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财政司司长《财政预算案》记者会答问全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联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库务)谢曼怡和政府经济顾问陈李蔼伦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财政预算案》记者会的答问全文:

财政司司长:在记者会未开始之前,我希望讲几句关于刘进图先生今日遇袭的事情。据我了解,Kevin他受伤不轻,我感觉到非常难过,Kevin都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我希望他可以早日康复,我亦向Vivian和他的家人问候。法治是香港的基石,任何的暴力行为都不能够容忍,我知道警方已经开始展开调查,我希望他们可以尽早把罪犯绳之于法。

记者:想问其实你在预算案92段都有说到调整对会展旅游的策略,但是昨日APEC财长会议已经宣布不会在香港举行,很多业界也说这对香港整个国际形象其实都会有影响。其实我想问政府可否进一步解释原因,什么叫「物流上的考虑」,以致不能在香港举行呢?和其实政府会有什么措施去弥补香港国际形象上的损失呢?

财政司司长:或者大家都了解一个APEC一年,即是当这个主办国的责任是很大的。一年有几十个不同的会议。就是这个财政部长这个系列,都至少要三个会议,几日的时间。他们就着这些不同的会议在不同的城市举行,统筹是非常之困难,要协调时间,协调地点,协调人手的调配等等,这几方面都是困难的。我们都理解到都是为了要调动,便利会务,和配合一些时间上的安排,要作出这一个决定,在这方面我们是理解的。

记者:司长,你好。想问一下,因为见到你在预算案都有提到,其实对日后人口结构变化之后的不同开支的增长速度,都有三个推算。其实,见到如果最坏的情况可能结构性赤字都会在七年之后就出现。想问在你的任期内,其实会否为了令到这结构性赤字不要那么早出现,而去选择用第一个推算,即你在任内都不会去增加任何改善服务?另外,你都有特别提到不排除会去增加税收的可能。你在任内会否选择开征一个新的税种呢?谢谢。

财政司司长:我都说过,我们在一个短期、中期内,我们的财政是非常健康的。这个绝对不会有些什么问题。小组推出的数个不同的scenarios,讲到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如果正如你第一个去推行,按现时行政的运作就是只是以人口和亦以通胀来计出那条数,其他是1%、2%,第三个是3%,即现在我们的趋势增长的事情。这个是他们的假设是什么都不做,但没一个政府会这样做的。即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适时的预警来的。我们看到有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在这个时间内发生的,我们一定会做一些事情。我亦在预算案中,提出我们会就着几方面,至少三方面在开支方面,我们要做一些事情,在收入方面我们要做一些事情,在比较长期,在储蓄方面,我们亦要做一些事情。这不会是某一方面做一些事情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要全部一齐去做,亦要得到整个政府就着这方面去做我们才可以达到成功。

记者∶司长,有三个问题。第一,就是……

财政司司长:先一个问题。

记者:一个问题。梁振英在《施政报告》讲过,觉得经济未来会有增长、会一直好,以及他就加大了经常开支。你在《施政报告》中讲经常开支易放难收,经济复苏难免会有波折,其实是否代表你和梁振英在「唱反调」?你是否觉得他有违特区政府审慎理财的一贯方针?你会不会觉得是否因为经常性开支要增加,所以做不到全民退保,益少了中产,是否经常开支长远来说要「落闸」?如果不是,就会有赤字。

财政司司长∶可不可以简单讲多次你的问题是什么?

记者∶可不可以讲是否和梁振英「唱反调」?经常开支是否有需要「落闸」?

财政司司长∶其实,我和特首在财政理念方面是一致的。其实在好多方面你也可以看到,我的工作,我配合特首的施政,都是我的基本责任。在过去两年,甚至我可以话,当财政司司长过去的七年,所有推出来的政策、措施,我是至现在都是全部在财政上做出适当的、比较足够资源,以及适当的配合,这一方面是必然的。因为大家都了解,我们亦要遵从《基本法》第一○七条。《基本法》一○七条不只是财政司司长的责任,亦是大家的责任,整个政府的责任。所以就着这方面来说,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等等,都是大家的责任,在这方面我们是一致的。

记者:你好,司长。想问刚才也有提过,「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预计七至十五年就会有结构性财赤。政府有没有一个估计,其实储备究竟可以用到何时?另外,想问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提到不会加税,即是不会开征一些新的税,但刚才在你的《财政预算案》中亦有提到不排除会加税,都是想问其实是否并不正如你所讲的,大家的理念是一致呢?

