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政务司司长就「制订人口政策」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昨晚(七月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制订人口政策」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非常感谢二十多位议员就香港的人口政策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各位议员的发言涉及很多课题,尽管我不是同意每一位议员的观点,但我可以对各位议员说,大部分的议题都会涵盖在今年稍后发表的公众谘询文件中。

  由于张超雄议员翻政府旧账,重提在二○○三年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报告书里面,当时把人口政策的目标定为只是推动经济发展,所以我想在这里重申,我在上一节的发言已经表示了今次我们再做人口政策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重,所以请张议员放心。

  我在开场发言中指出,人口政策范围十分之广泛,这点也充分反映在议员刚才的发言中。我们不可能一时间处理所有课题,必须有缓急先后。在处理这些课题时,我们有两个重要考虑。

  第一,一如好像卢伟国议员所强调,我们要从人口的「质」和「量」入手,做到质量兼备。过去20年,香港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约4%,当中1%是因为劳动人口的增长,余下的约3%是生产力的提升。面对劳动人口将由二○一八年的355万下降至二○三五年的337万,如果我们要维持昔日的经济增长,我们除了要补足劳动人口人数的不足外,还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以及适当输入人才,改善人力资源的质素。

  第二,当我们尽一切所能培育本地人才,给予他们优先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机会之余,我们也要同时保持香港的吸引力,吸纳更多内地和国外的人才,使香港继续成为人才汇聚的地方,从而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督导委员会已划定了一些优先处理的议题,并打算于今年稍后时间谘询市民意见。我在今年三月出席立法会内务委员会特别会议时已初步提述过有关的议题,请容许我在这儿再详细说明一下。谘询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四个大范畴,亦差不多包罗了大部分议员今日提出的意见。

  第一个范畴是香港在面对人口老化和劳动力下降时,应优先从香港本身的人口着手,鼓励更多妇女和长者就业,发掘和发挥他们的潜力。我们也要提升劳动力的质素和生产力,改善教育培训和人力市场的技能配对。对此,我们要促进新来港人士和少数族裔融入社会,特别是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这一方面是回应「促进社会包容与融合」、「使人能尽其才」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有助他们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一员。

  不少议员提到我们现时累积了约20万名「双非婴儿」,社会的焦点多集中在他们对本地教育服务的需求。而事实上,部分的「双非婴儿」选择返回香港接受教育,跨境的儿童实在为我们教育制度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们明白市民大众的关注,亦会首先妥善照顾本地学童的需要。然而,面对香港的低出生率,加上政府统计处的调查显示这班双非婴儿的父母有不错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我们不应只从使用公共资源的角度看待他们,也要考虑如何善用他们成为香港的人力资源之一。这亦是谢伟铨议员提到的,我们要好好吸纳这批生力军。

  第二个范畴是我们要探讨如何开拓香港以外的新人口来源,以维持我们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以及纾缓某些行业正在面对的人力短缺问题。多位议员提到吸引人才来港的题目,的而且确,荟萃国际人才对保持香港的竞争力非常重要。我们目前虽然有几项输入人才的计划,但实际上透过这些计划而输入的人才,只占本地劳动人口的一个非常少的比例(在二○一二年底,透过「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三个计划在港工作的专才只有约87 000个,占劳动人口的2.3%)。国际间和国内城市竞逐人才激烈,我们要问的是香港是否要更主动更进取地招揽和吸引人才来港?廖长江议员举了新加坡一些措施作为例子,这亦是值得我们要三思的。

  当然,我们明白到必须要做好一些配套服务,以利便人才来港留港。叶建源议员提到国际学校学额的供应问题。在这方面,教育局较早前已就国际学校学额的供求情况完成顾问研究,希望能更聚焦实施有关支援措施。

  除了高端的输入人才计划外,社会也应探讨如何善用外来的劳工纾缓部分行业面对的人手短缺问题。目前我们虽有「补充劳工计划」,但输入的劳工在二○一二年年底只有二千多人,占本地人劳工大概0.1%。政府认同,就业应以本地工人为优先,但我们也得承认,某些行业(特别是较为厌恶性的行业)有结构性的人手短缺问题,在这一点上,易志明议员和张宇人议员已经反映了不少业界的意见,亦举了很多实在的例子。本地劳工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想一些办法,就以我较为熟悉的基建建造业工人方面,尽管过去几年建造业议会已经采用了不同的措施来增加培训本地人手,但现在人手仍是非常之紧绌。因此,尽管社会上对输入低端的劳工有争议,我认为我们不应回避这个题目,在适当的时候应交由公众去讨论。

  其中一个优化人口结构的人口来源,卢伟国议员看得到亦提出了的,就是不少香港人在海外出生的第二代,这一群的香港人第二代,由于他们出生的时候已经有当地的居留权,所以他们没有香港的居留权,但其实他们和香港是有紧密的联系。如何能接触和吸引他们回流香港,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第三个范畴是我们会就政府应否推行新措施,以营造一个有利成家立室和养儿育女的环境谘询公众。参考外国经验,与生育率有关的政策措施范围可以很广泛,当中也包括叶建源议员提及的幼儿服务、15年免费教育,涂谨申议员提到的辅助生育的服务,麦美娟议员和李卓人议员提到的一些劳工福利,以至冯检基议员提议的新生婴儿津贴。我们希望透过公众谘询,让市民(特别年轻一代)告诉我们哪些措施较能帮助他们建立家庭、养育儿女。但议员亦要留意,这世界没有免费午餐,任何涉及政府提供现金补贴的措施,或是要求雇主提高雇员福利的政策,都须动用大量公帑和增加企业营运成本,而背后要共同承担责任和成本的是每一位香港市民。市民愿意在这方面付出多少?我们希望能透过公众讨论来寻求最大的共识。

