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文化博物馆展览带观众走进古琴艺术的世界(附图)
***********************

  现在通称「古琴」的「琴」作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今年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香港文化博物馆与蔡昌寿辶琴学会合作筹办「香江琴缘」展览,向市民介绍古琴艺术在香港传承的一点薪火。展览由明日(十二月十二日)起至明年三月十日於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

  展览的开幕礼今日(十二月十一日)於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主礼嘉宾分别为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文物及博物馆)吴志华博士、蔡昌寿辶琴学会会长蔡昌寿、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主席余少华教授、蔡昌寿辶琴学会副会长关嘉汇,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馆总馆长黄秀兰。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欣赏古琴艺术时,除了可研究琴人技巧与演绎,更不可忽略辶(「辶」音琢,是「劈、削」的意思,古人惯称造琴为辶琴)琴的艺术本身是一种集木艺、漆艺、书法、音乐的传统造琴艺术,制作出的琴器都是精致的艺术品。

  在香港,一直有琴人将「辶琴」和「弹琴」艺术传承,不但将两者结合,亲手辶琴给自己弹奏,而且将辶琴本身视为一种艺术创作。当中一位将毕生的热诚贯注於宏扬古琴艺术的琴人蔡昌寿,除了成立蔡昌寿辶琴学会外,更在年届八十岁仍然坚持每周亲自将毕生所学「口传心授」予一众本地琴人,培养辶琴人才,薪传古琴文化。

  是次展览以「传统手工艺」和「表演艺术」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为切入点,围绕辶琴和弹琴艺术,贯串琴人、琴器、琴弦、琴曲、琴谱,把古琴的结构、弹奏特色,以及在现今社会的承传都一一罗列,带观众走进清幽淡雅的古琴世界。展览的其中一个亮点是重构的辶琴工作间,透过实物介绍制造古琴的主要工序和技巧,让观众感受清音背后辶琴人的灵心巧手。

  有关展览详情,请浏览香港文化博物馆的相关网页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exhibitions/exhibition_details.aspx?exid=212,或致电:二一八○ 八一八八查询。

  香港文化博物馆位於沙田文林路一号,开放时间为平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上午十时至晚上七时,圣诞节前夕及农历年除夕提早於下午五时休馆,逢星期二(公众假期除外)及农历年初一、二休息。入场费十元,全日制学生、残疾人士及六十岁或以上高龄人士可获半价优惠。团体票为七元,适用於购买二十张或以上入场票的参观者。逢星期三免费入场。



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52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