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七题:大肠癌筛检先导计划
****************

  以下是今日(七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健波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徖生局局长高永文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提出在未来五年拨款逾四亿元,推行大肠癌筛检计划(筛检计划),资助无大肠癌征状的指定年龄组别人士,接受筛检测试。政府於本年一月成立一个跨专业小组及数个工作小组,负责监督先导计划的策划、推行、推广及评估工作。本年五月,食物及徖生局局长向传媒表示,大肠癌筛检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因此预计最早於二○一五年才能推出。筛检计划据报会分阶段推行,首阶段会先邀请65至70岁的市民参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上述的小组至今为筛检计划拟定的筛检方法、服务模式及运作安排的详情为何;未能在今年内推出筛检计划的详细原因及所牵涉的技术性问题为何;各小组会於何时完成研究报告;在该等研究完成后,当局的后续工作为何;

(二)鉴於大肠癌患者多为50岁或以上的人士,但筛检计划首阶段的服务对象只涵盖65至70岁的人士,当中的考虑因素为何;分阶段推行筛检计划的拟议详情为何:当局如何设定各阶段所涵盖的年龄组别,当中有否研究筛检计划分阶段推行引致属较后阶段所涵盖年龄组别的人士,因未能及早获得诊断患上大肠癌症而延误接受治疗的个案估计数字;

(三)鉴於据报当局会考虑与私家医院合作推行筛检计划,以免影响公立医院的日常服务,当局至今接获私家医院就筛检计划所提具体意见为何;会否参考医疗券的做法,向合资格人士派发大肠癌筛检券;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其他考虑中的合作模式为何;除私家医院外,当局会否寻求与大学的大肠癌教育中心及其他提供筛检服务的机构合作;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四)当局会否收集筛检计划的有关数据和成立筛查资料库,并进行系统性分析,以研究该计划的成效,作为决定下一步的路向(包括研究扩大筛检范围至其他癌症或高危疾病)的参考;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癌症是香港一个重要的公共徖生课题。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癌症,政府於二○○一年成立了高层次的「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委员会),由食物及徖生局局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癌症专家、学术界人士、公营部门及私人执业的医生,以及公共徖生专业人士。委员会辖下成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负责定期检视及讨论本港及国际间的最新科学证据,以便制订适合本地有关癌症预防及普查的建议。

  在二○一一年,大肠癌首次超越肺癌成为全港最常见的癌症。在该年本港共录得4 450宗新登记的大肠癌个案,占所有癌症新个案的16.5%;在二○一二年,大肠癌是癌症致死的第二大主因,共引致1 903宗死亡个案,相当於所有癌症致死个案的14.3%。患上大肠癌的风险在50岁后显著增加,随人口老化和增长,预计大肠癌的新个案和有关医疗负担会在未来继续上升。

  有见及此,政府在二○一四年《施政报告》和二○一四/一五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宣布在二○一四/一五年度起的五年内,拨出共约四亿二千万元,研究和推行先导计划资助特定年龄组别的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检。该先导计划的目的是汲取本地有关大肠癌筛检的经验,以及收集相关数据,从而提供以证为本的总结和建议,作为考虑应否或如何向更多市民提供大肠癌筛检服务的基础。

  另外,由於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与生活模式有关,「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指出透过奉行健康生活,包括多吃蔬果谷类等高纤维食物、减少进食红肉和加工肉食、恒常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和腰围、避免烟酒等,均有效预防或减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同时,市民应留意健康状况,如出现大便出血、腹痛、大便次数异常等情况,应及早求医。徖生署一直致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作为主要预防策略,以减少由癌症等非传染病对市民及社会造成的负担。

  我现就问题各项回覆如下∶

(一)、(二)及(三)徖生署已於今年一月就大肠癌筛检先导计划(先导计划)展开研究及筹备工作,并成立了一个由多个医学界代表参与的跨专业专责小组(专责小组),成员包括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相关分科学院、医学会、基层医疗医生、学术界及一个非政府机构的代表,进行先导计划的筹备、实施、宣传和评核等事宜,当中包括设定先导计划的参加准则、筛检方法、资助模式以及运作安排等。

  专责小组辖下成立了四个工作小组,就不同的范畴为专责小组提供意见,包括(1)大便隐血测试、(2)大肠镜检查和评估、(3)筛检数据库及电脑资讯系统,及(4)推广和宣传策略。专责小组及各工作小组定期举行会议,正取得良好进展。专责小组初步选定采用大便隐血测试作为先导计划的筛检方法,而发现大便有隐血的参加者会被转介接受大肠镜检查。此外,专责小组正研究分阶段推行先导计划,亦会考虑透过公私营合作的模式提供资助的筛检服务,以减少对现时公营医疗服务的影响。若相关策划及筹备工作进行顺利,预计可於二○一五年年底推出先导计划。

  我们知悉「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建议年龄介乎50岁至75岁人士与医生商讨,并考虑接受大肠癌检查。在考虑运用公共资源推行大型的筛检服务之前,我们认为应该以先导计划的模式推展,先为选定的群组提供资助的筛检服务,除收集实际推行大肠癌筛检的成效数据外,亦可检视筛检服务的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就其所需的医疗和人力资源作更准确的评估,有助考虑日后应否及如何推展适合本地的筛检流程。因此,先导计划将资助特定年龄组别的市民,而非所有50至75岁的人士。我们将会适时公布先导计划涵盖的年龄组别以及运作细节。

  至於其他未被先导计划涵盖的50岁至75岁人士,为了自身健康想,政府亦鼓励他们尽早与医生商讨考虑检测大肠癌。鉴於所有筛检方法皆有其局限性,绝非百分百准确。市民考虑接受筛检前,应谘询医生,作适当评估,并清楚了解筛检的好处和潜在风险,以作出知情选择。医生方面亦有必要将大肠癌筛检的利与弊向市民全面讲解及分析,协助他们为个人健康作出最佳选择。

(四)要制定合适的防控癌症政策,我们必须掌握适时及准确的癌症数据。目前,医管局的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统计中心)负责收集香港整体人口的癌症数据。统计中心每年审核多达30万宗与癌症相关的资料,包括来自医管局的临床医疗管理系统,公立和私家医院癌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死亡登记资料。正如上文所述,我们相信先导计划可提供更多大肠癌筛检的有用资料及数据,有助政府进一步完善应对大肠癌的防治措施。

  从公共徖生角度而言,在决定是否就大肠癌或其他癌症推行全民普查计划前,政府须考虑多项关键因素,包括疾病的普遍性、测试的准确程度和安全性、计划是否能有效减低该疾病的死亡率、推行普查计划的可行性,医疗系塻的资源以及市民的接受程度等。其基本考虑原则就是,普查对整体市民所带来的影响是否利多於弊。当局会继续根据科学证据、专家建议和实际情况,考虑和制定预防主要癌症的公共徖生措施。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2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