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务司司长暨扶贫委员会主席出席扶贫委员会高峰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暨扶贫委员会主席林郑月娥今日(九月二十八日)出席扶贫委员会高峰会的致辞全文:

行政长官、各位扶贫委员会委员、各位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

  早晨!今日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把我们过去十个月的工作向大家作一个简介。稍后的二十多分钟可能我会为大家提供很多很多的数字,但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唯有是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持,特区政府可以开展重要的扶贫工作。所以,今日只是我们扶贫委员会或者特区政府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大量的工作必须继续坚持地去做,亦希望在座每一位朋友能够参与往后的工作。

  行政长官在刚才的发言中,已经阐述了他的理念,希望能够给我们全港市民享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亦希望青壮年人可以自力更生,但是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是要帮助一些有需要的群体。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纾缓到贫穷的问题,推动到均衡的经济发展,让不同阶层的市民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建立一个合理和可持续的社会福利制度,帮助有需要的群体。这一句简单说话:「让香港不同阶层的市民分享发展的成果」,其实就是决定了我们今次订定「贫穷线」的基本理念和概念,稍后会向大家再介绍。

  在行政长官的政纲中,首要工作是重设这个扶贫委员会,全面检视贫穷的形态和成因,研究和处理贫穷问题,以及推展具体的工作。刚才大家已经看过了,虽然过去的十个月,我们很多委员会都是不断地工作,努力去做这个「贫穷线」,但都没有忽视行动,其实很多扶贫的行动已经在进行中。

  我特别对于扶贫委员会每一位成员表示深切的谢意。如果没有他们全力的合作和努力,我们很难在今日能够向大家公布这个「贫穷线」。我想强调今次扶贫委员会的组成是以多界别、有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相当强的方法来做。一共有18位来自不同政党,包括四位立法会议员、工会组织、学者、商界和福利机构组成,再加有四位局长担任成员,由我自己担任主席。

  最近的报道说在这个委员会内有很多争拗,结果是由政务司司长一锤定音。我可以在这里澄清,我并不是一锤定音。我作为扶贫委员会主席的功能,是给予这么富包括性的委员会,大家在一个互谅互让的情况下,为了尽早能够订定「贫穷线」,作为我们扶贫措施的基础,而达致一个相对是一个整体的共识。

  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不能够在过去十个月只做一些数字编制和理论的工作,所以扶贫委员会是有六个专责小组,四个是从政策层面来审视香港的贫穷问题,而两个我会称之为一个行动委员会,分别是关爱基金和社会创新及创意发展基金。

  除了扶贫委员会里面的18位非官方成员和四位局长,在这些专责小组内,我们一共增补了59名委员。如果大家刚才看到我们扶贫委员会(的专责小组)有一些主席、副主席,都是社会上重要的人士,其实在增补委员中都是粒粒皆星。在这里非常感谢增补委员在过去一段日子的工作。

  我们今日其实亦是向大家交第一份的成绩表。在今日发放的资料中有一份小册子交代扶贫委员会在过去十个月的工作;亦有一个关爱基金的小册子,就是交代了关爱基金一共24个项目,有18个已经在进行当中,有6个是新增加由扶贫委员会通过,总承担是超过12亿元。

  制订「贫穷线」的背景已经由行政长官刚才阐述了,我们要先更好掌握本港的贫穷情况,才能够对焦地去做扶贫工作。今日出版的《2012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是一本相当有价值、有意义的报告书,我会形容当我们出了这本报告书,以及往后每一年去就香港贫穷情况出一份报告书,香港的贫穷问题是无所遁形,是会展示在各位的面前,是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处理。

  制订「贫穷线」是我们首要的工作,我们先交由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做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再在扶贫委员会大会中达致一个共识。大量的数据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包括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的经济分析部和政府统计处负责。

  「贫穷线」有三大功能。第一,是帮助我们了解香港的贫穷情况,以及分析贫穷住户人口的特征。第二,就是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进入了一些所谓evidence based,是由数据去决定或是引导我们做一些对焦的扶贫政策,确保公共资源用得其所。第三,当然是审视政策的成效,特别是在一段时间内,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到当特区政府说推出某一些的扶贫政策,投入一些资源,其实是有没有成效呢?

