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四月十一日)出席「区区减废咪濆澫」高峰会时,就回收基金及「三堆一炉」拨款申请与传媒的谈话内容:

记者:局长,可否谈谈回收基金如何运作?

环境局局长:政府推出了《香港资源循环蓝图》,十年减废计划,当中五管齐下,其中一招是如何支持回收业以至干净回收。政府支持回收同样是多管齐下的,包括教育、与不同持份者合作、宣传、与学校配合等等,当中回收业的参与是相当重要的,很多业界,以至一般市民均反映,认为政府应在资源上多方面支持回收业更稳健及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督导委员会(推动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多方面支持他们,考虑的包括土地、货物起卸区码头、培训,因为这会影响回收业的保险费用,也有人提及要考虑认证制度,当中如何有一个回收基金能够补贴他们的行为,主流社会也是支持的。

  我们正构思回收基金如何具体运作,我们一直跟业界保持紧密沟通,看看如何透过机制最有效回应回收业界在香港的状况。初步构思有一些原则,譬如我们希望透过善用公帑能够提升回收业界的营运能力及业务范围,提升他们的质与量,因为提升回收物料的质量,能够更加保障他们有稳健市场的出路,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回收业)持份者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业界的从业公司,另一方面是他们相关行业的协会或商会,他们最熟悉行业的运作,也知道香港不同回收物料的回收困难及状况,所以我们认为应透过这两个主要的从业人士及协会,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堆填区的压力,配合《香港资源循环蓝图》十年减废的目标。

  具体方案方面,我们希望跟业界讨论时能够以项目为本的做法,即是由他们最熟悉的行业能提出一些建议,针对不同的回收物料,如何提升回收的质及量,并同时有出路。这个项目为本的做法,我们认为可透过(回收业的)从业员提出申请、建议,这具备最大的灵活性,容许他们有创意的空间,也配合香港的状况。

  我们的初步构思是以配对基金形式运作,即是「五十·五十」做法,大家也要付出的,当然也可以有例外,如有个别状况也是容许有弹性的,我们会有一个委员会负责审批过程,而这些项目也可以订一个时间,譬如两年的时期以观察成效。我们明白行业有不同的从业员,有大、有中、有小,也有不同的回收物料。我们认为商会或协会也有其角色,因为如能从商会的角度进行一些项目,能兼顾更广泛的不同从业员,不同大小(规模)也能兼顾,这可提升整个行业,帮助香港整体的回收效益。所以,如由商会或协会提出(项目),我们认为如适当的话可作全数资助。初步构思的金额,如由回收商提出的话,以五百万元为上限;如以协会形式提出,可以一千万元为上限。除了这两方面之外,不单是回收基金,其他也要有配套,我们现在与业界保持沟通,希望完善整个计划。

记者:今次回收基金方案是否为了下星期在工务小组可以「箍票」?下星期剩下的「一堆一炉」有没有信心通过?如果未能通过,有何应变方案?

环境局局长:我们在不同场合也提到,审视香港当前的状况,「三堆一炉」分布在香港东南西北不同角落是香港客观、实际的需要,缺一不可。至於对回收(业界)的支持已经酝酿多时,《资源循环蓝图》去年提出时,我们一直与业界沟通。至於去年我们成立(推动)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亦希望多管齐下支持回收业界从而减少堆填区的压力。我们一直与业界商讨及酝酿这政策,这主要是配合蓝图,今次提出回收基金的初步构思,我们今后时间会加紧与他们商讨,希望尽快落实回收基金的措施。

记者:回收基金涉及十亿元公帑,但局长你昨天选择性找几间传媒公布,为何不公开交代这件事呢?这是否亲疏有别?

环境局局长:(回收基金)现在仍在酝酿当中,希望多听业界意见,我们在不同场合也会跟传媒沟通,希望把信息传递给社会,我们也会掌握机会与不同的持份者沟通。

记者:就回收基金,因为八成中小型回收商其实都没有合适的土地,可能他们都是在农地上营运的,申请不到这个基金,你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

环境局局长:刚才已提及,我们是多管齐下进行的,回收基金是我们其中一个招数。我们的督导委员会将从土地、起卸区的码头,以至其他方面支援回收业,我们是多管齐下的。香港的土地珍贵、亦要善用,同时间支持回收业亦是他们其中一个诉求,因此我们除基金以外亦会从各方面去做。至於回收基金的运作细节,我们会与业界一直商讨如何完善制度,现时只是初步构思。

记者:你刚才也指出回收基金商讨已久,从报章看到已有很详细的方向,其实在这个时候选择公布这些方向,是否为下星期立法会(工务小组讨论)「三堆一炉」闯关而取分?

环境局局长:过去差不多半年,在不同时候都有很多支持减废回收的措施一直推出的,因此不是指今天或明天有一些措施,可以数数我们有不同的(措施)。最近我们与七个屋恏做废物按量征费的试点计划,早前我们亦在不同的中小学推动减废教育推广运动,今天我们有一个「区区减废咪濆澫」(高峰会),这些都是我们在不同时候有很多减废回收的政策。

记者:你对下星期工务小组通过余下的「一堆一炉」是否乐观,如果堆填区通过了,但焚化炉通过不了,你会否「分拆上马」?

环境局局长:我重申政府的角色是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去做,我们经客观分析,「三堆一炉」是当前香港的状况之下要维护减废环保、公共徖生,「三堆一炉」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希望透过这样的理解与议员沟通,希望他们支持。

记者:局长,现在是否有足够支持票?

环境局局长:我们过去在不同时间,都与立法会议员充分沟通,包括大家都知道,我们最近与(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的议员一同到欧洲考察相关的政策、以至相关焚化炉的基建,令大家对这事件更加理解,我相信越来越多议员理解香港「三堆一炉」的基本需要。我亦可以再重申,在欧洲一些最先进的城市或地方,焚化炉以至堆填区都是同时需要的,即是说减废与基建是要并驾齐驱。在外地来说,谈到堆填区,即使减废成功到了某程度,堆填区仍是需要,而且一般来说要保持三十年,甚至更长的堆填区容量。因此目前香港的三个堆填区来说,在一年、三年、五年之内陆续爆满,今次我们扩建堆填区整体来说是二十年左右,相对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城市来说,我们现时的做法,相对来说,亦不是一个太大的诉求,算是一个平衡的做法。

记者:(回收基金)一千万有什么用途?用於提升什么行业?可否说多点一千万元会如何使用?

环境局局长:我说多一点内容,不单是一千万元,另外譬如提供予行业从业员的资助,可以包括硬件及软件,硬件是他们需要机器提升运作能力或需要物流方面的配套,例如车辆,这些都可以考虑。至於软件方面,例如员工培训、人手,甚至宣传均可以做,软、硬方面都可以支持。至於行业协会或商会方面,他们觉得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能力以至营业范围,例如如果他们觉得需要一些认证制度可以令到整个行业规范更加好,透过基金可以支持商会或协会制定符合他们运作状况的认证制度;或是一些从业员的培训,令他们整个运作水平提升,从而减低整体行业,不论大、中、小公司运作的保险支出都是重要的,透过协会可以做到惠及整个行业的运作,减少各方面的开支,包括保险的开支,主要是透过协会或商会了解整体行业,不论大小规模、不同需要而进行一些项目,可以惠及整个行业。

  这里可以补充一下,有些人问有关行业是否一定是商界,社企可不可以呢?我们的基金主要是能帮助香港回收,不论社企与否或是以商业原则为本,我们持开放态度,所以整体而言,不同人或不同公司都可以参与,整体制造绿色商机,同时减少堆填区的压力。

(请同时参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2时0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