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五题:触觉引路带
************

  以下为今日(七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志祥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为了创造畅道通行的环境,政府在行人路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安装由特制触觉砖组成的触觉引路带(引路带),以引领视障人士至有关的公共设施。有市民向本人反映,他们曾於下雨期间在引路带上滑倒,因而头破血流并需送院治理。据悉,过去数年不时有同类意外的报道。根据本人的观察,触觉砖表面的防滑表现在干爽时甚佳但在潮湿时却甚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三年,当局接获多少宗市民在引路带上滑倒的报告,以及有多少人因而受伤;当局接获有关报告后的一般处理程序为何;

(二)触觉砖表面的防滑表现须符合哪些标准,以及该等标准的详情为何;

(三)现时银色及黄色的两款触觉砖的制造物料为何;该等物料遇水时与不同种类的鞋子产生的摩擦系数为何;当局有否就触觉砖进行含水防滑测试;及

(四)会否考虑重新设计引路带,或改用防滑表现较佳的物料制造的触觉砖,以减少发生市民滑倒的意外;若会,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建设及改善无障碍通道,便利残疾人士包括视障人士无障碍地到达目的地。政府辖下的行人路及公共交通运输设施,主要由运输署及路政署分别负责管理及维修。运输署会因应视障人士的需要,在上述合适的地点规划和设计触觉引路带,而路政署则负责兴建和保养相关设施。

  公共行人路及相关公共交通设施一般处於户外位置,路政署在制定「触觉砖」的物料要求时已考虑户外湿滑的环境。在设置「触觉引路带」后,路政署会定期派员巡查,适时安排维修,确保「触觉砖」保持良好状态。

  就梁志祥议员问题的四个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过去三年,路政署共接获约十宗涉及「触觉砖」防滑度的个案。当中,一名市民表示因天雨引致地面湿滑而滑倒,但没有表示因此而受伤。

  当路政署接获市民有关「触觉砖」问题(包括涉及滑倒情况)的报告,会即时派员实地视察,如有需要会作出临时围封及安排维修工作,同时会在七个工作天内回覆市民有关的跟进安排。

(二)路政署所安装的「触觉砖」物料,须要根据由美国材料及试验学会所订立的国际认可标准ASTM C1028,在湿滑环境下进行防滑测试。而在防滑能力方面,「触觉砖」的物料须要符合由澳洲标准协会及新西兰标准协会所订立的国际认可标准AS/NZS 4586和3661中的摩擦系数要求。上述的标准为国际上普遍采纳。

(三)及(四)路政署所安装的「触觉砖」以黄色为主,银色的「触觉砖」则主要是由其他机构於建筑物内的通道上安装。路政署所采用的「触觉砖」物料与一般行人路砖的主要物料相若,主要以混凝土、黏土、陶瓷或仿花岗岩制成。在防滑能力方面,路政署要求承建商根据上文第(二)点所述的ASTM C1028标准,为「触觉砖」在湿滑环境下进行防滑测试,并须提交测试证明书,确保「触觉砖」符合上文第(二)点所述的AS/NZS 4586和3661标准中的摩擦系数要求,对其防滑能力应有一定的保证。路政署会继续留意世界各地在「触觉砖」方面的最新发展,以持续作出改善。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3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