财政司司长:首先我说,或者是一个预告,小组会在星期一,接着的星期一会向大家很详细地解释这个报告的内容,到时你可以再重复问这些问题。这方面,我相信刚才都说得很清楚,就是任何一个政府,当看到一个情况是有可能这样发生,你是不会让它发生。即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们会就着几方面,在开支也好,收入也好,储蓄也好,几方面我们会推行一些措施令到这个最坏的情况不会让它发生,这是一个预警,是一个很适当的时间让我们知道有这些事情是有可能性发生的,我们是不会让它发生的。

记者:司长你好,想问问你今次预算案「派糖」大减,虽然还有退税,但差饷就大减,之后电费补贴完全取消,免税额方面,其实个人免税额都两年没有增加过,子女免税额都没有调升,其实你会否觉得今次已经有政党形容,中产是彻底失望,其实会否中产已不可再寄望政府会帮他们纾解压力呢?另外想问问,预算案里只字不提十号货柜码头,政府是否已经不打算再做呢?

财政司司长:我相信一般来说,中产未必希望政府派一些东西给他们,但今年大家都看到,我们在这些一次过的措施,我们有很大部分,差不多绝大部分,都对中产有帮助,这个大家可以清楚看看,一次过的措施是一些反周期的措施,今年大家看到我们的经济又有改善,我们现时全民就业,市民收入亦有改善,力度稍为减慢,我觉得这是适当的。不过大家亦不需要太过集中看纾困措施,纾困措施是占我们总支出的百分之五,不如大家集中看看我们的恒常措施,那个比纾困措施大十五倍,占我们整体措施百分之七十五,这是相当大的幅度,以及今年我们这些经常的措施增加了二百二十三亿,这跟去年相比增加了百分之七点八,是相当大的幅度,这些很多改善在医疗、经济、教育等方面,对所有人都有帮助。所以我们不要太过集中只看一次过的措施,那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反而集中看看恒常的措施,那对全香港人都是有帮助的。

记者:你在预算案当中提到在明年高铁香港段会完工,以及港珠澳大桥将于一六年通车,日后还会有新的机场跑道计划。面对着可能会增加的访港人数,你在今次预算案当中只批了一幅地预留给酒店用地和增加一千一百个酒店房间,你觉得是否足够呢?以及日后,政府会否加大旅游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呢?谢谢。

财政司司长:其实我当然不光是看一年的数字,我在内容也包括说了很多不同关于将来酒店,甚至是所有的商业用地,是颇大篇幅的,或者你再详细看看。

记者:司长,你好。想问未来基金方面,你提到要未雨绸缪。未来基金方面有没有多少许具体的详细内容,譬如,这个未来基金的背后,你提到可能到时会用来做一些基建项目,但你怎样去说服市民,你储蓄一些钱是为未来的基建项目,而不是一些民生,在金钱不足时拿出来用呢?另外,就是会否有一个时间,就是定下在何时,如何去评估没有钱,会否定一个年期,究竟是十年、二十年?拿出来做一些特定的目的?另外,未来基金的管理模式会怎样去做呢?

财政司司长:我答不了你所有问题,你可以在星期一再问问他们,当这个小组报告出来时你再问。不过,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小组的提议,这个还未是政府的立场。他们的提议,我觉得有可取的地方,基本上的看法,就是如果我们用现时的土地基金作为一个基础,加入每年盈余的一部分,可以成立一个基金,这个基金可以去到一些时间,即当政府的经济未必那么好,收入差,当时或者我们还需要用一些钱放在一些基建方面。我们的优次如果并不是那么多的,有可能需要放弃一些基建,这个对我们的经济来说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其实在零二年时发生过的事情,就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情况,我们放弃了一些基建项目,这些基建项目其实是会对我们的经济有好的发展机会。有可能因为我们放弃了而令到我们整个复原会有困难,所以现在我们,他们提出来有一个这样的未来基金,我们就是希望,如果当政府持续入不敷支,我们还有一定的后备资源可以展开一些关键的基建项目,继续可以推动香港的经济。这方面或者你下个星期再详细追问他们。

记者:司长,你在预算案结语中引述了两句歌词:「不信命运,但信机会」--《交叉点》。你觉得是否因为香港现在处于一个十字关口,还是这两句歌词可以用来暗示你的特首仕途呢?