  「穷贫线」的制订方法在不同的经济体系有不同的做法。我们选择了要用五个原则来决定怎样去制订这条「贫穷线」。第一,是易于量度,这个大家都应该很明白;第二,它应该有一定的国际可比性,让香港能够与其他经济体系在扶贫工作上作一个比较;第三,当然要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持;第四,是具成本效益,所谓具成本效益,就是我们不能够重新、全部的数据的搜集都是一些新的做法,我们在现有的、已经很丰富的数据搜集中选择一些最适合的数据来支持这项工作;第五,是容易整理和解读。

  希望大家听了这二十多分钟后,对于「贫穷线」的制订和香港的贫穷情况,都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一经制订是需要按年更新,利便监察。所以这个正正是突显了这一届政府的决心,我们并不是再做一个一次过的工作,我们往后每一年都会向社会交代,我们的贫穷工作有什么成效。

  经扶贫委员会很多次的讨论,甚至是争拗之后,大体同意了的「贫穷线」,我们采纳一个相对贫穷的概念。相对贫穷的概念其实在很多外国的经济体系都有使用的,例如是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至欧盟。所谓相对贫穷的概念就是用一个每月住户入息中位数的一个百分比来划线。所以当整体经济状况好,收入增加时,大家可以期望到这条线会上升,我们亦期望到稍为在这条线以下人士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

  我们采纳的相对贫穷用每月住户入息中位数百分之五十划线,与在公民社会过往一段日子使用的大体上概念是相同的,譬如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以至乐施会一直都是沿用这种基础,所以我们相信今日公布是会有一定的社会认受性。唯一的分别,就是因为非政府组织只能够掌握到我们出版的数据,换句话说,他们是用我们每月进行和颁布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得来的数据General Household Survey。但在这些数据中的收入其实已经包含了政府透过一些政策而转移给一些家庭的收入,譬如是综援金、学生补贴,为了要清晰去量度成效,大家都知道,很多时我们都有一个所谓「之前」和「之后」,这样才能够比较到某一种政策的成效。所以我们做这个相对贫穷划线的每月住户入息中位数是特别撇除税项和福利转移,即是说是在政府政策介入之前,假设特区政府什么扶贫工作都没有做,香港每月住户入息中位数百分之五十就订为这一条相对贫穷的「贫穷线」,但差别并不太大,我们也对比过社联和乐施会的数字,大体上的差别并不太大,而往后我们都会用这个比较准确的方法来制订香港的「贫穷线」。

  任何的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制订的「贫穷线」,甚至外国地方所制订的「贫穷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我们只能够使用一个单一指标--就是收入、住户的收入,并没有考虑到资产和负债。事实上,到今日为止,我们在香港亦不掌握,亦很难去搜集有关住户资产的数据。因此,部分的贫穷人口,即是说他处于这条「贫穷线」之下的人口,他们未必一定是贫穷,如果他是属于高资产,只不过是低收入的一个组群,所以或许会夸大了贫穷人口。

  第二,就是「贫穷线」是一个分析和量度的工具,如果大家记得我提刚才的三大功能,它本身并不是一条「扶贫线」,即是并不是说所有政府提供的援助都只是帮助线下的人,所以它并不是一条「扶贫线」,亦不应该直接与我们的社会援助计划挂钩。

  第三,由于是采用相对贫穷这个概念,当然我们永远都会有贫穷人口。刚才行政长官所讲的五个大原则中亦清楚指出,我们是没有可能完全消灭贫富悬殊或者贫穷这个状况。

  在讨论中,虽然我说有整体的共识,但当然亦有一些少数的意见,所以我都很坦白向大家说,在委员会中有很少数的委员提出应该另订一个较百分之五十为高的「贫穷线」就视之为「贫穷风险线」即是at risk poverty,或是额外再订定一条基本生活保障线,但这些少数的意见暂时没有被纳入我们这一套的分析和数据中。

  这个是最重要的图表,究竟香港的「贫穷线」按住户人数划分是多少呢?这方面我们一共做了四年的分析,由二○○九年至二○一二年,在二○一二年的「贫穷线」一人住户是3,600元,二人是7,700元,三人11,500元,四人家庭是14,300元,五人家庭是14,800元,六人或以上的家庭是15,800元。

  大家会看到过去四年这条「贫穷线」都是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受惠于经济的增长,就业理想,以及最重要的是法定最低工资在二○一一年推出。

  我看到好像有些朋友想记录一些数字,这是不需要的,因为稍后在小休时,我们会把这一套投影片的硬件发放给大家,方便大家在下一节作交流和方便传媒在稍后的记者会提问。

  或者有人会问这条「贫穷线」是否只升不跌呢?只要看回过去十年的数据就会发觉并不是的,起码有两段时间香港的住户入息中位数是下跌的,包括在二○○三年,大家都明白当年是怎样的经济状况,以及二○○九年的金融海啸时,这几条线都是呈一个下跌的趋势。

