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就「制订政策时需以『港人优先』为依归」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昨日(十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制订政策时需以『港人优先』为依归」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多谢刚才三十多位议员的发言,多位议员提到当前的房屋问题是供应不足,造成资源争夺、社会分化和矛盾恶化。导致房屋供应不足的原因其实有近有远,有本地的成因,也跟环球经济的起伏有关,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细数。

  我明白,亦承认现时确实存在建屋量不足的事实,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於尽快和尽量加大建屋量。本届政府采取了供应主导策略,长远和根本地解决供求失衡的情况。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支持政府从多方面觅地建屋,造地起楼,地尽其用,增加房屋供应,满足需要,纾缓多方面的社会矛盾。

  在房屋的长远规划方面,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发表了谘询文件,描绘了房屋发展的远景,现在正谘询全港居民。

  谘询文件除了提出未来十年要新增470,000个房屋单位外,亦建议未来新的房屋供应的比例以公营房屋为主,公私营的比例建议是六比四。公营房屋是包括出租公屋及获资助的居屋,这些公共房屋的分配是体现了「港人优先」这个原则,体现了香港的资源是直接用在香港人的身上,而在我们这里所说的、房屋政策所说的「港人优先」的港人,是指具备香港永久性居民这个资格的人士,这是有清楚的法律界定,当中是没有分种族、籍贯或肤色的。

  我在这里想澄清一点,梁家杰议员刚才提到公屋轮候册里面的人很多,但在这里我想指出,这里基本上是没有很多境外的人士,因为我们公屋的分配,必须是家庭的成员最少有一半是香港的永久性居民。

  我在这里重申,政府在目前房屋供应紧张的情况之下,会优先照顾港人的住屋及置居需要。房委会及房协的公营房屋的申请资格,一直以来都是确保「港人优先」。包括买家印花税在内的需求管理措施,就是有效地增加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购买住宅物业的成本,确保「港人优先」置居。这方面我很多谢范国威议员,支持我们在这方面的管理需求措施。

  发展局推出的「港人港地」措施,亦是运用土地作住宅发展的时候,优先照顾香港永久性居民。发展局已经在两幅位於启德发展区的用地加入了相关的卖地条款,以试行「港人港地」措施,而有关的用地亦在本年六月售出。

  范议员问到,今年卖地计划中为何没有实施「港人港地」措施的用地。正如行政长官在去年八月三十日公布房屋及土地供应政策时表示,「港人港地」措施是透过推出新土地的卖地条款落实,措施甚具灵活性。政府亦不排除在更多合适的用地上,可以参照两幅启德用地的模式,透过地契条款试行「港人港地」。

  刚才范议员亦问到,为何一些父母均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未成年香港永久性居民,即双非儿童,可获豁免缴交买家印花税。这是否会构成漏洞呢?我在这里想指出,我们的政策原意,是所有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置居需要,均应获优先照顾。故此,符合条例草案下有关要求的所有香港永久性居民,即使他们是未成年的人士,均应同样地获豁免缴交买家印花税。然而,由於他们没有能力签订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如果他们需要获得住宅物业,现实上须由其他人代其行事。因此,条例草案才建议,如住宅物业是由未成年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监护人或受托人代表他们购买,有关交易亦应获豁免缴交买家印花税。当然,有议员关注这安排会否造成漏洞。我们需要指出,在我们现时构想的机制下,税务局将会以行政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洞。

  对於有议员亦建议采取进一步措施收紧有关安排,我们正在深入研究,不过我们必须指出,如随意或武断地对父母均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未成年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买家印花税豁免上实施限制,很可能属歧视行为,并可能会侵犯有关香港永久性居民获得平等对待的权利,这样可能会受到法律上的挑战。

  刚才马逢国议员提醒政府,「港人优先」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听起来比较空泛,在落实具体政策上需要小心,不能造成强烈的排他性。吴亮星议员亦提醒,这个概念不要变成一种保护主义。这些提醒都是十分具好意的,而且十分适当。我在此请议员放心,有关公共房屋分配的具体政策,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受得起时间考验,而大家亦接受,亦没有争议。至於征收买家印花税,香港永久性居民获得豁免,正如刚才马议员所说,这只属临时安排,亦如我们所说,只是供应紧张的时候,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

  我们看到各项需求管理措施,包括买家印花税,已经有效遏止市场亢奋,并扭转公众对物业价格只升不跌的预期,从而减低了物业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可以说,在物业市场回复正常之前,政府无意撤回这些措施或减轻其力度。若我们现在撤回这些措施或减轻其力度,将无可避免地影响物业市场,并且向社会发出错误的信息,令公众怀疑我们稳定楼市的决心,楼市亦可能因此重拾非理性的亢奋循环,令政府冷却楼市的努力前功尽废。这对资产市场来说带来更大的泡沫风险,对宏观经济亦造成更大的伤害,令市民的整体利益受损。

  最后,我在此再次强调,政府明白房屋问题是极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当前供应紧张、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政府会继续优先照顾港人的住屋和置居需要。多谢主席。



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时1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