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财政司司长出席中总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一月十日)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的致辞全文:

杨会长、各位嘉宾:

  大家好。

  我很高兴今天参加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和大家分享我对环球经济、三中全会后的中港经济及上海自贸区三方面的一些看法。

环球经济展望
------

  首先,环球经济的展望。

  明年的环球经济发展存在非常多变数。大家看到欧美经济最近稍为改善,没有出现过往两年欧债危机、过往两年财政悬崖那样的严峻局面;去年年中,因为美国联储局暗示退市,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尼和巴西都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令到利息和汇率都有大幅度的波动。如今,市场逐渐稳定回来。不过,环球经济要重返较正常的增长轨道,还有不少困难要克服。

  首先,美国经济扩张仍然欠缺可靠的引擎去驱动,能否持续增长依然存在非常大的变数。虽然民主、共和两党在去年十二月达成协议化解了财政预算上的争议,并且减少今明两年自动削赤的力度,但是美国国债规模已经非常大,依靠政府开支、纯粹依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往后经济复苏是仍然需要依靠私营部门去带动。但是美国失业率至今依然相当高会带来不少问题。今年私人消费和商业投资能否持续转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要拭目以待。

  另一个重要的变数是美国退市的安排。联储局去年十二月决定开始缩减第三轮购买资产的规模,但亦强调会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和超低利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不过,未来联储局退市的步伐,其实还要视乎美国经济和劳工市场的表现才可以确定,当中当然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美国以外,欧洲和日本的复苏之路亦崎岖不平。虽然去年年中,欧元区已经摆脱多季的衰退现象,不过,区内双位数字的失业率、持续的财政整顿、仍然等候复元的信贷市场等,都会削弱区内增长的动力。

  日本经济去年回复轻微增长,但是,许多结构性改革的具体细节还未议定,增长势头能否持续还是未知之数。同时,日本政府为了遏制债务日益膨胀,今明两年会分两次,将销售税税率提高一倍。即使有财政刺激的缓冲,提高销售税对日本脆弱的经济复苏仍然是严峻的考验。如果经济增长转弱,日本央行可能又会加强印制钞票的力度,这可能会使日圆再下滑,令区内汇率再度波动。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经济基调是依然薄弱的,他们的入口需求能否持续反弹仍然需要观察。短期来讲,香港出口的表现可能会继续波动,受到我们传统市场疲弱需求的影响。同时,在宽松的环球货币政策之下,本港短期利率仍然是接近零,长期利率亦处於接近历史性低位。在美国退市的阴霾之下,息口向上将成为今后的大趋势。投资者应该留意,美国一旦展开退市行动,可能会引发利息上升和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金融市场和外汇价格也可能大幅波动,新兴市场会再度受到冲击。我们会密切注视有关的发展和这些发展对本港经济的影响。

  相比之下,内地经济一直保持强劲,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一个稳健的锚。去年头三季,内地经济在内需的带动下,增长保持在7.5%以上。近月,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录得可观的增幅。不过,内地的出口表现仍然受到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复苏步伐影响。此外,内地虽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看来将会以较针对性的手段实施,避免一刀切大兴土木。货币政策亦趋於审慎,以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控制债务风险的目标。在这些因素之下,内地经济增长预料会转为以重质为主,不会再出现过去三十年双位数字的高速扩张。

  内地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较快,加上亚洲地区的经济基调相对良好,为香港的商品外贸和服务输出会提供一定的缓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十月预测,亚洲发展中地区和内地经济将於今年分别增长6.5%和7.3%,远高於先进经济体2%的增速。

  内部经济方面,香港劳工市场现时仍然处於全民就业状态,本地消费市道可望保持平稳。大型基建工程持续进行,访港旅游业仍然录得增长,应该可以为本地经济提供增长动力。

  但是,我也注意到,最近零售增长有所放缓,私营工程进度也有减慢的迹象。这些都是令人关注的指标。我会密切继续留意外围和内部发展,并在二月底发表《二零一四至一五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时一并公布二零一四年具体的经济增长预测。

三中全会后的中港经济
----------

  接,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如何看三中全会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预示。

  三中全会在去年十一月举行,为国家未来深化开放改革定调。在经济改革的问题上,特别提及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自贸区的建设等。

  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中央政府决心透过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加强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与世界不同的经济体进一步接轨。这将为香港各行各业带来更多投资贸易的契机。

