正如大家知道,似乎都是各自申明自己立场,重复对对方观点的不同看法,或反对(对方的观点)。

  在表决的前夕,负责政改的政府官员亦有跟不同的党派有接触,但我们见到这些是相当短暂的。基本上是无助於拉近距离,或争取到原先反对的议员转过来支持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似乎是看不到双方是有真正的合作磋商,真正为了缩窄距离,达成共识而进行努力,我觉得这也说明了我们常说的行政立法关系里的一个问题。

  我们的任期只余下最后一年,我记得去年总结的时候也曾说,即我们刚刚过去的一个年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年度,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要去做,有关我们的政制发展,有关我们能否於二○一七年和二○二○年,先后引入行政长官和立法机关的普选。现在过去了,我们失败了。我相信大家都明白在现届政府余下的任期内,也不会重提政改的议题。我亦看不到余下的这一年,即我们这任期的余下一年,还有什么可以做,对於我们由於政改失败所造成的管治上的问题,有什么可以改善得到。

  不过,我们还有一些相当重要的法案,可能亦带有一些争议的法案还需我们去处理。譬如我知道国际社会也关注我们的版权法,《版权修订条例》是否可以通过,政府也有计划在我们复会之后提交。我希望在政改争议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在我们余下的任期,可以集中精力在一些重要的法案上,我们能够做好它,回应市民,以及甚至国际社会的期望。



2015年7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4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