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今日(一月二十七日)出席「港珠合作专责小组」首次会议后,在珠海与传媒的谈话全文:
记者:可否谈谈刚才会议的工作是怎样吗?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今天是香港和珠海的专责小组第一次会议,大家刚才都见证了我和珠海市市长签署了双方合作的备忘录(见附件《关於加强港珠合作的意向书》)。在会议上,我们集中讨论了香港和珠海在未来的合作方向和一些看法。总的来说,双方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等的发展交换了意见,归纳可以说是我们大家都认同有三方面的策略性意义。
第一,港珠澳大桥落成后,对未来香港、珠海以至粤港澳这个区域有很重要的策略性转变。举例来说,我们在会议上提到,现在由珠海市去香港的货柜码头或香港国际机场,如果走陆路的话大概要接近二百公里,时间可能要三、四个小时。但随港珠澳大桥落成后,来往这两个地方,走陆路只是大概四十五至六十公里,时间大幅由四个小时左右,下降至四十五至七十五分钟左右。大家都可以知道这个转变,可以说是带来一个很根本性的改变,对两地的经贸、社会人员和双方面的交流是一个很不同的改变,对生活模式也是很不同的改变,两地人员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更多机会白天上班,晚上返回自己的居住的地方。加上现时水路的船,一日只有数班,所以陆路(交通)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我们亦讨论到随港珠澳大桥落成,首先对双方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例如对香港方面来说,我们「落地」的地方是大屿山,所以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到大屿山的发展。刚才我们在会议上,发展局的同事亦交代了在大屿山,我们除了基础建设外,商住发展模式的初步构想是怎样。珠海方面亦介绍了随港珠澳大桥的落成,他们对经贸的提升,进而到社会管理,甚至制度改革方面,都觉得香港可以多点帮忙。
第二方面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策略方向是横琴新区的建设。我们刚才也听了横琴新区的介绍,主要是横琴产业是多元化,譬如在会上他们也提到,与前海比较,前海的地方没有那么大和前海是比较集中现代服务业,但横琴是多元化的。我在会上也特别提出,如何可以更吸引香港人去工作、投资或生活在横琴呢?现时横琴边境的模式叫做一线管人、二线管货、一线放松、二线管住,但现时陆路一线方面,横琴只是和澳门有一个通道,香港则未有,我在会上也提出可能未来其中一个探讨方向是否在一线那儿,在港珠澳大桥下来以后,我们也可以有一个一线,即是放松的,只是管理人、货就可以放松呢?那样横琴新区便更有吸引力。
横琴的区域性发展潜力更加是在粤港澳自贸区这方面,因为大家都记得广东省方面提到,粤港澳自贸区有三个板块,横琴是其中一个,所以我们和横琴的合作变成也是区域性,粤港澳三方面一个颇好的合作平台。
最后一方面是一个比较中期性的看法,就是不单是香港和珠海的发展,随港珠澳大桥落成以后,我们和广东的西部,即粤西方面,也有一个很策略性的合作关系,因为珠海就在粤西和香港中间,变成我们和珠海可以共同招商,共同向粤西投资者利用好珠海和香港这个平台,无论是货流、人流,甚至是资金流都可以这样通过。刚才珠海书记方面也同样提到粤西的战略性意义,他甚至提出可否用珠海和香港的名义,我们邀请粤西方面几个城市的负责人,在今年内找个机会向他们讲解一下,随港珠澳大桥落成后,对整个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很根本性的转变是怎样,与他们分享,大家也可以探讨以后的合作。基本上我们刚才是从这数方面去交流。
记者:有没有提到发展大屿山对港珠澳的经济效益是怎样?以及双方有否担心梁振英刚刚才说要发展大屿山,但二○一六年便通车,那交通配套是跟不上?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我们刚才在会上仍然确定二○一六年年底是我们共同落成通车的目标来的。因为港珠澳大桥从设计、规划到落成都差不多超过十年,所以我们也很高兴在会上双方可以确认到工程的进度是如期的。大屿山发展是随(港珠澳)大桥的落成,我们也看到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家也看到在最近数年,特别是内地南方的经济发展,两地人员的交往那么多,大屿山的而且确潜力很大,可能是比起十多年前规划时,我们也未看到那么丰富的人力和商机资源,所以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内提出是有其道理的。时间性方面,现在发展局的同事正在筹划当中,具体的掌握我想由发展局同事和大家再交代吧。我相信首先我们能够通车、落成了以后,令两地居民,不单是珠海、香港,包括广东西面,习惯了这条桥是那么方便快捷,人流货流通畅了以后,大屿山发展的商机基础能更加好。当然我们在规划大屿山发展时要考虑到环境、飞机航道等很多因素。这个发展局会掌握的。
