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三座古庙列为法定古迹(附图)
**************

  政府今日(十月二十四日)宣布,古物事务监督(即发展局局长)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将大坑莲花宫、鸭脷洲洪圣古庙和九龙城侯王古庙列为法定古迹。三座古庙均由华人庙宇委员会管理,有关公告今日刊宪。
  
  莲花宫大概建于一八六三年,不仅是港岛最古老的观音庙,也是大坑区内重要的历史地标。该庙与「大坑舞火龙」传统活动关系非常密切,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插满香枝的「火龙」会先往莲花宫向观音参拜祈福,然后才开始在大坑区巡游。这项传统活动已有过百年历史,更于二○一一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莲花宫的建筑非常独特,前殿呈半八角形,配以重檐攒尖式屋顶。与其他两进一天井格局的中式庙宇不同,莲花宫前殿与正殿(后殿)之间没有天井。通往该庙宇的入口阶梯设于前殿左右两侧,与其他正门设在正主面中央的传统中式庙宇有所不同。该庙仍存放多件文物,例如屋顶主脊上的石湾陶塑装饰(一八六三年)、花岗石雕祭台(一八六四年)、古钟(一八六五年)和木刻彩门(一九○九年)。

  鸭脷洲洪圣古庙相信于一七七三年由当地居民所建,以供奉保佑渔民和海商的洪圣。洪圣古庙是少数仍然保留原有临海而建的风水布局,以及造工精致的装饰的传统庙宇,与当地社区关系密切。洪圣古庙自建成后一直是区内的主要庙宇。每逢农历二月十三日的洪圣诞,区内的水陆善信会带备祭品到洪圣古庙参拜,并恭迎洪圣和其他神像在区内巡游,同时进行舞龙舞狮、传统潮州大锣鼓和粤剧表演,以及其他贺诞仪式。

  洪圣古庙属典型的清朝两进三开间式建筑,两进之间的天井建有香亭,庙宇左右两侧各加建厢房。庙宇内特别是位于香亭的木梁架和天井两廊的女儿墙,均饰有造工精巧、历史悠久的石湾陶塑和精美木雕,而前殿屋顶左右垂脊末端的一对日神和月神陶塑,更是栩栩如生。庙前竖立着一对绘有龙形图案的木柱,在香港甚为罕见。当地居民称之为「龙柱」,相传是为了保护该区的风水而竖立。

  九龙城侯王古庙不仅是区内主要庙宇,亦是本港极少数仍保存与九龙寨城有关的历史文物的庙宇,且数量相当丰富。侯王古庙的确实兴建年份已不可考,根据庙内铸于清雍正八年(一七三○年)的古钟推算,该庙大概于一七三○年或以前建成。

  清廷在一八四七年至一八九九年驻军九龙寨城期间,寨城的官将多曾到侯王古庙参拜。庙内现存刻有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的石碑,显示九龙巡政厅和大鹏协的官员在重修庙宇方面所作的捐献。此外,庙内仍保存其他文物,例如由首位九龙巡检司许文深于一八四七年所捐的香炉,以及多面由驻守九龙寨城的将官所献赠的木制匾额。此外,位于庙后的一八八八年「鹤」字石刻,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文物。

  侯王古庙建筑群座落于高台之上,包括庙宇主建筑及其后加建的厢房、凉亭、刻石,以及所处高台连通往地面的花岗岩石阶。庙宇前方仃立着一座凉亭,其歇山式屋顶以花岗岩石柱和木梁架支撑。庙宇为中国两进合院式建筑,其右方后期加建了厢房,厢房的内院饰有精致的石湾陶塑。庙宇后殿的山墙为「五岳朝天式」设计,在香港甚为罕见。

  有关上述三个古迹的详细资料已上载发展局文物保育网页(www.heritage.gov.hk)。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5时19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