  在金融领域上,国家将会继续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之下,有秩序地推进资本帐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过去几年,香港凭先行者的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业界更积极开发不同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我认为人民币业务在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人民币的跨境交易使用还处於起步阶段,只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一成多,但是当中接近九成是在香港进行,证明我们业界是积极紧靠市场的。

  政府会继续努力帮助业界拓展人民币业务,跟内地有关部门积极研究扩大人民币每天兑换额度,和其他离岸中心合作推广人民币第三者使用,研发新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工具,和寻找扩大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等。

  另外,随内地急速发展,中产阶级积累大量财富,去年十一月全国的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就高达103万亿人民币。大家或者都知道,一万亿是「一」跟十二个零,是个天文数字。103万亿人民币就差不多等於香港金融体系存款总额的15倍,或者大约等於香港二零一二年资产管理总值的10倍。庞大的国民储蓄,加上人口老化等因素,可以预见内地资产管理业务将大有作为。随资本帐逐步开放,香港业界应该可以分一杯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一项研究,如果中国资本帐全面开放,国内同胞的海外资产存量会在几年内大幅增加,金额会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二零一二年的数字计算,这相当於二万多亿美元,潜力真是相当大。

  香港在基金管理业具备相当规模,并拥有体制上的优势,二零一二年管理的总资产值超过12万亿港元,并且拥有投资世界不同市场的多种类产品,可以为国内的储蓄提供新的投资渠道,达致分散风险和提升回报的目标。香港证监会和内地相关部委已经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研究两地零售基金互认和跨境发售的建议,为开发这个重要市场铺路。

  除了金融业之外,内地透过加速城镇化和其他措施,转向以消费和服务业来带动经济,这将为本港服务业提供一个高增长的市场。在CEPA的框架下,香港多个服务行业已经可以以优惠待遇在内地开设业务。去年八月签署的《补充协议十》,已经从今年年初起生效。我希望各位尽量利用这些措施,到内地发掘新的机遇。

迎接自贸区的挑战和机遇
-----------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些观察。

  首先,自贸区虽然是设於上海,但是目标是为国家转型升级作政策试验。因此,在区内试验的政策都强调可复制性,而不是专门为个别城市提供独特的政策优惠,目标是长远使国家更加开放、更加有竞争力。香港是内地最大的投资者,我们对中国的市场认识最深,我们亦有最大的人脉和商务网络。我相信香港的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

  其次,香港有成熟高效的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这些都是香港独特的优势。我相信香港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之下,将会继续是国家金融改革过程中,最理想的试验场。香港可以发挥规避外部风险的防火墙功能,协助国家进一步试验开放资本帐项目和其他金融改革。

  当然,我们必须时刻作好准备,应对未来的机会和未来的挑战。

  首先,自贸区的试验强调可复制性,我们应该留意自贸区的政策发展,在通过CEPA和地区合作框架协议的平台,积极研究在粤港地区的先行先试原则下作同样的试验,发挥香港的优势,帮助国家加速实现三中全会定下的深化改革目标。

  另外,上海是港商进入大陆的重要门户,自贸区的成立应该可以为沪港两地带来更多合作的空间。我们应该透过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开创更多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合作领域,配合国家的整体发展。

  香港亦应该要不断在人才、市场基建、市场质素等多方面自我完善,强化自身优势。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继续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加强发展资产管理中心的优势,积极发展不同种类的债券。我们正在进行工作,完善信托法,为发行伊斯兰债券订立法律框架,完善开放式投资公司(OEIC)的监管框架,为私募基金提供税务宽免等。

  总括而言,我们希望从各方面的工作可以令香港的金融业更加多元化、向更高增值方面发展,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为内地金融业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除了深化跟内地的关系,我们也要加强传统市场和开拓其他新市场的机遇,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枢纽的地位。东盟国家共有六亿人口,可为香港厂家提供较低成本的土地和较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此外,东盟国家的中产人口比例急速增加,亦可以为业界带来大量商机。

结论
--

  各位,欧、美、日经济前景依然面对重重挑战,加上联储局的退市部署至今尚未明朗,在这情况之下,香港背靠内地稳健的经济实力,可谓有主场之利。我们须要灵活把握面前的机遇,就像踢足球一样,随时调整队形和战术,制订最好策略,发挥自身的优势,既为国家深化开放改革作出贡献,亦藉此获得自己的利益。

  二零一四年刚刚开始,农历马年将至,我谨祝愿在座各位新年快乐、龙马精神。

  多谢各位!



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32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