财政司司长:这个是郑国江老师写的歌词,我觉得这首歌我听了很多年,是我很喜欢的歌曲之一,夏韶声亦是我一个结他英雄,这些都是我时常听的歌。我觉得这两句歌词其实是一众歌词中的一部分,体现到香港人的精神,即是香港人我们是不会容易向命运低头,我们亦懂得把握机会,我们亦是充满自信的,我希望这是很准确地形容到香港人的精神。

记者:其实看到今次是颇罕有的缩减了一次性的纾困措施的,会不会其实都会和公众说,未来可能在你的任期之内,会逐步继续取消这些一次性,俗称「派糖」的纾困措施,甚至是全面没有任何「派糖」的政策。

财政司司长:这些,你都说是一次性的措施,这些不是恒常的措施来的,所以是没有一个标准的水平。这些都要每一次、每一年我们看看经济情况是怎样,我们财政情况是怎样,有没有一个反周期的作用,那我们才可以作出决定的。但是今年,即是很多,虽然说这些一次性的措施是减少了,但是另外恒常方面的措施是增加了的,这些方面我们大家都很明显看得到。以及跟着来的一年,我相信经济上来说确实是有改善的,所以这个略减,因为其作用,是根据每一年的情况不同而作出一个决定。同时,好像我刚才所说,我们要集中看多些我们恒常措施是多少,那是我们一次性措施的十五倍。

记者:司长,想问特首梁振英在《施政报告》宣布了一系列纾困措施,其实这个纾困措施究竟现在估计占开支多少?其实会否因为这个纾困措施多了,所以令到「派糖」的金额少了呢?

财政司司长:两者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刚才我在预算案里,都有一段详细讲讲纾困措施和恒常措施两者用法,大家都是不同的,或者你可以看看那里。今年在《施政报告》有一百六十多项措施,涉及总数大约二百五十亿元,都是一个不少的数目,经常措施就有一百一十三亿,非经常措施是一百三十七亿。

记者:司长,其实今次这个《财政预算案》出来之后,其实大部分公众都觉得你「派糖」的措施做得不足够。其实司长你觉得,你是要守着这个库房重要些,还是其实你觉得是要符合公众实际需要多些?以及其实整份《财政预算案》你是否过分悲观呢?

财政司司长:我想谈一次性措施都颇多,我都说了两次,你是第三个同样的问题。一次性措施就是一次性措施,这些每一年要看一看当时的经济、当时的财政状况如何而作出一些决定。这是个反周期措施,希望亦可以有些提振作用,令到我们的经济有那个提振的。我们在二零一二年,当时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出来,那个提振作用是百分之一点五,当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也是百分之一点五,所以这个是有相当好的效用的。二零一三年、过去的那一年,我们当年的全年的增长是百分之二点九,我也在预算案说了,我当年推出的提振、推出一次性措施的提振作用是百分之一点三。那我们明年的经济还会好一点,所以我们觉得今年作出这个决定要是减少的,因为这些作用是要看当时的经济如何才作出的。

记者:司长,你好。其实,回看长远财政计划的估算,其实都颇吓人的,如果我们跟着过往的开支来讲,我们每年加3%的话,七年内我们就会遇到结构性财赤。如果是你,你会否建议特首梁振英下年《施政报告》时,我们要花少些,不要花那么多,否则我们就面对结构性财赤。以及你在曾荫权政府年代,曾经都说过,其实上届政府不是没花钱,整体的开支增长都有70%那么多,但去到今届政府换了特首,你就推出长远财政计划,说我们不要花那么多。是否因为特首不同了,令到你对用钱的观念都不同了?

财政司司长:或者我们看远一点,我们在回归之后那十年是很困难的时间来的,有亚洲金融风暴、「沙士」等等。在十年之内,有一半时间有赤字,所以,我们在首十年的支出,是相当平坦的,没什么增长的。去到大约零七/零八年,当时我记得我们的开支是我们的GDP的百分之十四。我们现时今次的预算案是百分之十九点八,以及我们的GDP亦增长相当大,所以,当时大家的分别是很大的。在零七/零八年之后,政府需要追回以前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在基建上、在社会措施上我们要追回一些东西。当时,变了我们的增长是比较大的。但我只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们的GDP是会继续增长的,我们的收入亦会继续增长的。所以,我们的支出亦都会继续增长,以及增长的幅度是可观的,以及我们所有这几方面,但我现时唯一事情要讲的,就是我们要控制我们的开支,控制开支是怎样的呢?就是将我们控制开支的增长不高于我们的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所以,其他我们是会继续有增长的,我们继续要做,但我们要作出一些调控在各方面。

记者:是否会叫他「使」少些?

财政司司长:即是什么?

