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七题: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提供的支援
*************************

  以下为今日(一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张超雄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不少市民向本人反映,现时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轮候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服务的时间颇长,而普通学校对这类学生的支援亦颇为不足。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人数为何,并按其残疾类别及英语是否其第一语言列出分项数字;

(二)鉴於上述市民指出,现时缺乏评估及识别非华语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工具,以致部分教育工作者误把有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视为语言及文化差异,政府有何措施改善有关的评估及识别工作;

(三)现时当局为教育心理学家及教师提供有关非华语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培训详情为何;

(四)过去五年,当局接获关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所获支援不足的投诉个案宗数,并按个案性质(包括涉及评估和识别,以及学与教等问题)列出分项数字;

(五)当局现时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提供的服务详情,包括有关的学前服务,以及为就读於融合教育普通学校、特殊学校及国际学校的学童分别提供的服务,以及该等服务的供求和轮候情况;及

(六)现时当局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家长所提供的支援服务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一)根据教育局的纪录,现时(截至二○一四年九月)在公营普通学校就读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注一)有349人,其中108人的家中常用语言为英语,按特殊教育需要类别分类的人数载於附表。

(二)现时所有公营小学均推行「及早识别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小一学生」计划,非华语学生亦纳入有关机制。在该计划下,教育局为学校提供工具和培训,由教师透过填写「小一学生之学习情况量表」,及早识别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小一学生,并为他们安排及早辅导。我们亦已就识别非华语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所需注意的事项及考虑因素,为教师提出指引,协助教师运用教师量表,识别需要关注的非华语学生。此外,为了促进非华语学生家长了解及参与此计划,我们由二○一一年起印备有七种少数族裔语言的单张简介有关计划,让学校派发给家长,并把它们上载教育局网页。

  非华语学生在初小阶段出现的学习问题,有可能与他们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关,因此,我们借鉴外地经验证为有效的反应性介入支援模式,建议学校先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援,透过持续监察学生在接受辅导后的进展,识别有学习困难的非华语学生。如果学生的学习困难持续或严重,便会尽快安排教育心理学家为这些学生进行评估。

  在评估非华语学生是否有特殊教育需要时,言语治疗师及教育心理学家会向非华语学生的教师及家长了解学生的母语能力、发展背景、学习表现及困难,亦会就学生的文化和经验背景,以及语言方面的需要作出适切的安排。

(三)教育局为教育心理学家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活动,当中曾邀请海外专家及本地前线教育心理学家分享评估及支援少数族裔学生的原则及策略。教育局亦定期与教育心理学家举行「及早识别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小一学生」服务协调会议,不时提醒教育心理学家在识别及评估怀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时的注意事项,并采用一致的工作流程及准则,以确保教育心理学家对非华语学生提供适时及适切的评估及支援服务。

  为提升教师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专业能力,教育局由二○○七/○八学年起有系统地提供以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为主题的基础、高级和专题课程(三层课程),让在职教师进修。其中包括有关如何照顾非华语学生的教育需要及服务的课题。

(四)按现行安排,学校须制订校本机制及程序处理与学校有关的投诉。教育局并无收集在校本层面处理的投诉个案资料。当教育局收到公众人士提出有关学校的投诉(包括因照顾就读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而引起的投诉),会记录及立案,并根据既定程序处理。根据教育局的纪录,过去五年,有关的投诉共25宗。由於本局不会就投诉人的种族或家中常用语言作出特别记录,我们并未能提供所需的统计数字。

(五)社会福利署透过在地区层面的服务网络,为残疾人士(包括非华语残疾人士)提供各类社区支援服务,部分服务已引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经理因应个别服务使用者(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特性,订立个人照顾计划,以提供适切的服务。上述社区支援服务并没有轮候情况。

  在学前儿童康复服务方面,服务主要以华语(较多以广东话)授课或提供训练。现时有两间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提供早期介入及训练服务,合共85个名额。截至二○一四年十二月底,以该两间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作为选择的儿童有176人,当中只轮候该两间中心有128人。在轮候津助服务期间,低收入家庭可申请津贴接受外购服务,让儿童尽早接受学前康复服务。至於母语不是华语或英语的儿童,各学前康复服务单位会视乎儿童的学习能力,附以动作及环境实物教导,协助儿童接受训练。