  在怎样计算贫穷人口方面,这是争拗得最多的地方。当我们有了一条政府介入前的「贫穷线」,我们要做知道政府介入之后的情况如何,我们的贫穷人口会随着政府的政策介入而有所改变,究竟政府政策的介入,而可以直接帮助到贫穷人口的下降,是哪一些政府的介入呢?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

  在这个图表中,大家会看到,在左面的是今次我们纳入所谓经过政府介入后而改善了的贫穷状况的措施,当然是要除税。但在今次的讨论中,其实税制和税项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大家都知道,香港的税制是低和简单,而且是有免税额的,所以低收入的家庭其实很多都未必会有税务的负担。但是现金的转移是相当多的,我们的福利政策,以今年的预算案是超过500亿元,起码大半是投放在现金的福利制度中,所以我们要加回给这些住户,是政府转移了给他们的恒常的现金,恒常即是说它已经是政策的一部分,并不是说这个月给,下个月不给或是一年只是给一次,这种一次过性质的现金补助。

  有很多例子,我只讲一些重要的,包括社会保障金额中的综援、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和伤残津贴;在与教育有关的学生资助,譬如车船津贴和书簿津贴,以至其他现金的社会福利。这样加起来后就成为这个住户的收入,然后再与这条「贫穷线」相比,我们就知道这个住户究竟是在「贫穷线」之上,或者是在「贫穷线」之下。

  我们现在补充参考有两类另外的政府措施,其实都有扶贫的成效,稍后大家会看到实际的数字,但是经过反覆的讨论,大家都认为这两类额外政府的工作或许不应该纳入常规中,一个就是公共房屋、出租公屋。大家都知道,在香港这个寸金尺土和房屋这么紧绌情况下,其实一个贫穷家庭或者一个低收入的家庭,他们配到公屋与他们配不到公屋或是正等候公屋,其实对于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分别。所以我们有一个方法把公共房屋这项福利,把它现金化是等于多少,我们会给这个数字大家看,以及给这个对于贫穷的效应予大家看,但就不会把它放入我们恒常对于贫穷人口的估算中。

  另一类是非恒常的现金项目,它都是以现金给一些家庭,是一个转移,但它不是恒常政策的一部分,在过去五年,其实每一年我们政府都有做一些纾困的措施,包括公屋免租,或者是综援、生果金,我们多出一个月份,以至电费补贴,都属于这些非恒常的现金项目。

  在政策介入前后香港贫穷的人口,就在这张图表看到,红色的线就是假设政府什么工作都没有做,所有香港家庭都没有得到政府的援助,我们估算香港的贫穷人口在二○一二年达到131万2千,贫穷率百分之十九点六,在过去四年,都是大致稳定的,数据并没有很大的落差或者上升,在政府介入后只计算我刚才说在上一个图表的左面──恒常的现金的介入之后,我们的贫穷人口大概减了29万,下跌到二○一二年的101万8千,或者稍后我都会用一个简单102万的四舍五入的数字同大家分析,而贫穷率由百分之十九点六下降到百分之十五点二,住户的数目亦由54万1千减到仅仅高于40万,换句话说,仍然有40万住户、100万多人口处于这条贫穷线之下。

  我刚才讲过,两个作为参考的介入的政策我们都会计数,都会让大家看,但它不会是作为我们去估算贫穷人口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如果这样做,可能在委员会或社会上都有非常大的争议,但它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这里加了一条绿色的点点线,就是如果我们将过去这四年一次过的现金补贴都计算,其实贫穷人口是下降的,下降的幅度亦不少。大家留意到在二○一一年下降的幅度是特别明显的,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数,这个就是当年《财政预算案》6,000元的派发效应,但当然,6,000元不是只派穷人,所以我们只反映了在这些贫穷住户中派发6,000元的效应,很多在贫穷线以上的人,当时亦受惠于6,000元。

