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回答传媒提问的全文(附图)
***********************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今日(三月十九日)下午出席中西区区议会会议介绍《行政长官普选办法谘询文件》。以下为谭志源会后回答传媒提问的全文:

记者:刚才提到陈弘毅的建议,说到民调可以反映到民意。为什么你刚才说可能并不是这么有效?另外他都提到电视辩论,会否采纳这个建议?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刚才我的意思是说,民意调查方面,特区政府的立场都是不排除会在适当时候可能会做民意调查。有如我们在二○○五年委托一间大学的学术机构做一个民意调查,这个民意调查我们都有公布。

  陈弘毅教授的建议,刚才我的意思是说,若他的目标是希望透过大型的民意调查能够成功改变民主派议员的投票取向都不妨一试,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便说,现时社会上已经有多番的、长时间有很多不同的民意调查,都显示有一半或超过一半的市民认为应该先落实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纵使是按照在民主派议员所觉得的「比较保守的、高门槛的人大常委会『八三一』《决定》」,都应该先落实(普选)。若民主派议员愿意听民意的话,现在也应该听。

  另外,陈弘毅教授提到一个比较有创意的看法,就是找一位法官或退休法官做民意调查,因为是公信力的问题。我觉得现时社会上很多民意调查,都是大学或者大学的机构所做。有很多民意调查机构在多年来做过不同的民意调查,相信有一定的专业和公信力,可能并不需要找一位法官,因为这样的提议就好像认为现时很多其他的民意调查机构都不公正。我相信并不是这样。

  至於你说电视辩论,是吗?有正方、反方的问题。我说两点,第一,就是数年前我出任特首办主任时,也安排过当年的行政长官与一位议员在电视辩论,之后我后悔莫及。我认为若这次行政长官或司长问我意见,我一定会大力反对再做这事。第二,事实上我觉得正方或反方,我相信反方当然是民主派的朋友;但正方,我相信是香港大部分市民。我觉得若民主派议员有心做一个辩论的话,他们应该是与广大市民辩论,向市民解释为什么他们要执意否决任何普选行政长官的方案。

记者:为什么你会说后悔莫及?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第一,我觉得没有需要;第二,我觉得一个一小时的电视辩论,以及做到好像外国的总统辩论般很多规则、很多规矩,事后看来,并不是处理这么重要问题的最好一个方式。我相信在香港过往就二○一七年政改这事,已经讨论了接近两年。我相信有些什么论点、有些什么论据,在社会上都讨论了很久,而在民意调查里都相应反映出来。我相信是不需要再多做一次类似的电视辩论,因为我相信民主派的朋友亦不需要藉这个电视辩论达到一些什么目的。若他们无论如何都执意要否决时,他们都不需要额外再做这些事。

记者:其实是否因为怕输,所以后悔莫及呢?因为当年很多人看了电视后,觉得自己是明白多了。现在是否理据不足,所以不敢再做一次电视辩论?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不是够不够(理据)的问题,是有没有需要的问题。我刚才说,现在民意很清楚,我不觉得一小时的电视辩论是会达到怎样一个有用的目的。在政改一个这么长期(的讨论)来说,可能民主派的朋友会说都讨论了一段很长的时间,由回归前到现在,现在我们距离六、七月立法会投票通过(政改方案),剩下两、三个月的时间,现在的聚焦应该是,是否行这一步。我相信不需要做这一步。加上刚才我所说,现在有不少朋友开始有疑问,究竟二十多位民主派朋友为什么要否决、要反对呢?若真是否决的话,否决后他们如何能够帮助香港在未来、在可见的将来,可以重新有普选的希望呢?为什么他们认为否决后,可以得到一个他们更理想的普选方案呢?而不是一个更差的方案呢?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这次否决后,下次会有一个「真普选」呢?这些问题,他们未有真正去回应。我相信若真的要有任何所谓辩论或解释时,应该是那二十多位议员向公众多点解释。

记者:你之前做一个中间人联络北京的官员和泛民议员会面,之前的回应是正面。但之前已经说李飞不来香港,现在你的跟进工作是怎样呢?会否联络其他中央官员来港与泛民讨论政改或会面?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我相信在三月九日下午二十多位议员再次发出一个联署声明,和比较高调开一个记者会,这个动作本身,我相信令中央对泛民愿意沟通的诚意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后来我自己的感觉或理解,是暂时可见的将来都不会有中央的官员会与民主派的朋友有一个会面,起码可能要等我们出谘询报告后才算。所以这段时间是都比较可惜,唯有在我局的层面,我们都会加紧做好谘询报告,希望可以早日出台。

记者:个别的泛民议员向你透露或希望可以转达信息,可以与中央官员讨论政改?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比前一阶段已经少了。反而有个别民主派议员私下说,他们都不太认同三月九日下午的行动,他们都觉得这样是破坏了之前大家沟通的基础,令现在做不成这事,个别(议员)都有跟我说觉得可惜。但我相信他们与我一样,感觉都是既然这样,不如大家有个冷静期,迟一步才算。所以我想这段时间我局的工作都继续做好谘询报告。

记者:个别民主派议员……会否想过用意是什么?会否视为一个「撬票」的好时机?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为什么会是「撬票」的好时机?因为他们都觉得可惜,对吗?

  其实我们不停地「撬票」,有些比较容易「撬」,有些比较不太容易。但无论容易与否,现在的大气候都是捆绑,即可以这样说,捆绑策略直到今日都是颇成功的,即他们仍然没有一票公开是可以过来的,我相信这令我们的工作比较困难。上星期一的联署声明,的而且确把一些原本有机会可以有少许良性互动的可能性,暂时在可见的将来抹杀了。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在谘询报告发表后,看是否可以再促成这事,中间的过程,我希望市民可以多点表达意见。我相信坊间有很多民意调查,市民都可以藉这些来表达多些意见。若出了报告后,再有这个机会时,我们会再看看可以怎样安排。多谢。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33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