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暨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主席张炳良教授今晚(九月二十三日)在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地区谘询会后,与传媒的谈话全文: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大家好。刚才我们举行了长策会(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第一场的公众谘询。我们前后会有六场(公众谘询),三场是港岛、九龙、新界,今日就是港岛这一场;另外有三场是邀请不同的社会关注团体,无论是民生的团体、专业的组织、商会、智库等等。这些是大规模的公众谘询;另外是其他小面积的接触,我们有时都会与不同的团体安排,尽量希望在三个月的公众谘询期间,听取社会多些意见,从而掌握究竟我们的社会共识,是不是有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础,令到我们将来正式推出长远房屋策略各方面的一些措施的时候,更加有把握。

  今日发言的市民数目很多,有二十多位,所涵盖的问题有很多方面,包括年青人的置业住居的需要、浻房的问题、需求的目标、究竟土地是否足够、或者空置的情况;长者在社区中,特别是居屋的设施是否足够;要建房屋时,特别是公屋,社区的配套和交通等问题。我觉得都是非常之全面的。今日我和另外六位长策会的委员,都是很细心去聆听市民所发表的意见,我们的秘书处亦将他们所有的意见记下,希望日后在整理长策会交给政府的谘询报告,可以很有系统的梳理市民的意见。

记者:有关公私营房屋的比例,有指公营的应该再增加。是否再有增加的空间?你们估算四十七万(单位)的数字是估计有多少人需要房屋的单位,但未有考虑到政府是否可以做到,其实到最终都做不到四十七万这个数字?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关於估算的问题,我刚才在论坛回应时都解释过,因为当中是包括了未来十年新增住户的数目,这是根据统计处过去的数字的趋势去估算出来的;还有是因应重建、以及现时居住环境欠佳的住户,我们有个估算。还有其他的类别,包括会否有些流动居民住户的数目;一些可能是非本港学生,他们需要找地方居住。这些其他的需求都是有估算的。长策会觉得这个估算,既没有高估,亦没有低估。当然你说得对,如果用未来十年、四十七万(单位)的总供应目标的话,比政府已经正式承诺了在未来十年的数目,是多出了七、八万。这个增幅都是好实在的增加,对政府在建屋方面,如何去满足这个目标,看来也是好大的挑战。所以长策会亦都认同需要多点从土地供应、规划方面眼。当然最终这个是政府要具体跟进的问题。

  至於在公营房屋方面,同私楼之间的比例,即六:四之比,大家会留意到在长策会的谘询文件提出来的是,第一,我们很强调的就是公营占多,在新的供应方面。六:四之比其实突出了这个倾向。我们提出,初步是六:四作为比例,当然亦都听听社会上的意见,因不同意见都有,有些认为应该更加多些的公营房屋,因为他们觉得需要多些出租公屋、多些居屋;亦都有些声音关注会否影响私楼供应,两者之间我们都要考虑。六:四这个比例,我们还是希望听多些社会上的意见。

记者:局长,现在政府觅地发展新界东北面对这么大的阻力,四十七万这个目标到底有没有计算这些阻力,最终会否达到这个指标?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政府在开发新的发展区或其他的土地开发方式,包括可能市区一些土地的再规划用途等等,当然都是要经历一个程序,包括在城规会方面的程序;包括在社区上的支持等等。我自己作为局长,我所体会到,的确在过程里面有时都有相当的困难,亦都要花多些时间去与社会、社区商讨。但我觉得如果从长远房屋策略的制定,应该以需求的估算去作为一个房屋的兴建目标。政府要去接受这个目标的话,政府是有责任尽量去说服社会。所以为什么今次长策文件,亦都以「凝聚共识」作为一个主题,因为觉得社会共识是重要的。最终来说有时牵涉一些取舍、一些的抉择,例如说要发展多些房屋,固然可能有时在人口密度,或者社区方面带来一些影响,我们都要面对。其实回顾香港过去几十年,特别在公营房屋发展方面,其实每一次开发一个新市镇,都面对类似这些提出来的疑问。只不过现在,当然由於我们的供应很落后於需求,过去供应上少了,所以面对的问题比较尖锐。



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3时5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