  这个图表就是公屋的效应,大家看到其实公屋的效应是非常非常之大。或者在这里我很简单解释,我们用了所谓「机会成本」的方法去计算究竟公屋这资助如果用现金补贴,它等于多少呢?那就是将一个公共屋邨的单位以其市值的租金去计算,然后将市值租金和家庭正在付出的实际租金相减,就是政府给的补贴,但我在这里强调,公屋的市值租金和一般房屋的市值租金是不同的,是会低的,因为它只是一个公屋,所以例如简陋些、没有会所,诸如此类的因素都会考虑在内,但效应是非常之大,甚至实际的数字显示,单单一个公屋的供应,对于贫穷率和贫穷人口的影响,已经等同于所有刚才讲的所有的现金,所有的现金加起来对香港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或许跟公屋是一样的,所以这突显其实香港的提供公屋对于帮助我们的低收入家庭真的很重要,我亦希望这个数字对于张炳良局长现正进行的长远房屋策略的谘询,会加大一个动力、力度。

  再作一个简单的撮要,二○一二年香港贫穷人口的住户概况是中间那一行,40万户(102万人),贫穷人口比率是百分之十五点二,每年总贫穷差距是148亿元,什么叫「总贫穷差距」呢?就是假设我们想将所有现时102万人口都拉去贫穷线(上)要用多少钱,就是这148亿元,如果再将148亿元分给每一户,每一户平均的贫穷差距是3,100元,这两个数字都是重要的。其实往后评估,这些数字跟贫穷率、贫穷住户、贫穷人口一样重要,所以我相信在往后我们评估政策,这组数字将会是关键性的。

  接着开始跟大家分析这102万贫穷人口各方面的特征,包括对社会的特征、经济特征、住屋特征和地区特征。以社会特征来计算,即是住户的性质是什么,因为我们很多政策都是以住户为单位的,所以这个分析是重要的,大家会看到综援住户仍然有10万多户在贫穷线以下,我们亦不会隐瞒这个数字,尝试告诉大家综援解决了所有贫穷的问题,因为以一个相对贫穷的概念,而综援是一个基本需要,两者有差别是可以理解的。长者住户亦有12万多,大家特别留意到有儿童的住户是相当多的,而且他们多数处于住户人数多,所以13万7千多有儿童的住户,里面有半百万人、超过50万人。新移民住户相对不是太多,是31 700户。

  按经济特微来看,其实在贫穷人口中,失业的住户是少的,因为香港今日其实是一个全民就业的情况,如果是健全的人士找到工作,他脱贫的机会是很高的。但剩余下来的人士,其实差不多是一半一半的情况,有些非从事经济的活动,有一些是在职住户,这几类的住户我都会跟大家作进一步的分析。

  按年龄的组别,儿童有超过20万,长者接近30万,所以从香港整体年龄组别来说,可以说香港三个长者就有一个仍然处于贫穷线之下,香港十八岁以下的小朋友每五个有一个处于贫穷线之下,这两个是我们需要时常记住的数字,在往后订定我们的政策。

  按住屋特征来讲,很多已经其实受惠于公屋,所以有超过50万人今日已经住在公屋,另外有13万多住在居屋,而自置私楼的住户亦不少,这个特征是需要记住的,我们刚才讲过有一个概念叫「收入少但资产丰厚」,所以有12万多住户、超过27万人其实有自置物业,在今日香港的环境有一个自置物业都可以讲是有相当资产。

  按区议会划分都没有什么惊喜,或者大家都知道,主要都是集中在头四、五个区域,这里以绝对人数去计算,但即使将当区的总人口,将之化为百分比来看都大体相近,唯独可能深水埗会上升,成为一个比较贫穷的区,但大体上都是观塘、元朗、葵青、黄大仙这些区域。

  再进一步跟大家分析这些数据里面我们得到一些什么观察,因为这个都是很重要的。这个我刚才说了,在职住户的贫穷率是远远低于失业住户的,所以我们第一样其实应该持续发展香港的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特别希望提升就业质素,即提供一些有质素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贫穷人口能够透过就业去脱贫。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近日都有讨论,就是法定最低工资。刚才我已经展示了法定最低工资的推出,真的有帮助到提升香港住户的入息,但它本身只靠法定最低工资是不可以完全保证脱贫的,因为每一个家庭的组成和需要都很不同,亦要决定于这个去就业、拿到最低工资的人,他的就业情况、就业时数,所以即使在我们有恒常现金介入、即使是有在职、即使有最低工资的保障,我们的数字显示,仍然有接近16万户是在贫穷线以下,或者我们称之为「在职贫穷」,总人口高达53万7千人,换句话说,大家都看到,他们的平均住户人数是比较多的。