记者:叫CY「使」少一些。

财政司司长:不用「使」少些,我们是会继续增加的。你分不到就是一个absolute的数和一个比率,是两样不同的事。

记者:司长,想问其实你每一次「喊无钱」或者说要「减甜」时,那些政党都很大反应,其中一个理据,就是说觉得我们的财政储备有很多。看看未来这个财政年度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二十二个月可以应付政府开支。可否说说,其实你本身有没有一个指标,多少个月才叫稳健,你觉得在这个水平就足够呢?

财政司司长:很难说多少是足够的,其实我在《财政预算案》中亦说了,我们现时的储备有七千多亿元,但其中有两千多亿元是在土地基金内,我们每一次如果要用的话,是要经过立法会,有一个程序的。在另外一些不同的基金储备亦有一千多亿元,其实是可以在一般来用的只得四千多亿元,这是有分别的。但这些我们要分开的,这些是所谓的Capital,是一个资本的Account。现时你所说的很多如果要用来垫开支的,那是一个恒常的Account,是两样很不同的事。这些是一次过的,你用完就没有了;但其他的恒常的是要另外处理的,是很难给你一个指标。

记者:司长,你好。司长,想问《财政预算案》第137段,其实一个长远财政计划小组的建议,即是公共开支尽量维持在GDP的20%左右,其实政府一向都是这样做的。其实会否因为想定一条线出来,令到将来CY再想增加一些福利开支,又超过GDP的20%的话,到时就可以限制福利开支的增长?同时,想问司长,如果届时真的将来的福利开支超过20%的话,可能去到21%或22%,政府是否会继续让开支放出来,抑或是会限制呢?

财政司司长:我在第137段中都说了,这个百分之二十的水平,并不是一个硬指标,我都说了这是一个适当的水平,在过去的四十年,都有七年是超过这个水平。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适当的水平,因为大约是20%的GDP亦差不多相等于我们经济增长的平均幅度,同时,我们经济增长的平均幅度亦是我们收入的增长幅度,所以这两方面相信是用得颇好,所以这是一个适合的水平。

记者:财爷,你好。你的《财政预算案》给人一种感觉,今年很特别,就是高估开支、低估收入,又说最坏的打算是七年之内有结构性赤字。这是否你做一个借口出来,就是不肯花钱的借口?因为你今次一次性派糖减了这么多,但长远性的又不见得多了什么;税方面,只是加了父母免税额,税阶等其他的免税你完全不动。你是否找一个借口不花钱,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任内会否有一些措施会加税?即扩阔税基?

财政司司长:不是借口。其实我们今年,刚才我都说了很多次,一次性措施只是恒常措施的十五分之一,我们的恒常措施在今年是增加了二百二十三亿元,是百分之七点八的增长。你详细看看这本(《财政预算案》),有很多数字,请你(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库务))说说我们有些什么增长。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库务):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事实上,在过去五年,特区政府在经常开支投放了很多资源,无论是在教育、福利等,具体的细节,大家可以参考小单张所写的。整体来说,过去五年,我们所说的政府经常性开支增加了39%,在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三方面各自增加了32%、48%和44%,亦有提及具体的例子,所以并不能只集中看一次性的措施,而是应该看恒常的投放,特区政府绝对是应使则使的。

财政司司长:所以我都希望大家可以帮读者了解,我们要看的都是恒常的支出,恒常支出占我们总数的四分之三,所有支出的四分之三,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现时我们四千多亿元的支出,我们是第一次,今年我们的恒常支出超过三千亿,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现时还有盈余的。

记者:其实,回看你第133段,你都按不同的估算,就推算最快的结构性赤字会在七年之后出现。但其实想问这个估算有没有计及其实去年十二月终审法院裁定综援人士不需要再住满七年,只住满一年就可以申请,这个数其实有没有计算在内呢?如果计算在内,但七年之后会出现一个财政结构性的赤字呢?其实,有没有想过,你回看你的开源方面,其实暂时只加水费,其实有没有想过是怎样可以具体少少开源,特别是现时经济好的时候,加税是较容易些;如果经济一转差时,基本上你就没甚可能去再加税。

财政司司长:其实经济好、经济差都很难加税的。刚才你问第一个问题,就是劳福局的估算,终审法院的决定,就是大约是十二亿一年的,但现时只推行一、两个月,最后有多少,我们暂时都很难估计得到,但这个已计算入去。

记者:其实见到说增加收入保持部门收费,其中一样就是要检讨水费,其实因为个个都要用水,想问加幅是怎样去厘定呢?有没有说大概是多少呢?怕不怕会加重市民负担?与建造海水化淡厂有没有关系?