  第四个范畴是很多议员提到的,我们要为高龄化的社会作好准备。十多年后,我和在座的部分议员都会年过65岁,成为长者。所以要使香港成为一个适合颐养天年的城市,除了是为今日一代的长者谋福祉,其实也是为了我们日后的生活作准备。

  谈到为高龄化的社会作准备,很多人都立即联想到,好像邓家彪议员提到的退休保障和安老院舍服务。退休保障方面,扶贫委员会已委托周永新教授就香港的三根支柱退休保障计划进行研究以及提出改善建议,预料会在一年内有研究报告。好像何秀兰议员所讲,当有了报告后,我希望可以尽快谘询,全面讨论,建立共识。

  长者的院舍服务方面,政府在近年已多次推出措施以改善服务的容量和质素。我们希望能在今次的谘询中,更多讨论如何推动「居家安老」。但在院舍服务实在有值得改善的空间,这一点我与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正在努力研究。但我不希望我们把人口老龄化形容为一个洪水猛兽,更不应把长者视为社会的负累,我们希望议题可以集中在积极的一面,等如好像陈健波议员所说,长者都是香港之宝,而梁美芬都认为退休人士亦是香港宝贵的资源。

  如何鼓励长者透过义务工作和就业,保持经济上和社交上的活力;开发银发市场,一方面发展切合长者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另一方面拓展市场潜力,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和教育在职人士尽早为退休作好财务安排等等。另外,我们也会就如何更好地支援香港人在内地养老,谘询市民的意见。

  主席,我想跟着就两个议题作出回应,分别是单程证制度和公共财政方面的影响。

  单程证制度的实施,是让内地居民通过内地主管部门的审批,有秩序地来港与家人团聚。由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至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共有762 584名内地居民持单程证来港,当中约有一半(49.4%)是港人在内地的配偶,另一半(48.8%)则是港人在内地的子女,还有少数(1.2%)是港人在内地的父母,所以这个单程证制度,确确切切是一个家人团聚的制度。有议员建议应由特区参与审批单程证。我必须指出,好像叶国谦议员亦有引述,根据《基本法》的相关条文,单程证的受理、审批及签发,属于内地主管部门的职权范围,所以不存在由特区政府「取回」或去「争回」单程证审批权的问题。在家庭团聚的政策目标下,内地当局为单程证制度订下公开和高透明度的审批准则,因此在审批过程中,不应加入行政筛选等干预措施。当然,特区政府会作出配合,包括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子女签发居留权证明书,以及在有需要时协助确定个别个案涉及香港居民资料的真伪。涂谨申议员提到如果中央有回应香港就单程证制度的诉求,他不会坚持要「争回」审批权。在这一点,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内地当局不时就单程证制度作调整和优化,例如内地当局已取消了只准一名随行子女来港定居此限制,又逐渐缩短了申请配偶的轮候时间至分隔四年,轮候期间内地配偶亦可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即惯称的双程证和探亲签注来港,当中和香港配偶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内地配偶可以申请签发一年多次赴港探亲签注,每次逗留九十日。上述的安排已有助内地配偶可提早适应香港的生活。

  此外,为了回应港人和他们在内地超龄子女在港团聚的诉求,自二○一一年四月一日起,合资格的港人内地超龄子女,可以按序申请单程证。内地当局正积极处理有关的申请,透过善用单程证的余额,让合资格的超龄子女有秩序地来港定居。

  所以这个切切实实的家庭团聚计划,如果被部分议员,特别是毛孟静议员,形容为是一种影响香港的意识形态,一个种票、一个共产党掌权,这些无中生有的指控,恐怕我不能同意。这些说法只是为香港制造一些无必要的恐惧,以及分化我们的香港社会,是令人遗憾的。

  第二方面关于制定公共财政策略,涂谨申议员建议成立高龄人口基金,从外汇基金拨款,以应付人口老化的公共开支。卢伟国议员亦谈及人口老龄化对公共财政带来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确会增加未来长者服务、公共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我们亦需要坚守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的原则,避免为将来的政府构成不能承受的财政负担。为此,财政司司长已在二○一三/一四年度财政预算案演辞宣布政府会成立一个由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库务)领导的工作小组,研究如何在公共财政上为人口老龄化及政府其他长远的财政承担作出更周全的规划。工作小组会评估在现行政策下长远公共开支的需求,及政府收入的变化,并参考外国相关经验,建议可行的措施。有关的小组已于今年六月成立,并预计最早于二○一三年年底前向财政司司长作出报告。
  
  另有议员建议成立全民退休保障种子基金。正如我早前表示,政府委托了周永新教授为退休保障进行研究,该项研究会在明年年初完成。政府会考虑研究结果,考虑如何改善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民建联提出他们对于改善退休保障制度,我相信亦是周教授会作为参考的其中一个建议。

  主席,我想再次多谢各位议员的宝贵意见。尽管各议员在一些议题上持不同的意见和立场,但我深信大家都是为香港人谋幸福的心是一致的。我期望今年稍后展开的人口政策公众参与活动,在市民大众间,能好像今天的会议一样有热烈的讨论,大家一同去探索如何可以使香港在经济上和社会发展上保持活力,成为一处人能尽其才、宜于安家立室、颐养天年的理想地方。督导委员会将在分析和考虑公众意见后,进一步探讨各项议题的政策方向和可行的措施,以期在下一阶段再向公众公布具体的措施。多谢主席。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时28分

列印此页