  第二就是在职贫穷住户尽管是在职贫穷,但申领综援的比例是低的。大家如果了解综援制度,其实综援制度不但只给失业,或者伤残、老弱的人士,是有一个名为「低收入」类别,换句话说,你赚不够在综援系统里面都有一定的补贴,但为什么这10多万在职贫穷的住户没有申领综援去补贴他们?当然有一个资格的问题,亦有一个自尊、或希望自力更生,这是令人鼓舞的。虽然我们不应停手不再去想扶贫的措施,但我时常都觉得香港人仍然有一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实际上由二○○三年十一月我离开社署到今日,综援的数字持续地下降,特别是在失业的综援,其实今日失业综援的2万多户,比我离职时的5万多户,减了一半有多,所以这反映当就业情况理想,工资有一定有保障时,我们很多健全的市民、健全的人士,都乐意回复就业的情况。

  第三,事实上综援这种现金介入帮助到不少家庭脱贫,大家看到刚才的数字,我们经过现金的介入,贫穷人口由54万多户变成40万户,不见了的14万户或者脱贫的14万户,有超过一半、有9万户是因为综援而脱贫的,由于其他现金的脱贫就是5万户,但当然,综援的效应对于个别的住户的组成是有不同效应的。

  我再进一步和大家分析这40万户的贫穷住户102万人分为几大类,向大家再介绍一下。在里面刚才说了,仍然有10万户多些是综援住户,即是尽管有了综援的现金援助,他们仍然是在「贫穷线」之下。其他30万多一点没有领取综援的住户把它分为三大类,就是失业的住户,但他们没有领取综援;在职贫穷的住户,亦没有申请综援;以及超过14万5千个没有从事经济活动的住户,大部分都是长者。

  这个图表我们是不会隐瞒的,我知道就算是隐瞒当去到立法会,张超雄议员也一定要看这个图表,就是究竟今日的综援系统与「贫穷线」是如何比较呢?又以住户人数比较,大家都会看到,那条虚线就是今日平均综援的金额,这个是平均的,而且没有计及他可以保留的收入,当作他没有收入,什么都没有做时他能够领取的平均综援金额就是以一条虚线代表,所以你们会看到一人家庭和很大人数的家庭,六人或以上的家庭,其实他们正在领取的平均金额已经超过「贫穷线」,所以这些肯定是已经脱贫。但去到二、三、四、五人的家庭,是有一个距离,我们承认有这个距离的。但正如我刚才所说,在我们采用一个相对贫穷的概念划线,而又采用一个基本需要来决定综援的金额时,这种落差是无可避免的。究竟是否需要做事呢?这个当然是一个政策上需要再作研究、再作讨论。

  但想指出,这10万户尽管是在「贫穷线」以下的贫穷家庭,其实很多房屋问题大致上都解决到,有八成是居住在公屋,一成是在居屋或是自置物业,所以相对于稍后我们去看在职贫穷,我们可能保护他们比较好一点。

  但大家有留意在这条「贫穷线」之下的综援户有超过三成是儿童和学生。所以如果政策的聚焦是社会流动,这一群7万多的儿童和学生在综援家庭是需要我们特别留意的。

  在非综援贫穷住户中,刚才说过了,失业的住户是很少的,只是百分之四,而我们研究过他们的失业率是不足半年,所以对于这百分之四,万多人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扶贫或是脱贫方法一定是就业,所以在我们的就业援助方面亦应该继续去做有关的工作。

  至于另外两类,第一类就是非从事经济活动的,即是说长者、照顾者,或是儿童这方面。但特别在长者方面,大家如果看看他们居所的类别,或者这个在非从事经济活动住户,但以长者为主,很多已经在房屋方面有自置居所,百分之五十二有私楼的自置居所,百分之十八是居屋,换句话说,七成是有物业的、有资产的。这亦难怪当统计处去问这些非从事经济活动,他们有没有经济需要时,得出来的有很大百分比的人士,大概超过六成说他们没有经济需要。

  至于又是属于非从事经济活动,又是长者、又是有经济需要,其实由今年四月推出的长者生活津贴是可以帮助他们的,每月2,200元。但这些数字由于是二○一二年的,是完全未反映长者生活津贴所带来的扶贫效应,希望明年在同一个场合可以向大家介绍长者生活津贴投放了的那60多亿元对于香港的长者贫穷情况如何。