记者:我想问一下,就是香港不是要建第三跑道嘛,珠海机场的位置未来是怎样?还是会继续跟香港合作吗?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刚才我们在会议上也谈到香港和珠海机场未来合作的方向。珠海方面提出珠海机场现在的客运量也在上升,而且他们也觉得潜力还是蛮好的。在会议上我们没有提到香港第三跑道对珠海机场的影响,反而我们提出的是珠海、广州以至是香港、澳门在很近的距离内已经有四个机场,是不是可以有更多合作的空间?当然这事机场管理局也有参与。我们刚才在会议上也提到,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看看能否进一步强化这个合作,而且从这个方便旅客的角度来看,譬如说我们在会议上也提到巴士、穿梭巴士是不是可以增加等以方便旅客的使用,这个我看往后我们的工作还是可以往这方面去探讨,所以我觉得今天的会议是开得蛮好的。你也看到珠海方面书记也出来了,而且书记也提到、我也提到,就是这个合作的机制只是去年(提出)而已,去年七月份的时候,香港的政务司司长和我两个到珠海访问,我们也去了横琴去谈。当时司长和书记谈的时候,书记说可不可以成立一个合作机制去制度化这个合作,半年已经通过行政长官和(广东省)省长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成立,今天我们已是第一次开会,所以我觉得不仅是香港,珠海也和我们一样是非常高效率的城市,所以我对未来合作的方向以至是速度等是蛮乐观的。
记者:民调说六成六的人都支持「公民提名」,但林郑说民意不可以违背宪制的基础,但之后问(她)是否为政府护航、为中央护航,她就说现在也不可以斩钉截铁地否定任何定案。其实这句说话是否有矛盾呢?如果民意是真的坚持要有「公民提名」时,政府会怎算呢?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我们其实一早已在谘询文件内表明,任何方案必须要在法律上能过关、政治上得到市民支持,也要得到立法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才能落实得到。第三当然是实际操作上可行才成,不可以天马行空。
我想司长昨日所说的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任何方案也要符合《基本法》的要求,特别《基本法》第四十五条,我留意到报纸报道,说是一整句,是要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去普选产生的。我们不可以一方面说要普选,但就不要提名委员会,是不可以的,因为是一句说话内,我们必须要全面来落实第四十五条,这个是它的意思。
至於民意调查方面,我未看到港大民意调查的问题本身。但我自己相信政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亦相信市民需要有一个掌握和了解才可以下到一个英文叫informed decision,即是要充分掌握到资讯才可以判断到,不可以单纯一个简单的问题:「公民提名」你喜不喜欢?我不知道它的问题是否这样,这样可能未必达到科学化的水平也说不定,但我不敢具体评论,因我未看过问题。我只想提出,任何民意调查其实是需要让市民掌握多些资讯,在问题本身来说也要让市民知道他在考虑时究竟要作出一些什么考虑点、什么考虑因素,然后回答时可能参考价值会较高。
记者:即是政府现在都不会考虑任何民调的结果?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不是的,凡是有参考价值、科学化的民调我们当然会参考。不过,在政改的问题上,在我们以往的经验来说,不可以就这样纯粹一句半句很简单化的,没有将法律基础、没有将那个考虑点来提出,然后才去问问题的话,那可能市民回答时未必很准确掌握到。不过我必须要讲我自己未看过调查,所以我说的未必公道,希望大家包涵。谢谢!
完
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8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