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教育局总结新学制中期检讨
************

  教育局发言人今日(六月二十九日)表示,新学制中期检讨已经完成,并总结各项课程、公开评核及与相关系统层面的建议。

  发言人表示,在确保学生最大的学习利益,保持香港中学文凭的国际基准及认可,以及维持新学制稳定的大前提下,课程和系统层面的建议如下:

* 高中课程的「七个学习宗旨」是学界的共识,但会因应世界及社会的不断转变,与时并进,作出适当的修订;

* 高中课程三年总课时由2 700修订为2 400±200小时,让学校因应校本情况作弹性规划,同时符合国际认可;

* 「其他学习经历」总课时由15-35%修订为10-15%,让学校规划课程时有更大弹性;

* 为让学校生态稳定、学与教更有效及初、高中课程衔接顺畅,维持现行高中课程架构(即4个核心科目+2或3个选修科目+「其他学习经历」),同时更新、优化及/或厘清24个高中科目的深广度,以回应学校的关注;此外,不建议把组合科学转变为「半科」;

* 40个应用学习课程,包括应用学习中文(非华语学生适用),有助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当中已有12个课程与资历架构挂恥,并会探讨将更多课程与资历架构挂恥;「提早在中四开办应用学习课程」的试点计划已於2014/15学年展开,以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和弹性,现正就此计划的施行收集持份者意见;

* 鼓励高中学生(特别是能力较强的)修读三个选修科(最多四个选修科),以助升学或就业;而对职业教育有兴趣的学生亦可考虑修读「应用学习课程」;以及

* 为确保高中与高等教育能顺利衔接,会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鼓励他们订定更多元和清晰的收生要求,例如「最佳五科」或「最佳六科」成绩;提高数学延伸部分单元一/单元二,以及应用学习的认受性;鼓励学界善用现有的「多元进出」机制,让学生修读切合不同能力和兴趣的课程。

  发言人续说,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工作量,在确保课程目标、国际基准和大专收生的要求,公开评核方面建议如下:

* 在24个高中科目中,优化17科的公开考试,例如调节比重或考试时间、增加题型或合并考卷等;

* 24个甲类科目,简化校本评核并在14科实施;

* 为便利本地和海外大专院校的收生考虑,维持甲类科目的评级制度,即1、2、3、4、5、5*、5**;以及

* 将学生在「应用学习」科目取得的成绩汇报,由现在「达标」和「达标并表现优异」两个等级,再细分为「达标」、「达标并表现优异(I)」和「达标并表现优异(II)」。「达标并表现优异(I)」的表现水平等同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甲类科目3级的成绩,而「达标并表现优异(II)」的表现水平等同4级或以上的成绩,并於2018年文凭试生效。
 
  课程发展议会主席杨纲凯教授说:「新学制下的高中毕业生在大学/大专或在职场上的积极和良好表现,反映高中课程的学习宗旨已大致达到。根据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个人努力、兴趣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才是他们在文凭试中获得成功的三个首要因素,正好打破过多课后补课和私人补习的迷思。」

  他续说:「完成中期检讨并不是完善学校课程的终结。反之,在『学会学习2.0』下,课程正进入另一个新阶段,我们需要与时并进,持续优化中、小学课程,帮助学生迈向成功。」

  考评局公开考试委员会主席石玉如说:「课程及评估是学生整全学习经历的一部分。在『学会学习2.0』下,我们将继续与课程发展议会和教育局紧密合作,确保课程和评估在持续更新的过程中保持一致性。我们亦会继续优化现行的考试质素保证机制,并探讨如何善用考试的资料数据,令学生的学习有更大助益。」

  教育局将继续为学校提供支援,以照顾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共同建立专业力量,优化新学制的推行。

  高中课程及评估是新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和考评局自二○一二年十月起,已分阶段及持续检讨新学制,优化高中课程及评估的推行,以及与新学制衔接等相关事宜。各个阶段的检讨均以学生学习利益为中心,并秉持专业原则。短期检讨已迅速回应了学校实际的关注事项,如学生和教师的工作量。中期检讨则作全面的检视,以回应近期社会的宏观变化,如经济、科学、科技及社会发展等。

  各阶段检讨建议的详情可参阅教育局网站(www.edb.gov.hk/nas/review),相关的学校通函将於七月初发出。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5时4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