  教育局亦为取录少数族裔儿童的幼稚园提供校本支援服务,协助教师发展照顾儿童个别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并加强教师的专业能量,善用辅助资源和甄别工具,让教师及早识别本地及非华语儿童在学习和发展上的差异,以及运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跨部门计划,转介有需要儿童作进一步评估。

  中小学方面,政府现行的政策是为所有合资格学童(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在公营普通学校及特殊学校提供足够学位,并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服务,协助他们尽早融入本地教育和社会。在《残疾歧视条例》下,全港所有学校均有责任收录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为协助普通学校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包括非华语学生),教育局一直向公营学校提供额外资源、专业支援及师资培训。教育局鼓励学校采用「全校参与」及三层支援模式(注二),按学生(包括非华语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支援。

  特殊学校的师生人手比例较低,每班人数大约八至十五人,一般而言,除按学生的能力采用普通课程/经调适的普通课程或为智障学生而制订的特殊教育课程外,学校亦会针对个别学生(包括非华语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学生设计「个别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处理学习或情绪行为的问题。此外,不同类别的特殊学校亦获配置不同的专责人员和额外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务。

  教育局由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加强支援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我们已在二○一四/一五学年落实在小学和中学实施的「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学习架构」),以期促成他们衔接主流中文课堂。扼要而言,现时所有取录10名或以上非华语学生的学校(公营和提供本地课程的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已订定学校计划,并运用由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增加的额外拨款,按「学习架构」展示的学习进程,调整学习目标及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非华语学生解决学习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时面对的困难。取录少量非华语学生(即少於10名)的学校除继续透过中文课堂提供的沉浸中文语言环境帮助其非华语学生学习外,亦可按需要申请拨款提供课后支援,以巩固他们课堂所学。此外,我们已在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在高中分阶段为非华语学生提供应用学习中文课程(非华语学生适用),作为他们获取另一认可资历的途径,以提升非华语学生日后升学和就业的机会。

  我们会持续协助学校实施「学习架构」,优化有关教学资源,以及透过多元模式的教师培训和校本专业支援服务,提升中文科教师教授非华语学生的专业能力。

  国际学校方面,除了英基学校协会(英基)营办的一所特殊学校外,现时部分国际学校(包括英基营办的主流学校)会视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所需的支援服务。在二○一四/一五学年,按学校提供的资料,就读国际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约为465人和419人(包括69名在英基的特殊学校就读的学生)。我们已委托顾问评估在香港居住的海外家庭,其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子女对国际学校学位的需求。我们预计有关研究将於二○一五年下半年完成。我们亦会继续透过发展国际学校的校舍分配工作推动国际学校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服务,透过评分准则,给予那些向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服务的申请正面考虑。

(六)教育局已印制《非华语家长资料套:香港教育指南》,为非华语家长提供有关本港教育服务的基本资料。此外,我们亦把不同简介翻译成主要少数族裔语文版本,并在举行有关的简介会时,为非华语家长提供传译服务。教育局亦已设立专题网站(www.edb.gov.hk/ncs_chi),以及热线(3540  7447),并由二○一○年七月开始,透过民政事务总署资助的「融汇─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为非华语家长安排电话会议传译服务。

  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对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要求学校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恒常机制,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以便配合学校的支援工作。为协助家长加深了解其角色,教育局编制了《全校参与模式融合教育家长篇》,并把它上载至教育局网页。家长可从中取得有关识别及评估各类别的特殊教育需要的程序、各种支援策略等资料。

  另一方面,家长/亲属资源中心提供一个集中的地点,让有关人士(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家人/照顾者可交流经验,并在中心职员的协助下互相帮助。在二○一五至一六年度,政府会增加现有津助家长/亲属资源中心的社工人手,提供更多有系统的训练及经验分享。

  政府亦已增拨资源加强短期日间或住宿照顾服务,特别是年龄介乎六至十四岁的残疾人士,让他们的家人/照顾者得以在预先计划的情况下稍作歇息或处理个人事务。

注一:规划教育支援措施时,家庭常用语言不是中文的学生均归类为非华语学生。

注二:第一层支援是利用基础资源,透过优化课堂教学,及早帮助有轻微或短暂学习困难的学生;第二层支援是安排额外支援予有持续学习困难的学生,例如抽离式或课后辅导、外购专业服务等;第三层支援是为个别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加强支援。



2015年1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