财政司司长:水费我们过去十九年都没有加过,这个我们现在提出来,我们会就着这方面作出一个检讨,实在是不是要加呢?要加多少呢?这个还未有决定。当然这个与民生是有关的,我们会就着这方面会和有关的人--立法会、市民等等会听听大家的意见。那个直接没有什么关系,都要一段时期才可以做到出来,不过,我一直都觉得我们在这一方面,如果我们自己可以有多些淡水在香港,以后再依赖东江水就会可以减少,但我们初期做出来的容量就不是太多,是百分之五至十,但我相信当科技进步,我们可以化淡的水的量是会增加的。

记者:司长,你好。其实想问开源节流的问题。留意到保障收入那part,你是用了「保障」两个字,而不是用了「增加收入」这个字眼,是不是可以显示政府其实对实施一些增加收入的措施,例如扩阔税阶和加税缺乏信心呢?如果「开源」做不到就是单靠「节流」,是不是可以说未来政府是不会大派福利?

财政司司长:做这些事情,我想要做几步的。我们第一步就是要保障现时,即要做足自己的工夫,怎样可以保障现时的水平,然后我们才想下一步会是怎样,所以,我特意很小心用保障这字形容我们现时希望想做这件事。

记者:司长,你好。刚才司长不断强调与特首的方向是一致,但大家都知道,你都不是属于CY的班底,其实坊间都有一些说法,就是说你「顶」得很辛苦。其实这是否事实呢?你有没意愿做满五年任期呢?

财政司司长:一个问题好了。你的问题太难答。怎会不是班底呢?我在这一班中,一定会是班底。所以我觉得这问题我都摸不着头脑。

记者:会不会做满五年任期?

财政司司长:你觉得我的健康会有问题?我现时的健康是OK的。

记者:想问你刚才说开支不是不可以增加,但是增加的比率就不可以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长。是否都给一个警告梁振英,就是说如果他继续提出一些大幅增加开支的政策,到时就会出现你的估算,又或者会出现问题,到时是不是要加税?是不是一个警告?或者你是不是警告如果他这样做,你就要加税了?

财政司司长:这个不是警告任何人,这是《基本法》第一○七条要求我们做的事,其实,我说出来是让我们的同事知道,做财政的官员大家知道,这个我们是要keep在这水平。

记者:如果他不这样做,你便要加税?

财政司司长:我不相信不这样做。这个我们是大家都要遵守,一个「量入为出」的原则,这一个原则整个政府都会接受。

记者:想问一下,刚才都说到最快七年出现财赤,不是想警告任何人,但都见到CY在《施政报告》说涉及二百五十亿的额外开支,其实他知不知道这个最快七年就会出现财赤这个情况?你有没有告诉他?他知不知呢?抑或是他漠视这情况,继续大手笔花钱呢?还有多一个问题,就是……

财政司司长:或者我先答你这一个问题。我都讲了很多遍,我们现时的财政,甚至我们中期的财政,你看我中期的MRF是健康的,我们这一段时期都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现时我们所有的措施,我们是可以「找到数」的,这个是没问题的。CE当然知道我们这个报告的内容是怎样,我们亦就着这件事,大家都讨论过的,所以,他是明白,亦都大家是接受「量入为出」这个继续是香港政府理财的原则。

记者:想问一问关于长远财政报告,说到关于保障收入,当中有提到说增加部门收入和防止税收的流失,会不会都觉得其实是可以取回收回来的钱都是「杯水车薪」,在140段说到不排除增加税收的任何方法,其实,可不可说说司长会不会有意向究竟是怎样去增加税收?是开征新税种?扩阔税阶抑或是怎样?

财政司司长:我都说过,这个是小组的报告一些提议来的,我们希望小组再进一步可以具体一些,可以有一些再具体的提议,然后我们在政府的层面会再深入去研究这方面的各方面可行性,我们才会推行。但首先,我觉得政府来讲,我们应该自己做足我们要做的事。这些好像是在预算案中说的,我们怎样可以防止税收的流失,调整收费,保持经济的发展,可以保持政府的收入增长幅度。很重要的,首先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怎样保障和扩阔我们现有的收入。这个平衡是很重要的。

记者∶业界非常关注基金互认安排何时达成?你们说过多次达成共识,业界很期待何时会推出?其他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都追得很紧,虽然我们现时的资金池仍然很大,但新加坡甚至卢森堡都紧追我们,你们如何看?基金互认安排何时推出?

财政司司长:基金方面,我找陈局长(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回答一下。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我们常提到民生的政策,要与内地商讨推出政策,中间有很多考虑,时间方面大家要磋商。基金互认安排的进展相当好,据我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大致上已经解决了,何时拍板和宣布?我也希望快些。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2时15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