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东欧电影风云」 感受东欧五国不同时期的多元电影美学特色(附图)
******************************

  东欧电影发展历程随不同时期的政治变化有不同特色。东欧其中五国,捷克(一九九三年前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及罗马尼亚更有丰富的文学艺术传承,一向有不少文化人和艺术家参与创作。上世纪二、三十代已有先锋派的电影传统,战后虽受到苏联官方压制,文化艺术却未贴服顺从;五十年代末和西欧艺术的交流渐多,六十年代到「巨变」前后出现了大批有才华的电影人。东欧电影内涵丰富,众多佳作表现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对生存处境的关怀和痛切体验、对不公义的讽刺,令其电影有流传不衰的普世价值。
  
  为响应即将举行的「世界文化艺术节2013──东欧芳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电影节目办事处特别主办「东欧电影风云」回顾展,精选十部来自东欧五国多位名导演的佳作,让观众在扫瞄掠影间,感受一下东欧风云幻变下,艺术突破政治、地域限制的力量,电影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人文关怀、社会批判和多元的美学特色。

  「东欧电影风云」由十月十八日至十一月十七日在香港电影资料馆电影院(资料馆)及香港科学馆演讲厅放映,影片包括来自捷克,杨·南米克(Jan Nemec)导演,《纽约时报》评为一九六○年代最佳影片之一的《一个都不能走》(1966)和米路斯·科曼(Milos Forman)的《消防员舞会》(1967);波兰「道德焦虑电影」主将奇兹斯托夫·赞禄西(Krzysztof Zanussi)的《灵性之光》(1973)、安德烈·华意达(Andrzej Wajda)获一九八一年康城影展金棕榈奖及人道精神奖的《铁人》(1981);匈牙利导演米可洛斯·杨素(Miklos Jancso)获一九七二年康城影展最佳导演奖的《红色赞歌》(1972)、卡罗伊·马克(Karoly Makk)的《另一个天堂》(1982)获一九八二年康城影展最佳女演员奖;南斯拉夫导演杜尚·马卡维耶夫(Dusan Makavejev)犯禁之作之一《女接线员之死》(1967)、艾米尔·库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获一九九五年康城影展金棕榈奖的《没有天空的都市》(1995)及罗马尼亚导演康尼流·波隆布尔(Corneliu Porumboiu)获二○○六年康城影展金摄影机奖的《布加勒斯特以东午后八分》(2006)和基斯安·孟祖(Cristian Mungiu)获二○○七年康城影展金棕榈奖的《4月3周2日──堕胎日记》(2007)。

  为配合放映,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时四十五分在资料馆将举行「冷战下的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电影对中国的影响」座谈会,是次节目策划罗卡及沈旭晖教授将与观众探讨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电影对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影响,重温这一段被遗忘的冷战时代历史。座谈会以粤语主讲,免费入场。

  东欧电影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解冻时期」(1956至1968)──捷克和波兰等国家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先后出现内部改革,文化艺术有较多独立性,电影的主题和风格多样化,因此出现了《一个都不能走》、《消防员舞会》和《女接线员之死》。「融合与分歧时期」(1968至1980)──七十年代城市文化发展迅速,出现大量供消闲的社会伦理剧和喜剧,以寓言方式反映现实,而颠覆性的影片仍偶有拍出,如《红色赞歌》及写知识分子的内省的《灵性之光》。「动荡前期」(1980至1989)─东欧和西欧的艺术交流更进一步,艺术家在国内外获资金拍片机会增多,电影人亦积极介入改革运动,表达政治异见和接触禁忌议题,如《铁人》和《另一个天堂》。而在「狂喜、幻灭到正常化时期」(1989至现在)──因一九八九年苏联解体后,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上都遭逢巨变,在寻求融入「新欧洲」的情景下建立了商业制片制度,争取美国和西欧电影的观众。《没有天空的都市》由东、西欧合作拍摄;而《布加勒斯特以东午后八分》和《4月3周2日──堕胎日记》均是新锐导演国际得奖之作。

  捷克导演南米克以勇於实验又敢於发言见称。电影《一个都不能走》描述一众男女到郊野享乐却怪事百出,更被强行参加婚宴。全片实景拍摄,采用自然光的黑白摄影,结合夸张造型,以卡夫卡式表现主义对现实进行曲折批判。而曾在荷李活拍出《飞越疯人院》(1975)及《莫扎特传》(1984)等名作的导演科曼,他的黑色荒诞喜剧《消防员舞会》描述消防员一年一度的圣诞舞会上,压抑多时的人性尽情流露。戏中讥讽官员的荒唐、普通人的愚蠢和醒觉者的悲哀都教人感动。

  活跃欧洲影坛的波兰导演赞禄西作品多探讨科学、哲学和社会人生的关系。《灵性之光》描述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一边研究一边怀疑科学的功用,一度走出实验室到小城体验平民生活,思索社会人生。男主角真有其人,影片生动而有纪录片的风格。另一波兰导演华意达於国际影坛甚具影响力,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沉的戏剧张力。《铁人》以纪录片加剧情片在工运现场拍摄,而当年的工会领袖、九十年代被选为波兰总统的华理沙亦有参与演出。

  杨素是匈牙利新电影顶尖人物之一,擅以美妙电影形式表现残酷内容。《红色赞歌》描述十九世纪末一群农民以和平方法示威要求地主给予合理权利,借节日庆典载歌载舞抵抗军队的围捕。全片甚少对白,犹如对纯洁农民的赞美诗。《另一个天堂》是匈牙利电影革新派健将导演马克的作品,两名女记者由同事发展成「同志」,为争取言论和性向自由而备受压迫,影片理性和感性兼备。

  南斯拉夫导演马卡维耶夫勇於破旧立新。犯禁之作《女接线员之死》中女主角因红杏出墙,为她带来无可挽回的悲剧结局。影片用上散文、诗、间离剧场、超现实、荒诞、情色及搞笑等方式作出讽喻。欧洲影坛新一代宠儿库斯杜力卡的《没有天空的都市》是「变天」后东、西欧合拍的大片,被称为魔幻写实史诗式巨制,描述南斯拉夫人为逃避纳粹德军而躲到地底,过不见天日的生活。

  罗马尼亚电影一向循规蹈矩,少有破格犯禁之作。直至二○○一年新浪潮才突起,一批新人新作陆续在国际影展得奖,令人刮目相看。新浪潮红人波隆布尔导演的《布加勒斯以东午后八分》,以议题敏感、观点锐利取胜,描述某小城电台烽烟节目请来两位嘉宾话当年,两人对历史各有各说。而掌握类型片技巧又具国际视野的导演孟祖,其《4月3周2日──堕胎日记》,同以尖锐观点,对历史与现状进行反思,以女学生堕胎的故事寓意新时期人心依然囿於清规戒律,叙事悬疑有趣。全片充满危机感和黑色幽默,充分体现东欧电影文化特色。
 
  所有影片设有英文字幕,而《消防员舞会》、《灵性之光》、《铁人》、《女接线员之死》及《4月3周2日──堕胎日记》设中、英文字幕。

  门票现於城市电脑售票网发售,票价五十五元。信用卡电话订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网上订票:www.urbtix.hk。节目详情及购票优惠可参阅於城市电脑售票处备取的《东欧电影风云》或「世界文化艺术节2013──东欧芳华」节目小册子。查询电话:二七三四 二九○○,网页: 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3ee/2013ee_index.html。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1时00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