  我特别关注这个图表,就是这些非综援的贫穷住户,或我们称为在职贫穷的住户。相对于刚才的非经济活跃住户,他们的人数是多的,所以大家看到,三人或四人家庭占百分之七十多,是三、四人。显然易见,就是如果工作的人在这些家庭内只是平均一点一,即是在职人士平均只有一点一或是只得一个人工作,他们要支撑一个三、四人的家庭是比较困难,亦令到他们处于「贫穷线」之下。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类别中,特别在这类别中,亦是相当多儿童和学生,这些大的家庭负担是一个值得政府特别关注。大家听到这里可能都会估计得到,未来我们的政策配套工作都会相当重视这一类别,这里接近50万的人口。

  所有可以考虑的扶贫方向和策略,包括我刚才说的就业,我们怎样能够从政策的方向提供工作诱因,鼓励有工作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就业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更大的课题当然是香港经济多元化方面,怎样可以为我们制造更多优质的就业。

  第二,就是正如行政长官所说,公共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所以善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是否应该聚焦在帮助最有需要的贫穷户呢?如果按以上的分析,我们大胆说一句,目前最有需要的贫穷户,或许不是在综援户,而是非综援的在职贫穷户,特别是有在学儿童和青年人。这些家庭有较高的贫穷风险,是需要我们加一把劲去帮助他们,令到这些家庭能够有上游的动力,不会出现一个所谓跨代贫穷的情况。

  综援家庭是否什么都不用做呢?不是的。如果刚才大家看看分析,尽管综援已经有相当好的扶贫成效,但我们亦看到有一些地方是有改善的空间,特别是针对亦是提升在综援家庭里的儿童和青年人的在学支援,其实我们都已经探讨了一些措施。

  另外一方面,就是如何可以加强工作的诱因。所以最近关爱基金亦同意了会推出一个鼓励综援受助人的就业奖励计划,替他们储蓄起他们多做工作而赚取的金钱,本来应该用来扣减综援,我们会用一种方法把他们额外的收入储蓄起来,然后在一段时间后给回这个家庭住户。

  透过扶贫委员会和它辖下的专责小组作平台,我们相信除了在现金的援助,其实要真正协助贫穷住户亦需要有非现金的介入,特别是一些弱势社群。大家都知道,在刚才的数字,大家没有看到特别针对少数族裔人士,但大家是不需要担心,少数族裔人士在我们开展贫穷工作已经放在很优先方面。所以由蔡海伟先生领导的特别需要社群专责小组,我们聚焦地研究属于少数族裔的贫穷人士的支援,特别在学习上的支援。

  另外,过去两、三年,我们亦透过关爱基金做了很多扶贫的工作,现时我们面前要做的,就是怎样把这些有成效的关爱基金项目把它们恒常化。恒常化后,由政府的一般收入支持的关爱基金项目,就会成为恒常的现金介入的措施,就会看到他们减贫的成效。

  我再次重复,「贫穷线」并不是一个「扶贫线」,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我们用了一个相对贫穷的概念,如果是设一个硬的指标,其实并不理想,尤其是在今日我们要注重整体的财政能力之下,必须要有一个弹性、灵活性去做一些更聚焦的工作,而事实上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同意,我们如果要帮香港的弱势社群、低收入(人士),亦不应只帮「贫穷线」以下的人,而稍为高过「贫穷线」但仍然有贫穷风险的人士都值得我们帮,所以我们往后的工作,都是利用我们这些数据在整体公共财政许可之下调拨资源,来支援有需要的家庭,让他们改善生活,鼓励自力更生,亦会定期更新大家刚才看到的贫穷情况,让公众能监察到特区政府在这方面工作的成效。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由今日开始,稍后下半部分的讨论环节,我和行政长官会很小心聆听大家的意见,以配合行政长官在二○一四年《施政报告》的编制的工作。而大家都听过财政司司长说,资源的分配是按政策分配,所以做了好的政策,我相信财政司司长会在资源分配里面,给我们很大的支持,所以在此呼吁各界在今日之后提交予我们你们看得到的扶贫建议。

  我简单讲讲,今日我们发放的资料是完全没有保留的,所有我们在这个工作里做的资料我们都会跟大家分享,我知道在座有很多研究的朋友、很多学者,我亦在此特别说,我很欢迎各位看了我们那一百几十页的贫穷情况报告,如果你看到有另一种分析更有利于我们了解香港的贫穷状况和政策制订,我本人和扶贫委员会和我的同事都很欢迎大家指出这些可以再进一步改善的工作,再次多谢大家很有耐性的听了这个介绍,亦再次感激扶贫委员会的每一位委员在过去十个月给我们的支持。多谢大家。



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6时52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