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与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今日(一月二十五日)出席一个电台节目后,与传媒的谈话全文:

记者:对於申诉专员说九巴,要求他们检讨何为脱班的定义和惩处机制,局方会如何督促运输署进行,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关於申诉专员的报告,其实运输署都发表了声明,指出我们会很认真跟进申诉专员的一些建议。其实比较受关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如何去定义巴士脱班的情况。申诉专员说不要只计算每天是否有齐所有班次,还要考虑每个班次有没有延误的状况和延误的程度。我们同意对於延误,是需要关注的,事实上过去也有关注。我们要了解什么情况下出现,如果某些班次经常延误,是否路面交通出了问题?是否比如说有挤塞,要我们检讨道路的管理,或者有新道路的要求等,我们都觉得重要的。我们当然不会容许巴士公司随便更改班次的时间而保持每天有若干班(次)便可以,所以我们会细心去看。但原定的班次率也有其目的,这是作为我们监管巴士公司整体服务表现(的准则),我们会再细心去看看。

  另一个关於惩罚机制。现时的惩罚机制,法律上可以去到行政会议,有决定便罚款。申诉专员说,是否动不动就要去到行政会议呢?有没有其他的罚款安排呢?我们会看看。但我要强调一点,巴士和铁路有少许不同。现时我们对港铁公司有一个惩罚机制,如果其服务受影响超过某一段时间便要罚款。但铁路路轨本身是专用的,不受其他交通工具或人为因素影响。不过巴士来说,它使用路面,这是任何其他交通工具也可以使用,是比较开放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有一个根本的分别。但我们承诺了会跟进这个建议,看看可行性如何,也要看看其他地区如何做,希望稍后我们会有一些看法。

记者:但其实一般市民,大家等巴士也会想见到多少分钟(巴士)会到,但现时(巴士公司)没有按这个表。政府和他们商讨时,会否也希望他们做到平均,让市民不用等一个小时、等四十分钟也等不到一班车?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们要很小心了解和分析目前的延误状况如何。如果延误比原定的高出很多的时间,我们便要问,究竟是否原定的时间过分乐观、不实际呢?还是有其他的突发原因呢?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分析的基础,然后去定究竟合理的班次应是如何比较好。但我同意,定了班次的目标,一定大抵上要依循这个班次的安排。尽管可能在路面交通上,有时的确有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但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在设计班次时考虑到。

记者:有关房屋问题方面,刚才局长於节目都有讲到挑战都很大,在未来十年的房屋供应,可否讲一下这方面的挑战,与及第二方面,施政报告都有提到会增加密度,是否先出「口术」,让市民心里有预算将来会增加密度?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关於土地使用,特别是房屋发展方面密度的增加,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先生都讲过,稍后他会再进一步……因为下星期三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及房屋事务委员会有联席会议,到时会讲一下房屋用地的供应,密度问题都会讲,我们会详细解释的。至於未来十年,由於我们有这么大规模的房屋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在公营房屋方面,我们讲的是十年二十八万(个单位),而由於目前的五年很多建造工程都已开展,(单位)数目不可以怎样改变,所以很多的增加、增幅主要在其后的五年。所以大抵上,后五年比前五年会增多一倍半,所以挑战很大。挑战大有几方面:第一,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土地,以及这些土地可以作房屋发展用的时间是否可以配合。还有我们发展很多公屋项目,都需要做前期的工作,包括地区的谘询,规划上的程序,规划程序都需要时间,而谘询亦都有时因应地区不同的关注而需要用多少许时间,所以我们要看这些是否比较顺利。社区上及社会整体的利益,有些时候如果有不同,怎样可以平衡得好些。还有建造业人手的承受能力,房委会(房屋委员会)本身,如果是公营房屋来说,它的资源等等,这些都是挑战。但我们认为这些挑战,如果社会整体都认同房屋问题是我们的首要问题,我们希望尽快、尽量去解决问题。有这个决心,在平衡各方面的考虑时,希望做得好些。但即使是平衡了因素,在交通、环境上,我们都一定要达到一个合理的标准。

记者:私楼方面,去年只有八千三百个(个单位),少了一成七,其实有业界认为是否政府在批地时较严谨?如果未来要四十七万个(单位)的话,十年要十九万个私楼(单位),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信心地产商可以配合到,做到每年达到万九的目标?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落成量如单看某一年未必可以作准,因为它很受之前究竟是何时取得土地,当年的供应是怎样,以及开始施工的时间,很多因素影响。所以我觉得看私楼的落成适宜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政府方面通常用三、四年,看趋势会比较清楚些。目前来说,我们看未来的三、四年会有七万一千个单位左右,当中有五万个已动工。至於审批时间,不存在增加了不必要的步骤,事实上在新政府上任之后,我们都很注意到怎样尽快、尽量将审批流程、规划、图则的审批,甚至批准预售等的流程尽量做得好些、有效率些。我知道发展局在这方面亦做了不少工夫,所以社会可以安心。从政府来说,不单希望公营房屋我们可以增加,私楼都需要的,我们希望维持一个稳定的私人楼市。



2014年1月25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2时0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